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影响
作者:我有懒猫      更新:2022-04-25 03:42      字数:2293
  “启奏陛下,有胶州加急军报,言有倭人作乱,于一无名小岛之上击杀水军百余人,掠走逃民数百。”

  坐于宝座之上的正是忽必烈,闻言拿过军报,几眼扫过。

  “哼!这东瀛国着实可恨,数次遣使者要与之通好,每次都是空手而回,现在竟敢派人来寇我海疆,请大汗发兵征其国,扬我国威。”

  大都金殿之上,群臣沸腾,无论是蒙人、色目人,还是金、汉降臣,都恳请忽必烈尽早发兵,惩戒那胆敢冒犯的东瀛国,就算杀光所有倭人都不为过。

  忽必烈没有做声,其实早在三年前,他就有意发兵攻打东瀛。

  所谓通好,不过是让其国效仿高丽。

  高丽早在十多年前就向忽必烈称臣,打那之后,就成了蒙元的东藩,对蒙元俯首帖耳,任凭蒙元的欺压。

  而东瀛不受他意,说“书辞无理”,严词拒绝。

  可是要去远征东瀛,就要从高丽用兵,可是高丽既没钱也没兵,只能靠自己了。

  “如今攻宋的大军如何了?”忽必烈问群臣。

  “回大汗,那宋人小皇帝躲到了福建路,哪里山川太多,不利于骑兵作战,又加上酷暑难熬,恐士卒生出疫病,暂缓了攻势,只待秋风至,再大举用兵。”

  宋国小朝廷已不成气候,自从长江防线被攻破之后,忽必烈就再也不认为宋国还能翻身,暂时的不顺只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就算不再强攻猛攻,也可以将之慢慢围死在福建路。

  “赐张弘范名‘拔都’,亳州万户,授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征南军总管,令其统管征南事宜,将主力大军抽调回来,只留五万汉军,水师也一并抽调北上,让其自行筹建新船,编练降兵,徐徐图福建即可。”

  一道旨意从大都发往临安,这预示这忽必烈下定决心,要对东瀛用兵,却让大宋小朝廷得以喘息。

  而已经从胶州返回的赵大海不知道的是,他无意中促成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多次拒绝接见蒙元使者的北条时宗有预感蒙元一定会发怒,已经开始下令太宰府加强警备,尤其是九州沿海各地的防御。

  在那些北条家的实际掌控区还好,可是在那些北条氏掌控力度较弱的地区,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比如肥前藩,上至藩主,下至武士,都在为了钱发愁。

  长崎城主的境况是比较好的,他将交易来的货物转手一卖,狠狠地大赚一笔,不但有了足够的钱去继续囤积硫磺,用做下次交易的货物,还有余钱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成为了肥前藩内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城主。

  赵之孝已经被城主奉为座上宾,时常向他讨教。

  赵大海南返的路上一路避过了不知多少波满载蒙元人的战船,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大宋已经被消灭了,更加让他归心似箭,要将这个消息传给河畔镇。

  当他抵达河畔镇的时候,同时从福州也传来了一个消息,蒙元大军撤了。

  两相印证之下,高山终于确信,蒙元人不知道为何撤军,只留下一些汉军,水师也撤走了大半。

  正好赵大海是从北边回来的,也许他还知道些什么特别的消息。

  “赵家哥哥,你们此次在北边,可还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郎君,并未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赵大海将他这一路的全部过程细细地给高山讲了起来,当他得知赵大海招募了不少倭人武士,好奇问道,“那些倭人作战如何?”

  “单打独斗、捉对厮杀还不错,灵巧敏捷,技法也多重于此,只是若论结阵征战,可能还不如那些民兵。”

  “如此以后可令他们作为一支可以策应的力量。”

  未来征战的时候,当正面胶着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绕到侧后突袭,说不定能有奇效,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作为炮灰,毕竟通过赵大海的描述,这些人敢搏命,还很听话。

  “还有呢?”高山追问。

  “还有就是去接那些路一甲的乡亲时,遇到了蒙元人的水师,打了一场。”

  赵大海说,这次战斗倭人表现有章法,全程都是他们在战斗,自己竟没能露面。

  “你是说逃走的蒙元人只见到了倭人,不知道你们的存在?”

  赵大海仔细回忆了一阵,点头,“应该没见过我们的面貌,只会是当倭人袭杀了他们的人。”

  “是了。”

  随即高山也有些哭笑不得。

  “一定是蒙元朝廷以为是倭人入寇,而东瀛倭人一直都不肯向蒙元称臣,现在你们误打误撞,将蒙元人的精力牵扯到了北方,难怪蒙元抽调走了大军,可能是要远征东瀛了。”

  也许这是件好事,只要不出现意外,他有更多的机会向福建路提供更多的帮助。

  来自文天祥的善意他已经收到,整整一千五百人的造船工匠,让河畔镇可是同时开建五艘海船。

  踏浪者的好处得到了他的肯定,用踏浪者全面替换现有货船的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

  踏浪者的运载量只比千料船小两成,运输效率却是千料船的两倍,五艘就可以当得原来的所有海船。

  未来两年内,河畔镇将打造一支由五十艘踏浪者组成了快速海上运输网,将整个南洋笼罩在河畔镇的势力范围内。

  来自整个南洋诸国的各种物资,将在河畔镇汇集,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河畔镇,让其茁壮成长,然后于此同时,还可以不断向文天祥输送粮食。

  尼拉城东北的铁矿已经开始产出矿石,在河畔镇熔炼成铁锭之后,被铁匠们用水力锻锤不断加工,一柄柄朴刀、枪头被加工出来。

  还有很多被冲压出来的铁甲片,这些铁甲片是用来制作铁甲的,也将与那些刀枪一起装船,送往福建路。

  由于对水力的大肆运用,尝到了甜头的工匠们开始对自己的加工技艺进行优化,以适应日益加速的发展要求,但凡能使用水力的全部改用水力加工。

  河畔镇依托于清水河,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初级工业城市,镇的规模已经不足以将之形容,自此河畔镇成为河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