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晋江正版
作者:檀幽筑梦      更新:2022-02-23 06:13      字数:5699
  抹掉零头, 云舟花了4500块将76片粉彩和五彩瓷片收入囊中,去往下一个摊位。

  连续逛了几个摊位,碎瓷片的质量都不错, 几乎每个摊位都能拼成几件完整器, 清三代的居多。

  比如清康熙民窑青花将军罐、清雍正官窑红釉小碗、清乾隆官窑五彩瓷碗, 少年自然毫不犹豫的全部买下。

  一箱箱碎瓷片堆在一起, 因为不是什么重要的物品,便先放在了一边,让一个不急着回去的摊主帮忙看顾一下。

  “老胡,你咋、这么早就收摊了??”

  对面的摊主才刚铺好摊位准备做生意, 结果一眨眼的功夫,和他一起来的摊主都开始收拾席子了,不由得面露愕然。

  “都卖光了。”老胡嘿嘿一笑,搬起马扎打算去吃个早点。

  “就你那破瓷片都有人买?”摊主猛地瞪大了眼, 满脸不可置信。

  “一个长得蛮好看的年轻人买的,出手大方的很,咱也不知道用来干啥。”老胡道。

  他摸了摸口袋里鼓鼓囊囊的几十张大红票子, 笑得牙不见眼, “你忙着吧,我吃个煎饼果子就回。”

  这次他的煎饼果子要加双鸡蛋、双火腿、双里脊, 吃得丰盛些,好事成双嘛。

  老胡搬着马扎哼着小曲儿, 乐呵呵的走了。

  “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连碎瓷片都有人买, 走了大运咯。”摊主嘟嘟囔囔,语气里的酸味挡都挡不住。

  什么时候碎瓷片都成宝贝了, 真是个冤大头, 他这摊位上的物件才是宝贝哩。

  “老板, 这串星月菩提怎么卖?”

  “六块(600)。”

  “太贵了,一块五(150)。”

  “不卖。”

  摊主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他进货都要200,还150,想得倒挺美。

  看着中年人头也不回的离开,摊主唉声叹气,他做个生意咋就这么难?

  老胡那摊位上的碎瓷片积攒了不少,一下子好几千到手,比人人艳羡的张干部的退休工资都高,真是令人羡慕得紧。

  云舟一个个摊位看过去,在搜刮了七八百片大大小小、各种品类都有的碎瓷片之后,他发现沿途的碎瓷片还有很多很多。

  私家车后备箱的空间有限,于是在剩下的摊位便挑得仔细了一些。

  先是只挑带底款的官窑和烧制精美的民窑,后来更是只挑能拼成大半个瓷器或整件瓷器的碎瓷片。

  “这26片麻烦算一下价格。”

  “对,就这些,一共17片五彩瓷,多少钱?”

  少年如散财童子一般的做法惊动了左边整条街上的人。

  “那小伙子是谁啊,专门来收碎瓷片的?”

  “没准是哪个博物馆收集瓷片标本的,管他呢,有钱赚就行。”

  “我去看了几眼,前面几个摊位都空了!”

  “嗐,早知道把摊位摆到前面去了——”

  众人议论纷纷,不少人扼腕叹息着。

  古瓷片在瓷都这个地方虽然不能说家家都有,但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真没想到有一天能靠这个赚钱。

  他们伸着脖子好奇的观望,热切的期盼着对方的到来,有几个落在后面的摊主立刻回家收拾碎瓷片去了,争取这次能多卖点。

  云舟走到中间的摊位前,拿起了一片胎薄如纸的白瓷。

  瓷片表面有明显的乳浊感,釉极莹润、光可照人,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用手抚摸能感受到极为细腻的胎质,少年不由得微微睁大了眼睛。

  居然是明永乐时期的甜白釉!

