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规矩
作者:我有懒猫      更新:2022-04-25 03:44      字数:5702
  有时候,人的脑子一旦打开,是根本停不下来。

  高山不知道贾信的脑中想到的是什么,许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但从那神情,充满了兴趣和渴望是什么情况,不应该是害怕、恐惧、排斥吗,这可是有些离经叛道啊。

  “五哥,明日你就去农事科报道吧,我会和苏铭说,让他想办法弄来一些驴,广南那边应该有,这不难找,正好我需要不少牲畜运输货物,你先将这个搞起来,这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贾信却完全没在听,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五哥?五哥!”高山将他从自己的小世界中唤醒,又将自己的决定重复了一遍。

  贾信听后,摇头说道,“三郎,骡子的事情好说,我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并没有多困难,我想做点其他事。”

  “你想做什么?”

  贾信略一沉吟,快速理清思路,说道,“我想了想,一时间实是想不出其他诸如家禽牲畜还能怎么杂交,虽说品种亦是繁多,可是要收集起来也是麻烦,暂时不会有什么成效,可是我发现此地只有一种占城稻,这种稻子我也种过,发现它耐旱耐涝早熟,但是谷粒细长,与粳米大不同,成熟时谷粒还易脱落,如果能将这两种杂交,是不是就能弄出更好的稻种,会不会就是你说的那种能亩产上千斤的稻子?”

  高山可以肯定两种品种杂交之后不会是能亩产上千斤的,那个伟大的成就可不是这么简简单单就能弄出来的,否则也不会等到那位伟大的存在才弄出来,亦不会让这片广阔的大地时常出现缺粮而闹饥荒的事情。

  但他不愿否认,难得有一个思想这么离经叛道,或者说是超前的人,高山能给予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说不定眼前这个人能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

  占城稻最大的优势就是生长周期短,能够通过多次播种,每年能收获大量的粮食。

  为了预防频繁播种,对地力造成破坏,又是精耕,又是沤肥,又是开荒开辟新的良田,还开始在水田里养鱼,高山将自己知道的方法都利用上了。

  “五哥,你明天去先农事科报道,这事可以先筹备着,我会拨给你一些人手,所需钱粮物资亦会给你调配充足,若你真能弄出这种稻种,史书上一定会留上浓重的一笔,而你也会被后人万世敬仰。”

  名留青史,也许是这个时代每个读书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贾信也算是读书人。

  听到能有青史留名的机会,贾信感觉身上充满了某种力量,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去完成这件伟大的事业。

  ……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阴云密布了十几天,预感中的大雪始终没能下下来,被从南方吹来的一阵暖风将黑云吹散。

  一支庞大的船队在海面上疾驰,从镜筒中已经可以看到本次的目标岛屿不远了。

  贾义将望远镜收起,插入腰间的皮囊中,对一旁侍立的小野招招手,让他们做好准备。

  以小野为首的两百多倭人武士被分散在周围的船上,以缓解水手人数的不足,同样的,贾义带来了两个大队也被分散到了各船上。

  这段时间以来,小野一直跟随贾义,形同贾义的小厮,鞍前马后般服侍起来,全然不管自己已经是一支倭人仆从军大队的队长。

  计划扩充倭人仆从军的消息并没有瞒着他和深田正一,队伍扩充后,编制也将升级,几人的位置也会水涨船高,同时也会需要更多的低级军官,而这些人就要从原本的队伍中挑选,这项权力直接交给了两人。

  同时,升格之后的倭人仆从军就必须选出一个主官,花落谁家为未可知。

  相比而言,轮能力,小野远不如深田,小野战场经验少,指挥能力亦比不上深田。

  可是小野更听话,执行力强,往往有什么命令,直接去做,而深田不会,他会先想想,计较下得失。

  小野有意这个位置,得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在贾义这位小郎君手下效力,才有了他自降身份的行为。

  他亲自去将命令通知给旗语手,给其他船发送信号,船队快速接近前方岛屿。

  好天气,也预示着好心情,同样好运也会常伴在身。

  绕过留求之后,原本按计划,船队要分散隐蔽航行。

  可是一路上始终没有发现有其他船只的存在,又有突然出现这股暖风,将滞后航行的贾义推着开始加速,慢慢追上了前面的船队。

  不想耽误时间重新分散,船队也就重新汇合。

  海面上只有他们这支孤零零的船队,看不到其他海船,也说明了蒙元至今仍没有开放海禁,没有开始发展海上商贸,历史上,好像要等到忽必烈征服中南半岛失败之后,他才开始重新重视商业发展,重新设立了市舶司,开放贸易,让这片海域重新恢复了繁荣。

  现在,海上已经没有了当初千帆争流的繁忙景象。

  如此大规模的船队,早就被岛上的人发现,通过旗语,那是当初留下来的水手,当即那些水手从建议码头驶出两艘小舟,一艘朝船队而来,一艘朝北而去。

  水手登船,直接找上贾义,请贾义不要停留,缓缓绕过东北岛屿,在岛屿背后,有一处海湾,形似一张大嘴,那岛上有一小渔村,村民多姓朱,因此小村名叫朱家咀,这座岛也被叫做朱家岛。

