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
作者:岸芷汀香      更新:2022-04-13 21:40      字数:3436
  虽说贾宝玉“傻了”, 但贾母待他和从前相比丁点未变,依然拿他当宝贝疼爱,自然不允许外人自个儿金孙当笑柄谈论。

  四王八公素来有互相联姻的习惯,并且荣国府身为其中之一, 和京中许多官员贵勋都有着或大或小的联系, 和贾老太太有交情的自然不在少数。

  处置了下人, 贾母马上遣人去了王家、史家、宁国府等府邸打了招呼。

  尽管因为贾政遭了天谴,他们之中很多人对荣国府避如蛇蝎, 不过压下谣言对他们也有好处,所以不管荣国府的那些亲戚,愿不愿意意给贾老太太面子, 都要出些力气, 帮了她这一回。

  通过几家人的共同努力,不出两日, 就压下了市井中的有关贾宝玉的流言。只不过,某些王孙贵族或者高官望族背地里拿来讨论, 他们就没办法去管太多了。

  自从贾代善离世,荣国府表面看着风光无限,其实没一个可以支撑的起家族的人, 处境不妙,如今再因贾政天谴受挫,更是愈发的日渐式微了。

  那些人都是荣国府惹不起的, 好在流传范围不广,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置之脑后。贾母心疼地摸着幼孙乌发, 无奈忍了下来。

  面对浑浑噩噩的贾宝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待之如往昔。

  赵姨娘幸灾乐祸,贾政恨之入骨,贾赦夫妻漠然置之,贾琏和王熙凤夫妇不以为意,只是碍于贾母的面子,隔段时间来看一看问一问而已。

  就算是王夫人这个做亲娘的,也做不到坚持下去不改态度。起先她还心怀希望,照顾了贾宝玉两三个月。

  可惜呀,请了数十个大夫,灌了无数汤药,见贾宝玉仍然没有任何好转,王夫人终于受不了了他那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心生了厌烦。

  倒是贾元春的作为举动令人高看了一眼。

  贾老太太不是看不出来家里人的转变,可瞧着众人屡劝不改,她的心慢慢就冷了。

  集万千宠爱一身的金孙,一朝只剩下了祖母和长姐的疼爱,贾老太太更加的怜惜贾宝玉,

  干脆远了那些人事,在贾宝玉身上投注了所有心神,不放弃治疗,一天天的加倍疼爱自己这个没有价值的“傻”孙儿。

  留在贾宝玉身边伺候的丫鬟小厮们,也因为前者的呆傻,想要离开往高处走,是以伺候之时敷衍了事。

  贾老太太一经察觉不假思索就杀鸡儆猴,之后又把贾宝玉带在身边,亲自盯着下人照料看顾。日后便是有那心比天高的,也畏惧贾母的威严,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生怕惹怒老太太。

  为了孙儿,贾母是一改从前作风,威严日增,只有在面对贾宝玉姐弟的时候,还是当初的慈祥老太太。至于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好待遇了。

  别以为鱼儿的意识留在了体内深处,就不清楚外界的是是非非了。

  融合与改造同时进行,鱼儿抽不出多余力量控制身体,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旁观。

  只要有心,外界的发生的一切都隐瞒不了他。

  鱼儿主张劳逸结合,忙着融改的时候,隔上一段时间就会给自己放放风。抓住休息的时间,鱼儿通过身边人的交谈,收集分析消息,不消几日已全然弄明白了自己的新身份。

  故而这些天身边发生的事情,乃至所有人对待他的态度,他同样全部看在了眼里。对新鲜的世界,自有一番感触。

  贾元春早已到了嫁人的年纪,耽搁久了不好。

  进宫参选已不能再指望,王夫人不甘心富贵梦没有破碎,目光放在了几位皇子府中。

  昔日贾元春虽是个六品小官之女,幸好背后靠着荣国府,不至于让人小看了去。无奈实际上袭了爵位的是她的大伯贾赦,现今贾政一丢官,她连个正经官员之女都不是了,想进入皇子府得一个侧妃的位置都难。

  贾元春很有自知之明,当初如果不是王夫人坚持,她根本无心入宫。她以为参选无望,王夫人已经放弃了让她走上这一条布满了荆棘的道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母亲居然要求自己去皇子府当侍妾。

  贾元春面色不变,点头和王夫人说会考虑。卖女求荣,满眼都是皇家梦的王夫人只当她是答应了,很是满意的离开。

  王夫人前脚一走,后脚贾元春就去找了贾母说了这件事情。

  贾母怒不可遏,招来王夫人痛骂一顿,很快就托人相中了一个老实举人,不嫌弃贾元春父亲头上担着天谴的名头,愿意娶她为妻,一心一意待她。

  贾元春详细了解过了名为唐宇男子的秉性,点头应下了这门婚事。得了信儿,贾母即刻开始准备贾元春的婚事,完全不让王夫人插手。数月后,贾元春和举人顺利完婚,才总算是打消了王夫人满脑子一步登天的荒唐念头。

