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2-04-13 20:29      字数:4097
  温馨提示, 本文在晋江文学城独发, 请支持正版,谢谢_  自从她大儿子穿上了那身衣服, 每次回来都会给村里制造几天的话题担当, 她已经习惯了。

  也不是没有人会到她家来探虚实,但只要把东西藏好,别人也看不到什么, 就是要把握好度,要是表现的太宽裕了,让那些红眼病的人盯上就不好了,他们村目前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隔壁村已经有发生过了, 值得警惕, 在听说了隔壁村的事之后, 她就给家里人叮嘱了好多次, 大儿子带回来什么东西绝对不能在外面说出去。

  她匆匆赶回了家里,就看到大儿子正在角落堆着的那堆黄泥前,看了看高度, 她就知道这一早上他在做什么了。

  儿子勤快,是好事,不过:“你才回来,休息够了吗, 昨晚上有没有睡好?要是还觉得困, 就好好休息, 之后养好精神去上班啊,开车可不能精神不足。”

  陈建军抹了把头上的汗:“我知道,妈,你活干完了吗?”

  “完了,你也不看看我是什么速度?。”她走进厨房,开始收拾准备做午饭。

  陈建军,拿了毛巾,洗了把冷水脸,擦了身上的汗。

  刘田芳在里面喊了一嗓子:“军子,摘点青菜。”

  “好,摘什么?”

  “有什么你看着摘。”

  看了一圈,陈建军掐了一把小白菜。

  他洗干净送到了厨房,刘田芳突然问:“晚上你弟弟妹妹就回来了,明天是休息日,你二姐应该也是休息。”

  陈建军点头:“是啊。”二姐的休息时间还是蛮固定的,改动的时候比较少。

  “要不这样吧,你明天过去送,不,算了,你上班的时候顺路带过去点东西,我在山上,晒了点野菜干和桃金娘,她公公喜欢这个泡酒,到时候你记着别忘了。”

  天气转凉,蔬菜的种类就减少,城里人的选择也会更少,他们靠着大山,比城里人是多一点选择。

  陈建军点头,这就是顺路的事,拐去二姐那里并没有多远。

  之后沉默了下来,刘田芳突然又开口:“儿子,你给了我那么多钱,你够花吗?”早上把东西再点了一遍,才知道他买了什么。

  “够。”

  “你在做什么吧?我也不问,你也长大了,快要做爸爸的人了,应该心里有数,以后小心点,以后不要买那么多太贵的东西,别人看到就不好解释了。”

  陈建军脸上带了点笑意:“我知道,我也没做什么。”

  “那就好。”

  刘田芳会猜出他在外面干私活并不困难,不过她这样子的态度让陈建军也有些差异,现在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败给金钱的魅力,不反对,还希望挣更多钱,而另一个方面就是怕出事,禁止他继续做下去,这个被捉到了进牢房改造,那可就留下一生的污点了。

  他不是有农场这个作弊器,也不会这么放心,所以他明白的点点头:“妈,你放心。”

  因为陈建军在家,餐桌上就算没有加菜,也是比较美味的,因为油盐都加足了,不像平时,加个油就是用筷子沾一下,而盐也是少少的撒一点,满足身体需要就行,现在那一碟子炒青菜泛着油花,味道也充足,咸菜是合着上次带回来的肉酱一起的,格外的香,就着这个,一小筷子可以送三碗饭。

  不过再怎么节省,也要见底了。

  陈建军就琢磨着下次再带点。

  “你在外面消耗大,多吃点。”刘田芳和许晓纷纷给陈建军夹菜,不一会儿就冒尖了。

  陈建军吃的挺饱的,这样粗粮红薯杂豆饭,在外吃的水平里面已经算中上啦,毕竟在野外,有条件的时候就用铁皮锅煮一点热水下个面煮个糊糊什么的,要是没有,就是就着凉水吃饼子,噎的特难受,他想偷偷做点什么在刘队长的眼皮子底下也没有办法,大多数时候都是吃喝一样的东西,只有在分开睡不同地方的时候,他可以偷偷的从农场里面拿一些东西出来加个餐。

  看他吃的欢快,刘田芳忍不住暗暗欣慰,幸好她放的量够,不然儿子难得回家一趟连顿饱饭不能吃到了。

  天黑之前,陈建强和陈向娟背着个书包回来了,正好晚饭也快好了,其中一道,是刘田芳用了不少好料煮的猪肚汤。

  只是凑近一看,陈建强的脸上有一道伤口,陈老三皱了眉:“怎么,这是打架啦?”

  陈建强摇摇头:“我才没打架,我是被牵连的,有学生跟老师唱反调,说老师思想不正确什么的,最后不知道怎么搅合起来了,我在旁边就被牵连到摔了一下,擦到石头上。”

  陈建军也皱了眉头:“那种事你们不要掺和,好好学习,老师有些想法可能跟不上发展,但他们的知识绝对值得你们尊敬,要是你们都不尊敬他们,他们怎么好好给你们传授知识。”

  “我们都有好好学习,那种事我们也从来没有参与过。”陈建强对这样的暴力行为一向都是冷淡的很的。

  陈向娟叹了口气:“我都不知道是怎么了,隔壁班的那个黄老师,被打晕过去了,头上出了血。”

  刘田芳出来拍了拍他们两个:“学校这么乱了吗?老师还上课吗?”

  “这几天都没怎么上,我们自习比较多。”

  “我那里还好。”

  “学校怎么说?”

