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九十一章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4-14 00:50      字数:5792
  肖姗笑着介绍,“妈,这是张妈,我找来的保姆。”

  徐凤兰一愣,没想到大儿子两口子竟然雇上了保姆,他们小两口都上班,家务活又不多,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她过来搭把手就是了,当然了厂里也忙,她最多不挣加班费就是了,这样早上过来一趟看看,晚上再过来一趟,不就行了?而且还有轮休的时候,她一整天过来帮忙都没问题。

  实在不成还有赵明香,她暑假没回来,放年假终于回家了。

  好好的请什么保姆啊,浪费钱不说,一个外人在家里,白天他们家没人,这能放心吗?

  以前请保姆的人家,那可都是资本家,是剥削老百姓的地主老财。

  她还没嫁进赵家的时候,公公婆婆还有小姑子威风的很,家里也用着保姆,现在怎么样,还不是穷得跟什么似的,要不是赵万东隔三差五送过去点粮食,没准两个老东西早就饿死了。

  她心里不高兴,但也不能当着儿媳妇的面直接说,就问道,“哦,那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去啊?”

  “妈,我们出去买点东西,你有事儿吗?”

  徐凤兰回答,“我今天休班,我没事儿,要买啥东西啊?”

  肖姗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去买个小石磨,再去买个蒸锅和平底锅。”

  徐凤兰一听,立即笑着说道,“我还以为要去买什么稀罕东西呢,姗姗,市场上人太多了,你不要去了,保姆不知道地方,我领着她去就行了!”

  肖姗对自己的婆婆有点不放心,她说道,“妈,你放心吧,到了地方我不下车,张妈自己过去买!”

  哎呦呦,一个保姆出去买东西,还要享受车接车送,派头可真够大的,她这正经的婆婆还没享受到这种待遇呢,徐凤兰心里有点酸,说道,“姗姗,你是担心东西太多不好拿是吧,这不简单的很,我这就回家去骑三轮车,买多少东西都能装得下!”

  这倒也是个办法。

  张妈点了点头,说道,“姗姗,你在家歇着吧,我和徐大姐一起去就行了!”

  最近这两年,鹿城的老百姓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买衣服买一些高档的东西可以去百货商店,买日常用品去

  西市场就行了,比商店里卖的便宜些,而且种类齐全。

  因为是周末,休班的人多,闲逛的人也多,市场上的确很挤,老远就看到了乌压压的人群。

  徐凤兰觉得自己这事儿办得特别好,她有点得意的说道,“啧啧啧,你看看这些人!我不让姗姗来是对的!”

  张妈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徐凤兰盯着她看了一眼,说道,“还没来得及问,你是哪里人,怎么就跟人当保姆了?”

  张妈笑笑,简短的说道,“徐大姐,我是林县人,村子里一闹灾就吃不饱饭,大人还能强撑着,小孩子不行,所以就进城当保姆了!”

  徐凤兰点点头,说道,“可不是吗,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那些年日子过得可太糟心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张张嘴等着去填!不过,以前城里管的可是很严,你怎么进城的?”

  现在的政策灵活多了,农村人可以随便进城务工,即便要求比较严格的单位,只有有村里开的证明就行了,但以前可不是这样,即便是有证明信,即便是城里有亲戚,最多也只能呆上半个月,到时候你不走,居委会的大妈就会上门撵人了。

  否则,就会成为这城市的盲流了,运气不好的话,会被公安局抓起来关上十天半个月,然后再被遣返原籍。

  张妈又笑了笑,说道,“是啊,能进城不容易,这都多亏了我表姐,她在司令家当保姆,就帮我也找了一户人家当保姆。”

  徐凤兰一愣,问道,“姗姗娘家的那个保姆,是你的表姐?”

