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7      字数:3713
  益州的同行们在越来越冷的日子里到了苏州, 苏州同行本着地主之谊的想法, 又有丁一新在中间连结,一时之间气氛可以说的上是其乐融融。

  文会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开起来的。

  文会的保留活动就是那些,喝酒、吃饭、联诗、谈谈人生感悟、说说最近的创作灵感来来去去没什么新鲜的, 对于文会的参与者来说,称得上新鲜的只是每次参与者不同而已。

  普通的文会早就叫不到多少人了, 但是由丁一新这个天字第一号人物组织,又有连翘等一众当红炸子鸡参与的文会,当真是名动苏州。凡是有些人脉的,都纷纷想要混进来一探究竟, 就算是被文气薰一薰,往后也有和人吹嘘的资本啊!

  只可惜丁一新打定了主意不做那等大的, 就是益州同行,再加上十几位苏州有头有脸的作者陪同,这就是了。所以那些想要走关系掺活进来的,都只能是想想了。

  益州同行们除了极个别的人物对苏州这边熟悉, 其他的都是第一次来苏州,至于见到苏州的各位作者就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了。大概是为了减少这种陌生, 很多益州同行在文会之前已经在会馆邀请过苏州这边的作者了。

  这些来自巴蜀之地的作者面对苏州作者,因为益州一带报业、业的弱势, 不免底气不足。说话做事什么的都是商量的语气, 来的时候更是说的很清楚,就是向同行学习来的!

  连翘听去过会馆的作者说,客气, 那是真客气!

  从这一点也看出来了,此时地方差距是很大的。当初连翘幸亏是生活在嘉定,那里虽然只是个县城,但好歹是苏州下辖的县城,她想要来苏州发展是很容易的事情,从作者的出身上来说也无可挑剔。

  要是换成是别的地方出身的作者,就不见得有这样的好命了。

  以连翘为例,她自己就算是本事再大,平台不够给力,她也不可能做出好成绩的!

  当时她在嘉定县城,虽然嘉定是个小城市,但本身的报业并不弱,而且临近苏州城,很容易就能被苏州这边注意到。而若是换成另一个地方,也是小城,却不是苏州下辖的小城,而是湖广的、甘陇的、云贵的,这些地方的小城,她相信自己还是能出头,但中间多耽搁一些年,这是很正常的。

  来自益州的同行中成分也不同,有在苏州关系多的。这些人当年应该在苏州混过,出于回归家乡,或者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这些人后来都回了益州。也有在苏州没有什么关系的,这些就是纯粹没有出川混过的。

  前者以一位赵先生为领头的,到处拜访故人。据说这位赵先生当年出道之后势头也很好,如果留在苏州,未尝不能和同辈之间竞争甚至大神之位也不是不能指望。而如今,只能说小神刚刚站住,还是神格不太稳的那种。

  只能说这都是各自的选择了。

  后者以一位苏先生为领头的,向苏州有名气的作者下帖子,有的人看丁一新的面子来,办起来的小宴倒也不错。而这位苏先生算是小神位置稳稳站住的那种,相比赵先生竟是硬扎一些。

  当然了,赵先生和苏先生并不是真正的敌对关系。两人在文会的时候还站在一起,互相交流了一下这段时间各自的进展。

  赵先生有些后悔地道:“早知道还不如如你一样呢!我们这些人上门拜访到底有限,虽然通过以前的朋友另外认识了一些人,但正经有用的人还是见的少。”

  苏先生说的公道话:“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只是尽些人事而已,若是报业不起来,业便是空中楼台。所以要紧的并不是与苏州的作者交好,而是报业那边学到足够多的东西,我们不过就是造造声势,敲敲边鼓而已。”

  后头一个作者却摇了摇头:“事情也不能这样说,仔细看看就知道了,相比起苏州这边这几年流行的,咱们益州那边确实已经老派了一些了。这一行要求新求变,固守以前的样子是没有出路的。往常咱们看报纸、看书册,到底隔了一层,并不能学到多少。如今有机会见见苏州作者中最顶尖的一撮人,该认真问问才是。”

  “说起来丁先生有指过路么?向苏州这边学的话总该有几个重要一些的人物罢!”苏先生认同那作者的话,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又道。

  他的意思是丁一新有没有说过,如果想学苏州最新的写作理念和流派要找谁毕竟这种事说是很容易,苏州随便是谁也能研究、请教。但说困难也是困难,同行是冤家,这年头又有敝帚自珍的习惯。有的人不好做这个领路人,有的人却是极合适的。

  赵先生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个‘你说呢’的表情,摊手道:“丁先生确实说过了,他和我说了,若想在这件事上做得漂亮,只能寻‘乔琏’。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几日有朋友领着各家串门,却没有遇上这位。”

  苏先生干笑了一声:“我们和你们一样的,帖子虽然下了,却没有等到人。听说先是和朋友出门去太仓那边的名寺礼佛去了,然后再加闭关写,都错过了。”

  说着苏先生又像是安慰一样补了一句:“听说丁先生与那位乔琏先生交好,想来这些事情确实是赶巧遇上的——这次不就机会来了,能好好认识一番这位乔琏先生。”

  正说话的时候,门口的动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过了一会儿,一个长随小跑步过来道:“苏州的先生们来了好几个呢!”

