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4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0      字数:3616
  初夏已至, 今年京城的夏天比往年热的更早一些,才刚过了端午就让人出不了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往年要过半个月才用冰多起来的, 今年这就开始了。每日冰车早间和傍晚走街串巷送冰。

  有的人家大方,早早地就定了一整个夏天的冰。有的人家就没有那么阔气了,只能偶尔给孩子一两枚大钱,买一些冰。

  每到每天最为酷热的午后,以及男女老少都出来乘凉的黄昏,就有小孩子提了篮子,篮子上面搭着一块厚布巾子, 里头装的就是冰块,这是用来叫卖的。有贫苦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两个时间段, 去到冰库里便宜买那些碎冰,顶着烈日去卖, 赚一点钱补贴家里。

  嘴馋又贪凉的孩子纠缠着父母, 要到一个铜板就去买冰。这些冰会由父母按照兄弟姐妹的多少分成若干份,上面按照各人口味放醋、放盐、放糖, 有的是为了消暑,有的是为了贪嘴。

  这一日又有卖冰的孩子打宋志平家门前过。

  笔名‘洛北公子’的宋志平并不缺钱, 但是他这个人在银钱上看的比较重以他的收入而言, 他其实有些抠门了。不过谁又没有一点儿缺点呢, 除了少数人为这个酸几句,朋友们是不太在意的。

  也正是因为看重钱财,所以他没有置办大宅子。按照他的说法, 置办大宅子只不过是一笔钱而已,将来若是不住了,依旧可以出手,这本身不算什么。真正让他肉疼的是置办大宅子就得有符合大宅子的体面光是各种家具、器物之类就是一笔不输于宅子花费的开支了。

  另外大宅子就得增加人手。

  同行中与他关系最好的是‘六艺居士’白明星,此人祖籍天津,也是京城圈子的头面人物,大神一级别。写的类别主要是狐妖鬼怪那一类,这类常见中短篇,少见长篇,所以这人的稿费少有论字数的,往往按篇算钱。

  另外,也是因为非连载的关系,不需要报纸上连载扩大知名度,培养读者。所以在成名之后他发表往往是直接和书社联络,凑出一册的内容之后就出版,只有偶尔因为人情等方面的原因,才会在报纸上面发表自己的。

  白明星这个人小时候穷怕了,这一点和宋志平正好相反。宋志平是晋商子弟,祖籍山西平遥,虽只是个旁支,但也是从小不缺钱的。两人长大之后的生活习性也相反,白明星穷的厉害了,有钱之后没有想着积累财富,像老财主一样一个不用,全都埋藏起来,而是大肆挥霍,像是要将上半辈子没有过的享受,全都来上一遍。

  宋志平就不一样了,从小有钱,却没有因此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大概是晋商的老传统,总之就是喜欢攒钱。攒钱也不是为了享受什么,只是因为有钱就有了安全感,每次清点财产的时候有一种满足。

  白明星有钱之后立刻买了大宅子,宅子里头有大花园,光是那个花园就得有二三十个人照管!照管花木的花匠有七八个,专门负责梳通沟渠的有三四个,看门的有两个,负责洒扫的有五六个这些人光是每个月关月钱一年都得花掉三百两上下,这足够让宋志平痛心疾首了!

  而这还是小钱呢,要是花园里要进一些名贵花木,一株几百两也不是没可能啊!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白明星算是作者里头勤奋的了,看平常生活也是极奢侈豪华的一个,实际上手头却没什么钱。唯一的底线大概是他也不欠外债,据说是小时候家里欠债,每到年关就有催债的上门,给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所以发誓此生绝不借债。

  要不是这样,宋志平也不会和他交好——性格上再投契,宋志平也不会想要有一个总是找他借钱的朋友的。

  从白明星身上他算是知道了养一座大宅需要多少钱,所以他早早地就绝了这个念头。只是在治安不错的一个厢坊里买了一座大三进的院子,自己一家人住绰绰有余,朋友来了也能招待,只不过是不能办大场面而已。

  可是按照平常的日子看,也实在没有多少大场面的机会。若是有这个时候,包场酒楼,或者租个大院子,哪样都要划算的多!

  卖冰的孩子打门前过,从腰上挎的布兜里拿出一封信,然后开始拍门。

  小厮过来应门,接过信件。这种小孩子总会承接各种活计,给订报纸的人家送报纸算是最常见的,另外送信也是有的。

  小厮见信是从苏州来的,也不耽搁,直接去了书房。此时宋志平正和白明星,以及另一个朋友,今年年初开始办报纸的刘老板,三人正在讨论一个生意。

  宋志平和白明星当然不会给这个报纸写了,新办的报纸可以借他们的名声打响名号,但是他们却会因为这种行为损伤自己的格调!

