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0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9      字数:3782
  连翘知道许文华会在小定和下聘期间往来嘉定, 但什么时候在, 什么时候不在,以及怎么找到对方,连翘其实是不知道的。之所以决定出门, 目的性并没有那么强,遇得上当然很好, 如果遇不上,那就那样吧。

  但是连翘有一种微妙的直觉她觉得是能够遇上的, 然后就真的遇上了。

  事后张贵子追问起这件事来, 连翘也是照实说的。而知道这些的张贵子只觉得日了狗一样果然是太秀了, 造化钟神秀啊。

  对此连翘也只是笑了笑, 她当然可以给出很多很多科学的解释——许文华那段时间基本停留在嘉定,又时不时地在她家周围活动。只是考虑到两人现在的特殊关系, 反而不能见面而已。这种情况下,连翘出门遇到他的几率并不低。

  所以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几率游戏而已。

  但连翘并没有给出这样的解释,有些东西也没必要一定要给出解释她觉得单纯地将这个当成是一种巧合, 一种运气, 一种冥冥中的心有灵犀(本来就可以这样解释), 这也蛮好的。

  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浪漫。

  张贵子不知道连翘的想法, 只是道:“你们这些人平常就和我们这些俗人不一样, 但我是没想到的,这个时候还能和话本子里一样。”

  张贵子的‘俗人’自称既是一种自嘲,也有两三分真心话的意思。不过她的话还是挺真心的,从她的角度来看, 连翘和许文华的举动确实和里的一样了。关于这一点,连翘倒是想解释来着,只是根本解释不出什么来,只能随他去了。

  她和许文华的事情,作为经历的当事人,她并不觉得有哪里特殊,甚至觉得就是平平无奇,顺水推舟地事情。但是那是因为身处其中的缘故,跳出这个框架,只要将两人之间的故事用简略的方式描述,然后隐去两人的名字,让她自己看也会觉得这是一个里的故事。

  连翘和许文华出去闲逛也就这么一次而已,连翘做导游,带许文华看了看嘉定值得看的一些地方。嘉定还是地方小,连翘带着他随便逛看,最精华的部分就看完了。至于之后,连翘就再也没出过门了。

  连翘和许文华当然不是在意规矩的人,不过两人出去玩儿,许文华送连翘回家的时候曾经叮嘱过她:“接下来的日子里好生呆在家中,别再乱跑了。”

  他这个话倒不是要管制连翘,结合两人说话的上下文语境,这其实是因为连翘最近的特殊情况诞生的。

  简而言之,两人都是要定亲的关系了,这段时间还是不要见面了,这也是规矩。

  虽说订婚之后未婚夫妻可以比较经常地见面,但是在决定定亲之后,到定亲之前,这段时间反而不能过多见面。

  这个规矩听起来很没有理由,明明定亲之前两人见面也没有什么限制的但细究起来是有自己的缘由的。

  未婚夫妻见面这算是挺正常的事情,哪怕是在封建思想特别浓厚的古代,未婚夫妻见面也是在礼法弹性空间里面的——礼法不太允许,但执行礼法的人基本上都会给未婚夫妻制造各种合情合理的见面机会。

  说到底,人又不是机器人,法外还不外乎人情呢!何况是小儿女事。

  而未婚夫妻关系以外的男女,这在这个时代也能够见面,只要没有过于频繁,或者见面过程太过隐秘,那就没问题了。如果是换成连翘这种身份,频繁不频繁的也不重要了谁让她是‘乔琏’呢,似乎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只有现在这个时候,决定订婚之后,真正订婚之前,不好见面!

  如果这个时候还要经常见面,总会让旁观者觉得太不‘矜持’了,甚至会有不好的联想——这对儿会不会此前已经有了过线的关系,甚至珠胎暗结?

  这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不太好理解其中逻辑关系,但对于一个古人来说似乎是轻而易举就能懂的。

  古人并不将男女之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至少在主流价值观里不会将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点从很多主流思想就能看出来了。真正写男女之情的,在古代都算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当然了,留到后世的精品就能成为神作,但那是另一回事儿了。

  正是因为这种主流思想作祟,所以古人是不太愿意对外表现对异性的太过热络。一方面,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太正经的形容词,另一方面,这会让男子背上‘怕老婆’之类的名声,女孩子在这上面就更不用说了——在古代,女子本来就比男子弱势太多,社会舆论对她们实在是太险恶了。

  对于古人来说,正确的、能够流传千古的夫妻关系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真的挺可怕的,至少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如此。不过如果换成是一个古人,这倒不是不能理解。

  在古代社会下,人们很少去想男女之情,实际上结婚是结两姓之好,然后孕育子嗣、传宗接代,其本质目的也不是爱情。所以相敬如宾这种客客气气的婚姻,倒更符合古人的诉求。

  真能那样谨守礼法的夫妻,彼此之间或许没有爱情,但至少能够保证这样的夫妻关系相当稳定,不会出现种种影响家庭秩序的意外。

  总之,连翘和许文华不见面了。

  对此张贵子又不解了:“既然如此,许先生还徘徊在嘉定做什么呢?就算是下聘,这也不该他出面吧?”

