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6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7      字数:3711
  桃花开过的季节, 这之后进入一年之中最舒服的时候, 既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也就是因为这舒适, 这段时节是作者圈子里交际最多的时候, 大家都争抢着在这段时间里办各种户外社交活动。

  游园、踏青、登山、游湖、夜市好多好活动,简直玩不完了!这一点古人甚至超过现代人。这不是因为现代社会反而倒退了, 实际上依托于现代的科技和经济,如果搞各种娱乐, 那必然是超过古代人的。

  只不过现代人的娱乐太多了,各种有趣的娱乐让人们不必将注意力放在社交娱乐上面。特别是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后就更是如此, 大量碎片化的娱乐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完成了,普通人出门玩耍的意愿急速降低。实际上对于这些习惯在家娱乐的人来说,出门的娱乐体验也不见得很好而且还更加花钱的话就

  现在还是古人的世界, 没有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 于是大家玩的丰富而乐在其中。

  户外活动玩的高兴, 这一日闲来无事,王思齐又邀了几个朋友出门一起游湖。他是一个最喜欢玩的, 搞这种活动并不稀奇。不过邀请的并不很多, 毕竟游湖坐船,也放不下太多人,所以也就是几个熟人罢了。

  漂亮精巧的画舫从城内的码头上接了众人,然后就顺着流水, 逛遍苏州城的精华地带。其中既包括繁华的街市,也有清幽的景点,曲折悠远之后, 画舫最后出城去了。城外也有很多好看的,主要是湖泊景色这个时候已经很不错了!

  河流进入城外的湖泊,这湖泊并不是什么如杭州西湖一样著名的,就是苏州附近很普通的一个小湖而已。只不过景色清幽,又离苏州颇近,苏州人得了空,常有邀两三好友来这里赏景的。

  也是因为有这些游人,这湖上也有了些做生意船家。卖些酒菜点心之类,另外也有船女唱歌,若是游客觉得喜欢,也可以请船近些,点些应景的小曲儿——至于说接下来还有没有符合这个时代的活动开展,这就全凭双方的意思了。

  听着湖上渔歌断断续续传来,王思齐这艘画舫在湖当心停住。有卖饭菜的小船荡过来,大家都略点了几个酒菜,然后就有小厮收拾出桌椅,摆上杯盘碟盏之类,这才渐渐入席。

  自古的酒席都是这样的,虽说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但事实上一个个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中间话多的要死!

  这次这群人又大多数肚子里有东西,耍嘴皮子更容易的,让他们保持安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一会儿就有人行起了酒令,热热闹闹的,隔老远都能听到。

  也有懒得行酒令的,坐到一边,只喝喝小酒,吹吹牛逼。

  “话说乔琏先生在京城弄的那个什么话剧,那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实在是不懂了”

  本来是正在说今年苏州红起来的几个角儿的,说谁谁谁的戏好,想要捧一捧之类。不知道怎么的,就熟到戏曲的事情上了,这一说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连翘在京城弄出的话剧。

  南北之间信息流传的比较慢,连翘的话剧在京城已经弄出了偌大的名声。后来也陆陆续续往南方传出相关信息来,只不过这种信息的传递往往是非常偶发的,或许就是京城的人给南方的朋友写信,告知了这件事。又或者有人最近从京城南下了,自然而然就将话剧这件事说给了南方的人听。

  有人知道是不假,但这个新闻就是这么零零散散地流传着。实际上此时很多新戏也都是这么流传的,真正普及的速度其实很慢。

  不过连翘到底是个例外,主要是‘乔琏’这个身份就是此时最当红的流量!与之相关的东西,大家都愿意去报道和了解。而话剧这个东西和‘乔琏’关系密切,再加上确实在京城掀起了风浪。

  于是这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新闻点。

  虽然迟了一些,但苏州这边确实有报纸通过写信给京城的同行,要来了那边的报道,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其中也包括了连翘阐述话剧的那些文章。而这些东西被他们用在了自家报纸上面,当作一个社会版面的新闻来说。

  这个新闻当然是没什么时效性的,但是大家显然对这个很感兴趣,于是‘话剧’这个大家根本没见过实物的东西立刻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当然是小范围的,毕竟没有见到实物,无法想象报道中所说的那种魅力。

  实际上因为‘乔琏’的关系,对这个新闻感兴趣的人不少,吃瓜群众么,看到‘乔琏’就自然而然看进来啦。然后内容也是‘乔琏’在京城再创辉煌,随随便便玩点什么就让京城那帮人长见识——就是这个调调。

  如果是乔琏的粉丝,又或者是普通路人大概是能看的很爽的,所以这新闻反馈很不错。不过即便是这样,讨论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家也就是知道这件事后想象一下话剧,最多就是期待一下‘乔琏’能带着话剧回苏州这样的。

