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1      字数:3374
  连翘写推理的本事并不算特别高超, 她的优势在于她看过了许多优秀的推理。某些被人写烂了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却是石破天惊一样!甚至她不必做什么修改, 将她穿越之前写的那部推理弄出来, 放在现在, 那也是没的说的!

  当然了,她不会那么做。写有的时候其实和解数学题是相似的,重新写一篇新的或许不难,但要复述曾经的一篇, 这反而会很有难度。因为时移世变, 很多思路不见得能够重合起来。

  更重要的是,那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弄出一篇自己已经写过的?听起来仿佛是笑话一样。以她现在的心态, 确实无法做这样没意义的事情。

  图什么呢?

  连翘抛弃了以前曾经写过的推理, 写成了现在的《一只绣花鞋》。在这个短篇故事中, 破解疑案的是‘陈奶奶’——在这一点上,连翘其实是在致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小姐》。这并不是连翘接触的第一部推理,却是她接触的第一部英剧。

  当时她沉迷于电视剧中上世纪相对于此时多少矜持一些的气质, 一种俏皮的、活泼的那种英伦风情。说实话, 英剧就是这样, 在某些方面会非常严谨, 往往会非常有时代气质。

  里面人物的漂亮房子和漂亮衣服, 完全让连翘挪不开眼睛。

  相比之下,那些案情,连翘其实没怎么遇到, 她只是迷上了阿加莎笔下那个迷人的老太太了而已。在里面,她借助自己乡村老婆婆的身份,让旁人对她没有丝毫的防备之心——谁会防备这样一样年老体衰、老眼昏花的老太婆呢?

  没有防备之下,很多情报就佷容易搞到手了。再加上老婆婆确实慧眼如炬、心思缜密,解决一系列的疑案,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一点上,某位知名不具的死神小学生其实也是一个套路,试问,谁会对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所防备呢?

  扮猪吃老虎,实在是一条屡试不爽的妙计啊!

  陈奶奶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但是她十分精明强干,在家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过她的眼睛。家里负责照顾她生活的小丫头是个丢三落四的蠢妞,连翘从一开始就用陈奶奶的‘推理’拯救了她。

  无论她弄丢了什么东西,又或者有什么不理解的,陈奶奶都能够迅速解决。有的时候陈奶奶会解释一下自己的推理过程,通过这些,人物就立了起来。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聪明的老太太!

  不过就算是这样,读的人们也无法理解的主角是老太太?唔,这还真是

  安排主角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年轻人了,无论古今!男频是年轻男人,女频是年轻女人。一方面是读的大多是青年人,更加有代入感。另一方面谁会有兴趣看一个糟老头子、老太太的生活?

  如果不是属了‘乔琏’的名字,恐怕很多人看了开头就会弃文了。

  幸亏是连翘写的,所以大多数的人看了下去,并且吃惊于之后的神转折。

  中,一开始的日常描写过后,来自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某个镇子上的公用水井旁发现了一只绣花鞋。有人以为是某个年轻姑娘掉井里去了,立刻喊人来救人。但是有人被吊下去之后发现,井里没有人。

  这就奇了怪了,鞋子明明在这里!如果不是有意外,谁会鞋子掉了都不知道吗?

  然而即便是奇怪,也没有人说什么,毕竟没有受害者,再多奇怪的事情也就是那样而已谁知道当时是什么意外,才造成了一只绣花鞋落在这里!

  陈奶奶和众人站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那只绣花鞋。这是一只簇新的绣花鞋,看起来是第一次被穿。她从针线的痕迹里看出了一些东西,但她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脸上露出了哀戚的神色。

  很快,事情有了结果,小镇上一户姓何的人家,他家的年轻妻子不见了!而且辨认过绣花鞋,确定这是年轻妻子最近做好的一双鞋。

  这个时候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人不见了,是自己跑了,还是死了?如果是跑了,鞋子为什么会留在那里?

