第二百四十二章 各方的动态(二)
作者:一颗很甜的糖      更新:2022-04-28 00:21      字数:3141
  赵胜听了汤纶的话后,唯一觉得可惜的是,自己让王积给林丹汗送的银子了。

  既然后金与林丹汗打不起来,自己给他送银子,又有什么用处,只能是白费了力气。

  想着白花花的银子白费了,赵胜觉得自己身上好像掉了一块肉,带着心痛赵胜主动的结束了宴饮。

  至于接下来义军该向何处去,赵胜觉得过些日子再说,后金要消化从大明所得,自己也要消化从张家口的所得。

  财物也好,粮食也好,只有变成了实力,才能在如今这个世道立足。

  范进所谓的三年钱粮不缺,那是在义军保持现有规模,才会出现的情况,可赵胜又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呢。

  赵胜心里想着事情,正准备去看看心中后院的雀儿,却看见赵贲领着汤纶与刘希尧二人向着自己走来了。

  赵胜好奇的问道:“二位先生有何要事,竟然联袂而来?”

  “大帅,纶与希尧先生此来,是为了刚才所说的事情!”汤纶开口说道。

  “北进?”赵胜有些不太确信的问道。

  “正是为了北进!”汤纶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

  “汤先生,我们与林丹汗是盟友,后金既然不出兵,我们那里找借口进入草原?”赵胜有些不解的说道。

  “若还是春秋之后无义战的说辞,那就不要再说了,本帅还知何为信义!”赵胜接着又道。

  汤纶听了这话,与刘希尧对视了一眼,然后道:“大帅,何必着急,在下有上中下三策供大帅选择!”

  赵胜听了这话,然后对汤纶道:“既然如此,请汤先生赐教!”

  “来人,给二位先生上茶!”赵胜对身旁的亲卫吩咐道。

  随后,赵胜又指着坐椅对汤纶与刘希尧道:“二位坐下慢慢说。”

  汤纶先坐下,然后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的袖口,然后道:“在下与希尧先生商量,有三策可供大帅选择!

  其一,乃是以张家口所得之钱粮,广招流民,择其壮者从军,如此一年之后,可得十万人马,大帅可统此十万人马南夺延安,进军关中!

  其二,调集所有骑兵,今冬出兵北上,直奔林丹汗之归化城,一举消灭察哈尔部,如此河套沃野之地为我所有!

  其三,与林丹汗共同出兵,击败科尔沁十部加盟,为林丹汗夺取左翼之地,然后再以金银向林丹汗换取河套沃野之地。”

  汤纶话音一落,刘希尧接着道:“大帅若选第一策,乃是有进无退之局,义军将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大明朝廷。

  成则是天下霸业,后世将盛传大帅之勇气,若败也能为其他义军创造机会,就如同刘福通之于明太祖。

  大帅若选第二策,短期内将有背信弃义之骂名加身,而义军则将据有河套沃野之地,如此割据之势可成,大帅可坐看天下沉浮!

  大帅若选第三策,以义军将士之血肉,为林丹汗恢复故地,林丹汗若毁坏盟约,则义军有颗粒无收之危!”

  刘希尧说话时,汤纶则是一边喝茶,一边在思考着赵胜会选那一策。

  第一策风险最高,收益最小,被选择的可能性最小,他相信赵胜只要不傻,就不会这么选。

  若赵胜真选了,他也只能连夜出逃了,毕竟陪着傻子造反,这样的风险太高了些。

  第二策是汤纶认的最好的了,以如今的天气,林丹汗必然没有准备,义军给他来个直蹈黄龙,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只是赵胜先前言明,不做背信弃义的事,让汤纶觉得赵胜选择第二策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策则是迫不得已的事了,汤纶与刘希尧都是聪明人,河套必须要得手,既然抢不到,那就只有与林丹汗交换了。

  刘希尧话音一落,赵胜便直接开口道:“第一策与第二策都不可行,第三策很好。

  汤先生,刘先生,你们要明白,林丹汗不可怕,科尔沁等诸部联盟也可以赵胜,唯一值得忧虑的只是后金。

  我们与林丹汗合作,打败了科尔沁等诸部联盟,一是削弱了后金的实力,二则可以使林丹汗作为我们与后金之间的缓冲。

  如此我们则可以占据河套沃野之地,招揽中原流民,潜心发展,进可图九洲之地,退则可以割据一方。”

  汤纶早就料到了赵胜的想法,因此他道:“若此一来,我们便要想个办法震慑林丹汗,让他不敢擅自毁盟背约。”

  刘希尧笑着道:“草原上这些部族,从来畏威不畏德,要震慑他们,唯有展示武力!”

