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8      字数:3485
  关于连翘和许文华的赌约,一般读者也就是笑谈一番, 毕竟这离他们太远了。对于他们来说, 有好就去读, 不好就放弃。就算是两人的死忠读者, 也看热闹的居多,都还没出来,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但是行内就相反了, 都对这件事非常关注。

  许文华和连翘都属于那种言出必行的人,不应该这时候下了这个约定, 后来又鸽掉。那么大家要做的就是等结果了而这个结果大家显然都非常期待。

  一个是对赌约的,另一个是对的。

  所有人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件事的起因是连翘觉得自己会登顶, 但许文华认为登顶的应该是自己才对。

  虽然从两个人的年龄来说,先后登顶也不怎么奇怪。毕竟谁能在顶峰呆一辈子呢?若是巅峰期短, 后辈又十分生猛的那种作者, 或许在顶端也就是两三年的功夫。但两人看起来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想的都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丁一新都忍不住道:“看他们这样,让我想到了我当初年轻时候业内的光景,两位前辈正是这样彼此竞争的,有十来年的时间,轮换着做第一人。”

  说到这里,丁一新忍不住笑了起来:“若是这样的话他们更不应该着急了,他们才多大?写的直到四十几岁的时候才会渐渐精力不济, 而且有的人还老而弥坚呢!后头有几十年可以用来针锋相对,如今就迫不及待了?”

  当时在场的王思齐吹了吹茶水,笑着道:“这样的针锋相对什么时候都是着急的,呵呵倒是有些幼师决战的意思!”

  丁一新却摇头:“他们那里还是幼师!爪子和牙齿都锋利的不行了我看呐,说不定等到下次我从益州回来就会发现,这天地忽然改换了门庭!”

  这其实就是隐晦地说后辈们已经能抢班夺权了。只不过这话只有丁一新自己能说,他说叫做自嘲。别人不能说,一旦说了,那就是找茬儿了!

  对赌约,大家关注度是很高的。有年轻一辈中自认为比不上两位大佬的,安安心心做着吃瓜群众。也有自认为自己还有一争之力的,倒是希望许文华和连翘两人能够在这赌约的中尝到失败的滋味儿,弄个两败俱伤。这样稍落后于他们的年轻一辈,也能趁机赶上距离,甚至一举超过他们。

  而对本身,关注的人同样不少!

  从这一点上出发,大家还是比较看好连翘的。无他,许文华就是一个典型的鸳鸯蝴蝶派作者,只是在这一点上登峰造极了而已。而连翘,出道以来的题材就没有重样过。如果单说是对新题材的话,怎么看都是连翘比较值得信任。

  不过说起这个,丁一新倒是有些担心连翘。

  “看起来倒是乔琏先生占尽上风,但仔细想想也不好说。乔琏先生写情并不坏,从她过往的本子上就能看出来。但是若是写一部纯粹的鸳鸯蝴蝶派,这恐怕又难了。”丁一新观察的还是很仔细的。

  “乔琏先生写情的技巧十分出众,高出众人一筹,这一点就和她在别的方面的表现一样,仿佛是天资使然——她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和一般的作者不一样!我们看到一个题材的时候还在想合适不合适,她就已经想到如何写了,而且似乎很清楚如何写才是最好好的。”

  丁一新想了想,换了个形容:“就好似她已经清楚地知道完成时的样子,只是需要将作品打磨出来,呈现出自己早就想好的样子这样的天赋,你别说我贪心,我是真的想要!”

  丁一新能够登顶,这本就说明他也是天赋卓绝之辈。这个时候说他羡慕连翘的天资,这让那些天资不如他的人要怎么活?但想要就是想要,人心本来就是得陇望蜀,永远不知道满足的。

  要是连翘知道丁一新的这些分析,恐怕也会心里给他点赞。因为丁一新确实将她的创作状态描述的很清楚普通人贸然去写新的题材,必然会有一些迷茫的,往往是写到哪儿算哪儿,自己也很犹豫。至于最后的结果,那更是不能铁齿。

  但是连翘就不一样了,她其实并不是创新,而是写自己早就已经熟悉的题材,而且还带着领先几百年的技巧、理念之类。在开始写之前她在脑海里就已经构想出了一个成熟的作品,对于市场的预料也是有考虑的。

  “这样说起来乔琏先生应该在这一方面也超出一般才对,但是写情一样,在初初的震撼之后,其实并不觉得比别人强出多少。《药庐琐记》就罢了,全是短篇故事,也无法深入其中。长篇的本子中,男女之情出彩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丁一新认真研究了连翘的,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王思齐将稍微凉一些的茶慢慢地饮下,点点头,面露思索:“所以你的意思是乔琏先生自己不擅这个,所以自己避开了描写这些。”