  “没说什么。”

  刘田芳看向陈建军:“等他们上学了,你跟着一起去,看看怎么样,要是乱了,就让他们回家,先别去学校了。”

  陈建军点头,他没想到这个小城也被蔓延了。

  许晓喜滋滋的收下了,她也看到了,陈建军还有,不用担心没有钱了,所以先收下:“你有要用的跟我说啊,我再给你。”

  “好,你这段时间好吗,孩子有没有闹你?”

  “没有,现在孕吐也过去了,就是喜欢吃酸的。”

  “我下次看到梅子给你带回来,还有什么缺的吗?我看到合适的也注意些。”

  “你看着买一些布回来吧,我看了你今天带回来的那个布,太粗糙了,大人用没事,小孩子不行,你买一些棉布回来,记得要摸一摸柔不柔软。”

  “……”他买的那个是什么布来着?小孩子不能用吗?

  “还有啊,看到奶瓶什么的也买两个回来,以后喝水什么的用得上,弟媳妇也怀上了,买多一个给她。”

  “好,你呢?有什么什么想要的?”说的都是小孩子的。

  “我?够了,你不是带了红糖吗,妈虽然锁起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冲水给我喝的,每隔几天,我还能吃一个蛋羹。”这要是说出去,绝对会让其他人羡慕嫉妒恨,大把孕妇怀孕到出生吃过的鸡蛋十个手指都数的过来,不是别的,都是穷,不攒着换布换盐什么的,就没办法过了。

  “我给你的也不要防着,我下次会再带,你怀着孕,不能吃少了。”一个孕妇几天才吃一个鸡蛋,肉是不存在的,鱼的话也要看运气。

  后世哪个孕妇过成这样?

  更何况,别人是别人,他又不是别人。

  明天要记得跟刘田芳这位当家的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孕妇的待遇。

  “好,对了,我爸妈,还有大哥二哥都给我回信了,他们已经知道我怀孕的事了,大哥给我寄了二十块钱和一把布票,一罐奶粉,二哥给我寄了一包狼肉干。”

  “狼肉干?”大哥在军队,能够弄到奶粉也不奇怪,只是二哥那里还有狼肉干?

  “他在东北,那里肯定有狼,也不知道……”说到这个,她忧心忡忡。

  “别想太多,那么多人,还有军队驻扎,没事的,你爸妈在哪里?我东跑西跑的,要是有缘分也许还能去见一见。”

  “真的?!”许晓激动了,立刻把信封给他让他看地址。

  陈建军记下了。其实也不是很远,就隔壁省。

  不过说起来,许晓这一家子真是天南地北啊。

  大哥在西北军队,二哥在东北做知情,父母在广西改造。

  幸好这里不是华国的东边,不然真是太远了,哪里都远。

  说着说着,许晓就睡着了,陈建军看着滚进自己怀里许晓,就着月光,看着她白皙的脸蛋良久才进入睡眠。

  这一次,他没有再特意避开两人的亲密接触。

  第二天吃过早饭,许晓去学校上课,其他人去上工,家里就他一个闲人,陈建军就拿着工具去后山挖土了。

  要做灶台,就要砖石,砖石没有,黄土还是有的,先用黄泥砖学着怎么垒,私下他就可以去别的地方弄到红砖在农场的院子搭一个。学会了之后,这些黄泥砖也不会浪费,家里的猪圈和鸡窝都需要修补了,这些正好。

  等到陈老三回来的时候,陈建军已经按照记忆有模有样的弄出来不少砖胚了。

  陈建强和陈向娟也回来了,他们一个去山上搂草,一个去小溪里摸鱼,摸了半天,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半斤的草鱼两条,一指长的杂鱼一斤多。

  够炖个鱼汤什么的了。

  刘田芳收拾了一条炖汤,一条给二儿子送去,其余的小鱼清理干净了贴在锅沿做煎鱼,香喷喷的。

  两天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明天又要一大早出发去县城了。

  陈建军拿着纸笔记下了家里要补充的东西,雄赳赳气昂昂带着行李出发了。

  这一去,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陈建军的农场里面已经用红砖搭建好了灶台,一个是铁锅,用来炒菜的,一个是用来放砂锅炖汤用的。

  他仓库里的青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连忙把剩下的折耳根分株多种了一大片,同时坚定了多找一些品种栽种,不试试,哪知道种什么最划算呢?

  如果可以实现知道卖出去的价格就好了,可惜,要收获了才能知道价格。

  第二天一大早,许晓拿出了一封信摆了摆:“这是我今天前天收到的,我二哥寄来的信。”

  “说什么了?”他问,没有去拿,他记得许晓二哥在东北做知情来着。

  “现在二哥有了调动,原本是在村子的,现在到了农场,刚去安顿下来,就给我们来信,以后要是再写信寄东西就要换个地址了。”

  “这是好事。”从村子到农场,是个好一些的地方。

  “是啊。”

  “说起来,原先二哥不是在城里有工作吗?怎么了?”

  “现在城里乱的很,什么打倒资本主义的,教师、生意人都被点名批评了,他觉得近况不对,刚好有人盯上了,他就顺势申请下了乡,自己主动点好过被动去的。”

  ……这是时代的悲哀。“那岳父岳母他们知道了吗?”

  “知道了吧,三封信,一起寄的,不知道爸妈那怎么样。”说着,眉眼间都泛起了清愁。

  “你写信去问问吧,看有没有什么我们帮得上忙的。”

  许晓听了这话,孕期的她格外敏感,眼眶都红了:“谢谢哥。”

  “谢什么,应该的。”

  “我帮二哥多做了几双鞋,还有听说那边很冷,打算给他做一件棉袄,我们结婚的棉被有多的,我打算拆一条,多余的给我们孩子做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