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1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4      字数:3696
  “别挤、别挤,订好的货都已经提前印出来了, 各家都自可以来提, 不会少了谁的!”《天下女报》的人和印刷作坊的人早早就严阵以待, 等在了门口, 怕的就是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实际上, 两万三千册的数量并不算大, 不说那些销售量奇大的, 就只论报纸,也存在销售量达到十万二十万的怪胎。这样说起来, 两万三千册的《天下女报》倒不算什么了。

  但是事情不能这样算,首先《天下女报》是杂志, 再加上纸质精良,纸页比较厚,所以单拎出一册来, 远比一份月报要来的厚实。两万三千册, 这样算起来就堪比大几万份的月报场面了。

  然而这并不是最让人头疼的, 实际上,印刷作坊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 而《天下女报》负责折方面工作的人也不是什么菜鸟。在出货之前,这些杂志就是分批用厚纸捆扎,棕色的厚纸上写上归属哪一家书铺、哪一家报童社, 甚至零零散散的杂货铺子订单也是弄的清清楚楚的!

  这样一来,提货的时候就会简单很多。

  然而,即便是提前做好了准备, 依旧无法避免混乱的状态。这也不是印刷作坊或者《天下女报》工作人员的错,只能说举凡大报纸,每到发售日期,那就是一场混战,不独《天下女报》这样。

  就在发售日的上午,要根据订单核对有无错误,然后分批次发货。看起来是个很简单很顺畅的过程,但只有经历过这件事的人才会知道中间有多少可能出现错误的环节。实际上,这件事真那么好做,仓库管理员就是人人都能做的工作了——更何况,仓库管理员哪里会像这个,出货完全是像在打仗一样!

  毕竟,为了保障发售,最迟在午前,这些《天下女报》也得上到各家货架啊!

  而两万三千册的《天下女报》出货完毕,对于《天下女报》管理出货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件事却是没完的!他还得去督促印刷作坊继续努力,接着印刷这一期的《天下女报》!

  月报的销售量不比日报,中间慢慢地卖,是要卖一个月的,后续有补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天下女报》还是一份正在上升期的月报,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推翻预估的销售量。这份月报定一个极限?这个时候还真不好说,人人都怕打脸呢!

  而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唯一比较好的消息是,这件事不需要他来耗费心力地做预估了——大概因为现在正在草创阶段,很多事情都逃不开最高层的关注,多有老板和主编的插手,这件事上面也是有指示的!

  能印多少印多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信号!

  不过这对于印刷作坊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这家印刷作坊就是做各大报馆的生意的!三吴报馆正是他最大的客户!为什么《天下女报》和这家印刷作坊合作,还不是因为《天下女报》的工作人员大多有三吴报馆背景,和他们合作习惯了

  和这些报馆做声音,他们每天的印量不知道有多大!哪在意《天下女报》一份报纸。

  不过《天下女报》到底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主要在于《天下女报》的插图印刷用了印制年画的特殊办法,至于其他的内容也是雕版,这和报业更普遍的活字印刷显然是不一样的。

  好在这家印刷作坊本来就是一家综合性的印刷作坊,这生意也能做,不然还要找另外一家。

  连翘这边为了节省成本,也是因为没有必要浪费,雕版都只会做一块。这本身不是问题,毕竟所有的雕版都是分开用的,一块雕版一天之内至少印上数千份,提前几天印刷、装订,足够做好这份工作了,并不会耽误发售日发售。

  这样一来至少在这个阶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没有选择的、不会步子迈的太大。不然的话,有几份雕版在手,谁敢说能印多少印多少?

  而之所以敢于喊出这句话,不在于连翘他们几个人确定苏州会有多少新的补充订单。实际上,以《天下女报》的特点,在苏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出生即满级!现在的情况是初定就达到了两万三千册,再加上后续的估计也没有多少增长空间了。

  不是《天下女报》的质量不行,而是这份杂志的特点决定了一切。苏州一地,人口破百万,再加上物阜民丰,中产阶级不少。然而即便是这样,识字并且有那个闲钱买《天下女报》的人始终是少数。

  而且还得考虑到,必定有一批人对《天下女报》并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在苏州这个地方,《天下女报》的天花板其实很低。当然了,如果换成是苏州之外的城市,这个天花板会更低。

  真正让连翘等人有底气的其实是来自于商人的订单!

  前一批带着《天下女报》出门做生意的商人还没有回来,但是商业消息已经可以通过驿站传来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份月报在苏州之外简直大受欢迎!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傻子,还迟疑什么呢!下订单啊!

