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9      字数:3576
  连翘回到嘉定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来过信, 所以也没有人来接。到了码头上租了一辆马车, 这才与春儿两个往家里赶去。

  马车将人送到了连家那一道黑油门前,下车付账的时候正好有街坊人家的一个婶子打她家门前经过。见了连翘便问道:“这不是连翘么,你在苏州对了, 你是为了你家里的事情来的?”

  说着捂着嘴笑了起来:“这可是好事儿, 快快家去罢!”

  连翘挑了挑眉,心里有了底, 恐怕事情是铁板钉钉了。

  虽然这件事是连翘家的家事没错, 但是周围的街坊邻居知道什么简直太正常了。在这个时代, 当然没有后世的城市居民那样隔阂,相邻的住户之间往往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特别是家中有个中年主妇的时候, 那更是无所不知!

  敲门进去, 开门的是冬儿。见到连翘和春儿回来,她甚至来不及对两人说什么,先回头大声道:“夫人, 小姐从苏州回来了!”

  连翘进了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大概只是原本住在东厢房的那对母子也搬走了如今连家再也不用在意那一点儿租房子的钱了, 为了生活方便去岁租约到期之后就没有再与之续约。

  现在东厢房的屋子空了一间, 还有一间住着一个年月四十岁的妇女,这是家里去岁新来的人。不然连家这么个大院子, 好些间屋子,只有冬儿一个人哪里照顾的过来!吴美娘是能做一些事情,但那又不是她的常态。

  吴美娘原本是在廊下做针线的, 听到说连翘回来了,针线篮子都丢到一边去了。

  “我估计这两日就能收到信件了,想着你收到信件立刻会回来,不过还是比预计的要早!”这样说着,吴美娘脸上带出欢喜来,安排道:“张嫂子,你去街上买些菜来,今日要整治几道大菜!”

  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孩子从外地回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一顿好吃的。

  等到一通忙乱都毕了,春儿和冬儿也去安置连翘带回来的行李,去到她屋子里去了,外面只剩下了连翘和吴美娘。

  连翘这才近了一些问吴美娘:“娘,信里说的连家的亲戚”

  吴美娘的神色变得有些纠结,但也没有纠结多久,等到她叹了两回气,终于还是开口了,低声道:“这件事说起来也是话长。”

  原来事情要从当年连翘便宜老爹连守诚幼年时说起,连守诚的爹娘老连夫妻两个生活上面困窘,然而孩子却很多——似乎总是有这样的情况。连守诚包括他自己在内应该是兄弟四人,另外还有姐妹三个。

  这还是最后都活过四五岁,算是站住了脚的,据说还有的孩子四五岁之前就夭折了。这样的孩子不记入族谱,兄弟姐妹之间,特别是年纪小的兄弟姐妹往往没有记忆。

  本来就穷,这么多孩子可怎么养活!所以这些孩子大多数都被送走了。

  最大的一个姐姐是养到了七八岁才送走,所以还能换些钱,是卖到人家家里做丫头了。另外两个小一些的姐妹送走的更早,才一出生就抱走了,是被没有女儿的人家抱养了。

  这种抱养也不是因为喜欢女儿,往往打的主意是长大了拿聘礼,可以给儿子当作彩礼。再不然就是家里儿子太多了,先养这么一个女孩儿做童养媳。不然将来家里的小子一窝蜂地要讨老婆,家里实在是支撑不住,童养媳可省钱多了!

  至于四个兄弟,除了最小的一个,其他的卖的卖送的送,已经四散到天涯了。

  来找到连翘家的便是这四兄弟中的老大连守信,按照规矩连翘得叫他大伯。

  他是头一个儿子,家里当时没有那么多孩子,负担稍微轻一些,所以长到了十来岁,这才卖给了人牙子。当时人牙子将他卖到了京城,后来被选进了魏国公府里做小厮。

  连守信有几分机灵,虽然是个外来的,也很快在魏国公府里站稳了脚跟。后来给公子做了书童,渐渐地也成为了心腹之人。

  到了现在,连守信娶了公子正方老婆的一个心腹丫头。夫妻两个一个替公子管着外头的一些产业,一个帮着夫人打理内宅的琐事,都算是又体面的人。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连守信虽然为奴为婢的,但生活富裕不必说,权力也是有一些的。从他开始照管府外的产业的时候,他就开始留心寻找爹娘了。好在他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十来岁了,记性又好,所以找家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连家是山东西部一个小县城里的人。

  家里那个时候老父亲也去世了,只有老母亲,还有照顾老母亲的一个兄弟连守理。于是连守信说通了母亲和兄弟,将人接到了京城照顾。另外三个姐妹,除了卖给人牙子的那个暂时没有线索,另外两个当地抱养的,此时已经成亲了,也给了一些钱。

