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三十九章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4-14 00:47      字数:4192
  第三十九章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过得飞快,肖姗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了,他们清华的汽车工程系特别注重实践,理论课的比重逐渐减少,同学们去校工厂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肖姗更是如此,有时候若是没课,她甚至能在车间里待上一整天。

  这天是周日,早已经天光大亮了,宿舍里却还是静悄悄的,平时没机会睡懒觉,一到周末大家都会补眠,不到□□点是不会起床的,唯有肖姗,一直保持了在部队的好习惯,每天必然在六点半准时起床。

  她去水房洗漱完毕,轻手轻脚的推开门进来,从抽屉里拿出一盒玉兰油擦了擦脸,用梳子将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编成两个辫子,换上蓝色的工装裤和白色外套,检查了一下书包里的东西,步履轻快的出了门。

  现在已经是1981年了,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物质供应也越来越好,清华食堂的供应比以前丰富多了,早餐除了常见的馒头烧饼油条豆浆和稀饭,还有麻团和茶蛋,上个月还新添了馄饨。

  虽然味道和家里的没法比,但也还算不错。

  她要了一碗馄饨和一个茶蛋,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匆匆吃完,然后就去了学校机械厂。

  “肖姗同学挺早啊!” 车间里的工程师笑着跟她打招呼。

  肖姗也笑了笑,说道,“季老师,作业我已经完成了,您现在有时间看一下吗?”

  机械厂的很多工程师,同时也在学校任课,这位季工程师是学校的副教授。

  季工对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学生印象很好,正好这会儿在调试机器,有点时间,就笑着点了点头。

  肖姗打开挎包,小心的将画好的图纸递过去。

  虽然学校和系里都没有明确说明,但其实他们整个系和机械厂现在的研究中心就是柴油发动机,他们这一届学生汽车工程系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因此被给予了厚望,平时在工厂上实践课的内容很多,基本所有制造汽车的流程都涵盖到了,但重点还是落在发动机上,尤其是留下的作业,一般也都是和这个有关。

  上一世肖姗作为汽车厂的老板,虽然对造汽车有浓厚

  的兴趣,虽然不可能参与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但毕竟条件便利,若要学习理论有大批的硕士博士员工,若要学习操作可以去车间,另外还有高端的实验室,想学什么都很方便,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还是有一些的。

  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其中之一就表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不管在哪个领域,更新换代都特别快。

  现在他们觉得研制新型的柴油机是技术难题,但再过十年二十年压根儿不算什么。

  他们前天的作业,本来只是发动机的一部分,肖姗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用一下午的时间画出了比较完整的图纸。

  虽然没有详细到可以直接用的程度,但只要略加改善就可以了。

  季工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约有半个小时,然后走过来表情严肃的问道,“肖姗同学,这图纸真的是你画的?”

  肖姗正在看工人切割零件,她整理了一下安全帽,笑着点了点头。

  季工冲她点点头,说道,“肖姗同学请跟我来!”

  走到办公室之后,季海斓忍不住又问了一句,“肖姗同学,你一定要说实话,这图纸,真的是你独立完成的?”

  虽然当初肖姗的入学成绩几乎是系里最低的,但事实证明,她的确是个好学生,从大二开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成绩几乎每次都是系里第一。

  但她再优秀,也还是一个普通的大三学生,按说起来知识的储备量有限,是不太可能画出这样的图纸的。

  不过,这图纸并不完美,有几处明显的瑕疵,似乎侧面也能说明,制图者并不熟练。

  肖姗笑了笑,说道,“季老师,是我独立完成的,不过,我去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说着,报上了一长串书名。

  季工仔细打量了她几眼,点了点头。

  肖姗说得这些书,季工大部分都看过,国家现在百废待兴,学校的汽车工程系虽然已经开办了几十年,但以前的很多资料都遗失了,即便是有,参考的价值也不是很大,学校为此高价从国外采购了一批书籍,但这些书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是很有一些难度的。

  她能看懂这些书,倒也不是没可能画出这样的图纸。

  季工

  从抽屉里拿出厂里专门制图的白纸和工具,难掩激动的说道,“肖姗同学,你这个图纸做的非常好,很巧妙地解决了一些难题,但老师看来,有两处可能不太恰当,下面咱们讨论一下,有了一致的意见之后,你再把张图纸重现做一遍,然后我上报到厂里!”

  肖姗笑着点了点头。

  季工打电话叫来了厂里另一个高级工程师陶伟,两个人先交流了对图纸的看法,又为此和肖姗讨论了半天。

  本来,一开始季海斓对图纸的作者还有所质疑,但听到肖姗那么娴熟的说着发动机的原理,设计思路以及整体的定位,他立即就打消了所有的疑虑。

  有些人就是这样,在某个领域会有惊人的天分,真没想到,这个女同学的天分这么高,之前因为发动机的配置问题,季工自己设计了很多图纸,但都不太理想。

  讨论完所有的问题,肖姗又在两个老师的殷切注视下将图纸重新做了一遍。

  季工仔细检查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拿起签字笔,指着最后一页的右下方说道,“肖姗同学,来,签上你的大名!”

