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4      字数:3701
  《天下女报》第二期的热潮不退, 这确实给了投放广告的商人很大信心。不过其中一些人还是有些犹豫——现在这样的声势很大原因是因为第一期的《天下女报》让读者惊艳。但仅仅凭借一期内容就确定这份报纸的前途, 以及自家要不要投广告,这对于某些商家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其中一些沉得住气, 不愿意赌博的, 干脆再等了等,打算看看第二期的反响。看看大家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只有潮水下落才能知道,哪些人是在裸泳。

  而针对这一波观望, 连翘以及他们的《天下女报》交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

  在连翘那个时代,其实报纸行业已经衰落了!很多报纸开发出了电子版, 这似乎能够续命一波, 其实没有根本性的作用。真正的问题不是电子版或者纸质版, 真正的问题是人们的习惯已经发生改变了!

  在信息便捷的现代社会,大家更加习惯‘碎片化’处理, 娱乐被碎片化, 当然也是。而杂志和杂志文章,相较于短小精悍的一个推特一个微博,真的没什么优势, 人们都懒得看了。

  事实上,身处在那个环境当中,连翘少年时代还算是有看杂志的习惯, 但等到进入大学,开始放开了使用智能手机,杂志的习惯就说再见了。现在让她回忆现代杂志的一些东西, 她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连翘本就不必死扣着‘杂志’一样,实际上媒体的那些东西都可以拿来借鉴。她很清楚,民众对那些东西感兴趣,有些东西即使时光流传几百年,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爱好也不会变!

  于是有了《天下女报》中教大家穿衣、化妆的内容,后世好多穿搭博主、美妆博主呢!所以有了教女子主妇技能的内容,后世的多的是公众号文章传播生活小常识,这个也差不多

  这些内容在第二期的《天下女报》中有所延续,另外,第二期的《天下女报》还出现了新内容征友环节!

  这个点子也是连翘最新想到的,她想起了她那个世界她父母那一辈流行的一种活动,交笔友!

  很多年轻人会在报纸杂志上登载征友启事,如果对这个人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公布的邮政地址写信。两个人鸿雁传书,说不定就有了一份真挚的友谊。

  在那个时代娱乐活动是很少的,人们有限的娱乐也就是看电影、看文艺性的杂志之类了。而且这种娱乐活动也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算是一种颇有档次的事情。毕竟,如果生活在比较闭塞的地方,又或者根本没有那个闲钱和闲时间,也就讲究不起来这些了。

  而同样的,那个时代信息传递也不是很容易。手机才刚刚在国内出现,拥有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款’。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手机,其功能也会让后来一辈人吐血——又大又笨重,而且相当不好用,信号稍微差一些就会沦为纯粹的板砖。

  甚至,就算是电话其实也很不普及!有的时候一个乡镇就那么几部电话而已!

  这种情况下,人们日常交往中,信件还保留着。特别是对文艺青年来说,这甚至是主流的交往方式。

  人们虽然不会像古代一样,一辈子都离不开方圆一块小地方,但没有特殊的原因的话,大多数人的交际圈子也确实就局限在了那一个小地方。

  是交笔友这个活动打破了这道藩篱,人们通过交笔友的方式认识很多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地方小,有的时候抬眼望过去,竟然没有一个生活中认识的人可以一起谈论诗歌、电影、哲学

  交笔友这个活动显然改变了这种情况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没有见过面,不知道他/她是美是丑,是贫穷是富裕,但那些都不重要,只因为我们彼此志趣相投,所以成为了朋友。在信件中,我们可以交流彼此的知趣、传递相护的友谊之心

  这大概就是后来大家热衷于交网友的由来了吧。只不过交网友显然比交笔友成本低下的多,所以对这个行为大家也就随便了很多,有的时候随便就加了网友,由此显得网友的水平良莠不齐。

  这个时代的寄信费用不算便宜,但也不能说贵,就算是穷人家,偶尔写家书也不是什么大事。当然,如果频繁地书信往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但考虑到能够《天下女报》的都是有钱有闲的女子,交笔友对于她们来说显然是一件轻易能够负担的事情。

  征友环节其实很简单,至少在这一期《天下女报》很简单,就是一个通知而已。告诉大家征友是怎么回事,如果大家有意征友,就可以来信《天下女报》编辑部。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上征友启事,得裁下《天下女报》的特殊印花才可以。也就是说,没有买新一期《天下女报》的人没有资格登征友启事。

  这倒不是连翘一定要设置门槛,这个做法一方面可以刺激《天下女报》销量,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可以稍微限制登征友启事的人数。

  一开始或许尝试这个的人会少一点,但连翘丝毫不怀疑之后的人数会增多,增多到一个不可小觑的地步——《天下女报》可以为征友启事留版面,但总不能大半本杂志都是征友启事吧!

