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0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9      字数:3503
  许文华对这个园子满意, 非常满意!

  这个园子并不大,当然了, 他本身就不打算买太大的园子, 这倒不是他舍不得花钱,而是他和连翘一起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连翘的审美偏爱小巧而精美的园林建筑, 许文华则是大气、精巧都不挑。不过连翘的一个说法说服了他——若真是那种大型园林,那事情就麻烦了!

  大型园林往往里头有好多个院子,这些都是许文华能够看到的。而他和连翘就两个人, 就算父母亲朋之类偶尔过来居住,那也远远不能塞满整个园子, 这会导致大量空置小院出现。

  空置小院本身不是问题所在, 关键是房子是不能空的,只有住着人打理才能保存好。这也是为什么有钱人家的房子即使空着,也得有仆人,那可不是摆阔那么简单!一方面是保持房子的体面,什么时候去住都行。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房子朽坏。

  如果许文华买了一个超大园林, 那么接下来就得买很多的仆佣。然后因为这个场面,很多相应的东西就要提出来了!倒也不是没钱搞这些,关键是他又不是很喜欢这种, 为什么没事找事做?

  许文华不烦大房子,但是很烦家里有很多人——这涉及到一个管理问题!

  他为什么住河房?除了因为河房方便、漂亮、有情调, 也就是因为河房不大,所用仆佣也相对较少,管理起来很简单。

  此前倒是有朋友说过, 他不耐烦这种‘俗事’的话大可以等成亲了交给贤内助现在这话就算了,连翘难道像是会理会这种事情的吗?

  连翘数学相对古人来说很厉害,适应了这个时代的做账方式之后查账倒是一把好手。但是说到管理一个仆佣成群的家庭那还是算了吧!这种管理工作过去的她没有经验,现在也没有经验。

  更重要的是这类事务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就算她有现代人的见识也无法让她变成这方面的专家。要知道管理一个古代的大家庭,这里面涉及到的事情太多了,仆人、财产、对外,等等等等。比如管理仆人这一项,人都是活的,有自己的想法,连翘想要让这些人照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这实在是不容易!

  更何况这方面她连一个规章制度都还拿不出来呢!

  连翘不擅长这个,对这个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下力气学这个的想法。

  这样一来,把家里搞那么复杂做什么?所以园林虽好,却不宜太大,这是两个人早就商量好的。

  现在朋友带许文华来看的园子很不错,大小合适,以及更重要的,正如这个朋友所说,原主人很有雅趣,这座院子的品味相当高雅。今后就算是要修改,也是很小的改动。

  许文华很满意这次‘看房’,如果是平常,对一件东西非常满意,这个时候许文华就应该掏钱了。不过这次他即时刹车——还得带着连翘看一回才能做决定。

  购买婚后居住的房产,此时的风俗当然是不需要女方参谋的。但是许文华并不是受规矩束缚的,说的更近一些,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规矩风俗,纯粹是觉得应该这样做,毕竟将来这园子也不是他一个人住。

  连翘如今正在休息中,虽然也做做新的设定,但闲的很。听说许文华看中了一处房产,邀她去看看,一下就来了精神!

  这大概就是潜藏在华夏人骨子里的一种向往,向往拥有土地、房子这些不动产在先民开拓地的远古刻进了基因里,以至于后世越来越渴望。

  她一起去看了看园子——她相信此前许文华应该已经筛选过不少园子了,因为这园子就和他们讨论想象过的一样,这当然不会是因为运气好什么的。

  这座园子并不很大,总体来看就是个大三进的格局,但花园却不算很小。仔细看就知道了除了比较常见的夹在第二排正房和后一排房子之间的花园,在房子的左边一大块也是花园!这边的花园几乎有右边三进房子一样大了!

  问过才知道,这旁边原本是争不多的一户人家,只不过后来家业萧条,就将房子分为两部分卖了,一部分是拆了的砖瓦木料,另一部分就是地了。

  古代的房子其实主要就是物料钱,一般情况下人工占不了多少成本。至于说地价,这就要看是哪里了。如果只是普通的城市,哪怕是江南地方,其实地也不值钱!这倒不是说土地不是好资产,土地自然是好资产,但前提是面积要够大!

