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捅了马蜂窝
作者:鬼狐妖道      更新:2022-04-25 21:35      字数:2503
  听韩爌介绍完朝局,以及南直隶和山东的剧变,曹于汴心下骇然。

  天启年间,苏州民变,以魏忠贤的狠辣,最终还不是不得不低头。

  可如今,南直隶已到造反地步,乾圣不但毫无妥协之意,而且还要严办曲阜孔府。

  这需要何等魄力啊!

  他越想越怕,越不敢有异样心思。

  曹于汴身上的变化,韩爌看在眼里,心下颇多感慨。

  双方沉默良久,他问道:“自梁,可愿在登莱立份功?”

  混迹朝堂数十年,曹于汴岂会听不出韩爌话中之意,可他有选择吗?

  天下士林固然舆论汹汹,但乾圣的屠刀就在头顶悬着,今日胆敢拒绝,朝鲜也甭想去了。

  好不容易脱困的女眷,恐怕下场更凄惨。

  “虞臣,我们一起去见证,曲阜孔府通奴的实情。”

  “好,好。”

  韩爌大松口气,这位乡党、东林同党折服,面对天下士林诘难,会有更多人分担。

  登州这边,刘元斌开始部署收网,济南城却又风波再起。

  从两家王府收获四万石米粮后,朱大典再度发布令士人愤恨的政令:在山东布政使司,全面清理积欠,追缴逋赋。

  这份政令,直指缙绅和权贵。

  缙绅不敢明着对抗,济南城的一众高官,却蜂拥向巡抚衙门,要向朱大典讨说法。

  朱大典不但不见,而且又发布一道政令,分派官员到山东六府,督促清积欠、追缴逋赋,三个月内未完成的官衙,分属官员一律罢官收押。

  众高官忿忿,又赶往永安客栈,求见袁可立。

  客栈大堂。

  “父亲,朱巡抚捅了马蜂窝。”袁枢唏嘘不已。

  清积欠、追缴逋赋,历朝皆有,可从未见效。

  连乾圣帝都没碰,朱大典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份魄力的确非凡。

  “枢儿,记住,这就是为官之道。”袁可立时刻不忘指点儿子,“不管成功与否,朱大典已简在帝心,前程无量。”

  袁枢点点头,又问:“父亲,那如何回复众官呢?”

  “告诉他们,本官职在清查私盐,朱巡抚若有不当,可上奏陛下。”

  上奏陛下?

  没谁敢去触这份霉头。

  自认倒霉的官员,安排家人补交赋税,在抚标护送下去自己负责的府县。

  还想顽抗的官员,则修书给相熟京官,妄图将事情搞砸,最终不了了之。

  可令他们震惊的是,负责查处藩王贩卖私盐的钦差曹思诚,一抵达济南城,即刻发出三道公文。

  除了两家王府,还给曲阜孔府发了一道,要求他们派主事者,前来济南协助清查私盐。

  没谁管藩王死活,可侵犯曲阜孔府,文官士子岂肯罢休?

  在求见袁可立未果后,他们一起来到巡抚衙门,要曹思诚给个说法。

  甚至有几名士子抬棺而来,一副死不罢休的气势。

  曹思诚捅的马蜂窝更大,让朱大典压力顿减。

  书房内,喝了几口茶,他笑呵呵地问:“曹大人,曾记苏州往事否?”

  对于苏州民变,曹思诚记忆犹新,对曲阜孔府,更是讳莫如深,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朱大人,本官奉命行事而已。”曹思诚苦笑,随行内侍出示密旨,他哪来的选择?

  朱大典若有所思地点头,叹息道:“朝廷严禁生员冲衙,袁军机不会见死不救吧。”

  有山东官员撑腰,他还真担心士子会做出不理智之事。

  “他们看不到山东实行新政的好处吗?”曹思诚饶有意味地问。

  明年是会试年,留下的皆是科举无望之人,官吏一体化对他们是利好。

  朱大典笑笑,回道:“南直隶悬而未决,想来还没人想到这茬。”

  “若是朱大人上奏,陛下未必不会同意。”曹思诚深知乾圣心性,对敢于任事者的支持,绝对不遗余力。

  朱大典现在所为,在官僚们看来,已经很出格。

  若再在山东推行新政,恐怕将是千夫所指,他觉得自己已捞够政治资本,无需再多此一举。

  于是回道:“曹大人,南直隶才是朝廷当前所重,下官就不添乱了。”

  老狐狸一只!

  曹思诚中肯地评价,内心很是遗憾,若朱大典被自己说动,不管成否,陛下也会记在心里的。

  衙门外,众士子正在愤怒声讨他这个奸贼。

  “无端羞辱孔圣后裔,曹思诚,乃大明第一奸贼!”

  “曹思诚,你不配为名教中人!”

  ……

  “为维护名教,当饥餐曹贼肉,渴饮曹贼血!为了名教,冲啊!”

  “冲啊……”

  士子们群情汹汹,心中那只恶魔被激活,开始冲击巡抚衙门。

  一众山东高官,抚须微笑。

  有这群炮灰冲在前头,成则可摘取胜果,败也有人顶罪,何乐而不为呢?

  “关门,关门!”

  守门的把总脸色攸地一变,急呼军士关门。

  咣当!

  从军士虽慌张,但性命攸关,最终还是在士子之前,将大门给关上。

  咚咚咚……

  士子们辱骂不止,拍门也不停。

  可一点用都没有!

  瞧热闹的百姓都哄堂大笑,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如何推得开巡抚衙门。

  咳咳。

  山东布政使神色不虞,发出两声轻咳。

  一位中年书生,从官员队伍中离开,匆忙来到一条静巷,怒问一老管家:“怎么回事?人呢?”

  “老爷,说好的打手行都不敢来啊。”

  “哼,他们是不想在济南混了吗?”中年书生愤怒交加,唾沫喷到老管家脸上。

  老管家解释:“老爷,袁可立的骑军和卫队已出大营。”

  中年书生闻言色变:“你说什么?袁可立动手了!”

  “没动手,但已列阵永安客栈外。”

  示威!

  中年书生没因这话而松口气,反而吓出一身冷汗,吩咐老管家紧盯永安客栈,自己则急忙回到官员队伍中。

  “大人,袁可立动了,打手们不敢来。”

  山东布政使周围的官员,闻言皆是一悚。

  原以为袁可立会闭门不出,却忘记他正是来山东清查私盐的,曹思诚查曲阜孔府,未必不是他授意。

  “到哪了?”山东布政使强自镇静,但微微发颤的身体,却出卖了他。

  其他官员更加不堪,有人甚至急得追问:“快说,到哪了?”一副随时要跑的模样。

  见这些高官都怕,中年书生更加害怕,颤声回道:“列阵永安客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