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2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4      字数:3773
  这些女孩子读过《丁香传》吗?如果是在比较低档的风月场所,这个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那里的女孩子且不说绝大多数都不识字, 就是认识字的, 因为生活的艰难, 也没有那个心力去做什么的消遣了。

  但是换成是高档的风月场所, 这个答案就恰好相反,肯定居多。

  本来风月场所就是市井俚俗的一部分, 就算包装的再高档, 里面绝大多数的小娘都是爱一些市井娱乐和消遣的。和客人诗词相合,并不耽误他们看看什么的。而《丁香传》因为主角是一个风尘女子,而且风尘女子的生活写的很深入, 再加上名气真的很大,这些女孩子十有八九是读过的。

  不只是读过, 如果说良家女子对这部有的还讳莫如深, 在这些风尘女子那里就丝毫没有这种顾忌了。一个个每日追看《丁香传》,当初女主丁香的初恋以悲剧告终, 哭的最惨的就是她们了!

  在她们看来那就是她们命运的小小缩影啊!即使她们其实没有女主那样的真爱, 但被社会主流所不容, 这是确定的。

  这时候之所以保持沉默, 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丁香传》这部,要说是纯写实文学, 那就是胡扯了。光是里面塑造的‘章台’世界, 这就是假的了。而在这个前提下衍生出来的一整套生态,也变得值得推敲起来。

  但是要说是假的,那也很难说。至少读《丁香传》的风尘女子们感觉很真, 里面一个个女性人物经历过的事情她们都仿佛经历过,或者曾经经历。有些事情说是感同身受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要怎么说是假的呢?

  这部在大框架上虽然不真,但对这些姑娘们来说已经是最接近她们内心的了。相比之下,有的主角为风月女子的作品,虽然完全复制了大环境,可是具体到人物,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静默了一会儿,还是那个唱歌的女子道:“这要看如何说了,二位贵客而言这便是真假参杂,可是也不必追究,终究只是个消遣而已。但是于我们而言,这就是最真不过的了。”

  包厢里演奏声起,歌女唱的也很好听。

  沈钰一面喝酒交际,一面想起了半个月前他在京城拜访连翘,特别谈起《丁香传》这部。其实他也问过连翘这部的真实度,而连翘也对此做了回答。

  “这要怎么说,这部我只能说是来源于现实,同时它是高于现实的。没有发现吗,我本可以写一个更加底层的小妓女,那样倒是更能体现一种奋斗精神了。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那样写出来就很难有这样漂亮、纯洁了。”

  连翘当时说的清清楚楚,这个故事在青楼女子读来或许会感同身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故事。然而事实上绝对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个故事和她们的生活无限接近,而又无限遥远!

  很多事情她们经历过,很多感情她们是理解的,但是这就能说明丁香的故事,丁香周围其他人的故事,这就是她们的故事了吗?当然不是的。

  其实这些女孩子根本没有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连翘的让她们觉得那就是她们的故事。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又有几个人弄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呢?类比就知道了,市面上那么多的世情,说是描绘了市井中的生活琐碎。里面的人物和故事追究起来确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本不错,可是终究是,不可能将生活照搬上去的。”

  连翘对此心中有数,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句话她曾以为是装腔作势,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有多么的一语中的!哪怕是那些写实文学,也不太可能是生活的完美映照。这就像是纪录片,纪录片也不可能是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角度,然后一直拍一直拍。

  纪录片同样是电影工业的体现,需要优秀的摄像去展示内容,需要剪辑去权衡取舍,有的会加上配乐和旁白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呈现给大众的就不是完全写实的东西了。

  这里面必然包含每一个经手者的思想、倾向,这是不可避免的。

  放在上这是一个更明显的事实,连翘对此心知肚明。事实上或者别的文艺作品本身也不是为了写实而存在的,所以有此结果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连翘向沈钰展示了他们这个行当‘冷酷’的一面。

  “我们作为说故事的人,一般来说,我们不一定要求真实,除非真实有利于。实际上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真实往往会对有所阻碍。而且硬要说的话,甚至连合理都说不上,只不过是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投入进去,很多不合理的东西会在自己的想象中自己合理。”

  沈钰按照连翘所说的,跳出一部看这部的核心,发现确实如她所说。当初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但这个时候看来整个充满不符合常理的东西。特别是里面人物的理念,读的时候站在主人公的视角似乎没问题,这个时候不站主人公视角,发现到处都是问题,放在后世应该算是三观不正

  实际上后世的,包括网文也有这个问题。读的时候只要爽、有趣就行了,没有太多值得考虑的。但是事后仔细想想,主人公的三观是怎么回事儿?歪的相当腻味了——这种体验,很多网文读者都是有的。

