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深度分析:李世民对太子的心思
作者:卧笼先生      更新:2022-04-26 13:01      字数:4252
  即便是李承乾是一个无能的人,一个窝囊的人,但是只要李世民在李承乾不犯太大的错误,他就可以继承皇位。但是无奈的是李承乾这个人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而且是昏招频出,简直就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真的就是感觉那种。

  你俩王四个二你都能用四个二把俩王带出去,把这一手好牌打成这样的一种人。就看看李承乾身边都配备了一些什么样的对伍,李世民把魏征配备给李承乾了,而且还让侯君集去辅佐他,等于是一文一武。而且还让李安俨掌管禁军,意图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李承乾这边儿现在是要文的有文的,要武的,有武的。有军队,有谋士。还有一个老师张玄素在身边辅佐的。

  而且,连禁军都有,甚至这一次还给李仁孝提了个官儿。右屯卫军都给太子东宫的势力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李世民他压根儿就没打算换太子,李承乾这边的纸面实力无论是纸面实力,还是他真正的实力都是很强的,因为李承乾这个对伍配备的非常强悍。要军队有军队,要谋士有谋士,要禁军有禁军,真的是非常的完备。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还经常的抬举魏王李泰的,就是因为李承乾的太不争气,让李世民伤透了心,为什么李承乾这个人就不学无术呢。就整天不学好呢,放着好好的书本知识不学,不去向老师请教,不去在社会上历练。反而整天干一些游手好闲,偷鸡摸狗那种鸡毛蒜皮的破事儿。干些没屁眼子的事儿,要不是他这样,那李世民伤透了心,他能去抬举李泰吗?

  李世民抬举李泰,也不是为了打压李承乾,因为在李世民抬举李泰的时候,李承乾这边的势力一点儿都没有减弱。他身边的事,一个领导班子还是像以前那样强壮,只不过李世民经常在公开场合去表扬李泰,其实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的,更多的时候也是做给李承乾看的,他想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李承乾去努力。李世民是在给李承乾树立一个标杆,树立一个对手,让你李承乾有紧迫感,有压迫感,不要以为你李承乾现在在太子的位置上坐着,你将来就一定能当皇帝,你就可以不努力了。我什么事儿都不干了,我不用努力了,我整天坐吃山空,我在那里躺平就可以了,你是要学习的,你是要努力的,你要作为大唐将来的皇帝,你一定要加倍的努力,去学知识,去锻炼自己。要不然你撑不起大唐的一片天。

  但是,李承乾他一点儿都不努力,他就是想躺平,什么都不干,整天游手好闲,简直就是一窝囊废嘛。李世民看不过去了,为什么人家李泰作为一个皇子,他知道努力,因为李泰不是太子,他要想当太子,他必必须得要,就能力表现出自己贤能的一面,所以他很努力,李世民的意思就是说李泰,你看人家李泰如此的努力,如此的奋斗拼搏。我要给你李承乾树立一个这样的标杆儿,这样的榜样,让你李承乾照着李泰去学习。

  虽然,李世民经常在公开场合夸赞李泰,但是李泰的身边都有谁呢?最大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岑文本,一个是房玄龄。这两个人可都是文臣的。也就是说,李泰的身边儿全是文臣,李泰的党羽根本就不掌握军队。看到这里,所有的读者都应该会明白了一个问题,李世民真有打算立李泰为太子的心思吗?没有!最起码这个时候是没有的,李世民有立李泰为太子的心思,那是在李承乾谋反以后,李承乾谋反了,那么他就不可能继承皇位了。

  李承乾不行了以后李世民才有打算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但是也只不过是一个想法,在李承乾还在太子之位的时候,人家李世民是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也没有打算扶持李泰的意思,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看出来。因为李泰身边辅佐他的全都是一些文臣,李世民应该知道文臣辅佐你,你翻不了天,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靠武力夺权,玄武门之变杀了他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最后当上了皇帝,所以李世民深知,你要想当皇帝,你得掌握兵权!

  李泰的身边儿有人掌握兵权的没有?房玄龄根本就没有兵权,岑文本也没有兵权,这都是一些文臣,而且李泰的所有党羽连个掌管禁军的都没有,也就是说,如果李泰想发动政变,他甚至连一只2000人的对伍都组织不起来,别说是2000人,800人他都组织不起来。李泰他压根儿他就没办法调动军队,但是李承乾不一样,为什么李承乾他敢谋反?因为李承乾能调动军队,侯君集是他的党羽,李安俨也是他的党羽,这些人手里都是有兵权的。

  所以说,李泰根本就没有可能用武力去夺权,而李承乾这个人却可以,李承乾是有兵权的,所以说你看李世民到底想立谁为太子?你得看谁掌握兵权。李泰他身上没有兵权,所以说李世民在这个时候,他是不打算立这个李泰为太子的,这个时候李世民如此的抬举李泰,在公开场合经常夸赞他,也只不过是为了刺激李承乾,他不是为了打压李承乾,这是两个概念,他不是为了打压李承乾,他是为了刺激李承乾,他的目的是让李承乾这个人,他知道努力。

  就好比一家里边儿的两个孩子,这个老大他不知道努力,学习不好。然后那个老二呢,很努力学习,学习非常好,然后这个当父母的就经常夸这个孩子。然后其实就是说给这老大听的,目的呢,也无非就是让你知道努力,不要整天这么游手好闲,不干人事儿。这样下去是不得了的。你要知道你是面临竞争的,我李世民不是一个儿子,你不是我李世民唯一的儿子,你如果不努力,你如果不优秀,我为什么要把大唐的江山社稷放在你的肩上?为什么?你要努力呀,你要像李泰一样去努力呀。