  汤纶听了这话,立刻道:“大帅,我有一计,可起到震慑林丹汗的目的。”

  赵胜听了汤纶的话,笑着道:“汤先生既有了主意,便说出来听听嘛!”

  汤纶道:“咱们给林丹汗来个雪夜至归化,咱们数万大军,突然降临归化城下,林丹汗岂能不吓破胆子!”

  赵胜道:“好,如此一来,林丹汗定然觉得,归化已不是安居之处,到时候再与他讨要河套便要容易些了!”

  赵胜一面不想背信弃义,背负骂名,可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对林丹汗,若是不展示肌肉,他也不会将你当回事!

  汤纶道:“既然如此,纶与希尧先生便去准备北上事宜了!”

  赵胜道:“你且去吧,明日我们再与韩胤和范先生再商量商量,接下来义军便全力北上了。”

  …………

  沈阳城。

  鳌拜拜见黄太极之处。

  黄太极坐在他老父亲打造的龙椅上,听着面前恭敬备至的范文程的话。

  “大汗,眼下大金之患在内而不在外,各旗主手上权力过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古皆然!

  大汗便是这大金的天子,大汗便要操礼乐征伐的大权,岂能与各旗主共享!”范文程的话沉稳而有力。

  黄太极揉了揉额头,然后道:“八王议政是先汗为大金定下的祖制,本汗又怎么能骤然毁之!”

  范文程道:“大汗,二贝勒阿敏,擅自放弃永平府,栾州,迁安,遵化,使士卒陷敌,当夺其镶蓝旗旗主之位!”

  黄太极此次领兵在大明京师大掠,令阿敏留守遵化,迁安,栾州,永平府等地,五月孙承宗督兵攻栾州。

  栾州守将,固山额真图尔格不能抵挡,便弃城奔永平府,明军中途截击,杀伤后金士卒四百余人。

  阿敏见状,便令其余各城守将,也弃城而走,抢掠一番后,便连夜出冷口而返了。

  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奇的儿子,舒尔哈奇被杀后,努尔哈赤亲自将他养大,视若己出。

  黄太极点了点头,然后道:“阿敏怙恶久矣,其父有背叛太祖之罪,在朝鲜时又欲自立,只是夺了他旗主之位,镶蓝旗又该交给谁呢?”

  范文程立刻道:“贝子豪格英勇果敢,战必当先,军功等身,当领镶蓝旗旗主之位。”

  黄太极笑道:“豪格还有些年轻,怕是不能服众!”

  范文程道:“大汗可将镶黄旗与镶蓝旗混编,然后再拆分,如此有镶黄旗的老人作为底子,大阿哥定可坐稳旗主之位!”

  黄太极觉得范文程说得很有道理,豪格得了镶蓝旗,自己父子便能控制三旗之兵,可谓是实力大增了。

  黄太极点了点,又从书案上递给范文程一封书信,然后道:“你看看,奥巴这是什么意思!”

  范文程借过书信,快速的看完,然后道:“奥巴台吉的私心昭然若揭呀!”

  黄太极道:“哦,你说说他的私心在何处!”

  范文程答道:“科尔沁部在奥巴台吉的领导下,明强则随明,大金强则从大金,墙头草无疑!

  他只向大金求粮,想要与察哈尔的林丹汗开战,却不请大金之兵,目的还是想要保持独立,不想完全编入满八旗之中。”

  “奥巴台吉之心,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一部之长,如今诸部联盟,可得十余万骑,自然是不想失去独立性的。”黄太极笑着说道。

  范文程听了这话,却笑道:“呵呵,十余万骑,不过是乌合之众,大金一万大军可平之!”

  黄太极听范文程夸大金的战力,也笑着道:“就让他去作吧,等察哈尔的林丹汗把他的那点侥幸打没了,他才会对我大金忠心耿耿。

  这人呀,还是要敲打敲打才行,阿敏的事情,范先生要尽心,务必让八旗上下都知道他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