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力缆狂澜(一)
作者:看泉听风      更新:2022-02-23 00:17      字数:3250
  郑太后叹气,“她也是我女儿,我如何不心疼?”郑太后身份高贵,闺阁时便贤名远扬,先帝对正妃很尊敬,她刚入门,先帝便把这几个庶女交由她抚养。

  这几个孩子不是自己亲生,可也是她看着长大的,郑太后不是面慈心苦的嫡母,对膝下庶子女也算慈爱。不说先帝已经驾崩,就算先帝没走,眼下这情况也只能委屈三娘了。

  郑太后违心道:“朱荣的长子今年也不过而立之年,据说英武过人,三娘下降也不算委屈她了。”

  小皇帝神色铁青,半晌之后才道:“我可以册封朱荣长子为少将军。”

  郑太后一口否决:“朱荣不行。”

  小皇帝不解地问:“为何?”

  郑太后深吸一口气:“朱荣有反心,你若册封他长子为少将军,朔方的军权就真归朱家所有了。”

  小皇帝不以为然:“难道现在朔方不姓朱?”

  郑太后道:“当然不姓朱!这天下还是我们皇家的。”她抬手轻拍儿子的手:“大郎,我知道你性子仁善,不忍姐妹受苦,但她们既然生在帝皇家,享了家中的富贵,就该为皇家付出。”

  小皇帝闷闷地说:“如果办了婚礼他们还不走怎么办?”

  郑太后怔了怔,想说不会,但看着儿子沉郁的目光,她怎么说不出口。是啊!他们不走怎么办?“先把三娘和你的婚事办了再说。”郑太后说,现在也只能一个皇后之位来吸引世家为儿子效力了。

  郑太后有些心累,她父亲倒是全心全意辅佐自己和大郎,奈何郑家也不是父亲一言堂,别房那些人却觉得他们靠不上,不愿花太大力气,郑太后思忖着,是不是娘家的侄女来宫里坐坐,她三叔家孙女似乎不错,堪为皇后。

  郑太后苦心孤诣地为儿子盘算,奈何小皇帝嘴上不说,心里却不领情,他只觉得母亲变了,自从她当了太后以后,心里就只有娘家了,她只是把自己当成为郑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小皇帝身边的侍从都是郑皇后派遣的,他不好跟身边侍从抱怨,只能在下朝后跟沈清抱怨。他当太子时,沈清就是他太子太傅,也算他身边老人了。

  他登基之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焦头烂额时,也是太傅替他解决的,小皇帝本就亲近沈清,这下对他更依赖了,“太傅,母亲想我娶郑家的女儿,她现在心里只有郑家。”

  沈清说:“太后也是为了陛下好,郑家是陛下的母族,她希望郑家能全心全意辅佐陛下。”

  小皇帝冷笑:“我阿耶娶了郑氏女还不够?还要我来娶郑氏女?是不是我儿子将来也要娶郑氏女?”

  沈清默然。

  小皇帝突然轻笑一声:“我想多了,我儿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呢。”

  小皇帝跟先帝不一样,先帝还沉浸在父亲留下的辉煌中,坚定地认为自家江山稳固,可小皇帝登基就面对这么大一个烂摊子,他满心迷茫,或许自己会成为他们家最后一代末帝吧?

  沈清温声说:“此言不祥,陛下慎重。”

  小皇帝摆手说:“本就是事实,哪有什么祥不祥的?”他看着窗外的景色,感慨道:“我没登基前,总是和母亲担心自己太子之位会不稳,父亲后面会废了我这个太子。可现在想想,我不当太子也挺好的,这皇位谁要谁拿去,反正我一点都不喜欢。”

  沈清无奈道:“陛下!”

  小皇帝顿了顿说:“不过朱荣不行,这位上位只会生灵涂炭,朕不能做这个千古罪人。”他自幼受帝皇教育,生来就把这天下的担子扛在自己身上,他自觉自己对这天下是有责任的。

  沈清提议道:“陛下为何不纳朱荣之女为妃?”

  小皇帝一怔,“纳朱荣之女为妃?”

  沈清说:“朱荣野心人尽皆知,但此人心计深沉,喜欢谋定后动,陛下纳其女为妃,也算先安抚他,做缓兵之计。”

  小皇帝嘟哝道:“纳朱荣之女为妃也可,但万一他闺女生了小皇子,我不是危险了吗?”

