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汝瓷
作者:大鹅踏雪泥      更新:2022-02-23 02:12      字数:7680
  李婶子家里如今只余下她、大儿媳以及小孙子。

  逃荒的时候小孙子才三岁,一转眼,如今已十四岁了。

  先前婆媳两人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可前两年李婶子又把儿媳妇当成闺女一样嫁了出去。

  她儿媳妇娘家已经没人了,原先娘家也就只有一个老母亲,只是这老母亲在那场灾荒发生之前,就已经去世。

  去世时,她老母亲殚精竭虑地给岁数不算大的闺女说了人家,说的就是李婶子的大儿子。

  后来刚结婚就怀孕,生下个儿子后没两年,便发生灾荒。

  逃荒路上李婶子丈夫、女儿与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只剩下孤儿寡母三人。

  她从前答应过儿媳妇她娘要好好对儿媳妇,于是也不强留儿媳妇在家中。等孙子长到十岁后,问过儿媳妇的意思后就开始给她寻摸好人家了,最后竟然把儿媳妇嫁到红棉县城去!

  如今谁不说她心好,真是把儿媳妇当闺女看待。时不时还会摘些青菜,让孙子给他娘送去。

  除了是想给儿媳妇送些菜外,更主要的是看儿媳妇生活过得怎么样。

  李婶子是真把儿媳妇当闺女,曾经说过好几次这个家就是她娘家,以后随时可以回来。

  如今家中还留着她的房间,每个月都会打扫一遍。

  不过因为宋禾几人可能要来,她就先把这间房腾了出来,让宋禾几个住。

  “快快快,快进来!”

  李婶子赶紧抹抹眼泪,一手拉着宋宁玉,一手拉着宋禾,把她两人拉了进去。

  她细细看了几人,破涕而笑,脸上皱纹仿佛都舒展开来。

  宋禾原本没什么触动的,可看到李婶子的一瞬间,心中便无比酸涩。

  她刚来到这个年代时就认识了李婶子,李婶子是她真真切切交往过的人,而不是存活在荷花记忆中的人。

  宋禾看过李婶子因为小闺女绿兰去世而痛哭,也受过李婶子一路上的帮助。在她要去姑姑家之前的那个晚上,李婶子还不停给她说着人生经验。

  “到人家里一定要勤快,你姑家如果有同龄的小孩,那就得比那孩子更勤快。”

  “一定要留心眼,身上钱得藏紧,要是可以,有自己一间房才是最好的。”

  “多听你姑的话,你姑想帮你你也别拒绝,往后勤快去找她。不管是给她带几两肉,还是几把野菜都成……”

  这些都是李婶子跟她说的。宋禾觉得很不可思议,她至今竟然还记得李婶子在后山村大食堂中叮嘱她的话。

  李婶子家收拾得很好,东西虽少,但却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她表情很是高兴,“快坐下,就坐这凳子上。”说着给几人倒了糖水。

  在宋禾家,甚至宋宁玉家,如今糖水真不算珍贵物。可在这偏远闭塞的宋家庄,糖水可再稀罕不过了!

  李婶子把大娃几个挨个看过去,满眼慈祥。看看几个孩子的身板和精神,就知道他们这几年过得十分好。

  “真好,真好!跟以前不一样就好!”

  她止不住地点头,想到隔壁的元松媳妇和凤英婶子,心中便为她们感到高兴。

  说着,又看向宋禾。

  心中又是唏嘘又是欣慰:“都说女大十八变,荷花真是大变样了。要是站在我面前,我恐怕都认不出来,如今是真的水灵。”

  她不禁想到自家小闺女绿兰,绿兰当时最喜欢跟着荷花这个姐姐玩,整日整日地粘着荷花。

  等李婶子把几个小孩看完,感慨几下后,宋宁玉迫不及待地询问关于当年逃荒的细节。

  有些事儿荷花没看到,宋禾自然也不知道。宋宁玉十年前问过宋禾几次,宋禾答不出来她就不再问了。

  却没曾想她还惦记着这些事儿,如今一有机会就向李婶子询问。

  李婶子思绪万千感慨万端,刚想说时,院子门被推开了,门口出现一个半大男孩儿。

  她赶忙激动招手:“丰谷快过来!”