  听到这个,连翘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眼镜里仿佛装满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快活:“该下聘的时候确实不关他的事,但那又如何呢?他人就愿意在这里了呀,还真是有点让人不懂呢”

  虽然连翘最后话是那么说了,但张贵子又怎么可能听不出连翘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那分明就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炫耀——连翘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两人也确实让张贵子不解:许文华之所以这个时间长期徘徊在嘉定,总不可能是因为最近喜欢上嘉定了。一切都是那样明显,他就是为了连翘来的!对此张贵子能够斩钉截铁!

  既然是这样,这个时候又不见面,什么毛病

  连翘对此只是但笑不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见面其实并不是目的。

  而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许家的人再次上门了,不过这一次上门的人和上一次显然不一样。最主要的,打头的是一个与许文华有五六分相似的老人家,因为保养的不错,而且人也精神的关系,六十多岁的人了,看起来才五十出头。

  这一次是来下聘礼的,由许文华亲爹主持!

  说是这样,其实这一次对于连翘来说更没有实感。上一次的小定她好歹要出来站站台,而这一次的下聘礼,她只需要在内室安坐就可以了。甚至这个时候她出面反而会显得失礼——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时候按照封建礼教观点来说,根本没有小孩子出场的机会和理由。

  连翘坐在内室并不清楚,张贵子当时在一旁陪着她,所以也就是听听外面热闹而已。还是跟着母亲看了外面热闹的吴梦春事后吃饭的时候特意进来播报‘战况’,让连翘和张贵子有了个底。

  “‘西湖客’也算是用心了。”本来吴丽春是不太喜欢许文华的,她本来倒是不讨厌许文华,甚至有点喜欢。但对于一个偶像要嫁人的粉丝,看到偶像的未来丈夫或者妻子,总不会让人觉得特别愉快的。

  但这个时候她忽然有了不一样的观点:“之前的小定礼且不说,这回让人送来的聘礼,从巷子外的车上搬进来,足足堆了表姐家小半个院子!外面巷子里的街坊看到,都倚着门看热闹,猜测起这是多大的手笔,对那位西湖客好多称赞。”

  语气里面多了一种认可这其中既有小粉丝认清楚真相,明白连翘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由此带来的理解。也有‘钞能力’在发挥作用。

  实际上不只是吴丽春这个表妹,巷子里的街坊邻居,还有今天来的亲戚朋友,家家户户都对许家多了一份认可,对连家多了一份羡慕。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不断繁盛的时代。重商主义抬头,商人们富甲一方,然后以各种财富神话激励后来者。所以这个时候人们爱钱,不在耻于言利,也不觉得追求人世的享受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这个时代人们很习惯地去谈论金钱,也认可金钱的力量事实上,连翘觉得这方面的风气是有些过分的。人们似乎在过去上千年的压抑中变态了,忽然放出对金钱的诉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节制。

  社会大众很多时候都会唯财货论。

  这一点也会体现在婚姻嫁娶这件事上,这些年婚姻嫁娶的花费越来越高,只是最浅显的表现之一。

  女方为了显示财力,最常用的就是嫁妆了!

  下等人家卖女儿,穷人家女儿没有什么讲究,往往没有聘礼的说法。相反,她们得为了家里的开销、兄弟们娶妻,多多地向未婚夫要聘礼,由此有了下等人家卖女儿的说法。至于说中等人家,往往聘礼和嫁妆相当,人们往来图的是情谊、体面等等,这就像是后世的中产阶级。

  至于说有钱人家,聘礼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往往是极尽可能的周全和奢华,从头到尾、从生到死,一一齐备。最齐全的嫁妆往往从一针一线到棺材手艺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其中的意思是自家女儿不用夫家来养活!

  由此,夫家不得不给女儿高规格待遇。

  而男方就是聘礼只不过聘礼这种东西不像是嫁妆,可以无限地膨胀,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到头了!不说普通人家吧,就连公侯家的子弟,讨一个正头娘子进门,大几千两银子也就够了。

  这其中既包括了聘礼之类的开销,也包括了酒席费用。听起来依旧很多,但对于女方的惊人花费,这就差太远看。一般来说同样出身的贵族男女,哪怕两人是兄妹,女孩子的婚姻花费也一般是男孩子的四五倍,如果夸张一些,可能数字会更加惊人。

  毕竟聘礼之类是有限度的,而嫁妆这种存在,表面上也有限度,但只要稍微懂行一点的就能明白,这个东西似乎在无时无刻不在更新最新记录。

  许文华的聘礼送来,足够大方的表现,足够让大家议论纷纷了——主要是议论许文华多有钱,这个时代的人似乎动不动就容易偏到这个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