  真正讨论的人其实是圈子里的,大家其实也很难说是对一个新的戏种感兴趣。果然,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对连翘感兴趣。她做的新戏,还特意为新戏写了戏本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作者写没什么关系,但大家已经习惯多注意一下她的事情了。

  可以这样说,连翘现在真正是‘姐虽不在江湖,但江湖总有姐的传说啊’。

  王思齐对于这种玩乐上面的事情比较上心,立刻答道:“这个事情还没有看到如何能知道?不过京城那边吹的厉害倒是真的都去宫里表演过了呢!听说连翘得了皇后娘娘的赏赐,好像是御用过的什么东西——这是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我来不及问连翘。”

  “还有这样的事儿?”有人显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大惊。

  陆心远喝了一小杯黄酒,笑着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了,我听崔先生说过了,好像是天子和娘娘都用过的一对镇纸等到乔琏先生回来了,倒是可以开开眼!”

  别说这些大作者眼皮子浅,这样在意一对镇纸,实在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皇室和皇权的认可不是后世可以想象的。如果后世领导人送了某某某一支自己用过的钢笔,大家肯定也会像瞻仰什么了不得东西一样去围观。

  换到这个时代,面对皇室和皇权,普通人内心的情感和表现出来的兴趣只会更加的强烈。

  这里的崔先生指的是‘博陵狂生’崔宝玉,他和‘林中客’梁百岁是好基友来着。当初梁百岁从他这里知道许多关于连翘的讯息,现在梁百岁写信给他自然有所反馈。关于连翘的在京城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从崔宝玉这里传出第一手消息的。

  大家对于连翘在京城又放出了个大卫星显然非常感兴趣,但是震惊是没有的。王思齐就哈哈一笑:“不知道怎么的,总觉得若是连翘的话,无论做出什么来,似乎也不觉得如何惊奇了。”

  众人仔细一想,愣了愣,回过神来又觉得确实是这样,于是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本来金凤是埋头苦吃,只听别人胡乱聊些有的没的。这时候听大家说起这个,忽然道:“许文华那厮离苏州有多少日了?”

  众人一静,倒不是这个话题不能说,以至于冷场了。而是面对这个话题,不提也就罢了,一旦提起来,真是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啊!

  话说那一日许文华急匆匆交代家里人办事,收拾行李,订船票什么的,可是将家里人惊住了。然而这些又算什么呢?许文华铁了心要去京城,而且越快越好,所以这件事也就定下了!

  而一件事一旦定下,做起来的速度或许会远超所有人的预计。

  行李,行李收拾的很快。宋志平这次出门不像一般的出远门,行李都得装两车。他的行李很简单,几件换洗的衣物,一床被褥,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转暖了,还比较轻薄。然后就是个人的一些普通日用品了,收拾出两个藤箱,这就能出门了。

  船票,当日的船票当然是没有了,当时已经很晚了,于是买了第二天最早开船的一艘船船票——这船第二天天不亮就开船,这个时候船票其实已经售空了,许文华是加钱让船东给安排的一个船员房!

  然后就带着一些钱,走了!

  至于说告诉家人朋友自己出门了他在船上写信,等到到了下一个港口城镇的时候就将信件寄出去。告诉家人和亲朋不用担心,自己不是无缘无故失踪了,只是觉得心情郁闷,没有灵感,所以出门游览名胜古迹去了。

  说起来这倒是很符合许文华过去的性格,常常想起一出是一出,常常用写的事情做挡箭牌搞事情!话说最近他又听话又勤奋,还让编辑宋文静相当的不适应呢!现在来这样一出,竟然也不觉得有多可气

  于是,这种氛围下,绝大部分的圈内人对于许文华‘跑掉’这件事并没有特别在意。有一部分却稍微知道一些,晓得他哪里是游览什么名胜!明明是坐上了去京城的海船,直接往北而去了!

  若是真打算看名胜古迹,往北边去那也应该走运河一线,毕竟运河一线多得是运河城市,有许多可看的。而坐海船什么的,对于一个旅客来说,唯一的好处就只有快速而已了。

  沿途虽然也有很多新兴的海港城市,但这种城镇和这个国家很多繁华的城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许文华还是苏州人,天天看的,又有什么新鲜感。再加上游览名胜古迹的借口,可以说是非常有问题了。

  有和许文华关系近的,譬如说朱敏这些人,不知道是和许文华通信知道的,还是和许文华家下人打听的。总之透露出一个非常暧昧的信息——许文华是直接去京城的,而不是游览什么古迹。

  另外,下这个决定的那一日,有从京城来的信件送到他手上。

  对于了解许文华一些事儿的人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能够猜测出他这一出好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大家觉得槽多无口的地方也在这里了,就连一贯不说这些,本身也是写武打的陆心远都忍不住道:“这就是许兄那些里才有的事情了!如今他是人不在苏州,看着吧,等他哪一日回来了,能因为这个被大家调侃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