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刘五妞(五未修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2-23 02:56      字数:4268
  这还是因之前三年旱灾之故,李秀才觉得只有良田是不够的,看天吃饭的日子不是兴家之计,去年便卖了一半良田,得来的银子去小县城买了两间铺子,与一套小院子。

  李秀才去找李家族长说这件事,七七也跟着李师傅忙着团团转,李乐乐帮着白嬷嬷与李娘子一同收拾细软。

  最后,三架牛车装得满满当当。

  几个人走着,牛车装着粮食与贵重物品。

  进了县城,李秀才直接去了趟老友家,将事情一说,那老友与县令关系不错,直接去了县衙报上这一大事。

  县令是个有心的,忙组织人手,带着大夫,去现场指挥挖掘,刘家庄只存活了十分之一,都是走亲戚或是在外做活。

  瘟疫没有报发,但是刘家庄是消失了。

  刘家庄幸存下来的十几个人被迁移到了小县城对面的小荒地。

  因李秀才报信有功,次年得了一个差事,当了小县城的主薄,掌管文书的佐吏。

  李秀才,不,李主薄在小县城当了两个月差,便对七七有了新的安排,不小心被李乐乐听了一耳朵,什么找和尚,再算一挂云云。

  但李乐乐一笑而过,没有放在心上。

  休沐日,李主薄还真的带着七七又去找了那个老和尚,老和尚盯着七七看了几眼,道了声:“善。”

  李主薄大喜,问:“如何善?”

  老和尚垂下眼,道:“早日成婚为善。”

  李主薄接着追问:“人选有何讲究?”

  老和尚沉吟片刻,方反问道:“不是早就安排了佳人?”

  十一岁的高瘦少年似被拉长了的面条,喜道:“乐乐,是乐乐。”

  李主薄经儿子一提醒,觉得极对,是早早就安排了。

  别过了老和尚,李主薄便使人向刘家提亲。

  刘父刘母一开始不明白,还以为给四旬的李主薄自己提,不敢一口推去,又不大乐意将长得清秀可人又只有十岁的小闺女给人当妾。

  正吱吱唔唔时,听媒人说:“他们两个都还小,刘娘子说了,先成婚,过了十五及笄再圆房。”

  刘父与刘母面面相觑,听得不是太明白,他们局促不安,不大好意思开口问,直道小闺女还小,等儿子们回来,一起商量商量,先将媒人打发走。

  去年,刘家庄一出事,家里二牛与三牛的亲事又耽搁下来,他们让刘喜喜去问问当事人刘乐乐,这是怎么一回事?

  刘乐乐正被白嬷嬷打发回家来。

  两姐妹在路上遇上了,回家一说,刘父刘母一听,七七小姐原来是少爷啊,这事可以,与李主薄家成亲家,不会让自家吃亏。

  于是,十一岁的李七七与十岁的刘乐乐成了亲。

  当然圆房,得等到刘乐乐及笄。

  成婚后,李七七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名,李主薄为儿子取名为李七煜。

  三个月后,李七煜被李主薄送去临县一举子办的书院念书。

  而刘乐乐呢,在李家当了童养媳。

  书是没得读,刘乐乐开始跟着婆婆与白嬷嬷,学理事管家,学织布绣花,学下厨烹茶,学做胭脂水粉。

  ……

  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吹来了,冰雪融化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又绿了。

  小小的驴车走在官道上,赶车的大叔双手交叠,头一点一点的。

  驴车内,刘乐乐怀里抱着个小包裹,背靠着新买来不久的丫头——柳儿打盹,听这丫头的名是不是觉得这个丫头弱不禁风?