  “怕是这样没错了。”说到这里丁一新还摇了摇头:“这样说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乔琏先生一个小姑娘,也没有与男子有过交往,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如何能写的出来那些!只不过、只不过”

  “只不过乔琏先生一个小姑娘更不该了解她其他中表露出来的那些,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她在这上头是有劣势的了。”王思齐笑着将丁一新没有说完的话补齐。

  说过之后又笑着道:“其实说这些也没什么意思,他们都是天资高的。他许文华又与什么女子交往过?还不是只是听人家故事心有感触,再不然就是自己想象一番。这样得来的作品,偏偏压住了其他人。”

  丁一新对此有话说,吐槽道:“正是因为此,所以我才总说文华的‘不真’,只是他天资好,真与不真也就不大要紧了,反正写出来大家是爱看的。”

  其实才子佳人那一套,若真是‘真’起来,读者反而会少许多。不过丁一新这里的‘真’说的是情感真,很多这类的剧情纯属虚构,现实生活中甚至不可能出现。但是情感是真的,细腻的变化是真的,所以能够打动人。

  许文华的问题就在这里了,感情其实也不‘真’。他笔下的感情其实是理想化、浪漫化的感情,不能否认有存在的可能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没有几个人见过。

  不过许文华的本事就在这里了,他能够将理想与浪漫做到极致。这个时候真与不真已经不要紧了,因为这也是读者的憧憬,即使他们自己并没有见过这样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许文华笔下的爱情并不真实,但其中的魅力是要高于真实的感情的。

  就像那些被珍藏在少女心中的美好爱情故事,纯洁无暇、晶莹剔透、圆满美好,这是假的没错,但这并不妨碍所有人信仰这些故事中的爱情超过现实中的。

  梦,永远不会停。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期待的,若是两人能够借此机会突破自己,那也是一桩好事了——若是别人,我倒是没有这样深的把握这样说。我们经历的事情足够多,所以才知道这样的突破有多难。但因为是他们两个,倒是凭空生出许多希望来了。”丁一新这样对王思齐道。

  实际上不只是丁一新和王思齐,讨论到这个的人多了去了。其中也有眼睛锐利的,看出了两人都是要突破自己。

  两人又是当红炸子鸡,光是凭空说还不过瘾,还得举例子论证。而作者的能力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或许一个作者某一部之前还很平庸,这一部之后就突然成熟了,这不是没有的事情。所以举例子论证的话,肯定还是最近的比较合适。

  恰好,或者说必然的,两人现在的都是最最当红的,热度最高的,这一论证起来简直就没完没了了。

  《金钗记》和《江湖》,拿出去都是牛气的不行的。行内混的,哪怕是出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紧跟当下最的潮流,也不会忘记关注一番的。

  《金钗记》在连翘眼里就是异世界版的《红楼梦》。当然,具体的情节和人物不是一回事,但总体的主题、笔力上的深浅,乃至于影响力的大小,都是仿佛的。这样的作品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从连翘的角度来说,靠这部作品许文华将来就能流芳百世了。

  想必后世分析这个文学的黄金年代,依旧少不了拉出《金钗记》当个代表作。若不是这个世界的界竞争力要比连翘原本世界的古代大得多,连翘都敢拍着胸脯保证这书能组团出道了——就是‘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类的。

  这样的作品,纵观许文华过去的,或许真的有比这更加真诚的,就比如连翘曾经偏爱的那个名气不大的作品。但是没有比这完美的了,从各个方面许文华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最后成就了这样的一部作品。

  可以这样说,许文华今后写,同一个题材他自己恐怕也难以突破自己。他用一部《金钗记》给别人划下了仿佛天堑一样的界限,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桎梏。

  《金钗记》这样生猛,难道《江湖》就要认怂了吗?不是的。如果只是看市场反应,《江湖》甚至要稳压《金钗记》一头。没办法,相对于全是文戏的《金钗记》,《江湖》要热闹太多了,这是天生的优势。

  《江湖》写的热热闹闹,随着主角三人团队的满天下乱跑,所有人也经历了那些奇崛的、深刻的、爽快的、险象环生的事件。这其中展示了一个让人迷醉的下九流江湖,相比起武打中渺远,这更让人觉得触手可及,同时也更加精彩。

  而《江湖》新的部分进入‘赌石’的篇章,更是让人如痴如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