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8      字数:3202
  具体来说,连翘的安排很简单——大佬们没有注意到主角, 但总有人会注意到的!比如说连翘给主人公定下的一生之友, 也是一生之敌!

  在连翘的设定中, 这位朋友名叫曹生。他的设定非常地男二号, 出身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老爹是江南有名的名士, 老妈是另一位名士的女儿。他还有个舅舅, 是上一代作者, 当年走红的时候也是一位大神!

  这位大神如今当然已经封笔,但在行内走动走动也是小菜一碟。曹生就是在这位舅舅的保驾护航下进入了界, 从这个而言, 他已经不知道高出同行多少了!同行们还在编辑手下修改短篇的时候,他已经长驱直入, 与主编、总主编这样的人物相谈甚欢。

  舅舅将曹生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后辈小友, 而这位后辈如今也是某份知名报纸的主编了!当年这位主编欠下了舅舅不少人情, 对待曹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侄。

  就此, 曹生顺顺利利地发自己的,一步步走红, 成为现在最受瞩目的新人。

  当然了,这也不是全因为舅舅朋友们的照顾,也是曹生真的天赋奇高。曹生少年时就显露出了自己的天赋, 如若不是这样,他爹娘怎么可能放孩子随他舅舅去做作者!就算曹生爹娘再开明,这个世道主流文坛还是看不上界的!

  不过要是孩子喜欢这个, 而且真的非常有天赋,那就两说了。即使一开始还是会有一些不乐意,但到了最后,还是会向孩子妥协的吧。

  曹生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许文华不过他比许文华稍微讨人喜欢一些,因为他会说好话,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的嘴巴很甜,作为小辈很容易就能得到前辈们的喜欢。

  不过也就是一小部分的人喜欢他而已,这一点他就是许文华的翻版,对于他看不上的人,他相当地傲慢!鄙视?没有的,他只是会下意识地无视这些人!

  而在曹生听说主人公秦颂和自己同龄之后,就对这个人有些上心了。说起来曹生和秦颂在行内的年纪很小——行内有许多年纪很小的作者没错,不少人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向报馆投稿了,但相对于整个圈子来说,这个人数就不算多了。

  如果还要加一个前缀,那就是做出成绩来的年纪小的作者,这样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一年也出不了几个!

  别看新冒出头来的作者很多都很年少,要知道‘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他们冒出头来之后值得大书特书,由此也就忽略了其他人,显得这好像是个普遍现象。实际上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对于曹生而言,同龄人本来就少,有一定本事的更少,在他眼里可以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秦颂的出场让他眼前一亮!

  主要是他对秦颂的很欣赏!相比起他从小跟着舅舅锻炼出来的基础,以及本身具有的绝佳天赋,秦颂肯定是有着大量不足的。但是秦颂身上也有这他没有的特质——秦颂的气魄惊人,这是大多数时候都在写闺阁故事的曹生所不能有的。

  偏偏曹生一直想挑战一番这种故事,最近都在做准备,见有一个同龄人是这样,当即就有了结交的心思实际上如果他愿意,他立刻就能获得行内大佬的指点,只不过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多少有些叛逆,相比起师长,显然对同龄人更感兴趣。

  秦颂和曹生并不是同一份报纸的作者,但确实是同一家报馆的,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很多了,请对方的编辑加以引荐就行。

  只不过曹生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开口,他就已经见到秦颂了!

  曹生因为舅舅的关系,许多行内大佬都是说的上话的前辈,这一次是奉舅舅之命,来探访一位前辈的。而这位前辈在他来之后就介绍了一番自己的助手曹生知道,这位前辈年纪已经大了,精力不济,所以什么的很需要助手。

  助手可以协助他写,省了他不少力气。与此同时,这些助手也能够向他学习,并且通过他认识更多有名气的同行、编辑、书商什么的。不要小看这种人脉,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或许不需要,因为他们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机会,如同锥藏袋中,迟早会出头。但是对于天才之外的人那是真的有用,他们和其他的竞争对手同时面临挑选的时候,选谁呢?这个时候哪怕只是认识而已挑选者,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位前辈的编辑常常将一些同事推荐的新人作者送过来让他挑选,选中了就留下当助手。