  不只是苏州本地要出门贩货的商人,甚至那些住的稍微近一些的,如湖州、徽州、金陵、杭州等地,甚至出现了这些地方的商人来苏州贩货,特意提及要《天下女报》的!显然,这个时代的商人或许受限于时代,眼界方面比后世有一些差别,但论商业嗅觉,他们并不差。

  《天下女报》并不只是一份报纸,这个生意还意味着可以替手中的生意做宣传!这些依靠苏州货物做生意的商人再清楚不过了当然了,其中也不乏短视之辈,只能够看到短期利益。至于说做大市场,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说不定日后根本轮不到自己享受那做大的市场呢!

  好在《天下女报》运出苏州之后贩运,这本身就是赚钱的,所以即便是这些人,也愿意少少的带一些出去卖。

  实际上正是这样,《天下女报》在苏州的时候虽然贵,但这种贵其实是对比出来的,相对其他报纸有些贵而已。就像是后世,大多数书籍都是三十块钱一本的时候,有一本书叫价三百块。虽然这本书确实装帧精美,内容不错,但也会有一些人因此却步——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三百块却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外地,就不是这样了,《天下女报》化身成了奢侈品!好似后世那些三千块一册的精装典藏本

  至于说具体的价格,这就要看各地自由心证了。总的来说,江南一带还不算离谱,原价的基础上提价一倍到两倍比较常见。但是,往北一旦越过黄河,往南一旦到达福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价格的巅峰在北边的京城和南边的广州,第一,这两个地方有钱人多。第二,这两个地方离苏州远。如果商人足够黑心,老板也确实不差钱,原价的十倍十几倍也有人卖!

  不过这本身也不能说是奸商,天南海北的,就算是一根草也会变成天价!要知道,运费、税收这些都不是唬人的!

  这样的价格进一步使得各个出货地出货量减少,但也不要紧,积少成多。这些商人抵达的城市,要么是沿海、沿江、沿运河的富裕城市,哪怕是小城也能养出不少有钱人。要么就是各大传统大城,比如说京城、太原之类,总之就是不差出的起钱的人。

  这些城市,多的能出货数千,小的也有两三百,多多少少一算账,也有大几万了。再加上江南一带,这部分出货量大,真的冲到顶峰,恐怕十几万打不住!

  当然,这是大家的美好畅想。现在才是《天下女报》的第二期而已,这个时候只是让苏州之外的其他地方对这份报纸确实有些兴趣,真的要走到顶,这还有赖日后的经营,以及一部分的运气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乏有人看出《天下女报》的潜力了。之前还有人观望要不要跟风办报,如今再也没有犹豫了——还等什么呢!这种发财的机遇都不抓住,活该一辈子受穷!

  “现在可有不少人学着要办女报呢!”朋友们在连翘家中做客小聚,还说起了这件事。

  也是有连翘和许文华专美于前,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女报正是一片蓝海啊!虽然说这个市场的天花板比较低,但不要紧,实际上很多小众类型的报纸天花板也很低。事实上,对于一些体量小一些的报馆,谈天花板什么的也没有什么意义,以他们的手笔根本碰不到天花板

  这就像是一个小作坊企业讨论这一行的天花板如何如何,这是很可笑的。

  再者说了,对于一些本钱厚实的报馆来说,女报可以办的像《天下女报》一样,走高精尖的路线,转外销啊!仔细看看,《天下女报》已经做出了好榜样了。至于那些本钱或者魄力不足的,就学不来这个了,只能内容做成女报,而其他的依旧和普通报纸无异。

  连翘对此不以为意,笑着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若是想要跟上办女报的这波风潮,这自然是无碍的。一开始不过是噱头引人入胜,等到办女报的人多了,说到底还是要看谁办的好。可要说照搬我这一套,说实在的,我已经走在前头了,只要我不犯错,大家为什么要舍本逐末追逐别人呢?”

  连翘并不是在说大话,说到底《天下女报》作为开山之作必然是带有某种光环的!先占领了市场,再加上光环加身,只要自己不犯大错,那些拷贝他的,确实不用怕。

  至于说价格战争之类,那就更不可能了。要知道《天下女报》之前是亏本销售的!第二期的广告卖的好了一些,但也就是堪堪保本而已。不过,要是商家看到了第二期相比第一期,广告效应又有了质的飞跃,应该可以拿到更多的广告费,到时候就能够赚钱了。

  对此,考虑到更广泛的影响力,应该优先找那种会销售到外地去的商品产商。这些商人有钱,到时候可以谈到更高的广告费也说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十六花茶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