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南洋事务大臣
作者:鬼狐妖道      更新:2022-06-07 17:23      字数:2414
  “诸卿,在两地人口登记完成后,新旧两份数据一对照,便可估算出大明实际人口。”

  “陛下圣明。”

  “孙卿,南直隶风波尘埃落定,接下来重点是新政,准备得怎么样了?”

  大的方针早就决定,之前全身心关注军事,朱慈炫现在想听听具体安排。

  “陛下,崔呈秀初任南京兵部尚书,南直隶风波后,改任江南总督。可如今,山东新政卓有成效,朱大典居功至伟,臣以为当撤崔呈秀江南总督职,改派朱大典,负责南直隶推行新政。”

  对孙承宗的提议,朱慈炫眉头不由一皱,崔呈秀在北直隶撤改卫所有功,派往南京本有以贬消罪之意,现在一改再改,这有违他有功即酬的本意。

  但朱大典的表现也有目共睹,给他升官倒是合情合理。

  思考一会,他有了办法:“孙卿,崔呈秀改任两广总督,如何?”

  知道乾圣开始部署南洋事务,孙承宗即同意道:“陛下,臣以为可。”

  “那好,朱大典以政务院副院长,兼任江南总督,负责南直隶新政。撤苏松巡抚,毕自肃以应天巡抚,专职负责江苏松常三府新政。王在晋负责清理南直隶卫所。”

  撤苏松巡抚,是提醒下剩下的江东缙绅,江东三府超然地位已不再。

  而毕自隶挟大胜之威,亦有利于在三府推行新政,并能强制执行改桑归粮之策。

  待孙承宗同意后,朱慈炫下旨道:“传旨,撤南京六部,其所有政务、权利归江南总督府。”

  南京六部管的不仅仅是南直隶,南方数省税赋皆归其户部管辖,并有官员任命权。

  这有利于对南直隶外数省的钳制,也为迁都作好准备。

  撤南京六部,旧官僚都有心理预期,上书房众臣更不会反对,皆称“陛下圣明”。

  政务方面安排好,朱慈炫看向马士英,问道:“马卿,陕西移民,移民部有何计划?”

  陕西两万卫队家属,已全部安置在长芦盐场,现在南直隶平定,可以开始移民了。

  “陛下,马鞍山铁矿,今年最多安置五万人,并且是拖家带口的,移民部已下文三边总督府选取。”

  马士英明显有些忐忑,禀报到这,还停下瞧一眼乾圣,见他没发怒,才继续道:“第二批计划选取强壮者为主,数目为十万,等工部规划好道路,便可开始移民。”

  让工部做这些,效率总觉得低些,但张国维的水利部又抽不出人手。

  朱慈炫有些无奈道:“王承恩,传旨给工部,第一条道路规划,就从南京经宜兴、长兴、安吉至杭州,立马派官员去实地勘探,完成一段规划一段,尽早开工。”

  “臣遵旨。”

  王承恩去后,朱慈炫想了想,下旨道:“移民部迁往洛阳,调延绥巡抚一营为骨干,组建两万标营,接管卢象升所部职能。撤销陈奇瑜的三省总督府,人员、事务移交给移民部,本人回京。”

  陈奇瑜做的就是移民部事务,他回京可加强参谋部力量,也理顺各部职能。

  随后,他对马士英道:“两万标营按新军制组建,军属由皇家安置。”

  这样安排,相当于变相移民十余万陕民,主要还是为了减轻陕北负担。

  “臣遵旨。”

  马士英内心大喜,郑三俊作为上书房移民大臣,坐镇南京,负责移民南方事务,那他就是全权负责北方事务,

  这可是独当一面,前程不可限量。

  朱慈炫没理马士英那些道道,继续处理事务:“阮卿,政宣部能派多少官员,前往降军大营,进行忠君爱国教育?”

  海盗中很多是无法无天之辈,要用他们,还需洗洗脑。

  阮大铖深知乾圣心意,早作了周密安排,没有犹豫道:“陛下,加上从山东抽调,政宣部可派出千名官员,前往降军大营。”

  陕西皇族到达后,他从中就选了六百余人,经验或许不是太足,但人数倒很充足。

  “以老带新,尽快让新官员成长起来。”

  “是,陛下。”

  “另外,南直隶谋逆案资料,尽快整理出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众宣传。”

  “陛下,政宣部已在准备,第一批宣传资料,很快就能出台。”

  对阮大铖,朱慈炫相当满意,他跟杨嗣昌一样,总能把事情想在前面,省了朱慈炫不少心。

  “阮卿做事,朕一向很放心。”

  得到陛下赞赏,阮大铖美滋滋的,但其他人又不得不佩服,在做好实事的同时,这家伙总能戳中乾圣的心。

  其它事务安排好,朱慈炫开始处置降军:“诸卿,五万降军当如何安置?”

  “陛下,臣以为不能安排进水师,可选部分实诚之人进皇家海贸商行。”孙承宗总是恪守自己的道德标准。

  选人进海贸商行,这是必然的。

  海贸商行毕竟刚草创,内务府懂行的人基本没有,不仅需要组织货源之人,而且还需技术精通的船员,以及业务管理人员。

  但剩下的都不用,似乎并不妥。

  “陛下,可用在南边。”

  开口说话的人是洪承畴,延绥巡抚由李邦华接替,他刚回京不久,目前正在参谋部看相关资料。

  大家目光都瞧向他。

  “洪卿,说说看,如何用?”

  去南边,是洪承畴的赎罪之旅,之前听到崔呈秀作两广总督,他心里一阵失望。

  此时有表现机会,他如何不抓住?心里急急思考一会,便有对策。

  “陛下,海盗为郑芝龙所擅长,那就放其继续为盗。”

  “洪卿,乾清宫议事,不用藏着掖着。”

  听到乾圣提醒,洪承畴老脸一红,告声罪,说出自己想法:“陛下,西夷能从南洋搞来千万石米粮,相信郑芝龙同样能。”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顿时恍然。

  跟朱慈炫待久了,都没那种迂腐的道德负担,若得千万石米粮,能活不知多少大明百姓,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传旨,洪承畴任上书房南洋事务大臣,组建南洋事务部,前往湛江,负责南洋事务。”

  “臣谢陛下隆恩。”

  洪承畴没想到,作为待罪之臣,会成为位高权重的上书房大臣。

  乾圣朝的臣子,能进上书房就高人一等,更何况是正一品的南洋事务大臣?

  要不是乾清宫不兴跪礼,他都要顶礼膜拜,感动得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