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2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4      字数:3777
  “不过此时男女差别还不算太大, 耕种虽然重要,但是在交过赋税之后就不剩什么了。一个小家想要支撑起来,还得依靠女人纺织、养鸡鸭之类赚钱, 养家重担倒有一半在女人身上。这样一来,女子的地位其实并不低。”

  连翘侃侃而谈, 这也是两个世界共有的演变。在先秦到两汉时期,也确实是这样。这一点在战国时期的齐国显示的特别明显, 齐国女性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有齐国长女不嫁, 在家主持祭祀,成为‘巫’的习俗!

  这是个什么地位?这种‘家巫’相当于家里的守护神, 沟通家庭和神明, 是地位相当高的存在。

  至于说婚姻关系中女性的强势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已经转型成为一座手工业城市了!这座城市手工业空前发达, 特别是女性手工完成的纺织品行销七国——到了汉代,汉天子御用的丝织品依旧是由临淄进贡。

  这相当于后世的织造府!

  在这种情况下, 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不提高也不行, 女人赚钱养家了,自然有话语权。

  “后来耕种进步, 越来越成为家庭支柱。纺织之类倒成为了副经营的, 再加上儒家子们也是男子, 自然希望女子恭顺,于是就有一代又一代地反复‘教导’,‘教导’女子三从四德、恭敬贤惠云云。到了后来,女子地位就彻底跌落了。”

  连翘这种说法在现代简直就是大路的不能再大路货的观点, 但是在这个时代,只有思想最为先锋的一些人才有。而能够这样堂而皇之地说出来,更加罕见了。

  好在在场的三位都是当世头脑比较好,眼光比较远的那种人,倒不觉得她是在‘大逆不道’,反而能比较淡定地和她讨论这个问题。

  周莹想了想:“那么,如今怎么就变化了呢?”

  连翘解释:“是机巧之学进步了,看看那些作坊里用的东西,很多以前只有男子能做的事情,现在女子也能做了。这样一来,男子也就无所谓压女子一头了——也是开国之初打仗太多,青壮年男子死了太多,各处许多事情只能依靠女子,这才开了个头。到后来又有了许多机器改进”

  所以才说这个时代运气很好,一开始只能说女人赶上了开国的时候。这个时候百废俱兴,偏偏连绵不断的战争死了太多男人,很多家庭只能依靠女人做劳动力。这个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读书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或者说,他们说他们的,没有人会听。事实证明,吃不饱饭的话什么都不用想。

  等到后来,天下太平,新一代的男子长大,又迎来了手工业进步说起来如今乡下地方女子依旧如前代一样,只不过是城里女子地位突飞猛进而已。

  “这不过是开了一个口子,随着女人开始在作坊做事,在其他行当做事也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只要同样读过书学过艺,男子女子又有什么区别?反正我们做的不是那些体力活。”连翘回想起自己见识过的那些独挡一面的女人,笑眯眯道。

  王思齐和唐宋这个时候也跟上了思路,王思齐就挑挑眉:“这么说来,男子就只能依靠一些体力活压倒女子了?”

  连翘摇了摇头:“你们看着吧,即使是体力活,未来男子恐怕也不能压倒女子了。”

  “人与牲畜一大不同就是人‘善假于物’,上古时候谁能想到有如今那许多便利的器具?以往靠人力种田,如今涌上牛耕和更好的农具了,说起来女子也能耕田,只不过乡下地方不让而已!世道是向前的,将来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连翘相当笃定,因为她从后世而来。

  王思齐在一旁笑了起来说起来他一直觉得连翘身上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她气质的一部分,很是为她增光添彩。这种气质最近感受的不多,这一次却是又见到了。

  在其他人不明所以的眼神中笑了好一会儿,王思齐才道:“你怎么说将来会比如今好?这种话,恐怕天子和当官的都不敢说呢!”

  从古人的角度,王朝之初到王朝鼎盛时期是好的,后来就会走下坡路。再然后就是王朝末期,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刀兵并起!所以很难说今后就会比过去更好。

  这是古人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更多总结的手段,所以他们即使知道上古时的历史,也不能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看的那样远!

  但是连翘不一样,她那个时代太多研究历史的人了。历史的细节,她可能不如古代人,具体的史书穿越之前她根本背不下来细节章句。但是她上学的时候‘囫囵’将国家的历史,甚至世界的历史学了一遍!