  之后的几年里,连守信这个大哥始终在找其他两个兄弟一个妹妹的下落。

  另一个兄弟连守忠是在前年时找到的,原本是抱养给一个本地老乡做儿子的,没想到人家后来自己养出了儿子,所以将连守忠卖给了一个福建行商做小厮。几番波折,竟然给找到了。如今赎了身,也接到了京城生活。

  还有最后一个妹妹,这个也是前年得到的下落,只是这个就没有那么好了。听说谁在扬州盐商府上做丫头,十八岁那年得急病死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盐商府上阴私事情多的很,谁也不好说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个年月医疗水平落后,得个病死个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连守诚不知道下落了,主要是戏班子走南闯北,即便那是家乡出来的戏班子,也难寻旧人了。等到找到戏班子,又要循着戏班子说的,在几个可能的地方找人。也是多方打听,直到今年才找到的。

  连翘听到这些,心里是十分佩服的。要知道就算是在现代,一个孩子被拐卖了,想要长大之后循着线索找到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件事在古代,那只能更加艰难,几乎像是登天一样——也就是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这件不可能的事情被人家做到了,即使这其中肯定有不少运气的成分,但依旧说明了连翘这位素昧平生‘大伯’的厉害!她都想要见一见他了。

  听连翘说到这个,吴美娘道:“你这个大伯两三个月前就打听到咱们家了,这次特地向他主家求到了来南边办差事的机会。前几天登门造访过了,还给你爹去上了炷香。听说了你,特别说要见一见你。只不过他主家的差事也着急,所以先去办差事去了,等到打回转的时候再见你。”

  说着吴美娘露出为难的神色,这连翘就不明白了,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有什么需要为难的地方吗?

  果然,听吴美娘解释了一番,连翘才明白过来。

  原来据连守信所说,家里老母亲这两年精神越来越不行了,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年的儿女们能够齐聚一堂。也不是图儿女们孝顺,只是当年因为生活所迫一大家子离散,离死之前家人团聚一回,下到地下也好见丈夫。

  连守诚是死了,这是没办法了,但是他还有连翘这一个骨血在。连守信知道了这个,只恳求吴美娘能带着连翘和他去一趟京城,加上连家别的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今年一起在京城过个年,算是全了老人家的一个愿望。

  吴美娘低声道:“按理说这件事不好拒绝,一个这是老人家的愿望,那可是你爹的娘亲。你爹这辈子没机会尽孝,你替他找补一些也是应该的。另一个也是对你大伯看,你大伯这些年何等辛苦才能将你爹的那些兄弟姊妹聚齐辜负这一番心血实在于心不忍。”

  连翘一边听吴美娘,一边点头。末了才道:“若事情是真的,不管是人情还是道理,都是应该去一趟的。唯一的疑惑是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说句不好听的,外头骗子可是很多的。很多骗子说的和真的一样,造假也是全套的,可能唬人了,就怕这个也是一样。”

  连翘和吴美娘都是女子,随随便便跟着就去外地什么的,实在是太危险了。

  吴美娘听连翘这么说,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这小娘心思就是比别人多,别人听到这样的故事,首先定是感动的厉害,偏你问到这个。”

  话是这么说,吴美娘实际上很高兴。她高兴连翘始终保持着警惕,要是像别的姑娘那样傻乎乎的,随便就能被人骗住,她也不敢放她一个人在外面居住了。

  关于是真是假这个问题连翘能想到,吴美娘当然也能想到。她也没有客气,直接将自己的疑惑与连守信摊开来说了。能够做下许多大事的连守信果然也没有为这种小事介怀,当即就证明了自己。

  这个证明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找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证明自己的来历。一旦证明他确实是魏国公府一位嫡出公子的管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他要地位有地位,要钱财有钱财,断然不会是骗子。

  证明的人主要是他在江南一带办事时认识的乡绅、富商,当然,最有说服力的是官员。如今的太仓知州就认识连守信,写信知会了嘉定知县,再由嘉定知县这边告知吴美娘。

  这件事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疑问了。

  连翘也算是放下心来了:“既然是这样,这件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罢。”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出于道义,连翘和吴美娘也得走这一趟。不过连翘出去这一趟,还要在京城过年,时间可不短了。她现在还在苏州连载呢!到时候真要去京城,要么在出门之前准备好足够的稿件,要么就到了京城将稿件让人送到苏州。

  当然了,如果连翘要去京城的话麻烦可不只会有这么一点点,连载稿件的问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