  现在那些流民已经被转移到了朱家咀附近,被约束着不能外出,每日等在临时搭建的茅草屋中,由他们供应粮食。

  这里三面环山,海湾狭长,即使从外海朝里面观察,也发现不了什么,是个藏身的好地方。

  村民见到如此多人突然而至,吓坏了,想要逃走,因害怕走漏消息,被周平带人给扣住。

  又有流民中有些不安分的人,毕竟林子大是什么鸟都有,待了两天,不安分起来,和朱家咀村民起了冲突,差点闹出人命。

  虽然也被周平和水手们弹压下来,可不安的情绪漫延开来。

  想找贺广宁他们要些人手来管管,可是昌国那边又闹了起来,是流民转移的动静闹得太大,昌国本地百姓稍微一打听就知道因果,知道这些人有人会将他们接往南方,闹着也要一起,好不容易贺广宁在将他们压下来。

  这下几人没了主意,来找周平。

  大勇不在,周平也是个没主意的,做不了主,就等着贾义他们来。

  “这几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不能悄悄的来?我记得当初明明是让他将人分批转移过来,不要惊动了旁人,现在好了,昌国的百姓不能不管了,可是一月之后人家又要来巡视,见到空空的昌国,还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我们到时哪里还能在这里建立据点?”贾义听完水手的汇报就是一通牢骚,好好的事情又突生变故。

  同船的赵大海问水手,“这段时间周围可有其他海船出现或是经过吗?”

  那水手摇头,“哪有什么船只,海面上只有海鸟飞过,连渔船都难得一见。”

  赵大海转头对贾义说道,“先不要怪那些人了,且先去朱家咀看看,将人都找来问问再说。”

  事已至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调转船头,船队艰难在这岛屿之间穿行,深怕触碰到礁石或是搁浅在哪处浅滩。

  沿着朱家岛沿岸,贾义突然说自己认识这座岛。

  “当初白华山上兴建庙宇,可是将不少渔户迁到此岛之上,怎么一个人都没看到。”

  “听说岛西的人早就跑了,只剩下朱家咀的人因消息闭塞,留了下来,其他人不是跑去白华山躲避,就是当初南逃了,贺县令没有余力管他们,才让他们得了机会。”

  “哦?贺广宁被正式升任县令了?”

  “没呢!他不就是做着县令的事嘛,昌国的百姓就都这么叫着了。”

  “白华山上人多吗?”

  “不多,只有一百多僧众,没了香客供养,又来了几十张嘴,哪里还支撑得下去。”

  白华山上原本是佛门净土,有数百僧人,附近百里的信徒市场慕名登山参拜,甚至还有从临安特意赶来的。

  之前还有从东瀛、高丽来的海商和进贡之人路过,也会上山。

  白华山香火日盛,现在却只能关闭山门避世,自身也难保。

  本来贾义还想去一趟,却听说此事,也只能作罢,不过上山躲避的百姓还是要派人带走的。

  也不知这战乱要到何时才能结束,要更加努力了。

  不过几里地路程,贾义很快就看到了朱家咀。

  “真是一处好地方。”

  他看着两边的青山,狭长的海湾,最窄处宽不过一里多一点,纵深数里,湾内能停泊大量战船,两侧山上视野开阔,只要在山头上筑起几座小堡,即使以现在的三斤炮的射程,就能将湾口封锁,敌船不得进入,想要攻击湾内,除非攻下小堡,若要强攻,只会损失惨重,当然也可以从西面翻山,只是道路不好走,一条简陋的山路能够通过几人?

  就算人都过来了,地势也不开阔,兵少了攻不下,兵多了也难以展开。

  湾内,已有一艘踏浪停泊在临时搭建的码头栈桥边,那是送吴宗昌去福州的。

  突然出现的庞大船队引来了整个朱家咀的注意,大量百姓从各自窝棚中走出,男女老幼,乌泱泱五万来人,不知是敌是友,瞬间引起了骚动。

  吴宗昌已经到这有两天了,也是被弄得阵阵头疼,这叫什么事,原计划都被打乱了,算着日子,贾义他们应该就在这几日会到,可昨天并未见到第一批船队。

  焦急在码头踱步等待了半晌,刚要回去休息,就听人报,船队来了。

  数了数,发现三十多艘踏浪居然汇合在一处,同时到达。

  难道船队也出了什么变故?

