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7      字数:3689
  连翘对报纸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白明星立刻邀请道:“既然这样有兴趣,明日就带你去报馆那里看一看——虽然你肯定是看过不少报馆了,但肯定只和编辑、总编这些人说过话,其实并不了解报馆吧?”

  白明星这个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算起来连翘经历过的报馆也不少了, 从最初的嘉定第一报馆, 再到苏州的三吴报馆, 最后到现在所在的京津报馆, 这就有三家了。而除此之外, 因为各种原因拜访过的报馆就更多了!

  然而这许多报馆里,除了嘉定第一报馆外, 连翘基本上没怎么去过报馆。至于对嘉定第一报馆的了解, 也不是因为新人作者需要常常跑报馆纯粹是因为她当时在报馆里兼职做自己编辑刘盈盈的助手而已。

  然而这个助手也只是挂名的,更多原因是为了找一份不需要她做事的工作,这样既保持了对外的联系, 又不会耽误她平常的写作工作。

  所以她虽然在嘉定第一报馆进进出出, 可要真说如何了解一家报馆或者一份报纸的运行方式,那也是好笑了。

  不过要说她对这个时代的报纸毫无了解,这又是冤枉她了。主要来说,她每天都会看大量的报纸,这是她的日常消遣。看的多了, 就能对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报纸了然于心, 然后自然会有属于自己的体悟。

  这种体悟是普通人不会有的毕竟普通人身处当代,很难跳出自己圈子看问题。这就像是生活在千禧年之后的普通人,很难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可是如果让他们穿越去到八零年代、九零年代, 用后来者的眼光看,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行啊!那就明日约好了!”连翘立刻定下了明天一起去白明星他们三人办的报纸那里去看看。

  反正也是无事,开开眼界——说起来这件事让她重拾了办报纸的想法呢!

  主要是连翘想法太多了,几乎是受到一些启发,觉得有些东西能做,而且做起来了会很有意思,然后就会产生相关想法。只不过大多数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毕竟人的精力是极限的对于那些穿越或重生后就能包揽一切,什么都做的大佬,她也只能仰望而已。

  她的那些想法,非得受到各种巧合的刺激,最终达到‘送到’连翘手边的状态,让她不知不觉就去做了,这才会真正做起来。之前办话剧就是这么个情况!

  同样也是因为办话剧,所以连翘到现在依旧觉得很累,话剧团这个时候还没有走上正轨,以至于她一直被牵绊在了京城呢

  这个时候办报纸?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心里又觉得正好没事,可以去看看、就看看。就当是为以后打基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决定办报纸了呢!

  当然了,她真实的想法其实没有这么大的负担,更多的就是单纯去见识见识话说回来,她干的好些事情,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理由啊。

  这就是第二天她出现在《明光报》的地盘的理由。

  “就是在这里啊”连翘左右看了看,这个地方她并不陌生!

  当然不陌生!京城绝大多数的报馆和书社都集中在这里,包括京津报馆、文曲书社这种。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她偶尔也会来这里的。

  这种情况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嘉定、苏州都是这样的,行业聚集现象在哪个时代都会是一种趋势。这样的好处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省钱、方便。

  《明光报》虽然来头很大,有宋志平、白明星这样的大佬做老板,但是起步和其他的普通报纸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在报业聚集地租两间小房子,然后招两三个行内有着丰富经验的好手,在找一些便宜的新人、更便宜的杂工,然后就可以做起来了。

  连翘由白明星和宋志平领着到了一户小小的四合院,旁边的刘老板道:“就是这里了,乔琏先生看这里,这里虽然地方小,却是挤了四五家报纸呢!只不过按我和宋先生他们的打算,很快也要搬出这里了。”

  连翘伸出头看了一眼,确实,这个院子可真够挤的。正房、厢房、倒座,都是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两间房,甚至一间房里就可能是一份报纸的诞生地。这样看来,确实能藏进不少报纸了!

  刘老板再看了一眼,摇摇头:“这会儿正是上午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明日的报纸在拼命。咱们可别打扰,不然就去对面坐一会儿再来吧。”

  连翘这才意识到自己今天算是打扰了别人。

  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虽然是白明星邀请的她,但是想来他们打算的视察工作,应该是下午!她之前也是有报馆工作经验的,所以很清楚报馆的上午有多么忙!简直就是死亡时间,直到下午才会平稳一些。

  或者说下午就该轮到印刷厂那边忙了!

  他们如果进去视察工作,说是最好不要耽误工作人员工作,但真的能做到不耽误吗?这是不可能的吧。

  这就像是公司里面的员工,就算听到来考察的上层管理人员要求照常工作,当他们不存在就好了,也不能真的做到当对方不存在啊!