  只见那男孩有一瞬呆怔,紧接着脸就有些红了,似乎没接触过这么多人。

  他走路都有些同手同脚,一看就是个比较腼腆的孩子。

  宋宁玉目不转睛看道:“这是小兴的儿子吧,瞧着和小兴长得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李婶子笑得眼角眯起:“对对对,就是小兴的大儿子。叫丰谷,李丰谷,名儿也是小兴取的,说是叫这个名一生都有饭吃。”

  李丰谷身高不算高,可身子板瞧着就不错。再瞧瞧那手,手上也有一层薄茧,可见在家里也常做事。

  宋宁玉拉着他说话,搞得这小男孩满脸通红,简直如坐针毡。

  宋禾拍拍大娃和米宝,让两人跟着丰谷去门口转转。

  兄弟两人特别有眼力劲儿,立刻就懂了宋禾的意思。大娃笑笑道:“婶子,我们想去隔壁家看看。”

  李婶子急忙“哎”了一声,点点头:“丰谷,你带个大娃和米宝去隔壁,一块儿去玩。”

  说完又笑笑道:“你们几个小孩户口迁走后,这块宅基地被收了回去,不过因为村里空房子多,也就没有分给别人。我总想着荷花姐弟几个没准得回来一趟,于是就时时去帮你们那边打扫打扫。”

  宋宁玉又快要流眼泪了:“谢谢嫂子。”

  “谢啥啊,我平时真没多少事儿干,也就是顺个手帮忙除除草掸掸灰,其他也没干啥。”李婶子摆摆手说道。

  当初一家人都整整齐齐的,她事儿就多。早上得早早起来煮早饭,一家人的衣服又得留给她洗,洗完了又得打扫打扫卫生。一整天,她就像个陀螺似的忙个不停。

  可如今,她是真成一个闲人了。

  另一边,大娃米宝跟着丰谷出门。

  丰谷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即便面对的是同龄人,他也有些内向。

  于是这会儿他就埋头直走,出门后拐个弯,只需走两三步,就到了宋家。

  大娃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小时候的记忆了,可看着这间没改变多少的房子,他脑袋中竟然出现了几个片段。

  比如说看到墙角的那块巨大石头,他脑袋中就浮现出他坐在石头上,而奶奶站在一旁给他喂饭的场景。

  还有房间木头门上的几道痕迹,那是姐姐用可以画的石头画出来的。

  窗台子上的五个小石头,是小妹捡的。

  他还隐隐约约记得小妹跑到河边捡石头,捡得满身都是水,回来后就被爹娘按着双双打了一顿。

  丰谷站在一旁,有些局促不安。他想走开,可奶奶又是让他跟着他们一块儿玩。

  米宝看到他有些紧张,于是笑笑问:“丰谷你十四岁是不?那比我们小一岁。”

  丰谷点点头。

  “你还在读书没?”

  丰谷又点点头。他奶说人就得读书,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这个村子,走出这一重重的大山。

  “读多少了呢?”大娃突然问。

  丰谷依旧没啥表情,僵硬站着道:“读初一。”

  米宝好奇:“村里有中学吗?”

  丰谷摇摇头:“没有,小学都没有。公社有小学,中学都在县城。”

  他难得说出这么一大长串的话。

  米宝两人点点头,心想那他从读书时可能就得寄宿,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每天走路去。

  确实是,丰谷打从小学便寄宿。等去年上中学,他娘让他到她那里住时也给拒绝了,依旧是住到学校去。

  米宝正引导着他说话时,宋禾和小妹也推门走了进来。

  姑姑估摸着是想问李婶子逃荒路上那些事儿,还有爹娘去世前的一些事儿。

  她们怕宋禾两姐妹听了伤心,干脆把两人都支了出来。

  宋禾细细看了一眼这座房子。

  房子没人住破败得很快,即使有李婶子勤勤打理,可房子依旧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这让宋禾想起一种说法,说是老房子也是有生命的。有人住着就有人气,没人住着便会破败得很快。

  明明院子里和房间里都挺干净的,可房子就给人感觉着像是迟暮老人一般。

  她脑袋中记忆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荷花过生日的时候,一家子人坐在饭桌上对着她笑。

  又是红烧肉,又是蒸鸡蛋,即使是大娃闹着想吃,奶奶都不肯让他先吃,必须得等荷花动口了其他人才能吃。

  这是荷花记忆里最美好的事情。

  她受一家人爱护,活得无忧无虑。

  宋禾轻轻叹声气,从房间内出来,拐到房子的后方。

  房子后头是菜地,菜地上已经长满野草,不过现在野草枯了,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再后头,就是一座山。

  小妹也跟到了宋禾身边,看着山蠢蠢欲动,忍不住看了宋禾一眼。

  宋禾无语:“去吧,这种季节山上哪还有什么东西?”