  其实不是。

  多年来,刘乐乐自己也是日日不落的锻炼身体,拉弓射箭。

  这个时期的百姓日子过得很苦,除了天灾,还有。

  “少奶奶,是不是快到了吧。”相貌平平,个儿高,骨头架子大的丫头柳儿在身子被少奶奶靠着,不能移动的情况下,只得努力伸长脖子,望向前方。

  “嗯。快了吧,快一个时辰了……”刘乐乐阖目,含糊不清的道。从本县到邻县只用一个时辰。

  不过本县是小县城,邻县是中级县。

  这里街道略宽些,人流更密聚些,商人货品更齐全些。

  “以后每旬我都可以来吗?”柳儿低声向刘乐乐确认。

  她是野丫头,她喜欢向外跑。

  她是不大懂当丫头的规矩,本来她有个娘的,可是娘为爹守了一年孝就回娘家重新嫁了人。

  她在伯伯家吃了两年饭,今年大堂哥要娶妻,就将她卖了。

  “嗯。”这两年来,她每旬过来一次,帮着七七在书院里的单间屋子洗洗晒晒,再做顿好吃的给七七补补身子,平常七七是吃书院的大灶。

  一年十两的束修是包吃包住的,但不包笔墨纸砚,不包四季衣裳。

  “下回还带我去吗?少奶奶。”柳儿低声问,怕赶驴车的瘸腿大叔听见。她还跟着白嬷嬷在学规矩呢。

  白嬷嬷可严厉呢。今天是少奶奶说要帮少爷洗被子,才将她要了过来。

  她是少奶奶买来的,她在牙婆家里呆了半个月,别的小姐妹都有人要,只有她大手大脚的,年龄又是不大不小的,与少奶奶同年,十二岁。

  牙婆报怨了几回,这个年龄最不容易出手。

  “嗯。如果你能跟着李师傅学一招半式的,就不必跟着白嬷嬷学规矩了。”刘乐乐漫不经心诱导着。

  她以娘家的名义给自己买个丫头,是用在逃荒的日子。可白嬷嬷一见柳儿就皱眉,向她要了过去教导一二。

  “真的。我爹爹是打猎的,我会几下子。”柳儿越说越低,她爹是很有本事的猎户,三年前上山就再没有下来过,听说是尸骨无存,可是她在心底盼着爹爹还活着。

  “……”见柳儿有些低落,刘乐乐也沉默下来,她这一辈子的太低了,为了活到寿终正寝,她沦落为小屁孩的童养媳,说起来有两个金手指,可一时半刻也用不上。

  “奶奶,看到城门了。”乐天派的柳儿一个转身就又兴致勃勃|起来。

  “到了啊,你取三文钱,给李师傅吧。”刘乐乐将腰间的碧色荷包解下,递给柳儿。

  “好的。奶奶。”柳儿撂起深色的布帘子,坐在李师傅身边,兴致勃勃的东张西望。

  李七煜在两年前便到了清定县的丘山书院寄读。

  丘山书院是附近几个县里最大最好的一家私办书院,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初级班是招刚刚开蒙的八、九岁男孩,高级班是招童生与秀才,中级班的学生最多,李七煜便是在中级班。

  交了三文钱,驴车顺利进城,李师傅熟练的拐到文一路,约莫行了两刻钟便到了丘山书院的大门,不过,像刘乐乐这类学子家属有个后门可进。

  后门没有设门房,柳儿下车敲了几下门,便有一个六、七岁的童子过来开门,刘乐乐没有给赏钱,给了块绿豆糕,在童子耳边轻轻说了声,童子点了点头,规规矩矩的行礼,退下向前院行去。