  连翘本想要道歉,但想到她提出早上过来的时候刘老板他们也没有反对,就知道这是他们的体贴了。这个时候道歉只会陷入互相客气的尴尬吧。

  所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同时心里暗暗记下这份人情,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有所回报。

  领着连翘、宋志平、白明星三人出来,刘老板笑呵呵地道:“三位先生都是这块地方的红人不假,在这里说话算是顶顶管用的。但是说到如何熟悉,那肯定是不如我的,今日就由我来做东道罢!”

  这一块不是报馆就是书社、印刷作坊之类,连翘他们三个确实非常有人望,刘老板话中的意思也是这个了。但是他们三个却说不上对这块地方有多了解,毕竟他们也只是偶尔过来而已。

  听到刘老板的说法,白明星表示不同意:“刘老板这就是小看人,连小姐先不论,她原是苏州的。宋兄也不说了,他以前在太原那边就红了,这才来到京城,一来就是极尊贵的。但是我,可是京城这边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起来的!”

  “以前我也是和个朋友租住在这附近,每天靠吃馒头、糙米、酱菜过日子的。直到过了起步的那段日子,这才渐渐好起来的!”白明星说起这段经历,还颇为感慨呢!

  不过要连翘来说,这日子还算是可以了。如果是一个现代人,吃的是馒头、糙米、酱菜,和个朋友过蚁族生活,这当然可以说是惨。但是在古代馒头糙米这些都是细粮啊!也就是说,穷苦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呢。

  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白明星的起步阶段肯定是另外找了一份兼职维持生活的。他能写,文化水平也就还算可以了,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是非常难。

  刘老板听白明星这样说,却是笑着摇了摇头:“白先生这样说却是小看了这边,白先生在这儿赁房子住那是哪年哪月的事儿了?这儿变化大着呢!”

  说着领了人去周围热闹的商业一条街,让白明星看,果然,白明星以前常去的那些店铺几乎都没有了。

  连翘特别注意了一下这周围,发现到处都有招租的告示,不只是商铺招租,还有住的地方也招租。这些住房招租基本上都是在报馆周围一圈,租费比报馆这一块要便宜很多。

  这倒是很好理解,会在这周围租房住的人基本上都是起步阶段的作者,报馆、书社、印刷作坊工资比较少的工人。如果太贵的话,他们根本不会选择住在这里,宁肯住的远一些。或者干脆不在这一块工作,毕竟工资这样低还是有一个好处的,那就是好找工作。

  报馆周围的商业一条街非常繁华,绝大多数都是做饮食业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周围工作的人非常多,中午要是不能回家,或者晚上要加班,生意是不必说的。具体的参照写字楼附近卖盒饭、买饮料的,只要味道不是太坏,生意都好的可怕!

  刘老板带着三人来到了一家既不算太好,但也不至于路边摊的酒楼。笑着道:“今日我做东!”

  白明星颇为怀念地左右看看:“哈哈,当初我刚入行的时候都是买些干粮吃的,偶尔能在路边的小食摊打牙祭就算是好的了。能进这种酒楼吃饭,那得沾编辑的光!我记得当时他每回在报馆之外约我谈事情就会选这种酒楼,吃不完的菜也是我带走。”

  听他这样说,连翘笑了起来:“那是编辑看好你!编辑要是真对手下的每一个作者都这样,钱哪里够用!也是白先生你做的好,他早看出是锥藏袋中,迟早有一天会冒出头呢!”

  编辑确实都是这样,他们和作者的关系往往是共生共存。如果作者混的好,他们在报馆的地位水涨船高。在前期,为了自己看好的作者使用手里的资源去推人,这是很常见的。

  另外给作者介绍轻松的兼职、补贴生活请吃饭,都是常见的做法了。这种雪中送炭可比来日锦上添花要让人印象深刻的多,等到作者红了,凭借当初的人情,只要这个编辑不算太差,就能一直带这个作者。

  其中好处不用多说。

  只不过白明星如今已经不在报纸混了,他的都是短篇志怪故事,等到攒够了一本单行本,直接就会有书社出书当初那位编辑,连翘还真不知道是谁。

  听连翘这样说,白明星也沾沾自喜起来:“确实,这便是慧眼识英雄了吧!说起来如今和他倒是交往少了——去年他就去乡下老家颐养天年抱孙子去了!”

  说的热热闹闹的空当,四个人点了一些吃的,都是点心零食之类,毕竟现在不算是早上也不算是中午,想正经吃饭也是尴尬。

  正吃饭的时候,忽然觉得外面喧哗的十分厉害。如果是一般的,几人根本不会管,但

  “我出去看看。”宋志平站了起来,又看了连翘一眼:“连小姐千万别出来。”

  外头的声响似乎是楼下大堂在打群架一般,乒乒乓乓,碗盘之类砸碎的声音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