  他在一堆碎瓷片中迅速翻找着,很快找到了另外八片薄到半脱胎程度的莹润白瓷,拼凑成了一只完整的甜白釉暗刻四季花卉的高足碗。

  碗通体为甜白釉色,胎质细腻,釉面洁净。

  碗内篆刻着花卉暗纹,纹饰细腻浅淡,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忽隐忽现,有一种素净清雅之感。中心处撰写“永乐年制”的二行四字款,做工异常精美。

  云舟想到在嘉禾拍卖行、以及在杜爷爷家中看到的永乐甜白釉瓷器,心中激动万分。

  当时他便十分喜欢这种“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的质感,只是做工精美的甜白釉瓷器,在拍卖行里动辄都是数百万的价格,便没有舍得拍下。

  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简直是意外之喜!

  待他修复好了,又是一件当之无愧的精品。

  “这些都要了。”

  云舟浅浅笑着,露出腮边两个小小的酒窝,双眸像天边皎月一般明亮。

  “好嘞。”

  摊主喜不自胜的帮他包起来,和这种豪气的客户做生意就是爽快。

  做了这一单生意,他不仅能早早收摊回去补个觉,还能买两瓶好酒享受一下。

  云舟同样开心不已,只用2000块便买下价值五百多万的永乐甜白釉瓷器,还附赠其他的单色釉瓷片,实在太划算了。

  一直沿着街道往前走,在每个售卖碎瓷片的摊位上走走停停,少年就像不断发掘宝贝一样挑选着碎瓷片,乐此不疲。

  除了永乐甜白釉,他还找到了明洪武、宣德、正统、弘治、正德等明代各个朝代的青花瓷片,以及保存完好的元青花碎片、甚至还有宋代五大名窑‘钧窑’的碎瓷片!

  不愧是瓷都的鬼市,摊主来自五湖四海,什么样的碎瓷片都能在这里找到。

  俗话说,纵有家财万贯,不敌钧窑一片。

  钧窑为窑变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用来形容钧窑的色彩多变。

  云舟握着手中的玫瑰紫钧窑瓷片,想到了自己在拍卖行拍到的清乾隆窑变釉贯耳瓶,便是窑变产生的渐变色,非常漂亮。

  而眼前的玫瑰紫色彩却更为瑰丽,天蓝色底釉上晕散着玫瑰红色釉,犹如晚霞,明亮绚丽。

  窑变向来很难控制,但是北宋末期的钧窑却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无人能仿造,可惜这种技术早就已经失传。

  将碎瓷片收入囊中,云舟的眉眼弯成好看的弧度,内心的小人也在脑海中兴奋地转圈圈,这次来j市的收获简直太大了!

  不知不觉,旭日东升,晨光微熹,给大地染上了一片亮色。

  鬼市的人彻底多了起来,道路上行人摩肩擦踵,拥挤不堪,来来往往都是人流,比市集还要热闹。

  云舟看了一眼腕表,已经快6点了,这些碎瓷片他整整看了两个小时,脸上却没有丝毫疲惫之色。

  其实腿已经有些麻了,只是心中的激动和喜悦压制住了身体的酸麻和疲惫,让他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

  少年站在轻轻跺了跺脚,抬眼往前面一看,只剩七八个摊位了,要坚持住。

  “老板,您来看看我这里碎瓷片,除了这些,我把家里的呼,都带过来了。”一位中年妇人气喘吁吁的招呼着。

  她的穿着很朴素,脸色微红,额上见汗,显然是刚回来不久。

  她从身后拿出一个尼龙袋子,哗啦啦的又倒出了三百多片瓷片,上面还沾着土,一看便没有来得及清洗。

  “您瞧瞧要是买得多了,算您便宜点。”

  中年妇人充满希冀的看着眉眼干净、气质出众的少年,神色有些拘谨。

  丈夫最近厂子里不景气,两个月都发不下工资来;可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上学吃穿都是费用。

