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徐世绩:平衡
作者:卧笼先生      更新:2022-04-26 13:03      字数:4259
  眼下的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死了以后,他手底下一个最大的权臣,也就是说一个最大的,最要命的,最有实力可以对李仁孝等人构成威胁的人,也就是褚遂良,而这个时候褚遂良见长孙无忌被诛杀了,自然也是夹着尾巴做人,干脆就辞官回乡了,直接告老还乡了,而这个时候褚遂良的年龄只有四十多岁,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褚遂良激流勇退,直接就辞官回乡,说自己身体不好,老了身体不行了,告老还乡了,而遂良这个时候他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褚遂良钱也捞够了,而且官儿也当够了,这个时候身处在旋涡之中,他不得不激流勇退,于是褚遂良向当今的圣人递了一个辞呈,然后直接回家。画画去了,写字去了,直接武文弄墨去了,不当官儿了,在这个漩涡当中激流勇退了。

  那么,在褚遂良辞官回乡之后,他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长孙无忌死了,褚遂良辞官回乡了,那么长孙无忌这一派势力也就彻底的土崩瓦解,而这个时候能对李仁孝等人构成威胁的侯君集也解除掉了兵权,做到了当朝首辅大臣的位置上。

  而这个时候,侯君集也不会对李仁孝等人构成威胁了。侯君集解除兵权之后,萧玉儿等人立马安排了自己的亲信接手了侯君集的兵权。而眼下这个时候,侯君集这个五大三粗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彻底的中计了,上当了。而这个时候,侯君集坐上了当朝首辅大臣的位置之后,虽然地位看上去更高了,但是他手里面失去了兵权,也就失去了兴风作浪的一个机会。

  其实说实话,即便是侯君集能够兴风作浪,李仁孝和萧玉儿等人也能轻轻松松去将他摆布掉,而这个时候侯君集失去了兵权,他反而安全了,安全的处在了当朝首辅大臣的位置上,无忧无虑的做他的官儿就可以了,只要不对李仁孝等人将来的大业构成任何威胁,那么侯君集就没必要去杀了,毕竟侯君集也是跟李仁孝等人共事过一段时间的,他们当过一段时间的同事,李仁孝不忍杀掉侯君集,就让他在当朝首辅大臣的须直上坐了下来,也没有动他的意思了。

  在连续解决掉长孙无忌和侯君集这两派重大势力的时候,眼下摆在李仁孝面前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就只剩下了另外一个手握兵权的重臣李世绩,而这个时候李世绩手里边的兵权也是有限的,而李世绩这个人,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朝局,而且是墙头草,随风倒。

  这样一个人,所以说如果再解决掉李世绩就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不是难的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只要这两个人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李世绩很有可能就是墙头草,随风倒,为什么说李世绩这个人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因为在李治继承皇位之后,在永徽的几年的时间内,李治是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而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绩这三个人都是顾命大臣,当李治询问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意见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个人拼死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这个时候,李世绩却对李治说,这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你不要来问微臣。

  你问我干什么?这是你自己的家事,你想立谁为皇后,就是立谁为皇后,你喜欢哪个女人是你的权力,你想立哪个女人为皇后,这是你自己家里的事儿,这是天子的家事,问我们干什么?我们是吃几碗干饭的,我们就是听招呼的,但当皇帝是你自己,当你想立谁为皇后,这是你自己说了算。

  当然,李治听到这个话之后,他非常的欣慰,而且他就做主立武则天为皇后。皇帝就应该说了算,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迅速的打压长孙无忌跟褚遂良,长孙无忌跟褚遂良死了以后,最后李世绩就一直是在官场上保持一个长期的状态,所以说李世绩这个人他脑子非常好用,而且是一个墙头草,随风倒,所以说李世绩这个人他不会兴风作浪,他只会顺应朝局而变,而这个时候李仁孝和萧玉儿等人也看出来了,李世绩这个人本身他也不会掀起什么大风大浪来,换句话说,即便是将来李仁孝等人就是倒了。当今的圣人李象最后登基称帝了,李世绩也不会出来捣乱,所以说这个时候萧玉儿只需要找人跟李世绩好好谈一下就可以了。

  于是,萧玉儿找到了谋士司徒袖,让司徒袖去找李世绩谈一下。

  司徒袖找到了李世绩,然后微微一笑,对李世绩说道:“我说李将军啊,你知不知道眼下的朝局如何的变化,而且知不知道你现在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啊?”

  李世绩听罢,不禁点了点头,接着对司徒袖说道:“娘子,我知道自己眼下处在了什么样的位置上,而且我也知道为人臣者,当谨守自己的本分,本本分分做人,只要咱们领兵就本本分分的领兵,做人,就本本分分的做人,不要有任何的其他的想法,不要想着兴风作浪,显得自己很牛BI,只要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啊,那也就可以了。至于将来朝廷上的事情如何变化,那朝政是波谲云诡,变化莫测,咱们这些人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司徒袖听罢,不禁微微一笑,接着对李世绩说道:“是吗?李将军,既然你如此说,那么我也就放心了,记住朝廷上的事情,波谲云诡,变化莫测,那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左右的,也不是你们这些人能说了算的,你们这些人要做的就是克守本分,记住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那也就行了。”

  李世绩听罢,连忙点了点头,接着对司徒袖说道:“是啊,娘子,朝廷上的事情我们管不着,我们也不想管,朝廷上的事情变化莫测,波谲云诡,那将来朝廷上的事情如何变化,我们也只有关心一下,但是我们不关注,我们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我们这些为人臣者应尽的本分,只要咱们这些当兵的将军带好兵也就完了,至于朝廷上的事情怎么样,我们不过问,我们不想过问政治,我们是想干好本职工作。”

  司徒袖听罢,连忙点了点头,接着对李世绩说道:“好吧,李将军,既然如此,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就放心了,记住你说的话,可千万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也不要想兴风作浪,如果你要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或者说你想兴风作浪的话,我们家郎君李仁孝,还有我们家娘子萧玉儿,那可是都不会饶了你的。”

  李世绩听罢,连忙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我知道,娘子尽管放心好了!”