  书院这般大小的童子有十来位,他们是贫穷人家的孩子,想念书却交不起束修,便送过来边干活边开蒙。

  这一回,有了柳儿,李师傅便没有动手搬行李包裹,见柳儿背上背一个,右手挂一个,左手也挂一个,怀里还抱着一个,就搬空了车,暗暗点头,这个粗野丫头还是有点用处的。

  “刘丫头,明天午时过来接。”李师傅依旧这样叫唤刘乐乐。

  “李师傅,少喝点酒。”刘乐乐忙叮嘱一句。李师傅是去住客栈通铺。

  李师傅没有应声,便赶着驴车走了。

  “奶奶。是哪一间屋?”书院宿舍是一排排的平房,好在有号码。

  “贰零壹捌号。”话说出口,才想起这丫头是个不识字的,便加了句:“还在前头。”刘乐乐在古代少女中算长得高的,不过十二岁已经有一米六左右。

  可柳儿却比她还高出半个头,她又能吃,以后一米七是妥妥的。

  柳儿也说自己长得像她爹爹,又是从小吃肉长大的。

  刘乐乐就看中了柳儿长得高,力气大,胆子也不小,做不了细活没有关系,到时候有个帮手就行。

  “到了,就在那里。”刘乐乐道。

  “奶奶,门锁着呢。”柳儿道。

  “我有钥匙呢。”刘乐乐掏出钥匙开了锁,让柳儿将包裹一一放在屋内唯一的圆桌上。

  这间房子不过三十来平,却被刘乐乐分成内室兼书房,客堂兼饭厅。

  “柳儿,后面有井,你先去打桶水过来。”自己将自制的被套子与被单子、枕套与枕巾统统拆下,又将干净的换上。

  等柳儿打井水过来,就开始在小炉子上用煤炭熬老鸭汤。

  柳儿将换下来的被套子被单子、枕套枕巾放入木盆,端起,空出一手将刚刚用过的水桶也带上,去井边清洗。

  等鸭汤的香味熬出来时,李七煜也下学回来,十三岁的少年嫩得如同青葱,见了乐乐,黑漆漆的漂亮双眸一亮,嘴角上扬:“乐乐,你来啦?”

  “七七,去洗手,我给你舀汤。”刚刚还觉得当小屁孩童养媳觉得委屈,可一见漂亮少年,刘乐乐便不由的发自内心的高兴。

  “哦。”李七煜洗了手,又喝了半碗浓汤,才道:“乐乐,你帮我洗个头吧。”俩人虽然已成亲,可是没有圆房之前,是分床睡觉的,只有乐乐帮他通发洗头时最亲近。

  “好。你要不要吃几块鸭肉,垫垫肚子。”刘乐乐去内室取木梳子。

  “下午用了两块点心,还不饿。我去开水房提热水。”刘七煜摇头,接着起身。

  给李七煜通发时,刘乐乐说起自家两个哥哥的婚事。

  “日子订在什么时候?”李七煜闭上明亮的双眸,睫毛浓密且纤长,翘起来如同小扇子般。

  “还没有订呢?爹娘不是很高兴。”刘乐乐在心底叹气,也许是自己之前办的事让二哥、三哥下不了台吧,他们都只看中女方的嫁妆,不去管女方是不是有明显缺陷?

  唉,当年李家给她的聘礼中放了五十两银子,她开口留下三十两,帮着家里起了一套青砖瓦房,说:给两个哥哥娶亲用。

  听娘哭诉,二哥相中的女方脸上有个胎记,不过陪嫁十亩良田,三哥相中的女方是长短脚,陪嫁县城一间店铺。

  “怎么了?”李七煜懒洋洋的问了句。他并不关心刘家,他只关心乐乐。

  “爹娘相中的哥哥们不喜欢,哥哥们相中的爹娘不喜欢,还没有定哪家呢?”刘乐乐没有细说,只是一句带过。

  “还是咱们好。早早就定下了。”说着,李七煜伸手握住正在帮自己通发的小妻子的小手。

  有时候,他恨不得乐乐快快长大,快快及笄。

  却不觉得自己也还小呢。

  刘乐乐笑而不言。

  古人讲究女子含蓄。

  ……

  最终,父母是强不过子女的,刘乐乐的哥哥们胜出。两位哥哥同时成亲,日子定在今年秋收后。

  同时,四姐喜喜的亲事也定了下来,是县城一个捕快,是二十出头的二婚头,原配三年前难产而亡,留下一对儿女,女儿五岁,儿子三岁,正缺少一个后娘。

  成亲日子也定下了,在明年的开春。

  刘乐乐挺不解的,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更好的选择。

  她回娘家时,也是这样子问他们,他们表达或直接或含蓄,可那意思大同小异——小时候饿怕了,不想自己的子女也要过自己那样子的穷日子。

  刘乐乐沉默了,又开始嘀咕自己的金手指无用……过后,又想:这样也好,到时候互相之间有个照应。

  作者有话要说:为新文——《地府重生app》——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