  这就好比后世的明星,他们给一些品牌打广告的时候得到了金钱,消费了自己的名气。相反,如果是一些高端品牌,或许金钱不是那么多,但他们依旧非常愿意,因为这是有提升名气的作用的——那时候的明星如果获得了一个国际大牌的合同,那都是要上通稿的。

  这个新报纸损害自身的格调,又不能有经济上的补偿,或者说这个补偿要很久才能赚回来,根本不划算,所以他们是不打算做的。最多就是出钱投资,以及通过自身在业内的影响力,帮助报纸办起来。

  刘老板原本是做南货生意的,看中了报业的火热,再加上认识宋志平、白明星这样的朋友。决定转行的时候一下就想到了做报纸,而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和宋志平、白明星一拍即合了!

  宋志平不用多说了,平常除了报纸,他掺活的生意是很多的!他甚至花钱雇了两个同是晋商子弟的替自己打理这些生意,放在后世,这两人大概就是他的投资顾问之类的人物了。

  投资有亏有赚,不过宋志平有身为晋商子弟的精明,两个顾问也算是有本事的,总体而言是赚的。效益甚至不错,只是依旧和他写的主业差的有些远。

  这时候说投资办报纸,他是举双手赞成的。在京城这种地方,一份报纸只要能有一千份的销量,就能收支平衡。凭借他在业内的门路,又有刘老板这个朋友的经营,这个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

  不过为了分摊风险,也是为了多个人出力,他又找上了白明星一起。

  白明星花钱大手大脚,赚的钱常常有不够用的时候,正想着找个门路赚钱。宋志平拿这件事找到他,他没有不应的。

  这一日正是三个人签定好文契之后的第一次碰头,打算先互相讨论一番办报纸的各种相关事宜。之所以选在宋志平这里,是因为他是三人中的核心人物。

  正说话呢,忽然有小厮过来。宋志平看了刘老板和白明星一眼,皱着眉头道:“不是说了,除了上茶,不要过来打扰?”

  小厮奉上信件道:“老爷,这是苏州来的信件,似乎是丁大爷的!”

  宋志平家里说‘丁大爷’,那就只能是丁一新了。

  宋志平年轻的时候去过南边,也见过丁一新。自此之后虽没有见过,但常常是有书信往来的。和外界猜想的关系冷淡,甚至敌视不一样,其实两个人的关系不错。他在家里也会说起丁一新,小厮们提及的话都称呼‘丁大爷’。

  “拿信过来。”听到是丁一新的信件,宋志平脸色好了些。接过信件就放到了桌上,打算继续和刘老板、白明星讨论办报纸的事情,信件晚上再看。

  白明星却觉得说了这许久办报纸的事情有些烦了他其实是懒得管事的性子,若不是真的缺钱,是不会给自己找事做的。早就想休息了,只是宋志平和刘老板两个人依旧是兴致正好的样子,他也不好提出来。

  此时见了这个,连忙道:“是‘草堂老翁’丁一新的信件?若是他的,你先看就是了,或者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呢?”

  刘老板其实是有些捧着宋志平的,这办报纸的生意他离了宋志平就要大打折扣。而宋志平呢,他随便找个有意报业的商人都可以,谁都愿意和他合作做生意,毕竟名气摆在那里。

  之所以宋志平愿意和他合作,是因为两人有些朋友关系,而且他是个小生意人——相比起那些资本大鳄,和他这种小生意人合伙反而是比较安全的!

  这时候听白明星这样说,也赶忙道:“竟是那位丁先生的信?宋先生真是交游广阔!还是先看信,我们正好休息一会儿。”

  宋志平其实也有些想看信,于是顺着梯子道:“倒是我耽搁大家了——福生,让厨房送些冰镇的果子露来,再将屋子里的冰换一换。”

  宋志平虽然吝啬,但离葛朗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大夏天的他家肯定也要用冰,主要是他写的时候会为酷热天气所扰。考虑到耽误的时间可以赚到比买冰钱更多的钱,他家每年都是提前订冰。

  不过定的不多,只有他的书房和厨房可以用一些。今天书房用冰多,其实就是将厨房的份额挪了过来。

  而且厨房用冰其实也不是为了做冰饮什么的,而是为了保证一些食材不会腐败。如果腐败的话,会浪费更多的钱

  小厮应声而下。

  宋志平这才展开书信,前头都是一些问好的客气话,没有什么好说的。读到后面他才觉得有意思,两条眉毛都扬了起来。

  “有趣,有趣,竟有这样的事!”

  见宋志平拍案大笑,白明星立刻好奇道:“什么事情值得这样?”

  信件上写的也不是什么隐私事儿,宋志平干脆将信件递给白明星:“当然有趣,如今江南最红的‘乔琏’要来京城了!”

  连翘还不是‘业内第一人’,但是说她是这段时间江南最红的人也没有为题。这就像是天王巨星不一定是当家流量最旺盛的一样,正处在上升期、影响力节节攀升的那些人,那才是最红,这才有‘当红’这样的说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