  而这个时候,李世绩非常的聪明的回答了司徒袖的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司徒袖和萧玉儿等人的疑惑,也就放下了他们的戒心,而李世绩这个人和朝廷上的一个人比较像,跟历史上有一个人物非常的像。

  我找了一下历史上的一些重点的人物,和李世绩性格比较类似的,有一个人叫做卫绾,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人物,这个卫绾的性格呢就和李世绩非常像,而且之前汉景帝刘启和卫绾之间的一个对话,也跟司独秀和今天和李世绩之间的对话非常像。

  当时,汉景帝刘启想要废掉太子刘荣,立皇十子刘彻为太子的时候,他隐忍下来,没有把这件事情说出去,而汉景帝刘启害怕有些人不服,所以说他一定要选择一些忠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彻继承皇位,而这个时候汉景帝刘启看中了卫绾,但是他又担心卫绾不按照他的话去做,对他不忠,所以汉景帝刘启就说了一些试探性的话。

  有一天,汉景帝刘启和卫绾同坐一车,刘启就对卫绾说道:“我说卫绾啊,之前当太子的时候,请大家伙儿吃饭,那朝廷的大臣,好多人都去到我们家了啊,就你不去。就你架子大,是吗?”

  那汉景帝刘启说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之前当太子的时候,我想请大伙儿吃饭,大家都去,就你不去,是不是?你卫绾架子大呀?是不是你卫绾看不起我呀?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我看得起你卫绾,我才请你吃饭呢,我请你吃饭,你连我们家门都不去请你,你都不去,你是给脸不要脸吗?啊?你是不给我面子吗?你是不把我的话当成当话嘛,你是不把我的话当圣旨,你还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你是不想听我的话吗?

  其实这个时候刘启就是想看一看卫绾这个人到底听不听话。所以说他看中了卫绾的能力,但是他又质疑卫绾是否对自己忠心,他是否会听话,所以才会对卫绾如此说,而自然也听出了刘启话里话外的一个意思。

  而这个时候,情商非常高的卫绾,他知道了刘启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所以说他听话听音儿听话,听他听出来汉景帝刘启的这个意思,他就开始琢磨,哦,原来刘启是在试探我,所以说我应该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而这个时候卫绾是怎么说的呢?

  卫绾点了点头,对汉景帝刘启说道:“陛下,那朝廷上的事情,波谲云诡,变化莫测,微臣时时刻刻都要尽忠职守,都要想着为国尽忠啊,为皇帝尽忠啊,不能搞一些党争啊,要恪守为臣的本分啊。”

  说了一些这些话,那卫绾说这些话是一个什么意思呢?朝廷上的事情,波绝云轨,变化莫测,这话什么意思?那不就是说你刘启当年只不过就是个太子嘛。谁说这当太子就一定能当皇帝了,那当太子当不上皇帝呢?那例子多了去了。那汉朝的时候,有个刘据。那清朝的时候有个胤扔啊,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那秦朝还有个扶苏呢,对不对?

  谁说当太子就一定能当皇帝了?当了太子没当上皇帝的有的是,你汉景帝刘启当年太子怎么了?太子就牛BI了,那太子当不上皇帝,最后不也扯记吧蛋吗?谁说你当太子,我就一定听你的了,那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刘启,当年你是个太子,你不一定能当上皇帝,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我卫绾,我就听当皇帝的,我不听你当太子,当太子都扯淡。

  只不过卫绾这话的意思,那汉景帝刘启听出来了,但是呢,卫绾的话没那么说,反而如果卫绾那么说了反而显得自己小肚鸡肠,有点墙头草,随风倒。只听皇帝的话,不听太子的话,就觉得皇帝是老大,那太子就扯淡,所以说显得自己是个小人,但是卫绾内话那么一说出来,说的自己正气凛然,而且也不是什么政治投资户。反正就是一个正气凛然的,一个大气的形象,大功无私的这种这种形象就表现出来了,情商非常的高,而且汉景帝听了这话之后,心里还倍儿舒服。

  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了卫绾说这话的意思,他也明白了。我不听太子的,我就听皇帝的,谁当皇帝我听谁的,而这个时候刘启不就是皇帝吗?既然如此,我皇帝说的话,你卫绾听,那就行。

  所以说有这个能力,而且你听话,那我就得用你这个人,没错,最后汉景帝刘启重用了卫绾,最后卫绾成了刘彻的太子太傅,再汉武帝一朝得到了重用,权倾朝野,最终卫绾就是这么走上政治舞台的。

  而这个时候,司徒袖试探李世绩的这些话,也就是为了让李世绩表明自己的一个心态,李世绩,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将来李仁孝想搞一波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你李世绩会不会跳出来捣乱啊?而李世绩这样的回答,司徒袖也明白了,你李世绩不会出来捣乱的,他一定会老老实实的顺应朝廷上的变化,做好自己臣子的本分,而这个时候司徒袖见李世绩表明了自己的心态,那也就算了,那也就行了,你李世绩既然如此说那么这样做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