  肖司令家,她总共就去了一次,为了大儿子的婚事去的,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不过现在想来还印象十分深刻,军区大院的红砖小楼,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很遥远的,甚至带着点神秘感,她去了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人住在那样舒适的环境里,没准儿能多活好几年。

  大门口有士兵站岗,院子里还有警卫员保护,家里不光有负责做饭的炊事员,还有保姆,那保姆看着很精神,身上穿着板板正正的衣服,走到大街上只怕看着比她还更体面呢。

  张妈点了点头,“是,肖司令和田院长人特别好,我表姐在他家做了很多年了!”

  徐凤兰心里又有点

  酸,张妈和王妈是住家保姆,都是住在主人家里的,也就是说,人家在军区大院已经住了十来年了,这可真是让人羡慕,而且她那天还观察到了,那个王妈的活儿其实不多,有炊事员厨房的事儿不用管,估计也就是打扫一下卫生,洗洗衣服,再就是有客人的时候添茶倒水。

  一天的时间,不用半天就能忙完了。

  不过她转念一想,这活儿再滋润,也要抛家舍业,而且,现在说的好听是保姆,其实不就是旧社会的下人吗?

  王妈穿得再体面,她去了还不是得弯下腰倒茶?

  徐凤兰觉得心里平衡了不少。

  她又瞄了一眼张香莲,觉得眼前这个人老实巴交的,打扮也很朴素,和司令家的王妈不太一样,那个王妈眼神太活络,虽然笑着跟你说话,但总有一种看不起人的感觉。

  而且现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她是上门求娶,生怕高攀不上,心情自然特别忐忑,现在肖姗都进门这么久了,她早就是司令家的亲家了,腰杆硬了不少,王妈穿得再体面,那也是个保姆,张妈也是一样,是她儿媳妇雇来的下人,搁在过去,她的身份,那就是家里的太太。

  想到此,徐凤兰自己忍不住先笑了,对待张香莲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不由自主就带了几分颐指气使。

  “好了,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咱们买完东西赶紧回去,姗姗现在一个人在家,我这婆婆可不放心!”

  张妈奇怪的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没说话。

  现在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早饭一般都是买着吃,特别是对于一些双职工家庭来说,早上的时间特别紧张,二两油条八分钱,一大碗豆浆也才三分钱,没人会因为要省这三分钱,花五块钱去买一个小石磨,但有了小石磨,不但可以磨豆子做豆浆,还可以做很多东西,比如可以自己磨糯米粉,磨芝麻酱等等,所以买的人还是不少的。

  为了比价,徐凤兰拉着张妈一连逛了好几个摊子,最终以四块八毛钱买下了一个,别看小石磨这东西看起来不大,分量着实不行。

  徐凤兰其实是个爱干活的人,年轻的时候在车间什么脏活累活都会冲在前面,不然也不会被厂里多次评为劳模了,她

  正要帮着张香莲一起抬出去,又想到自己身份不一样了,她好比是旧社会的太太,张妈就是“太太”手下的佣人,哪有“太太”帮着佣人干活儿的?

  因此,她缩回手,歉意的笑了笑,说道,“我这腿去年骨折了,现在里面还有钢钉,干不了重活儿了,张妹子,你一个人能拿动吗?”

  张香莲这些年都是在军区大院里当保姆,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活儿都不算累,她做工的上一户人家,虽然在吃的问题上要求比较高,但家里人口简单,常住的只有三口人,夫妻俩都是军人,生活上十分自律,她也跟着受影响,每天上午忙完活儿就在院子里活动一下,或者去广场上跑跑步。

  平时吃得好,心情也好,还经常锻炼,张香莲的身体好得很,本来她也没打算让徐凤兰帮忙。

  她没回答,但一下子把小石磨搬起来了。

  市场上人实在太多了,徐凤兰赶紧上前开路,她走得昂首挺胸,还时不时的往后看看,自觉完全走出了z主人家的气势。

  张妈有些吃力的将小石磨放在三轮车上,徐凤兰说道,“张妹子,我在这看着,剩下的东西你自己去买行吧?”