  家里的存款本就不多,现在已经见底了,不得不来鬼市上摆摊赚点钱。

  刚才见到这个阔气的年轻人一出手就是大几千块,心中萌生了一丝希望,赶忙回家把剩余的碎瓷片全都带过来,急急忙忙的,出了

  一身热汗。

  云舟半蹲下身,莹白的指尖因为一直触摸碎瓷片而染上了脏污,但细长的手指仍旧格外好看,哪怕是一个翻动瓷片的动作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看了这么多古瓷,他打眼一瞧便发现这些碎瓷片以民窑为主,而且都是清后期烧制的,精品不多。

  三百多片碎瓷片没有经过清洗和筛选,一股脑的堆在塑料布上,看得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一路以来所有摊位上的瓷片都摆放得很规整,到这里便显得尤为杂乱。

  若是刚开始过来,他可能也不怎么挑,直接带走,就当锻炼修复能力。

  但是到现在他已经收了大概有一千两百多片碎瓷片了,从唐宋到明清都有,官窑不少,民窑的更是不缺,实在看不上这些。

  云舟眉头轻蹙,翻了五六分钟只见到了一件拼成的完整器——清道光时期的青花八仙图小碗。本来是一对的,可惜目前只有一只。

  他把对应的八片碎片挑出来,又加了几片别的,揉了揉有些酸麻的腿,打算清算之后就离开。

  这时,中年妇女适时递过来一个马扎,还拿了一瓶矿泉水过来,态度极为殷切,弄得少年有些不好意思。

  “谢谢。”

  腿确实麻得厉害,云舟在摊位旁坐下来休息,两条长腿伸展开来,拧开矿泉水瓶盖咕咚咕咚的喝了大半瓶。

  两个多小时没有喝水,刚才注意力太过集中没有反应,一停下来便觉得嗓子发干,喝了水才好些。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少年将视线又投向那堆碎瓷片中,中年妇人正麻利地碎瓷片铺开,他想着一会儿再看看,唔,大不了多挑一些。

  休息了十几分钟,云舟觉得好多了,便蹲下来继续在碎瓷片中继续翻找。

  铺开的碎片更容易查看,他沿着摊位扫视了一圈,蓦地看到了其中一片纹饰较为少见的碎瓷片。

  咦,这是什么?

  他拿起这片半个巴掌大小的碎瓷片,胎体轻薄细腻,上面画了一个马头,口部微张,背后的鬃毛随风飘扬,明黄的色彩明丽,是为飞马纹。

  飞马纹并不常见,据说诞生于明永乐时期。因郑和俗姓马,马生‘双翼’、奉圣旨出使西洋而得来。

  在明中期瓷器上偶有出现,通常与海螺纹、过海纹这样的纹路伴生,一般只绘制于青花瓷器上。

  而云舟眼前碎瓷片上的图案明显不是青花,而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形式,以青花描边,在里面填补色彩二次烧制。

  这样的色彩和纹饰,让他不由得想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成化斗彩!

  想到这里,少年心跳陡然快了几分,再也不觉得麻烦,开始在碎瓷片中不停的翻找着。

  十几分钟之后,终于让他找到了和这片类似的另外五片碎瓷片,拼成了大半个直径约为八公分的小罐。

  罐身为飞马纹,黄色的飞马踏浪而来,鬃毛飘扬,灵活生动;下方绘制海水江崖、朵云纹,海水为层层绿彩,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足底则为黄彩芭蕉叶纹边饰,围成一圈,底款则用青花写着‘天’字,单字无框,带着朦胧的质感。

  飞马、飞象此类的海兽纹,是成化御窑中典型的装饰纹样,且十分罕见,存世量极少。

  再加上底部的‘天’字,答案呼之欲出——

  这是与鸡缸杯珍贵程度不相上下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想到这里,即使是云舟也不由得愣住了。

  明成化以斗彩闻名于世,说到成化斗彩,所有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鸡缸杯。在j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只小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曾拍出23亿的天价,震惊众人。

  目前全世界已知现存鸡缸杯的仅有19只,15只藏于博物馆,4只为私人收藏。

  然而,成化斗彩还有一个器型甚至比鸡缸杯还要珍贵,那就是成化斗彩天字罐!