  沈清无言以对,他这学生说聪明不聪明,但说他笨的话,却每每都有惊人之语,他若不当皇帝,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小皇帝自觉失言,他摆手说:“太傅你说得对,我这就去跟母亲商量。”小皇子一边走一边思忖,娶郑氏女、朱荣女都是饮鸩止渴,郑家和朱荣都不可能全心全意辅佐自己。

  他与其拉拢这两家,还不如拉拢太傅,太傅身为三朝元老,如果全心全意辅佐自己,未必不能跟朱荣抗衡。奈何太傅家中没有适龄的女儿,而且自己这注定勾心斗角的后宫,也不适合让太傅女儿进来,不然就不是结亲是结仇了。

  小皇帝突然眼睛一亮,对了!他可以册封太傅为太傅!还可以让他当尚书令!外翁不是想当中书令吗?太傅中书令的位置就让给外翁好了,太傅当尚书令!

  小皇帝越想越兴奋,又琢磨着还有哪家可以拉拢,他越走越慢,神色越来越沉,他想到了一家,但那家跟废太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皇帝最恨的就是废太子,本能地不想提拔那家。

  可那家实力也不错,还是太傅的姻亲,现在又是施恩的最好时机,小皇帝神色阴晴不定,他说是去找郑太后商量自己立后纳妃之事,但私下还是在花园里坐了许久才又去找了郑太后。

  之后几天新帝的旨意一道接一道地下着,第一条旨意就把大家震得不轻,圣人居然册封沈清为太傅,同时兼任尚书令!这旨意一下,举朝哗然,沈中书这下是真正的万人之上了!

  而郑中书却气歪了鼻子,他昨天才当上中书令,本以为自己能把沈清压下去了,却不想隔天自己外孙就册封沈清为太傅,并且兼职尚书令。

  太子太傅和太傅都是虚职,太傅是正一品,太子太傅是从一品,但这两个官位不是仅仅差了一个品阶那么简单。太子太傅是很多文官在位时就能担任的虚职,而太傅则是三公之一,往往都是死后才追封的。

  一般来说,一个文官如果得了皇帝信重,死后被追封太傅,那么皇帝肯定会赐谥号、甚至会让其附葬皇陵,这可是名留青史的美事!

  一般来说但凡活着就担任的太傅的官员,不是权力大到可以控制皇帝的谋逆之臣,就是被皇帝宠幸重用之极的权臣。沈清显然不是谋逆之臣,所以他居然比郑中书更受新帝信任?

  郑中书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就连郑家都忍不下这口气!郑中书当即就要让老妻入宫去找女儿诉苦,但郑家的愤怒很快被另一道旨意安抚了下来——新帝立郑氏女为后。

  其实话本子里皇帝娶母族表妹为后的事颇多,但现实却很少。一般来说一个家族可能会出几代皇后,但不大可能是连续,起码要隔开一代。

  但现在朝廷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新帝虽说是太子继位,名正言顺,但这皇位能不能坐稳还两说。他也只有牢牢把母族绑在自己船上,才不会马上落水。

  郑太后对母亲王夫人说:“沈太傅没适龄的女儿,大郎也只能用册封太傅来拉拢他,不然他就准备立沈太傅女儿为贵妃。”

  郑太后将王夫人哄得天花乱坠,王夫人回去跟丈夫一说,郑中书哼了一声,“沈清是没亲女,但他有侄女,他可以立沈氏女为后,我们郑氏女为贵妃,只要他让我当太傅、尚书令即可。”

  一个后位跟尚书令比起来不值一提,郑中书压根不在乎入宫的郑家女儿地位如何,横竖又不是自己亲孙女。郑皇后为了拉拢自家三叔,让儿子立了自己三叔的孙女为皇后。

  王夫人嗔道:“我们女儿在宫里已经够难了,你就别添乱了!”

  郑中书神色铁青,他琢磨着沈清当太傅这事连圣旨都下了,肯定是铁板钉钉了,那么门下省还有两个侍中,这两个位置总能再安排一个郑家人吧?

  郑家打着门下省两位侍中的主意,别的家族也打着,大家都透过各种关系走郑太后路线,想让郑太后考虑自家人。

  郑太后有些犹豫,她私心是想让娘家人担任侍中,可儿子最近主张越来越大,郑太后并不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大、想要控制儿子的太后,她更偏向夫死从子,她能感觉到儿子已经有了主意,她也不想参与儿子决定,她甚至欣喜儿子的决断,身为一个帝皇最不能的就是优柔寡断。

  果然在沈清册封太傅后的第五天,门下省两位侍中的官职也定了,倒是如郑家人所想,新后的祖父担任右侍中,但左侍中却由陆远担任!这一旨意更是石破惊天!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陆远当初是受了太子牵连才贬官去太原,老皇帝本来是想等儿子上位后,将陆远从太原调回来,却不想先帝小心眼,一直没理会陆远。

  先帝是被废太子刺死的,所有人都以为陆家这次彻底完了,可没想到新帝居然不追究陆家的责任,反而提拔了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