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吴有性
作者:鬼狐妖道      更新:2022-04-25 21:35      字数:2441
  最近这段时间,朱慈炫要处理的政务不多,心里牵挂的却是很多。

  只是凭记忆,知道陕地旱情严重,但随着被官绅捂住的一幕幕揭开,发现实际情况远比想象得要严重。

  陕北甚至已现易子而食惨状。

  随着王嘉胤等反贼被剿灭,信王率部到达延安,开始招募卫队,以及洪承畴招募巡抚标营,状况稍稍得到缓解。

  得知军属由皇家安置,大批平民家庭携家,蜂拥往延安而来,都想抢一个卫队名额。

  孩子进不了卫队,大人才会去应募延绥巡抚标营,拿份军饷养家糊口。

  妥协处理完洪承畴的破事,温体仁已返回西安。

  朱由检与杨鹤、洪承畴等商议后,在韩城北的龙门渡口建立大营,将卫队招募移往此处,由李邦华带一百卫队负责。

  并报朱慈炫同意,在陕北招募寒门子弟,赋予官职,协助主官处理各项事务。

  朱由检还与陈奇瑜、卢象升商议,让卫队家属参与运粮,以缓解陕北的粮荒。

  与此同时,官府出台以工代赈措施,组织灾民修建水利工程和道路。

  随着一系列缓解措施推出,以及大量米粮进入陕北,灾情没多少缓解,但民心已安定下来。

  可令朱慈炫愤怒的是,即便自己给了那么多优惠政策,并且命锦衣卫严密监控,仍不时发现有人贪腐、怠政,百姓因此得不到妥善安置,出现饿死人现象。

  气得他直接下旨满门抄斩。

  除了陕西,厂卫报回来的山西、河南旱情,也令朱慈炫忧心忡忡。

  可朝廷国库空虚,皇家资源有限,他也有心无力。

  能给的只有优惠政策。

  因此,他不顾郭允厚幽怨的眼神,除了商税不免外,给予两地与陕西同等措施,寄希望皇室、官绅和巨商们出力,缓解两地灾情,安定百姓生活。

  孔府粮船被拦截的消息,迟早会被皇太极得知,建奴定会挟怒来袭,宁远承受的压力远超以往。

  朱慈炫又以八百里加急圣旨,令王之臣将之前拔给山海关的两千火绳枪、火药运往宁远,以及运送尽可能多的米粮,保证宁远军民衣食无忧。

  同时也令祖大寿加快迁移关外卫所,集中到宁远抵抗建奴进攻。

  由于曲阜孔府作死,山东的局面倒是大好。

  孔府再加两家藩王,所有田产几乎占山东的七成,再加上涉案缙绅被抄,估摸下来近八成田产落于皇家手中,这对新政推行非常有利。

  又有重兵护卫,山东新政将成乾圣朝典范。

  朱慈炫对此很欣慰。

  让他最牵挂的还是南直隶——内乱危机的爆发点。

  江北大营建设得如火如荼,招募的卫队训练步入正规,军械物资也充足,抗住海盗、倭寇进攻,应当不会有问题。

  但招安顾三麻子的事,却毫无进展。

  不是顾三麻子不肯接受招安,而是宋献策和沈廷扬两次出海,都没能找到他的窝。

  锦衣卫拼尽全力,成功打入苏松常缙绅领头人沈柏溪府中,却仍无法获得顾三麻子落脚岛屿。

  没有顾三麻子作内应,李凤翔那惊天谋划将大打折扣,很难将海盗和倭寇一网打击。

  朱慈炫考虑过派人与郑芝龙接触,可一想此人历史上的表现,觉得不打痛他,招安恐怕不过是官面文章而已,实际上郑芝龙却是游离朝廷掌控之外。

  这等方式的招安,绝不是朱慈炫想要的,因此便息了这念头。

  难啊!

  只要朝廷水师一日不强大,大海始终是海盗天下。

  不过,除了这些烦心事,还是有令人高兴的。

  经过长途跋涉,明末传染病学家吴有性到京城了。

  北方人往南迁移,大明往南迁移,需要土地、粮食、工坊以及军队保护等等。

  假以时日,这些都能解决。

  但很难解决的是传染病,最知名的便是疟疾。

  粉碎魏忠贤宫廷政变后,朱慈炫即派人乔装为海商,前往吕宋接洽西班牙人,采购金鸡纳霜和橡胶树种,计划在两广和云南一带栽培试种。

  可这一时半会难以成效。

  在金鸡纳霜量产前,他需要吴有性带头,对大明现有的治疗疟疾方子进行完善。

  另外,那个疙瘩瘟,也就是鼠疫,始终悬在朱慈炫心头。

  崇祯末年,疙瘩瘟在山西爆发,很快传播到河南、北直隶一带,最严重的通州差不多十室九空。

  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崇祯无兵抵抗,多少跟这疙瘩瘟有关。

  吴有性配制的达原饮,主治瘟疫、疟疾等。朱慈炫只知方名,却不知方子内容,需要吴有性来研发。

  而在陕地游医的吴有性,得知皇帝寻找自己进京官,心里忐忑得很,因为对进太医院,他心里还是有抵触的。

  哪知一进京城,任命他上书房卫生大臣的圣旨颁布,顿时令他如在梦中。

  不过一郎中而已,就成位高权重的正一品大臣了?

  不仅京城官场一片哗然,连吴有性自己都不相信。

  等那宣旨的内侍,告诉他今天进宫觐见,他人都晕乎乎的。

  不过,今日进入皇宫,他却感受到什么叫尊重。

  无论是遇到的官员,还是内侍甚至皇宫侍卫,对他都是恭敬有加。

  跟着内侍来到乾清宫,立马被乾圣帝请进东暖阁,不需跪拜,还被赐座。

  受宠若惊啊。

  吴有性落座,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

  乾圣帝笑着开玩笑道:“吴卿,朕的东暖阁,可不是龙潭虎穴,不必如此拘谨。”

  “陛下,臣何德何能,窃据高位?”吴有性回过神,一脸惶恐道,“还望陛下三思,另寻能人高士替臣。”

  能人高士?

  自李时珍之后,还有哪个郎中比你更能?

  再说你可是《瘟疫论》作者,在防治瘟疫,连李时珍都不如你。

  你让朕上哪找比你更能的能人高士?

  心里狠狠地吐把槽,朱慈炫朝王承恩努努嘴,他要用自己来自后世的知识,来拉近与吴有性的距离。

  王承恩稍欠欠身,走到吴有性面前,将手中的一叠纸递过去。

  吴有性满是狐疑地望了王承恩一眼,又偷偷望一眼朱慈炫,见陛下微微一笑,他随即脸一红,连忙向朱慈炫告罪。

  朱慈炫道声无妨,朝他伸伸手,让他先看资料。

  吴有性刚看几眼,便露出一脸震惊,又不经意间抬头瞧了一眼朱慈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