  但是,李世民却没有立李泰为太子的意思,而是在公开场合儿不停地把他架到火上去烤。实际上这对李泰来讲很不公平。这就好比一个女孩儿,她深深的爱着一个男人。但是男人呢,对这个女孩儿不是很好。也就是说,虽然他们之间是一个情侣的关系,但是女孩儿深爱的这个男人对这个女孩儿不是100%的好,甚至有些三心二意,甚至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个女孩儿想嫁给他深爱的男人,但是这个男人做的明显不够,男人是优秀的,而且是英俊的,这个女孩儿深深的喜爱她,想和她共度一生,想嫁给他,想跟他娶妻生子,最后两个人白头偕老,是这样想的,但是男人对女孩儿不够好。最起码不是百分之百的好,甚至心里边儿还有其他的女人,这不是一个单相思,只是一个不太对等的恋爱关系。但是呢,女孩儿的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呀,有一些追求者对,这个女孩儿非常好。

  然而,这个女孩儿看不上别的男人,为了刺激他喜欢的这个男人呢,这个女孩儿也会跟其他的男人在一起秀恩爱,时时刻刻的去夸赞那个男人如何如何的好,实际上他是说给他深爱的这个男人听的。那个女孩儿没打算跟别的男人好,人家就是说给他喜欢的人听。他的目的就是要刺激一下他喜欢的这个人,你是不是应该对我更好一点?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买更多的衣服,口红啊,化妆品啊?你是不是应该?诶,对我更好一些,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对我的,你再看看你是怎么对我的,比较比较嘛。为什么要跟你在一起?

  女孩儿的意思就是说,你别以为我非你不嫁,你别以为我就在你这一棵树上吊死。我告诉你,那姑奶奶追的人可多了,你看看这个人啊。追我怎么追的啊?花2000块钱买个包,你送我一包,你花200块钱。你跟人家一比,你就知道了吧?人家对我的爱是你的十倍,所以说你要努力呀,你要向人家学习呀。你不努力的话,我怎么跟你在一起?虽然我很想跟你在一起,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不是要在你这一棵树上吊死的,你不是不可替代的。

  真正不可替代的只有一种关系,有孩子以后,你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然后你就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人,没结婚呢。男的女的,我今天可以喜欢你,明天还可以喜欢别人。你不是不可替代的,我分分钟就可以找个人来替代你,所以说你要有紧迫感,你要有压迫感。你一定要知道努力,不要总觉得自己如何如何的牛,如何如何的牛bi,然后你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走向婚姻的殿堂,无需任何努力。

  所以说,这个女人在用另外一个男人架在火上去考,但他考的是他真正喜欢的那一个,现在李泰他的处境就是如此的尴尬。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把李泰架在了火上。其实他内心还是想扶持李承乾的。李承乾是李世民的最爱,李泰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所以说李泰是更加优秀的那个皇子,但是李世民更喜欢的还是李承乾。

  这样来说,对李泰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李世民这个家伙经常在公开场合表扬我,他心里一定有我,他一定想立我为太子,而且我是如此的优秀,就连当今的圣人都说我是如此优秀的一个皇子,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优秀呢?满朝文武都知道我是如此的优秀,那我狂妄自大怎么了?我飘一下怎么了?大家都这么说,都说我是个人才。我的手下拍马屁可以这样说,但是当皇帝呢呢,当皇帝的也这么说,皇帝一言九鼎,既然皇帝说我优秀,那我就是优秀。大臣们也知道,但是这对李泰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儿。因为李泰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被架在了火上,差点儿被烤成了烤肉了。李泰什么都得不到,他得不到皇位,他只是能得到李世民的一些夸赞。

  这样的一种状况给李泰造成了三个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一个损失,李泰受的表扬和夸奖太多了,他整个人都变得很飘。很狂妄自大,骄兵必败呀,一个《骄傲的将军》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你如此的骄傲,如此的傲娇,你忽视了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东西。你如此的狂妄自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这么狂妄自大,那你连自己的真正实力都不知道。你如何才能打胜仗?

  正因为现在的李泰是这样骄傲的一个人,所以当司徒袖对他说,李仁孝肯定是真心归顺于你,因为李泰优秀了,像你这样的一个明主,那天底下的英雄不都应该想要归顺你吗,你的才能比得上唐宗宋祖哇,那简直太优秀了。因为李泰受的夸奖和表扬太多了,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如此的优秀,所以司徒袖这么一说,他就信了。

  李泰就心想,我操,我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我这么雄才大略的一个未来的帝王,那天底下的英雄好汉,都应该屁颠儿屁颠儿的愿意投奔我,为我服务,愿意辅佐我登基称帝。能够辅佐我李泰,那是他们的福分,而且我李泰将来一定能当皇帝,我是当皇帝的热门人选,所以大家都要来争先恐后的投奔我,这样才对。所以说李泰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他太骄傲了,太自满了。所以对于李仁孝这种假意来投降他的一种做法,他丝毫不怀疑,太骄傲了。

  就好像曹操这个人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可以说曹操在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当中最大的败笔。唉,曹操本来他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如果有人要来诈降,那曹操一定会起疑,一定会怀疑,比如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的时候,曹操就不信任许攸,那许攸问曹操:“你这个粮草还能支撑多久啊?”

  那个曹操说:“我这粮草还能支持一年。”

  那许攸笑了笑,说:“放屁,谁说还他妈一年,一年个屁呀,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