  小妹自从住到县城后,就很喜欢往山上跑。可县城周围可没啥山,她就每次去公社,或者回李家村时爱往山上去。

  原因是去年她跟着钱老师浅学了一点生物的内容,便开始对生物感兴趣了。

  小妹嘻嘻笑,她跑过去后大娃和米宝也跟了过去。丰谷原地犹豫一会儿,想到奶奶的话,最终还是跟在他们后头。

  大冷天的宋禾没跟着他们一块去,照样在房间里转悠。

  等她转悠到荷花生前所住的房间时,不禁被墙角下的一个小瓶子吸引了目光。

  “哎?”

  宋禾突然蹲下身,脑袋中迅速回忆出这个瓶子的作用。

  这个小瓶子其实就是装水的瓶子,平时荷花装水喝的。

  而且这瓶子竟然还是隔壁的小兴叔烧出来的,当时他听老童生提了几次烧瓷技术,还真就给烧出来了。

  主要是这个地方烧制汝瓷所需要的资源极为丰富,老童生说的各种土,恰巧红棉县附近或多或少都有。宋家庄找不到的原料,小兴叔就去其他地方找。

  前边许多次都烧得烂,没一个是好的。

  可断断续续烧了大半年后,他还真就烧出了完整的瓷器!

  只是村里当时的队长真不是个好的,连村民们上山多砍两根柴都不许,说是山上一草一木都不准拿。

  像小兴哥这么把山坡挖出一个坑来,更是被他批评教育,不准小兴哥往后再去挖土。

  这个队长因为当得不称职,还有些贪污的原因,所以被抓了。他被抓了后媳妇在村里待不下去,只好带着孩子跑回娘家。

  前两年老父母也已经去世,几个兄弟把父母埋了后照样在村子里夹着尾巴做人。

  宋禾回想往事,有那么一瞬间愣了。

  紧接着,又拿起这个瓷器细细观察。

  “娘嘞,这该是汝瓷……吧?!”

  宋禾拿着瓶子恍恍惚惚,她看过从前的报纸,知道汝瓷是53年那会儿才开始说要恢复生产的。只是宋禾又依稀记得,这得持续30年。通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实验,汝瓷这才全面恢复生产。

  她为啥能把汝瓷记得这么清楚,还得感谢她那个爱好收藏汝瓷的爸爸。

  宋禾老妈爱玉,老爸就爱瓷。

  亲朋好友都说了,两人实在绝配。

  她老妈每几年就得收藏一两块好玉,她老爸也是。不过除了收藏瓷器外,她老爸每年还都得飞到首都去故宫看瓷器。

  尤其是故宫的宋代汝瓷天青釉弦纹樽,这是他的心头好,做梦都想拥有他。

  要不是有刑法牢牢盯着,宋禾真觉得他能干出把这玩意儿抱回家的事儿。

  宋禾得益于老爸长久的熏陶,对瓷器,特别是汝瓷,自然很有了解。

  至少到达工艺步骤能背的地步。

  当然了,脑袋记得步骤,上手却全废。

  她老爸也是如此。

  有一年,她老爸就说带着全家人去旅游。结果就把他们带到了烧制汝瓷的地方去,宋禾和老爸跟着老师傅做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在最后一天,在老师傅的指点帮助(上手帮忙)下,终于烧制出一个勉强能认得出来是瓶子的汝瓷。

  汝瓷十窑九不成,所以当时宋禾还挺高兴的,那段时期作文素材全是“跟着爸爸去做汝瓷”。

  立意是坚持不懈的作文,也用自己烧汝瓷的例子。

  立意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依旧用烧汝瓷的例子。

  立意亲情的作文,还是用这个例子。

  最后差点没把语文老师看吐,把宋禾叫到办公室中去,隐晦地指出她这个问题。

  因为老爸带她去烧汝瓷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记忆,所以迄今为止,宋禾居然能把主要步骤记得紧紧的,虽然细节的地方全忘了。

  正当她拿着瓶子站起身,想往屋子后头的山上走去时,就听到“姐姐”“姐姐”的声音。

  小妹几人肯定是钻到林子里头去了,瞧这额头上的头发已经有点湿,都一缕一缕的。

  宋禾赶忙道:“别跑别跑,小心滑倒!啥事儿啊这么急?”