  据闻全世界只有12只完整器,从数量上来看,比鸡缸杯还要少见。

  即便是完整器,盖子大多也是后配的,有盖的天字罐在五百多年的历史中保存下来实属难得。

  在拍卖行唯一一次拍卖的成化斗彩天字罐是一件残器,无盖,口沿完全破损。

  可即使如此,在二十年前也拍出了一千多万的价格,放在现在则难以估量。

  因为仅拍过一次,之后除了各大博物馆之外,再难觅踪迹。

  有专家研究,天字罐和鸡缸杯是配套使用的,天字罐为盛酒的容器,鸡缸杯是喝酒的容器,均为皇帝专用。

  当然真假不可考,但是两者确实是成化斗彩的顶峰,后人再也无法仿制出这样精美的瓷器。

  云舟回神,眼前拼好的天字罐虽只是半个残器,但其价值仍旧不可估量。

  见中年妇人用憧憬的眼神一直看他,少年克制着满心的激动将瓷片放回,笑着道:“这些我全要了。”

  “300多片全都要了?”对方的眼眸里又是惊讶又是欣喜。

  “嗯,多少钱?”

  中年妇女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最后咬了咬牙,“就按三毛一片,零头抹去,凑个整吧。”

  一万块。

  这在卖碎瓷片的小摊上算是大数了,很多卖瓷器玉器的都卖不到这个价。

  刚说出口她就后悔了,自己家庭确实困难,但是这和别人有什么关系?

  一下子买了她全部的碎瓷片,这样豪气的客户上哪里去找,应该便宜些的。

  “要不——”

  正当她打算降价的时候,少年如天籁般的嗓音响起,“好啊,我转账过去吧。”

  “好,谢谢,真的太谢谢您了。”

  中年妇女顿时热泪盈眶,看着云舟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有了这笔钱,加上她每月的薪水,省一省至少能维持半年,孩子的学费也有着落了。

  “啊,不客气。”

  云舟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是他占了大便宜才对。

  整条街的碎瓷片都搜刮得差不多了,刚才看货的摊主金强收了两百块的小费之后,兴高采烈的帮他找了个小推车,推着来到停放奥迪车的地方。

  云舟打开后备箱,将一箱箱碎瓷片全都放了进去,整个空间几乎要堆满了。

  看着眼前满满当当的碎瓷片,少年心中格外满足。

  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些碎瓷片根本毫无价值,但是对他来说却是难得的宝贝,无论是瓷器修复还是收藏,都极为重要。

  他算了一下,这次一共花了4万多,买到了1500多片碎瓷片,还是很便宜的,毕竟里面的官窑瓷器起码有几十件,还有孤品。

  金强看到他收了这么多碎瓷片,眼睛一转,感觉多了一门生意,“老板,咱们瓷都的碎瓷片不止这些,您以后还收吗?”

  “要收的。”云舟想了想道。

  等放了暑假之后,他有两个月的时间一直修复瓷器,除了残缺比较大的,其他的应该容易一些。

  “那我以后帮您收吧,省得您这么远过来了。”金强看到了奥迪的车牌号,离这里可够远的。

  “也行。”云舟颔首,“这几个月不需要了,以后大概三个月收一次。”

  他将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金强虽然自己不是太懂,那他有朋友懂啊,又花不了多少时间,每个月来鬼市挑一挑不就行了,还能赚个外快。

  云舟搞定了这些,来瓷都目的已经达成了,于是便随着人流来到右侧的街道上随便看看。

  鬼市的摊位上应有尽有,各种手办、小人书、玩具、集卡游戏的卡片,简直梦回童年。

  少年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意,一边逛一边看,最后在一个卖印章的摊位前停下。

  不是他自己要停下的,而是手腕上的小银龙高高直起身子,用尾巴拉着他的手腕,云舟便顺从他的意思,在摊位前蹲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