  张香莲点了点头。

  徐凤兰觉得自己既然是主人家,有些事儿就要做做面子了,她从衣兜里掏出十块钱递过去,说道,“他们只有两口人,蒸锅不要买太大的,够用就行了!”

  “不用了,姗姗已经给我钱了!”张香莲人很老实,但不代表脑子笨,她一眼就看出来,徐凤兰的经济状况不怎么样,并不是真心想出钱,只是虚让一下罢了。

  话说回来,即便是真要给,她也不能要,雇她的是这家的儿媳妇,不是婆婆,儿媳妇要买东西,用不用婆婆的钱,不是她可以决定的。

  倘若是用了,那就是替主家做主了,是做保姆的大忌。

  徐凤兰很满意她的反应,高兴的把钱收起来,笑着说道,“姗姗爱吃鱼虾,你看看有没有新鲜的多买点,一定要货比三家啊!”

  张妈点点头,转身走了。

  腊月的冬天,虽然阳光看起来很温暖,其实干冷干冷的,还时不时有一阵小风刮过,徐凤兰裹紧身上的衣服,冻得直跺脚。

  因为觉得市场这种地方人多又杂乱,她没舍得穿自己的羽绒服,而是穿了一件旧棉袄。

  她将两只手抄在衣袖里,眼睛去忍不住向前面张望。

  距离三轮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煎饼摊,摊子虽然小,却很红火,买煎饼的人络绎不绝。

  面饼独有的香味,再加上煎鸡蛋的味道飘过来,让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早上她起晚了,狼吞虎咽吃了点早饭,这会儿肚子早饿了。

  她犹豫再三,终于忍不住走过去,花了两毛钱去买了一个煎饼。

  一个热煎饼吃下肚,徐凤兰觉得身上暖和多了,心满意足的打了一个嗝,再等了没一会儿,张妈拎着两只锅也回来了。

  徐凤兰跳下车,将大蒸锅接过来,因为里面放了满满的菜,她没料到那么重,差点给摔在地上。

  “哎呦,你这蒸锅买的可真是不小,这虾个头倒是不大!”

  张妈将平底锅放到三轮车上,笑了笑没说话。

  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为了显示一种优越感,天生就喜欢挑剔,这是她们作为人的自由,同样的,她也可以选择不搭理这些话。

  徐凤兰将买来的东西挨个检查了一个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张妈别看是个专门干保姆的,其实不会买东西。

  她撇了撇嘴,说道,“你快坐上去吧,你不会骑三轮车,还是我来骑吧!”

  回到明水村,才刚十点半。

  肖姗看了一个小时左右的专业书,觉得有些累了,为自己泡了一杯枸杞茶,打开了录音机,选了一首旋律轻快的曲子,歪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听音乐。

  “妈,张妈,这么快就回来了?”

  徐凤兰笑着说道,“这点东西还不容易买?姗姗,你要是累了,就进屋去躺会儿啊,这沙发上躺着不舒服,别窝着孩子!”

  肖姗昨晚休息的很好,现在也没到中午,不过,她现在不太喜欢跟婆婆说话,就笑了笑,从善如流的站了起来,拎着录音机去了卧室。

  徐凤兰一方面觉得大儿媳妇可真听他的话,一方面又觉得有点遗憾,她的话还没说完呢。

  她盯着紧闭的卧室门看了两眼,忽然发现门上不知何时安上了门锁。

  而且是那种镶嵌到门口的,比较高

  级的圆锁。

  院子大门上有锁,屋门也有锁,现在连里间卧室也要上锁,这到底是防贼呢还是防自己家呢?

  徐凤兰一瞬间特别生气。

  没错,上次她进来打扫卫生的时候,是顺便翻看了一下儿子和儿媳妇的东西,但天地良心,她只是看看而已,一丝一毫的东西都没拿,别的不说,他们小夫妻的床头柜里,有一个抽屉放了很多领钱,杂乱无章的一大把,一看就知道根本没数儿,她清点了一下一共有一百多块了,要是她从中拿个十块二十块的,想必也没人能看出来。

  但她犹豫之后,还是一分也没拿。

  没想到看着十分大方的儿媳妇,原来也这么小心眼!

