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1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2      字数:3708
  如今眼看老太太又作妖起来了,连大太太就算心知绝大可能是装的, 也只能连忙起身去照看。

  连老太太也算是装病的专业户了, 这个时候一叠声地叫头疼,还能有空留出一些余光去看连翘和吴美娘两个。让她心中不爽的是两个人的神色都十分平常!要知道平常使这一招, 哪怕是连大太太都要给面子的!

  不管相信不相信, 至少样子要摆出来。而吴美娘和连翘这对母子竟然满不在乎,这让她心中更加认定了——似吴美娘这样的儿媳妇, 还能指望对二十年都没有见过的婆婆又多大的尊重呢?而连翘,从来没有在她膝下呆过, 这时候来京城人已经大了, 并没有什么感情!

  不比老大讲感情!

  然而道理是这个道理, 却不代表老太太能因此就想得开了, 实际上她心中已经发怒了!认定吴美娘和连翘就是两个白眼狼,决心日后一定要给母女两个好看。

  实际上也是这些年好日子过多了, 连老太太已经被‘宠坏了’。若是当年她在山东小县城的时候哪里有这样刁钻, 那时节只要能吃饱饭就觉得是天底下最好的日子了, 哪里会去想着要如何调理儿媳孙女儿!

  不管道理不道理的,反正让她不满了, 她就要发作出来!

  嗯,吴美娘和连翘站在一旁, 确实都不像是很关心的样子。似乎是很不孝, 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连翘不必提,她根本不是深受礼教影响的古人,虽然也知道要孝顺, 可是她的孝顺是有前提——家中慈爱和善的老人才是应该孝顺的。

  且不说连老太太在她心里其实不能算是‘祖母’,就说算是亲人,这样不慈爱,为了自己偏爱的小孙子就算计自家对不起,她不是圣母心,真没办法激发出满腔的孝顺。

  至于吴美娘,她倒是原装的古代女子。可是指望一个儿媳妇对婆婆又发自内心的大孝,这本就是非常难了,不然也不至于每每出一个就有官方赞扬,甚至记载在《列女传》之类的书籍中,让后世知晓。一般来说,只要做到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体面有礼,这已经是善莫大焉了!

  而吴美娘和连老太太甚至连这个条件都没有!她又不是一嫁人就有这位婆婆的,要是那样,她还能因为礼法和习惯等原因培养出尊敬。可是如今呢,她都成亲二十年上下了,老公死了,女儿眼见得要嫁人。这个时候忽然冒出来一个婆婆,让她对她多有孝心,这、这实在是做不到啊!

  若说看在连守诚的面子上,他没能尽孝,她帮着尽一份心意,也不是不行,实际上最开始吴美娘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来的京城。然而连老太太这边今日的表现已经伤透吴美娘的心了,她心中有怨怼,哪还能记得那一点儿心意——连老太太演技实在拙劣,吴美娘一眼就看出来了,她定然早就和连守理老婆商量好了!就算登在那里算计她们母女二人呢!

  再加上吴美娘自己就是个大夫,虽然擅长的妇人病,但一些医理上的东西是知道的。连老太太的表现说实在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装的

  这位老太太装病之所以颇有用,除了因为连守信孝顺,也确实有她身体不好的缘故。当初连守信急着说服吴美娘和连翘上京,有一条就是怕连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世了,岂不是遗憾!

  然而在吴美娘看来,自己这位婆婆或许真有些病歪歪的,这是早些年苦日子过多了,身子上头有了亏空。但是这种病歪歪不仅不是要命的样子,反而比较像是要长寿的!

  本来是做寿的好日子,没有想到最后竟闹成这样。不仅后院乱糟糟的,就连前院也惊动了。连守信一面让小厮去请大夫,一面进后院看老娘。

  连翘也懒得去理合不合礼数了,虽不好直接告辞,但是却让府里的人安排了一间厢房,到里头去躲清静去了。

  进了厢房,吴美娘让一起来的春儿去守着门。这才拉着连翘到一边,狠狠用手指头戳了戳她的额头:“你这个不省心的,平常比谁都大胆也就算了,今日也敢出来出头?得罪了这一起子人怎么办?你是姓连的,有些话你说了可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还不如让我这个姓吴的来说!”

  连翘摸了摸额头,然后笑嘻嘻地揽过吴美娘的手臂:“什么姓连的姓吴的,和外面那些人相比,我肯定是站在娘这边的!”

  这话虽然于礼不合,但是却是极暖心的。吴氏一颗心就像被泡在温水里,极是熨烫,有一种女儿没有白养的幸福。

  这样一来严肃的神色就板不住了,带上一丝丝的慈爱。

  连翘又接着道:“再者说了不能转圜又如何呢?我和娘迟早是要回苏州的,到时候天高皇帝远,彼此生活都没有什么交集,更不要说其他了。若是担心于我名声不好,那就更不必了,老家又没有认得这边大伯他们家的,隔着几千里的地,什么名声能传回去?”