  贾元春出嫁当晚,王夫人气得躲在卧房内摔了半晚的东西。当然,气归气,以她的情况,还没有胆子也没有那个实力和贾母对着干。

  是以哪怕恨红了眼,王夫人也只能憋屈地往肚子里咽,在心里直咒骂贾母,半个身子埋进土里的老东西,撺掇她乖巧听话的女儿和她离了心,放着她费尽心思找的好前程不要,非得嫁给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酸书生。

  老太太的眼线将王夫人背地里的举动一一详细说了来听,听过了贾母冷笑一声,都懒得搭理王夫人。

  自那以后,王夫人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郁,周身笼罩着一股消沉的气息,无端地令人发怵。

  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忧心不已,苦思冥想,都不能让王夫人的心情好一些。

  一次经过园子,周瑞家的偶然遇见了李纨带着贾兰在散步,脑子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她遥遥瞟了一眼远处的母子,嘴角含笑,火急火燎的回了王夫人院子。

  主仆打发了闲人,躲在房子里说了一席话,谈话的内容外人无从得知。

  只不过没过两天,便听说那病逝的贾珠大爷的儿子贾兰,离了其寡母李纨,由王夫人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当年贾珠病逝,李纨在这荣国府就成了没有依靠之人。王夫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把儿子死亡的过错归咎在李纨身上,府中下人贯会看菜下碟,对待李纨多有慢待。

  好在李纨对种种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做自个儿的透明人,希望把儿子平安养大,来日考上了功名,给她争个诰命,好给她长脸。

  对于早早做好的计划的李纨来说,王夫人带走了贾兰,无异于一个惊天噩耗。

  然而就算她心中不愿意到了极点,可谁让王夫人是她的婆婆呢。她一个不受重视的守寡妇人,性子又不懂得反抗,还能如何?眼睁睁看着儿子被人带走,唯有在夜里无人之时,躲在被窝里哭肿了一双眼睛罢了。

  王夫人才不管强行带走贾兰,李纨是什么感受。

  她只知道,女儿一意孤行嫁给了没前途的穷酸书生,圆不了自己的富贵大梦,儿子死的死,傻的傻,自己本来就不得丈夫喜爱,婆婆又是天敌,已然成了这荣国府中最最可怜的人。

  贾兰是她的亲孙儿,就算以往她眼睛里只看得到衔玉而生的小儿子,对贾兰时有忽视,好在孙儿年龄小不怎么记事,只要离开生母久了,有她日日悉心教导,王夫人坚信,假以时日贾兰必然会把她当成最重要的人。

  贾兰身为二房唯一完好无缺的男丁,王夫人宛如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将他死死攥在手里,指望着后半生就依靠贾兰了。

  如果贾珠没死,就是王夫人最喜爱最看重的儿子,要真计较起来,连贾宝玉都比不了。对于贾珠唯一的血脉贾兰,王夫人怀有很高的期许。想着想着,王夫人的眼前好像已经出现了贾兰金榜题名之日的盛景了。

  当然,王夫人的改变不止出在贾兰的问题上。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嫁入荣国府没多久,王夫人就把管家的权利逐渐下放给了王熙凤,平常事宜不理,只过问府中王熙凤做不得主的大事。

  现在她的心境经过了大变,权利欲再度膨胀,处理好教养贾兰一事,就是收回了王熙凤的诸多权利,好保住她的地位。

  王熙凤因着这事生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气,慢慢就和王夫人生疏了。

  这一件件的,没有发生在鱼儿眼前,按理说他是不清楚的。

  可谁让贾老太太多了一个和孙儿唠叨的习惯。每当祖孙二人独处的时候,总是没完没了说个不停。

  后来说得多了,该知道的或者不该知道的,反正鱼儿统统知晓了。

  这一年,芯子从神瑛侍者换成了鱼儿的贾宝玉,在贾母的护佑下平平安安地长到了七岁。

  同一年,贾母的女儿贾敏病故。贾母悲痛不已,派人接来了贾敏与林如海的爱女林黛入府居住。

  身旁有了林黛玉的陪伴,贾母倒也算是有了些安慰,心中的悲伤一天天可见的减少。

  这是林黛玉入住贾府的第二个月末,晚饭过后,贾母牵着她的手一起去了鱼儿的住处。

  两人去到屋子的时候,鱼儿的身体刚吃过药沉睡入梦,心神完全沉浸入了改造身体。

  贾母打发走了几个丫鬟,留下了空间,祖孙三人独处。

  林黛玉坐在榻上替鱼儿掖了掖被角,贾老太太坐在另一边,握着鱼儿的手,和他有的没的说着话儿,时不时看看林黛玉,瞧瞧鱼儿,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