  也就是这时候,姓何人家的丈夫发现了一封信,是妻子的绝笔书她是自杀了。

  这时候再去下井捞人,不知道是上一次疏忽还是有别的原因,当时没有捞到的人,这次捞到了。

  因为这件事,宁静的小镇上传起了各种流言。原本公共的那口水井水很甜,很多家里没有打水井的人家都会来这里打水。但是自从流言传出,就算是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也宁愿走远一些打水,也不来这里了。

  大家都知道何家夫妻两个关系并不很好,常常争吵,但怎么也不至于年轻妻子自杀。大家有各种传闻,其中包括其实是丈夫害死了妻子。

  其实说到底,连翘这个故事挺简单的。就是一对偷情的男女打算私奔,但又怕被人发现、不得安生,所以女方提出了死遁的想法。而与此同时奸夫其实并不想放弃现在安稳的生活带着情人跑路。

  只是对方很决绝,如果奸夫不答应,她就要让两人的关系公之于众!就算在这件事上她受到的伤害更大,但她豁得出去!男方就不一定了,在这个风气保守的江南小镇上,一丁点小事也会弄的人尽皆知,他并不想拿自己的名誉去赌,日后终生都生活在他人的指指点点之下。

  两人相约私奔,而快乐地奔赴约会的女子不会想到,自己会踏上一条真正的不归路!她之前为了死遁准备的绝笔书帮了大忙,情人也是因为这点,才敢大胆地将其杀害。

  其实杀人的地点并不是水井,而是水井不远处的树下,这里有一只水缸,他用水缸里存积的雨水害死了情人——对于一个壮年男子来说,将一个女子的头按在水里,这是很轻松的。

  他本打算将情人放到井里面去,伪造出跳井自杀的现场,但是将一个死人拖到井边是需要时间的,更别提还要打扫痕迹!

  也就是这里,连翘运用了很巧妙的手法当然,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并不是特别新颖,但是以此时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大呼神奇了。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逃脱陈奶奶那双锐利的眼睛。

  最终通过抽丝拨茧一样的手法,锁定了真凶。

  说实话,这个故事本身的结构并不难,就是很简单的,塑造一个侦探角色,再弄来一起案件。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惊人的,因为里面的破案手法和凶手的技巧。

  古代有推理破案的吗?这是当然有的,公案可有不少呢!大多数就是一个青天大老爷,破获各种大案要案奇案之类。这其中大多数的剧情都是虚构的,只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对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好想象。

  但是,只要是看过公案的就应该知道,公案与其说是推理,还不如说是刑侦剧——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分别?最大的分别大概是对于作案手法的分析吧。推理的核心就是作案手法!解出作案手法疑团是灵魂,如果不够巧妙,推理就塌掉了。

  当然,后世也有很多不以推理为卖点的推理说实在的,这就是很多老派的推理作者,不想认那些为推理的理由啊!

  而对于刑侦剧来说,作案手法倒是可以一笔带过了,也不需要手法有多么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案件中各种东西的较量。往小一点说,可以是个人的人性较量。往大一点说,也可以是几方势力的角逐。再往大一点,弄成时代的大命题,也不是不可以。

  回忆一下看过的刑侦剧、警匪剧就知道了,案件本身大多数都是一晃而过了。

  当然了,公案也会注意写一些比较奇的手法,但是‘奇’的方向不太对,处处充满了文科气质,不严谨。而连翘通过《一只绣花鞋》推出的推理,完全是理科气质,看起来非常严谨,而且通过实践,确实也是可以完成的。

  对此,很多读者都觉得脊背发凉嗯,我们是厨了个什么作者啊!在空闲时间里,她就研究这些了吗?怎么杀人可以伪装成自杀?

  对此,苏州的先生们很有发言权,王思齐看到《一只绣花鞋》之后就忍不住吐槽:“虽然早就知道她很聪明,而且在《鸳鸯蝴蝶剑》里就已经出现过这种破案的故事了,但还是不一样。这时候更加直接地放在了凶手作案‘技巧’上”

  说到这里,王思齐罕见的愣了愣,半晌才接着道:“她的聪明才智放在这些事上,我有些担心啊要是有一日,她真的不动声色地对付个把人,该不会这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吧?”

  这当然是玩笑话了,但这也说明了大家对的认可。正如丁一新听了后道:“这样的也很有意思了,连翘就是喜欢做这些为难的事情。”

  说是‘为难’,这没毛病。因为相较而言,公案其实更容易一些。在塑造作案手法上只要稍微掌握技巧,那可比推理叫说简单多了!而且,喜欢在中掺入‘人情’的公案更加对此时读者的口味。

  在这个人治社会,大家确实更容易喜欢充满了弹性的公案,而不是硬邦邦的推理。不过不要紧,有趣的受人喜爱,这是颠不破的道理。写的不好,公案一样不招人喜欢。写的好的话,即使是推理,也能吸引大量的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