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作者:鬼狐妖道      更新:2022-04-25 21:39      字数:2412
  周应秋的境遇,令五位阁臣羡慕不已。

  乾圣加官如家常便饭,只要你合他心意,只要你肯干实事,一顶官帽说不定什么时候落到你头上。

  六部九卿机会或许很多,但内阁阁臣反倒机会寥寥,因为他们现在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和稀泥。

  作为乾圣帝的挡箭牌,立功表现的机会实在是少。

  并且,内阁通常是作为背景帝。

  周应秋这次喜从天降,就有施凤来言语无状的功劳。

  “诸位卿家,进士的派官已有定论,若尚有他事,不妨一并说来,大家一起议议。要不然,等江北大战一起,卿等连见朕一面都难。”

  对乾圣的话,五位阁臣皆默默地吐槽,大战未起,要见你这位小爷,也是难上加难。

  施凤来还跪那请罪,韩爌这个次辅回奏道:“陛下,大战将起,漕运中断,秋赋解京必然推迟,国库异常紧张,还需作预先筹划才行。”

  按往常惯例,国库是支撑不到秋赋解京,只能向皇帝讨要内帑填补缺口。

  但朱慈炫不是那些先帝,这道口子已经被彻底堵死。

  山东清理田产投献、催缴逮赋,户部分到三成,按目前的开支预算,应当能支撑到六月。

  这点朱慈炫是知道的。

  不过从目前预判看,江北大战最早在六月底开打,战争结束后还需善后事宜,秋赋税银解京估计得九月后。

  并且今年夏赋也要受到影响。

  户部压力巨大。

  朱慈炫之前解决北方粮食危机,优先保证粮食北运,始终没考虑税银运输。

  粮食才可解决温饱,而没了粮食,银子跟一块石头又有什么区别?

  但事关机密,朱慈炫不会向内阁通报。

  听完韩爌道苦,他神情淡然道:“粮食,朕会想办法解决,银子就你们自己去想办法。”

  俸禄货币化以后,官员只能领银子,米粮都要折价给内务府的。

  没有银子,家境富裕的官员倒无影响,受影响大的是那些清贫官员,脑子不太活络不会搞钱的清贵。

  “陛下,如此的话,有些官员家里,恐怕揭不开锅。”

  见韩爌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朱慈炫心中不觉好笑,这个前东林党人,虽然改变不少,但那老官僚的追求却依然没变。

  好名!

  要是为京官争取到利益,他的名望将会大增,成为首辅也将可期。

  至少在他看来,施凤来已经失去乾圣信任,致仕应该是其最好出路。

  令人暗自调查后,朱慈炫已有起用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和刘鸿训的想法,打算让他们先入内阁,若表现好再吸收进上书房。

  而这四人都有任首辅资历。

  乾清宫故意放出消息,深黯为官之道的韩爌不可能不知道,他现在的表现就为位列首辅铺路。

  朱慈炫对此也没多大想法,只要肯用心做事就行。

  不过,对韩爌的用心良苦,他也没完全遂其所愿。

  思考了下,朱慈炫吩咐王承恩:“传旨给廉政公署,对在京官员家财进行调查,并建立档案,逐步建立大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另外,调查完成后,给内务府一份清贫官员名单。”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他早有这想法,只是没时机提出而已,现在正好借解决京官之困提出,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的。

  至于往哪方面理解,他一点都不在意。

  对于假托他人之名登记田产,朱慈炫也有应招,择机实行实名制,谁名下的财产归谁。

  对于逃避朝廷监管的,只要查到就没收,并且要追究双方的法律责任。

  对告密者,还有一定比例的财产奖赏,包括受托人也不例外。

  王承恩领旨,韩爌却暗暗叫苦。自己出于公心为京官解困,却不料给大家加了一道枷锁,虽不至于公开被骂,但私下肯定是要被骂得体无完肤的。

  名望没捞到,却得到骂名。

  给了京官一道枷锁,朱慈炫就开始解决问题:“高伴伴,那些清贫官员,让内务府按月俸预支给他们,待户部正常发放俸禄,再令其归还。”

  “臣遵旨。”

  “陛下圣明。”

  领旨的是高时明,称颂的是六位阁部重臣。

  对乾圣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向来敬佩,总是能从大家意想不到之处,找到解决方法。

  同时,又不让他们钻空子,使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规矩被破坏。

  六位阁部重臣告退,消息也跟着传出。

  最苦逼的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进士,听到将“发配”到川黔战乱之地,有些人脸都吓得绿了。

  有心辞官不做,但又恐遭乾圣报复,家族都会因此受累。

  去嘛,又怕战火烧身。

  可谓进退两难。

  更令他们郁闷的是,现在连发牢骚都不敢,不然被厂卫听到,说不定治你个欺君之罪。

  认命的就令小厮收拾行装,准备等拿到官凭文书,立马往属地赶。

  而一些小有聪明的进士,赶紧去找京官中的乡党,想寻找去陕西的途径。

  毕竟,比起战火连天的川黔,陕西只是旱情严重,没什么性命危险。

  并且,先前那些三甲同进士,都去了洛阳和陕西韩城,做的又是移民工作,累或许累点,可至少不用日夜胆战心惊。

  但令他绝望的是,那些京官乡党一听为这事,连乡党之情都不顾,立马端茶送客。

  看得出,谁也不愿沾染此事,而被乾圣惩处。

  更令人大跌眼界的是,乾圣皇帝自登基以来的首次出宫,竟然是去官吏一体化考试考场。

  并在考前接见考生代表,与他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考出好成绩,为国为民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包括那些未能亲见乾圣的在内,考生们都非常激动,暗暗发誓要士为知己者死,今后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当这些消息在市井间传开,整个京城顿时一片哗然

  经过此事,读书人也算醒悟过来,乾圣帝压根不喜进士,反而更欣赏愿去基层脚踏实地的官员。

  当初选择官吏一体化考试的举子,欣喜若狂。

  而参加会试且落榜的举子,却躲在客栈痛哭流涕,因为他们至少三年内,没法参加官吏一体化考试。

  最重要的是,从教育部传出消息,这次官吏一体化考试录用没上限,只要达到事先制定的录取线,即可被录用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