  历史本身的故事很容易就能记下来,真正的难题在于他们这些学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这段历史之后隐含的东西——他们那个时候最常见的历史题目就是‘意义’‘内涵’‘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等。

  她很清楚,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或许中间有一点点反复,但总的来说肯定是向前走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挺合适。

  连翘笑着道:“这个话我敢说——为什么不敢呢?想想过去,若是时间放在一两年、上百年,确实不好说一百年后比一百年前要强。可是如果时间放在上千年里,一千年后肯定是比一千年前强的。”

  “就说那些读书人始终鼓吹的三代之治——我想真的让他们在尧舜禹的时候生活,他们又不肯了!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种菜,吃的都是粗糙的野菜。作物也比较差,比起现在的细粮可差远了!甚至铁锅都没有,吃的东西要么烤,要么煮”

  连翘列举了吃喝上的问题,小到一盘子蔬菜、一点儿调料、一件衣服,大到读书人的出路问题,古人其实都是远不如今人的。这个道理几乎一说就能懂,只不过读书人大多鼓吹三代之治,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从来没有想过。

  连翘每说一样,王思齐他们就笑的要死。等到最后连翘做了总结,古不如今,周莹才捂着肚子道:“你真是个促狭的!三代贤君当政的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日子怎么到了你嘴里就一文不名了?”

  连翘呵呵一笑:“先不说那时候的日子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就算有那么好,也不能说是人人安居乐业!那时候是有奴隶的!好日子是因为有大量的奴隶可以做活,可是奴隶过的是什么日子比蝼蚁还不如!”

  连翘曾经不明白,华夏自从进入秦朝之后就成为一个封建国家了,废除了奴隶制。但是仔细想想,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一样存在大量没有人身权的奴仆啊!这个要怎么说?

  后来她才知道,她的观念有问题!

  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并不把奴隶当人——这并不是一个形容,而是事实。这大概是承袭了上古的遗风吧,上古时期奴隶来自于打仗战败的部落。不同于现代人,会将不同种族的人都当成‘同类’,没有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上古时期来说,另一个部落的人并不算同类,和猩猩、猴子没有什么差别。

  一个现代人再不把另一个人当人恐怕也体会不到那种心情,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他们是真的将奴隶当成是牲畜、工具来对待的。所以上古时期的二代奴隶们很多都不会说话,脑子也不清楚他们的生长环境和牲畜一样,根本没有人教导。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情况在不太开化的地区依旧普遍存在,比如说百越之地,又比如说燕国以北。而其他的地方,奴隶也分两种,一种是主人身边伺候的奴隶,他们好一些,会受到教导。另一种依旧是当牲畜养,然后当牲畜用!

  很多人不理解上古时期为什么会有活人祭祀,然后会用大鼎煮这个祭品,最后大家分着吃——又不是食人族!那个时候已经建立国家,初步形成文明了啊!

  其实挺好理解的,因为祭祀用的人往往是奴隶、战败者这些,缘故传承下来的记忆里,这些并不是‘人’,而是和牛羊猪之类相同的东西!

  等到封建社会就不一样了,奴仆即使失去了人身权,但也不会落到奴隶制社会中那样的悲惨境地。

  连翘是典型的‘今胜于古’派,在她看来,古人的某个时期即使千好万好,她还是愿意生活在现在,而不是生活在古代(遇到战乱时期例外)。

  大家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也被连翘激发开了,在场的都是见识广博而且能说会道的那种人。讨论一个都很感兴趣的话题显然不愿意落于人后,一开始还是抒发自己的观点,到了后来就开始辩论起来了!

  连翘听到王思齐一个观点,是说古代文化辉煌灿烂,百家争鸣,如今只剩下儒家,所以这上面应该是‘今不如昔’了!

  虽然连翘也承认,总体上今胜于古,个别上存在古胜于今。但是在‘文化’的事情上她不觉得古代比如今更强!

  百家争鸣确实让人神往,可是如今就真的多有不如了吗?她觉得不见得。这个时代表面上是儒家一统天下,可是儒家难道是天生这样的?实际上儒家在发展过程中包容了很多其他家的思想和成果!所以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如皮法骨、儒道合流、吸纳墨家思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虽然说连翘也赞成百家争鸣更好,但要说现在的文化界不如过去的文化界,连翘是一千个一万个不答应的。

  只能说,如果当初百家争鸣保持下去了,现在的文化界应该会更好!

  大家在这件休息室里唇枪舌战,有的地方能够说服别人,有的却不能够。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觉得这很有趣。

  在中午去百果园看戏之前,连翘收束了这场讨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将一种想法放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求同存异——没必要一定要说服别人!”

  这句话显然是对周莹和唐宋说的——这两个人为了一个‘小问题’,已经快要打起来了了!这个时候听到这个话才觉得刚才自己上头了,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行云流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