  买田买地的时候,动辄几百亩,这才显得地值钱了!可是城里建房子的地?穷人房子小,占的地也小,那么几分地方能要多少钱?有钱人家的房子占地倒是相对大了,但是建个房子能圈那么大地方,房子该花多少钱?相比起来地价依旧是九牛一毛。

  当初那家卖房子的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房子不好脱手,所以先把房子所用物料拆了,卖给别人修房子使。后来这家原主任想要扩建花园,于是顺势买下了隔壁的地,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大的花园。

  院子里活水沟渠、池塘假山都有,各处安排地极为妥当,只需要按照连翘和许文华的审美在细节上做一些修改就足够了。

  连翘还特别喜欢花园靠墙处的三间小屋,这屋子极为精致,看起来倒像是原本女主人或者主人家女儿所用——房子并不用围墙圈起来,而是用蔷薇花等装饰篱笆,最后圈出了一个掩映在花丛中的小小院落。

  “到时候可以做书房”连翘小声说。

  许文华想起了另一边有一小片竹林,也点头:“到时候让人在竹林那边修个小些的竹楼,到时候可以做我的书房,正好与你这边对应。”

  他们说的书房就真的是书房,如果是方便工作所分出来的书房,那还是在主宅中比较合适。只不过他们有的时候也想要远离工作,甚至远离家庭生活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些事不可能的,所以在自家园子里准备一个僻静所在专为自己使用就很有必要了。

  连翘也觉得好,这件事就定下来了——连翘当然没有非要为这个园子付钱。在现代的话,小夫妻两个共同花钱买房是很普通的。而在古代么,除非是男子穷的不像话了,不然没有让女子出钱的,更何况是未过门的女子。这不是连翘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社会默认的规矩!

  许文华买下这园子之后就以无与伦比的热情投入到了房子的改建中,除了起竹楼,修补旧屋,更换一些他和连翘不喜欢的东西,等等事情之外,还有诸如种一些连翘喜欢的花,绑个秋千什么的小事儿。

  而且与此同时,许文华雇佣了好几个人,那就是听园子原主人推荐,原来打理花园的花匠。这些人本就不是这家的仆人,自然不会被原主人带走。再加上园子里的花木一向由这几个人照料,早就熟悉了性情,贸然换掉反而不好,所以在确定这几人都是老实本分之辈后,许文华继续委托他们照料花园。

  而就在许文华因为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忙碌时,连翘反而清闲很多。

  她不清闲也不行啊!此时男女成婚都是这样的,男方那边要准备房子、准备婚宴,准备大量的东西!死许文华这种分家出来单过的,事情就更多了!但女方就不一样了,只有一件,备嫁妆!

  但问题是,嫁妆是父母准备的,关女孩子什么事儿呢?女孩子最多是做点儿针线而已。当然了,女孩子要是比较有主见,父母也可能和她商量一下嫁妆的内容。

  连翘倒是算很有主见的,可是这里有几个小小问题,第一,连翘并不耐烦这些琐碎,所以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思。第二,他们其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定亲,所以根本不可能这个时候就开始要为那些做准备(两人的小定和下聘都已经说好在腊月的时候做了)。

  总之,gg

  而无事可做的连翘自然而然比许文华勤勉地多,干脆就宅在家里搞搞新。关于她这个新,这次她可是有很大的野心的!这一点从名字就看出来了。

  《大城》,这是这部的名字。

  连翘作为一名取名无能患者,名字往往是最后关头才出来。这一回不一样,从有这部的计划的时候名字就定下了!

  至于这部说的是什么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在东边画了个圈【咳咳、咳,不是深圳!但也差不多了。

  连翘要述说的故事有一个大背景,大意就是国家经历几十年的战乱,再次从战争走向和平。主人公正是这一年出生的,而在他长大的这段岁月,虽然没有经历过刀兵,但立国之初对于一个农户之子能有什么好日子?所以说这个主角是穷过来的。

  而等到主人公长大十几岁,国家的经济已经初步恢复。也就是这个时候,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国家发现了国际贸易的好处,不只是可以得来金银、奢侈品,也可以大宗购粮,所以大力提倡海贸。

  而作为海贸拳头产品的纺织品,丝绸、棉布这些在对外贸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此时对外港口早就难以供应这样大额的纺织品出口了!也就是这个时候,福州港的官员提出,要在福州港附近选址,建立一座地理位置最为合适的小镇。

  这里别的什么都不做,只专做供应福州港的纺织品!

  之所以福州会有这样的选择,那自然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几个著名港口,福州纺织业很弱(文中的设定),他们本身有这方面的需求。总的来说,这就像是筹划了一个纺织园区。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由此会诞生出一个怎样的城市,又会诞生一批怎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