  连翘也曾经是网文读着,后来干脆做了作者,这种事情比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认识的深刻,和沈钰说起来,清楚而透彻。

  也是在这个话题上,连翘对沈钰展开了一些。都是心理学、行为学上的一些东西,倒不是说有多高深,多高深的东西连翘也不知道,她就是说明一下在潜移默化中,包括在内的许多东西可以如何不动声色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其中着重讲了和报纸都是一些大众传媒的内容。特别是在网络推手成为新时代年轻人都有所了解的东西之后,大家开始渐渐明白,我们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我们自己选择,而是别人替我们选择的。这时候这方面即使心很大的不太在意,但也是有些了解的。

  “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是他吗自己选择的吗?并不是的。上古时期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后来发展农耕,但是生活依旧非常原始。带来改变的是分工出现,有的人生产必要的东西,食物、衣服,而有的人生产的是非必要的东西。人不需要非必要的东西也能存活,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些?”

  “因为当别人制造出来后展示给他们看,他们交换或者买下来。譬如说海外,因为上古先民不同,我们这里习以为常的东西他们大为惊异。这些足以说明那些非必要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选的,而是别人做出来后让每一个人觉得这个必要的。”

  “现在这种事情就更多见了,有商家会在报纸上做广告,往往吹的天花乱坠。这其实就是让每一个读报纸的人相信,买他们的东西就能得到许多好处,这是完全有必要的!”

  “中商人发财的故事很多,看这样长大的一代人,等到他们独立自主之后是不是更容易去经商。还有读我那部《宦海》的人,影响大的说不定就要去认真科举、志愿做官了!”

  歌女的歌声很美,演奏也有很高的水平,但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家青楼还是很用心的。不像一些地方,强调姑娘的才艺,其实水平一般,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但是即便是这样,沈钰也完全陷入了自己的思绪。相对于和连翘说话,或者不说话,做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欢歌曼舞什么的,就显得相当无趣了。无趣到他的精神根本无法集中,偶尔与天津那位老板交谈,其他都在回忆上一次与连翘见面说的话、做的事。

  等到这一场聚会散了,沈钰因为喝酒有些多,心里闷的很,便干脆没有坐马车,而是一路走着回住处。

  这时候已经入夜了,一路上的热闹与白天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另有一种韵味。

  经过一家红货行的时候沈钰忽然停住了脚。

  在天津,因为是对外通商港口之一的关系,红货行是很常见的。这家红货行店面不小,店门外挂了很多玻璃风灯,比两旁的店铺还要亮出一个档次,佷容易让人一眼注意到。

  而沈钰会注意到这家红货行并不是因为这亮光,而是门口有店员正在宣扬:西洋的货船回来了,新到了一批西洋那边最新鲜的新奇东西。

  店内灯光更足,这是主人家丝毫不吝惜玻璃灯的缘故。这也是因为红货行的东西贵重、利润大,不然光是夜间烛火的开支就不小了,一般的店铺谁会多这个支出?

  这时店铺里有三三两两几个客人,见沈钰和他的随从进来,立刻又店员迎上来招待:“客人是想买些什么?有想要得,还是随便看看。”

  “有什么新奇有趣的东西。”沈钰左右看看,询问道。

  店员眼里厉害,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钱的主,接下来就看有没有本事将钱掏出来了,于是满脸带笑道:“客人这话说的,红货行卖的正是海外来的珍稀之物,不然做什么生意呢——您随我来冒昧问一句,东西您是自己买了赏玩,还是送人?”

  沈钰随着他走,道:“送人的,是个年轻女子。”

  这样一说店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于是拣那些新奇有趣,又或者漂亮的小巧玩意送上来看。

  沈钰是去过海外的人,何等有见识!一般的东西根本入不了他的眼!看了许多,最后只买了一套西洋人庄园的模型、一盒绿宝石、几部外国人的书。其中也就那套模型还算满意,那不是普通的模型,而是带发条和各种机关的模型,里面很多装置,譬如说水车、小马车之类的,通过机关都可以动起来!

  送走了这位付钱时眼睛都不眨的豪客,店员与同事感叹道:“是个难伺候的,十分有见识,好多东西比咱们都清楚呢!”

  同事一面整理货柜一面道:“虽是难伺候的,可是这样的客人大家还不时抢着要——人家出手大方啊!那宝石也就不说了,就说那小房子、小车子一套的,只能做小孩子的玩具,好看精致是好看精致,可是那价钱啊!就算是大户人家,又有几个愿意给孩子买个这个玩意儿。”

  店员默默回忆,冥思苦想道:“那豪客好像是说送年轻女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