  这个前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水平不够他还不要呢!只不过真的水平足够的人也多少有些心气儿了,愿意来当助手的人不多。主人公有这方面的心思,和自己的编辑说了一声,这位编辑再联系一下,事情没有什么波折地就成了。

  主人公别的什么没有,就是认真勤奋,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执拗。一开始的时候他和老前辈有着这样那样的分歧,有些事上需要听从前辈的教诲,但又不能事事听从教诲,主人公并不因为对方是名满天下的大前辈就改变自己的态度。

  或者什么都不问,只管去改,又或者表面上答应了去改,实际上阳奉阴违。

  他保留着属于自己的赤子之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开始老前辈只是看不顺眼让他去改的,但是后来随着主人公敢于反驳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他的态度也就发生了改变。

  家里的仆人,以及其他的助手自然有些害怕,这位老前辈可不是什么慈祥和蔼之辈,年轻时候脾气可暴躁了,一言不合饱以老拳也是有的。如今年岁渐长,看起来脾气像是收敛了,实则不然。那只不过是大夫叮嘱的,要管管自己的脾气,实际上他控制不住自己暴脾气的时候可多了!

  这个时候男主角面对他可以说是‘顽抗到底’‘死性不改’了,可以想见他可能会暴怒!

  一开始的时候老前辈确实很生气,就差没有让男主角滚蛋了事后想想,他虽然生气,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让男主角滚蛋

  那是因为这位老前辈很清楚,他们这一行前人的经验和意见固然很重要,作者也会学习那些,要能够听进别人的建议。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的,那就是要能够坚持住自己的风格!

  有些东西需要向他人学习,可有些东西就只能看自己的了。不是复制粘贴的千篇一律,或许一开始的时候读者对于某个题材感兴趣,一直搜寻这类来看,弄得这类写手如云,但也就是一段时间而已,很快这股热潮就会散去。

  哪有读者能一直只看一类啊!

  想要不断发展,就得不断地涌现出不同来。

  每个混出名头的作者,都是有自己的风格的,不能坚持自我的作者,有个鬼的前途。

  于是在两人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中,老前辈越发欣赏主人公了——这个相护磨合,彼此表明各自内心的过程读者们都很喜欢。这个情节在如今没怎么见过,但在后世的文娱作品里面就很常见了。

  老师和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对着干。站在老师的角度,觉得这个学生太过激进。站在学生的角度,觉得这个老师实在太过迂腐。不过文娱作品的视角一般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所以观众和读者也一般是站学生这边的。

  但随着剧情进展,老师身上的表象一层一层被揭开,观众和读者就知道了,他们不是不喜欢学生,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要费那么大的力气,才要点醒这个学生,让这个学生不要太过激进。

  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和学生和解的时机了,学生道歉,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变得越来越好,谱写一段佳话。

  读者们也看的开心。

  曹生来探望老前辈的时候,老前辈已经和秦颂结束了拉锯战,即使对着秦颂时依旧有很多挑剔的,但对着外人对他却是赞叹有加。一副已经将对方收为弟子的样子——虽然一般助手都会被认为是弟子,但和正经收入门下的弟子还是很有不同的。

  曹生这才真正好奇!此前他可是很清楚的,老前辈是一个何等骄傲的人,他这样欣赏,实在让人不得不在意啊!

  由老前辈居中介绍,两人算是认识了。而在曹生注意秦颂的时候,秦颂也相当注意曹生。他当然知道对方是这几年苏州行内最受赞誉的新人,类似于新人王一样的存在。别看秦颂如今凭借着第一部中长篇连载带出了一点儿水花,实际上读者很多都没有注意到作者是谁呢!

  相比之下曹生就不一样了,他的名气很大,很多并不读他写的的读者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听说过他的名字。

  曹生的秦颂当然是看过的说实在的看对方的是很打击人的,对方和自己同龄,但是已经写出那种程度的了秦颂很清楚,那样的他是写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