  为了做表率,连翘让宋文静先找了几个还在上学的小姑娘,得到她们的同意之后,将他们家附近可以代接信件的邮寄点地址登了上去,再加上各自的介绍词(就是强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这些)。

  这种不登真实地址的做法当然是保护这些女孩子

  新的一期《天下女报》发售了,上面的各种栏目延续了第一期的内容,只不过有了第一期的经验,做了一些优化调整而已。这也很正常,成功的报纸不需要改变,之前既然已经是受大家欢迎的了,为什么还要动这动那?

  相反,一份失败的,无法获得读者,或者渐渐失去读者的报纸,要么死,要么就只能大动干戈地改革了。

  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读者们显然对《天下女报》很满意!还从来没有一份报纸像《天下女报》一样,完全符合她们的喜好,甚至她们之前没有想到,但现在出现了之后她们才知道自己会喜欢的内容也出现了!

  惊喜、合适!除了这些话她们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大概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小贵?不过,《天下女报》印刷、装帧都十分精美,她们心里有本账,知道值这个价钱。而且一般来说,能让女孩子识字的家庭,大多也能承担这样一个小小开支。

  所以这个缺点也就不是不能够忍受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新出来一个征友栏目,大家一时之间有点拿不准这算是什么。

  但即使心里有点迟疑,大家也被征友栏目的广告打动了——就是交朋友那一套!要知道即使是连翘那个时代,往前稍微一点,人们也会有寻找一个能够精神交流的朋友的需求,何况是这个世界了!

  这个世界所处的时代,女性的生活比以前稍微有活力了一些,但在精神生活方面她们依旧非常空虚。特别是那些受过教育的女性,正是因为受过教育,她们才容易想的更多,更有交流思想的迫切性。

  狭小的生活区间让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的出现几率降低,而想要拓宽交友空间,这简直是千难万难。

  这个时候《天下女报》交笔友的活动简直就是指路明灯一样的存在,广告词里面关于知心好友的描述完全击中内心!大家一下就活跃起来了,有的人想到就去做,开始冥思苦想交友的介绍词。而有的人却是想做而不敢做,心里想了好久,最后还是无法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

  但无论是哪一种,《天下女报》都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时候业界的反应会稍微慢一些,征友启事这种东西第一次出现,大家隐隐约约觉得或许是个好东西。但在真正看到成果之前也很难有顶级大报会去学——这种大报内部往往山头林立,各种力量盘根错节,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本来就很难。

  更何况看到别人的新东西就跟着做这不等于是听风就是雨?大报是不可能做这些事的。

  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天下女报》大概会成为最近独一份做征友启事的。可以想见,如果这个做成功了,立刻就会有大量地报纸跟进,毕竟这个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但连翘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事情,这也没有必要担心。《天下女报》又没有打算靠征友启事如何如何,做这个只不过是众多想法中的一个而已。而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定会有回报,至少《天下女报》可以借此进一步扬名,在大众眼中流下更深的印象。

  等到日后大量的报纸都去做征友启事的时候,这个好处可就没有了!

  而因为《天下女报》走红,连翘和许文华进一步成为社交场合的红人。原本他们固然是报业和业通吃,但在报业始终有一种‘客人’的感觉,更多是被当场是摆设、吉祥物。

  现在不一样了,业中海油其他人也对办报,从轰轰烈烈的办报大潮中分一杯羹有兴趣。而报业本身呢,对于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干大事,办了一份这样成功的报纸的人相当推崇!

  如果是完全的外来者,报业或许还会表现的矜持一些,等过一段时间才向《天下女报》的老板表示接纳。但许文华和连翘也算是半个报业人了,和报业中很多大佬熟的不行,这个时候也没人当他们新来的,有什么报业内部的事情也不忘记叫上他们。

  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连翘和许文华报纸做的成功,得到了同行的尊重,以及本身巨大的光环起了作用。还有一点,《天下女报》没有瓜分走已有的蛋糕!而是开辟了新的市场——既然不是动了自家面包和黄油的混蛋,大家自然也就乐的和睦啦!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烟水寒色 30瓶;黄连厚朴、山年 10瓶;醉倚长亭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