  人在专心致志工作的时候,是不会注意到时间流逝的,此时肖姗抬腕看了一下时间,竟然已经下午两点了。

  幸而校工厂有自己的小食堂,为了方便加班的工人和工程师们,几乎随时都有饭菜供应,而且如果大师傅心情好,还会有单点供应。

  大师傅姓张,整天乐呵呵的。

  季工将图纸收起来锁到抽屉里,笑着说道,“陶工,肖姗同学,今天我请客,早上我来的时候,看到有人送了好大一篓子鲤鱼!“

  金秋十月鱼虾肥,京城少见活海鲜,但有鲤鱼吃也不错。

  三个人去小食堂吃过饭就各自去忙了,肖姗一直在车间待到下午五点,工人们早都换班了才回到学校。

  还没走到宿舍门口,远远就看到了正在那里等她的赵明山。

  她快步跑过去,笑着说道,“明山,你怎么来了?”

  最近他们的功课都很忙,平时没时间,周末也没时间,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见面了。

  赵明山笑笑,说道,“我的论文已经写完了,本来是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就来了,你这是才从厂子

  里回来?还没吃饭吧?”

  肖姗点了点头,说道,“还没有,你呢?”

  赵明山将手里的一包糖炒栗子递给她,说道,“也还没有,我刚才来的时候看到你们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饭馆,不如咱们去那儿吃?”

  肖姗点点头,说道,“你稍等,我去把书包送回去!”

  她的书包里有整套的制图工具,还有两本厚厚的资料书,背起来很有分量。

  肖姗匆忙推开宿舍的门,还没把书包放下,孙丽丽就大声说道,“肖姗,你可算回来了,你家里给你拍了电报,上午就广播了!”

  她愣了一下,她的父母可不是一般人,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若不是有特别重大的事情,是不可能给她发电报的。

  上个月暑假结束,从家里返校的时候,父母的身体状况都很好,特别是因为大嫂周婷婷怀孕了,家里平添了两分喜气。

  不可能是父母出了问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肖姗放下书包就往外跑,赵明山看她一副急匆匆的样子,问道,“姗姗,你别急,出什么事儿了?”

  她一边往前跑,一边说道,“明山,很可能我大姐从西北回来了!”

  赵明山拉着她一起赶到学校的邮政所,人家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

  果然,和她猜测的一样,家里给她的电报很简单,只有寥寥几个字:肖莉回,速归。

  肖姗此时恨不得长上翅膀立马回到家里。

  北京到鹿城的火车有两班,第一班车是下午四点发车,第二班车是晚上十点。

  她立即说道,“明山,我要坐十点的火车回家!”

  赵明山点点头,迅速做了一个决定,“好,我陪你一起回去,你不要着急,时间完全来得及,现在你去宿舍简单收拾一下,我去饭馆儿买点吃的,咱们半个小时后在校门口汇合,然后直接坐车去火车站!”

  肖姗点点头,一溜儿小跑回到宿舍,往挎包里塞了水杯钱包等随身物品,又装了两包饼干就匆匆出门了,走到门口忽然想到请假的问题,她笑着对孙丽丽说道,“丽丽,我家里有急事儿,需要赶紧回去一趟,麻烦你替我跟老师请个假,大概,一周左右吧!”

  孙丽丽正在检查自己的图纸,她抬起头

  说道,“你放心吧,没问题!”

  肖姗迟疑了一下,又说道,“赵明山和我一起回去,不过,他没时间回学校请假了,能不能也麻烦你。。。。”话还没说完,孙丽丽就抢着说道,“也没问题,我让徐庆给他请假!”

  徐庆是赵明山的北大同学,不过俩人不是一个系的,是一起打篮球认识的,徐庆在北大也很有名,因为第一长得帅,第二篮球打得好,倾慕的女生一大堆,有次他和赵明山一起来清华校园玩儿,经过肖姗认识了孙丽丽,俩人很快就好上了。

  现在孙丽丽有了爱情的滋润,天天心情好得很,别人不提,她每天也总要提一提徐庆。

  早上七点。

  此刻的肖家和往常不一样,以前这个时候在厨房忙碌的是炊事员老周,但今天,是肖司令和田院长两口子亲自做早饭。

  肖瞻园很多年没见厨房了,但他在当侦察兵之前,在炊事班干了俩月,做饭的技能还是有的,此刻他正站在案板前,将剥好的新鲜虾肉剁成虾蓉,田院长则揉着光滑的面团,飞快地擀着面皮儿。

  肖莉和妹妹肖姗一样,喜欢吃馄饨,最喜欢吃得就是大虾馅儿的。

  西北那地方,别说活虾了,虾干儿都没有。

  “玉芝,等一会儿莉莉醒了,吃过饭后,咱们带着她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

  虽然昨天送肖莉回来的领导和军医一再强调,她的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积劳成疾,太过劳累而已,但在父母的眼里,尤其是不懂医的肖司令眼里,觉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避重就轻。

  当时田院长不顾形象的搂着女儿嚎啕大哭,他作为父亲,却只能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肖瞻园要不是一个军区的领导,要不是一个老革命军人,要不是一个老党员,看到自己两年前还算健康的女儿,现在瘦的只剩下了一把骨头,甚至走路都要人搀扶着,早就会怒气冲天一顿臭骂,甚至动手打人都有可能。

  但他不能那么做,而且责任也不在那个所长和军医。

  直到那两个人告辞,肖司令都没说一句话。

  肖莉的情况的确不算好。

  昨天夜里他们夫妻都听见了,咳嗽了能有大半夜。

  田玉芝想到枯瘦如柴的大女儿,眼角又忍不住湿润了,她点了点头,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