  小妹手上拿着一个如水晶一般,却又比水晶更加灰白一点的石头。

  她惊喜道:“这是白云石!”

  小妹手上的白云石形状很好,看着比一般白云石通透干净。

  宋禾接过来看了两眼,就听小妹不经意感慨道:“我瞧着那里还有白云土,山上环境和咱们河西公社的山真不一样。”

  “大娃几人呢?”宋禾问道。

  小妹拿着白云石好好把玩,随意指了指山的方向:“他们还在山上呢。”

  宋禾立刻就道:“那我也去看看。”

  说着,匆匆朝着大娃几人的方向跑了过去。

  小妹“哎”的一声,也赶忙跟了上去。

  山上此时湿漉漉的,大娃几个不晓得从哪里搞个弹弓来,此刻正一个劲儿地打麻雀呢。

  大娃放下弹弓:“姐姐你咋来了?”

  宋禾拄着根棍子往上爬:“我来瞧瞧这儿的土。刚刚小妹说这里有白云土,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粘土。”

  大娃没听懂,米宝却瞬间反应过来。

  他忍不住惊讶道:“有白云土又有黏土,那这里可真是个烧陶瓷的好地方!”

  宋禾点点头:“可不是吗?”

  犹豫几秒,把家里发现一个瓶子,这瓶子还是丰谷他爸烧出来的事儿给说了。

  一直沉默寡言的丰谷听到宋禾的话突然抬头,眼睛中满是好奇,是对他爸爸的好奇。

  宋禾心头一软,把荷花记忆力关于小兴哥的事儿都给说了出来。

  比如说,小兴哥性格也比较内向,常常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捣鼓泥土。

  还说了小兴哥山上下套子特别有一手,时常带着他们附近的几个小孩跑到山脚下玩。

  又说了小兴哥特别喜欢学习,常常去找老童生借书看,即使老童生一次都没理过他。

  这些事迹经过宋禾的嘴巴后,多少有一定程度的美化。

  可是在丰谷听来,他爸就是这么一个话少勤奋又好学的人。

  丰谷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在无声的期盼,期盼着宋禾能够多讲一些关于他爸爸的事情。

  宋禾边用树枝划开地下观察泥土,边说小兴叔的一些事儿。

  得亏她看荷花的记忆就跟看影像一般,要不还真说不出那么多关于小兴哥的事儿。

  宋禾像是在随口说着,时不时还让大娃和米宝一起跟她找黏土。

  记忆里,荷花只记得小兴哥从山上挖了土,可却不知道黏土他从哪座山头挖的。

  大娃和米宝不晓得粘土长啥样,宋禾给他们形容了一番。

  突然,一直保持沉默的丰谷突然发声,指着对面的一座山:“你说的那个土,那边好像有。”

  宋禾直起身,略带惊奇地看着他。

  随后几人又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到这座山头,果然在山上发现许多黏土。

  丰谷自从开口后,也不再那么沉默了。

  他指着已经被挖出一个坑来的山坡说道:“我们村的人经常也会来这里挖土,这个土可以拿来烧土碗。”

  大娃“唉”一声:“真就神奇,这个土能够烧土碗,还能够拿来烧瓷器。同样都是烧,烧出来的价值就不一样。”

  这时候,大娃不禁想到怎样让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宋禾没好气白他一眼:“烧瓷可是一项技术。好的瓷器,对土质,对湿度温度都有讲究。你以为其他人是不想烧吗,只是烧不出来啊。”

  “所以说嘛,知识、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大娃唉声叹气,“在这种时候,知识,技术就可以换成金钱了。”

  宋禾拍他一下:“别张口闭口都是金钱。”

  大娃跟她顶嘴:“咋啦,姐姐你嫌弃金钱俗气啊?”