  结果后面的人群骚动起来,心情更加乱糟糟的。

  他带来的人和原本留守的人一起上前弹压,不服管教的抄起刀鞘就朝屁股打去。

  这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你不能对他太好,太好了他们就会顺杆子往上爬,得寸进尺。

  刚来的时候,想着都是受苦的百姓,自己这些人原本也都是穷苦出身,将心比心,对这些人非常好,事事好言相劝。

  发现水手们非常和善的流民百姓开始得意忘形,有心人发现水手根本就不怎么管他们,开始游手好闲来。

  最开始偷盗本地村民养的鸡鸭,被发现之后也不害怕,和村民对峙起来,嚣张的样子让村民有些顾忌,后来还是水手赔偿了村民的损失。

  气不过的水手还要呵斥这些人,却被这些滑不留手的人三言两语糊弄过去。

  见此,这些人越来越胆大妄为起来,终于四天前夜里,一个闲汉摸进了一家年轻寡妇家。

  受辱不过的寡妇想要喊人,被闲汉失手杀了,清醒过来的闲汉急忙逃出,被村民发现,抓了起来,就要乱棒打死。

  发现一夜未归闲汉同伴找来,便起了冲突,然后回去喊人,再然后乱七八糟的消息满天飞,村子也被陆续赶到的流民围住。

  周平赶来,带着人根本劝不住,乱糟糟的没人听他说话,最后在水手队小队长抽刀作势要砍人,才在事情失控之前将之暂时压住。

  后面吴宗昌到了之后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人都还没加入河畔城,他也不清楚能不能用河畔城的规矩处置,就等贾义他们到来,好共同协商处置办法。

  被赶回屋的百姓趴在窗前,看着渐渐靠岸的船队。

  贾义、王、赵、周等人陆续下船,见到了满脸愁容的吴宗昌,以为也是为贺广宁做事不靠谱而烦心,却听吴宗昌又将几天前冲突前因始末讲清楚之后,贾义大怒。

  “来人,去将那贼厮提来,还有那些偷鸡摸狗的家伙,一并拿下。”

  河畔城的规矩,杀人偿命,军中军规,奸*者斩。

  “这合适吗?他们也不是我们治下之民,用我们的规矩妥当吗?”

  说话的是吴宗昌,他只怕处置了这些人会在这里流民中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后不愿加入河畔城。

  “哼!从他们要我们来接人那刻起,就已经是我们的人,就要学会守规矩,正好,就拿这几个人开刀,好叫那些人明白,跟着我们可以活命,甚至过得更好,但是必须安守本分。”

  这种事情本来就不被贾义所容,也是为了能够让这些流民更好地服从接下来的安排,正好用那个人的脑袋来立威立规矩。

  接下来还不知道有什么变故呢,如果流民百姓这里再出什么乱子,还是趁早丢开一切,返回河畔城才是正经。

  贾义就在码头等着,大约小半刻钟,又一阵骚乱之后,从流民住的窝棚区绑来二十来个人,后面跟着一众哭闹的家属,却不敢有人造次。

  还有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闲汉,被扔在一旁。

  明晃晃的刀枪耀眼,所有人都被吓住了。

  朱家咀的村民也听说了消息,远远地观望,从前日那闲汉被带走,他们就离得远远的,冷眼看着一切。

  “去将朱家咀的村民请来,好言好语的,不要冲撞了人家。”贾义吩咐自己的亲兵,去见那些远处村民。

  村民不敢忤逆,人来之后,冷眼旁观。

  贾义也不为村民的态度生气,一招手,二十多个手持鞭子的士兵走上前。

  高山不喜欢体罚,可是坚持了很久渐渐也被说服,只是控制的处罚的方式。

  在他的治下,小错小罚,于是高山将杖刑改成鞭刑,杖刑容易将人打坏,鞭刑非常疼,钻心的疼,即使少打几鞭,受罚之人也能引以为戒。

  再犯大一点从罪过就不止是挨鞭子了,还要去服劳役,当然最高的还是死刑,正常的绞死,罪大恶极的也不过枭首。

  “你们这些人,偷鸡摸狗,不干正事,今天就让你们长长记性,每人五鞭,回去之后劳役十日。”贾义当场大声宣布了对这些人的处罚,周围的人都能听清,远一些的不用听也知道这些人因何受罚。

  鞭刑分好几种,经过专业训练的可以做到几鞭下去,火辣辣的疼,却不会皮开肉绽,而有的三鞭下去,晕厥则是轻的,更有甚者,将鞭子浸泡盐水。

  对于这些人,让他们疼得知道长记性就行了,五鞭过后,手艺差点的也只是破了点皮,流了点血,想必这种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会让他们学乖点。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朱家咀的村民也看着,企盼地看着,不知道对于这个沾了人命的家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处罚。

  “既然大伙要随我们去,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事先声明,我们那吃得饱,有衣穿,有房住,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但是我们的规矩多且严,不要做那作奸犯科之事。”贾义所说是高山的梦想,也是他们所追求的。

  贾义接着宣布对闲汉的处罚,“此人非法闯入他人家中,欲行不轨,终致人身死,枭首以儆效尤,望大家引以为戒。”

  原本以为自己罪不至死的闲汉听完之后,先是大喊饶命,再就是说贾义没有资格杀他,最后见贾义无动于衷,破口大骂。

  随着所有人百姓的一声惊呼声中,一颗头颅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