  连翘也不是真的莽起来就不管不顾了,实际上她自己肯定是有一些成算了。至少若是得罪了这一大票人,就是为了逞口舌之利,她一般是做不出来的。

  如果这些亲戚是嘉定那边的,那么她肯定会忍耐下来,然后用稍微迂回一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人是社会地位,不可能真的对社会评价全都不管不顾——就算她能,吴美娘这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妇女也不能啊!

  所谓投鼠忌器,这就是了。

  然而这时京城的亲戚,而自己还是会回苏州生活的。在这个时代,南北往来还很不方便,这边发生的事情几乎不可能传到苏州那边去既然是这样,她当然是怎么出气怎么来了!

  说白了,她在古代生活比在现代生活要小心许多,这并不是她抖,非得过上不舒服的日子,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一旦有机会顺着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观念处理各种事情,她根本不会犹豫!

  她看不上那些说不上很合理的礼法制度,之所以遵守,只是不想承受违反了之后的后果。而现在,违反规矩之后没有了惩罚,她当然就放飞自我了。

  吴美娘听连翘说出这样‘大胆’的话,首先是瞪了她一眼:“你怎么什么都敢说?”

  似乎是很不赞同的样子,然而心里恰恰相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连翘这样桀骜不驯的样子让她担忧,她怕女儿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不管不顾的性子了!这种性格在家还好,将来可是要吃苦头的!现在听她这样说,知道她其实是有成算的,是考虑清楚了后果之后的行动,总算没有了这种担忧。

  母女两个在这里说一些话,有说到连家这件事如何了的。其中一条就是商量要不要提前回江南——到底没有。之前怼人是很爽,吴美娘也没有想起自己要替丈夫尽一份心。现在平静下来来,这个念头又重新回来了。

  其实这个时候就连‘尽一份心’也不再重要了,吴美娘更像是想对亡夫有个交代——这不是出于感情方面的因素,更多是因为一种仪式。

  另外连翘也不太想走她才和文曲书社还有京津报馆签订了《丁香传》的文契,虽然不是不能赶工,用最快的速度将《丁香传》写出来,然后回苏州。但是那样的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悠哉游哉地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母女二人这边说得上风平浪静,连家其他人那边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此时上下为了连老太太的‘病’忙进忙出,等到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了。连守信才能问连大太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做寿又弄的老太太心不顺了。

  从大夫那里得到诊断他就知道了,老母亲这一‘病’也不是真的病,多半是装的而已。

  连大太太一边洗手,一边将午间看戏时候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她虽然不敢在连守信面前‘抹黑’他那位老母亲以及其他兄弟姐妹,但是实话实说她还是能做到的。完了之后才道:“说起来连翘侄女儿还是太过了,好歹那是对着婶婶、祖母呢——不过也正常,她与婆母还有弟妹她们虽然有名义,却没有情分么。倒是四弟妹看不清这一点,将人做傻子一样看了。”

  她还是没有直接给连老太太上眼药,怕连守信不喜。

  连守信本来只是听她说,说完之后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沉思之色。忽然,砰地拍了一下桌子:“母亲和四弟妹糊涂啊!”

  还想说什么,然而他到底不忍说自家人什么,只是对连大太太道:“我是个男子也不好出面,日后你多和二弟妹还有侄女儿说话,多安慰安慰她们。若是母亲和弟妹、妹妹她们有什么为难她们的,你帮着一些。”

  连守信是能在国公府里混出来的人,其中固然有运气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他已经练成了一个人精了。等闲的人物和事情,没有他看不透的。

  今日这件事他会看不出来老太太和老四一家的谋划?会看不出来吴美娘和连翘吃了算计,可能被人夺了家产?这些一切都在他眼睛里。

  然而越是明白这些,他心里就越是悲凉——他为什么那样执着于家庭完满?实际上家里比较小的孩子,譬如连守理,譬如连家小姑,他们出生的时候连守信已经不在家了。之所以要将所有人团聚起来,是因为他渴盼着儿时家庭的温暖,无比厌烦如今的勾心斗角、你我算计。

  然而如今的一切告诉他,就算聚齐了所有的家人,一切也和曾经不同了即使他们现在已经不愁吃穿,过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日子。

  而另一头,聚在一起说话的连家小姑和连守忠媳妇就不会有这种‘念头’了。她们二人在一起就是为了吐槽连守理媳妇——连守理家借着老太太的偏心眼儿不知道多捞了多少好处,这两人早就看不顺眼了。

  “之前从没见四嫂吱过声,可见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呢!放着这样的谋划在这里!”连家小姑颇有些愤愤不平。

  连守忠媳妇磕着瓜子,呵呵笑道:“她再有谋划又如何?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算是看明白了,我们这位二嫂和侄女儿可不简单呐!四弟妹若是打定主意不放弃,日后就有的是好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