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作者:秋霜玉剑      更新:2022-04-17 02:53      字数:2780
  数学实在是一件利器, 杀人于无形,摧人心智于片刻。

  太可怕了,幸好他有系统, 胡亥心中暗自庆幸。

  看来他也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他要培养的是人才, 可不能把人教傻了, 还是要循序渐进才行。

  胡亥也不再吓他们, 只是让他们回去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便把这几个人放走了。

  又喝了几日汤药, 胡亥的身体才算是恢复了正常, 眨眼间十天过去, 胡亥先去章台宫见了自家父皇。

  如今到了八月底, 地里的棉花已经可以收获,这是件喜事,自然要先向自家父皇禀报。

  嬴政对这在胡亥口中不输于土豆的神物也十分感兴趣, 便随着胡亥一起到了种植棉花的田地之中。

  这棉花地便在咸阳宫中,坐上辇车不多时便到了地方。

  李信和商节带回来的棉花种子并不多, 加起来也就百多十粒,现在这些棉花皆已经长大, 大部分的棉桃已经裂开,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棉絮, 一眼看过去还有几分别致的美感。

  据说这棉花在历史上曾被当过观赏植物,倒也有几分道理。

  胡亥与自家父皇站在棉花地旁,看着那些裂开的棉桃, 现在他却是要辣手摧“花”了。

  侍从从按着胡亥的吩咐进入棉花地里,将裂开的棉桃尽皆摘了下来,然后又把种子剔出小心的放好,剩下的白色棉絮则放在了藤子编好的筐中,直接堆满了两个大筐才算是完事。

  胡亥几日前便已用一千积分兑换出了纺织技术,并让人做出了纺织棉花的工具,包括新的纺车与织布机。

  现在正好用这棉花试一试这新工具是否好用。

  嬴政在一旁看着胡亥指挥侍从收取棉花,只是几句,那些侍从便井井有条的把棉花棉籽分别收好,一点也不显得忙乱,从这之中便可看出胡亥的能力,也可称得上是指挥若定了。

  胡亥见棉花收好,便带着两大筐棉絮回到了自家父皇身边,然后拿起一朵棉絮递到父皇手中。

  “自此,我大秦子民便可远离寒冻之苦了。”胡亥道。

  嬴政捏了捏手里洁白柔软的棉絮,又看向胡亥:“这棉花很好,你也很好。”

  胡亥眼神亮晶晶的看着自家父皇,父皇这么直白的夸奖,一般人还真是受不住。

  不过他受得住!所以,请务必多说几句!

  嬴政却没有接收到胡亥发出的信号,把话题又转回到了棉花身上。

  “你说的棉布多久可以做好?”

  胡亥暗自算了算,虽然这时代的人是第一次纺织棉布,不过这工序比制作丝绸还要简单,这么一点棉花应该不需要太多时间。

  “明日便可做完。”胡亥道。

  嬴政点点头,便回到了章台宫,而胡亥则跟着另一些侍从去看看宫里负责纺织的宫人是如何工作的。

  虽说他已经将步骤写下让人去学习,但是还是需要他去现场指导一番才更令人放心。

  有了胡亥在一旁,这棉花的纺织很快便走上了正轨,胡亥看着宫人的动作渐渐熟练,便也放下心来。

  第二天,胡亥将新纺织好的棉布呈到了自家父皇面前。

  嬴政拿起棉布放在手里揉了揉,这棉布轻柔,虽然比不上丝绸的细滑,却比麻布好上太多了。

  胡亥心中想着,这些棉布并没有经过染色,纯白一片,正适合拿来做里衣,给自家父皇做一套,剩下的布料不多,再给子婴那小子做些衣服也便用尽了,棉布柔软贴身,正适合幼童来穿。

  不过很快胡亥就掐灭了这个想法,这些棉花种子种出来的棉花跟后世的那些终究不同,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严重的倒不至于,便只是会让人过敏,也是不好的。

  “父皇,这棉布虽好,但对人是否有何潜在的影响,还是让医师研究过才是。”胡亥道。

  嬴政点头,这第一次出现的东西,他自然会先让人试用。

  等棉花的事情忙完,胡亥培养新作物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大半,其他的作物只算是锦上添花,并没有太受重视。

  一晃几个月的功夫过去,直接便是秋去冬来。

  胡亥从自家王兄那里得知,南方的灵渠的修建已经临近尾声,也就是说,明年极有可能便要开始南征百越了。

  战事将近,胡亥却没有太过紧张,大秦为此战准备良久,此战当胜。

  蜡祭过后便是寒冬,到了这个时候,胡亥整个人又懒散下来,窝在宫殿之中不愿动弹,虽然他这两年身体好了些许,不会轻易生病,但依旧体质畏寒。

  虽说是窝在宫殿中,但是胡亥的生活并不无聊,他的宫殿三天两头有人拜访。

  韩信除了去国尉府中请教,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他的宫里,或是练武,或是读书。

  而姜义、张苍、常南三人要随他学习,也几乎是日日前来报道,再加上不时前来的蒙毅、蒙恬兄弟,以及他的王兄扶苏,他这宫殿里可以说是热闹。

  这些人偶尔碰上,自然要交谈一翻,不过多半只是闲谈,只是这闲谈的内容虽是天上地下,无所不含,多半却与朝政有关,提到最多的便是这即将开始的百越之战。

  这些人闲谈,胡亥大多只是在一旁听着,不过他毕竟看过许多书,再加上前世的见闻,偶尔说上一句,便能直指要点。

  常南看着胡亥,眼中露出欣赏之色,这段时间的交流,让他对胡亥的博学多识十分的钦佩,胡亥公子虽说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对天下之事无所不知。无论谈及何事,都能有所见解,似乎无论何种问题都能在公子这里得到答案,无论何种困难在公子这里都能得到解决。

  大秦能有胡亥这位公子,是大秦的幸运。

  常南对胡亥十分佩服,胡亥也惊奇于常南的表现,这个人不止在数术上的造诣超凡,其他的方面也是无所不通。无论是何政事,都能提些让人眼前一亮建议,甚至在军事方面,亦是造诣非凡。

  没想到这人居然是个全才,也不知为何当初科举时的那篇文章写的那么空泛。

  是科举之时太紧张了吗?也是,这临场发挥也是极为重要的。

  常南发现了胡亥眼中的疑惑,心中一凛,脸上却没有露出异色,又过了许久,见胡亥没有再关注他,才悄悄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的一次试探。

  看来胡亥公子对他并没有戒心,这真是让他心安,却又因这信任而愧疚。

  转眼间,便到了来年二月,整个朝堂都陷入了忙碌之中,便是姜义几人前往胡亥宫殿的次数都少了许多,蒙毅蒙恬还有扶苏更是见不到人影。

  只因百越之战即将开始。

  知道这一点,胡亥直接把韩信送到了军中。

  这一年多来,韩信已经可以说是熟读兵书,随尉缭学习兵法又随蒙毅习武,进步飞快,此时去了军中正可以提前适应一下军中的生活,以备征战。

  韩信虽然是他的下属,也是无法直接去军中担任什么职位,最多也只是受些照顾,带领一小队士卒,至于更高的位置,还是需要他踏实的一步一步往上爬,

  韩信听到能去军中,自然大喜,很是迫不及待,不过,在真正离开咸阳宫的时候却又不舍。

  他本庶民,幸得公子看重才有了今日,在这宫中,公子从未将他当做一般的侍从对待,反而对他颇为照料,公子曾言,他未来的成就必然不逊武安君白起。

  公子对他期待如此之高,他必然不会让公子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