  宋禾这下没忍住拧了他一下:“别犟嘴,帮我挖点土回去。”

  丰谷已经开始拿个簸箕开始挖了,也没挖多少,半簸箕都没有,没一会儿他们就下山回去。

  再回到李婶子家时,李婶子已经把饭菜给做好。

  宋宁玉不在李婶子家,她去找如今的队长讨论请人迁坟的事儿。

  大致的事情村里已经先过了一遍,宋宁玉问清楚流程后,就交了钱。

  看到姑姑回来,宋禾赶忙问:“咱们是啥时候动身?”

  宋宁玉洗洗手:“百泉村的人说是初二就可以出发,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日子。”

  “还得算日子呢?”宋禾压低声音道。

  宋宁玉点点头:“所以咱们大概初四就能回去。”

  他们一行人都带了不少东西,把从家里带来的腊肉腊肠拿出来,今年就在李婶子家吃了年夜饭。

  因为宋家庄偏僻,没人管你放不放鞭炮。

  三十晚上,鞭炮在同一时间段响起。

  噼里啪啦的,十分绚丽。

  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年就这么到来。

  李婶子泪眼模糊,不停擦眼泪:“家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宋宁玉安慰她:“往后丰谷娶媳妇,再给你生重孙,也能这么热闹的!”

  李婶子含着泪笑了出来。

  初一这天,宋宁玉带着宋禾姐弟几个去见了村中的同族长辈。

  又带着米宝去了隔壁的竹庄。

  荷花姥姥当年是逃难来的竹庄,所以在竹庄中米宝并没有什么亲近的人。

  他只是去看了眼自己当初的房子,又去看了看奶奶的墓地,便离开竹庄回宋家庄去了。

  这日晚上,宋禾准备把汝瓷的制作方法写了出来。借口她也有,小兴叔曾经就烧出来过,还是听老童生的话后,才烧出来了瓷器。

  小兴叔烧瓷器这事儿村子里挺多人也知道,只是他们看到的都是碎片,以为小兴烧制失败了呢。

  后来当时的队长又不让他烧,不少人渐渐就把这件事给淡忘。

  今天下午时宋禾再次提了起来,所有人就都恍然大悟。

  原来小兴当时烧成功了啊!

  宋禾当场把那个瓶子摆了出来,其实这瓶子品像真不算好,她看了好半天,才勉强将它归于汝瓷。

  可是村民们却不知道啊,这可是瓷器,在他们看来就十分高大上了。

  一时之间,对小兴的离去感到无比惋惜。

  紧接着又有人问宋禾:“那老童生当初说的那个法子,小兴用纸记下来了没?”

  宋禾摇摇头:“这我就不晓得了。”

  所有人又看向李婶子,李婶子也摇摇头。

  只是,宋禾又说道:“我好像记得一些,因为老童生经常提。”

  在所有人期盼地盯着宋禾时,宋禾嘶了一下:“我得想想才行。”

  所有人:“……”

  于是这会儿,宋禾就在默写着关于制作汝瓷的步骤。

  反正她把她记得的都写了上去,包括当时老师傅告诉她的一些小技巧与关键之处。

  宋禾写完后就放在包裹中,等到离去时,会把这个东西给丰谷。

  为啥给丰谷呢?

  因为他是宋家庄目前难得会识字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给宋禾上了基因一课。

  小兴哥玩泥巴玩得很厉害,竟然凭借老童生的一些话把汝瓷给烧了出来。

  而丰谷也凭着宋禾的只言片语,能把几种泥土混合,然后捏成标准的一个罐子出来。

  这让宋禾不禁感叹,基因好牛哦!

  作者有话要说:来了来了~

  ——

  汝瓷资料来源于百度。

  [知道汝瓷是53年那会儿才开始说要恢复生产的。只是宋禾又依稀记得,这得持续30年。通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实验,汝瓷这才全面恢复生产。]——这段话就是参考[汝瓷百度]感谢在2022-02-0918:10:14~2022-02-0923:53: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泛函分析心泛寒60瓶;水吉10瓶;tg4瓶;陌上花开,可缓缓亡矣、柚子木由2瓶;jessie、赤司征华是土拨鼠、velvetyoon、evans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