  张妈把买来的东西都归置好,将大蒸锅刷干净,又用开水烫了烫,平底铁锅需要开锅,她烧干后用肉皮擦了一遍,忙完这些,才从厨房

  她友好的冲女主人的婆婆笑了笑,没想到徐凤兰却瞪了她一眼。

  真是莫名其妙。

  张妈站在卧室门外轻轻敲了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了肖姗的声音,“什么事儿啊?”

  “姗姗,你中午想吃什么?”

  肖姗笑着打开房门,问道,“都买了什么菜啊?”

  张妈笑着回答,“买了鱼虾,还买了两根排骨,也真是碰上了,这个季节外头也有卖新鲜菠菜和韭菜的,我就都买了一些。”

  “蒸一条鱼,炒个大白菜,然后再做个菠菜鸡蛋汤吧!”

  张妈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徐凤兰拦住她了,扭头对大儿媳妇说道,“姗姗,你不是最爱吃虾肉的馄饨吗,现在时间还来得及,不如妈给你包点馄饨吃吧?”

  肖姗笑了笑,说道,“妈,我中午想吃鱼。”

  徐凤兰登时有点尴尬,也有点不舒服,但对着儿媳妇的笑脸,她也不好再说什么,一个人在客厅了坐了一会儿,吃了一个橘子和一块枣泥糕,觉得有些无聊,就站起来去了厨房帮忙。

  张香莲干活儿很麻利,两菜一汤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徐凤兰进来的时候,她已经把黄花鱼处理好蒸上了,大白菜和菠菜也洗好切好了,就连准备做汤的鸡蛋都打好了。

  徐凤兰找不到什么事儿做,就看着她做饭。

  张妈此刻正准备和面,她往面盆里

  加了两勺面和一勺奶粉,然后加了少许水拌匀,很快就变成了异常松软的面团,她麻利的擀成了一张张巴掌大的饼子,平底锅里加了少许油,面饼很快就烙的两面微黄,看起来特别诱人,而且还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味儿。

  徐凤兰还从来没见过这种吃法,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说道,“奶粉这么精贵的东西,这么吃不浪费了?”

  张妈好脾气的回答,说道,“姗姗需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这奶粉有点腥她不爱喝,这么做就没腥味了!”

  徐凤兰点了点头,觉得在保姆面前无需伪装,伸出手就从盘子里抓了一张饼,咬了一大口,觉得满嘴余香,笑着说道,“好东西就是好东西,不管咋吃都好吃!”

  张妈笑笑,此刻鱼已经整好了,她麻溜的炒了腊肉大白菜,菠菜鸡蛋汤也很快做好了。

  徐凤兰端起一盘子饼率先去了客厅,放到餐桌上就重重敲了敲卧室的房门,“姗姗,饭做好了,快出来吃饭了!”

  肖姗打开了房门,礼貌的冲婆婆笑了笑。

  徐凤兰的目光却又落在门锁上,她今天心里一直不痛快,忍不住问道,“哎呦,姗姗,这门上什么时候安的锁啊?”

  肖姗回答,“妈,你可能不知道,我不习惯有外人随便出入我的卧室,特别是我不在家的时候!”

  徐凤兰点了点头,她不觉得自己是外人,还以为说的是保姆张妈。

  “对,你这么做就对了,你和明山白天都不在家,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放到卧室,把门一锁就行了!”

  吃过午饭,肖姗进屋午休,张妈在厨房收拾东西,徐凤兰一个人在沙发上看了会儿电视,觉得还不如自己家更舒坦,干脆回自己家了。

  雇了保姆不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还因为有张妈在,婆婆徐凤兰来的次数也明显的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3-2501:15:38~2020-03-2522:30: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沙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