  苏先生连忙追问是哪些人,长随便掰着手指头算道:“有‘金华楼主’、‘黄龙阁主’、‘清虚散人’、‘博陵狂生’丁先生已经接住诸位先生了。”

  对一般人来说,这些著名作者的真名是不太熟悉的,相比之下笔名倒是能够脱口而出。

  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丁一新领来好几个年纪不一的男子,有些是大家已经认识的,有些却并不认识这些都是苏州如今有名的作者。

  说实在的,这些苏州同行给苏先生和赵先生第一感觉并不是别的,而是个个风度上佳。之前他们与苏州同行见面的时候其实已经注意到了,只是今日这样重要的文会感受的更加明显而已。

  或许有的人外貌、身材并不算出色,但是打理的好,再加上一股天长日久积累出来的气质,属于一看他们就能让人觉得‘不是一般人’。说是著名作者、名满天下之类的,也非常容易相信。

  相比之下益州来的诸位就多有不如了。

  一开始苏先生和赵先生不好意思问这个问题,觉得是自己太关注表象了,显得肤浅。但是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私底下悄悄问丁一新这件事。

  丁一新本在招呼朋友,听到家乡同行问到这个,笑了起来:“这件事你们还真问对了!”

  的确,对于这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写,只要写得好,想要的东西自然就来了。反之,写的不好,其他的东西都是空中楼阁,一触即碎。

  但是不能否认,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作者的红火程度。就算让连翘来说,如果她不是一个女孩子,很有可能要达到如今声势,也得多花几年的时间呢——女性作者的困难在于初期出头更难,也在于写作之外,生活给她们的困难。但是一个女作者一旦出头了,同等情况下她们往往比男作者混的还好。

  毕竟物以稀为贵,再加上读者中男读者比女读者更有‘权力’,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一点倒是与后世影视产业中相反,那时候显然是女观众更有‘权力’,所以题材和演员就要关注她们的喜好。

  苏州这边报业和业发达,于是相对应的,各种针对作者的包装、价值开发也来了。他们不只是写,然后纯粹依靠成名那么简单!

  如果有一个好风度,经过报纸宣扬出去,这显然也是很有利于他们扬名的。这一点具体可以参照后世的美女作家、帅哥作家,算是眼球经济的一种。另外,这也不是现代独有的,在古代的时候很多文人骚客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有的时候一个名士的评判标准里,头一位就是长相,然后才轮得到口才、才学之类的——没错,就是神一样的魏晋时代。不过就算不是魏晋时代,外界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里,外貌也没有跌出过前三。

  古人说着‘人不可貌相’,但实际行动中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放在此时,对于作者来说,外貌当然也很重要。天生长的怎么样不好强求,但风度肯定是要到位的。哪怕本身条件差一点儿,也能通过包装之类的手段弄出特有的风格。历史上刘伶还不是人物不行,但一点不妨碍包装啊!

  丁一新给家乡同行说了一番苏州这边的报社和书社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包装自己的作者,从而扩大作者的影响力,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这时候的传播手段有限,这种事情要不是懂行的人来说,身在益州的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摸不着门槛。

  赵先生就感慨道:“为本,是正道,其他的都是邪道,算是‘奇’,正奇相合,这才有了如今苏州乃至江南的盛况啊!”

  听到赵先生这样懂行,丁一新也笑了起来。

  这时候门口又是一阵响动,显然又来了几个人。丁一新告了一声,然后就去接人去了。

  等到人接进来,赵先生眼尖,立刻道:“好似有两个女子我记得这一回苏州同行邀请的都是有排面的人物,女子就只有两位。一个是‘如意儿’,另一个就是‘乔琏’了,哪一个是乔琏?”

  一年以前应该是周莹名气更大,但是短短一年的时间,情况就变了,哪怕是远在益州,乔琏的风头也迅速盖过了如意儿。特别是之前丁一新还特意叮嘱过,这个时候赵先生等人自然是更关注乔琏了。

  文会上用的帮佣,除了来的时候带的小厮长随,就是丁一新借的人。这里面有丁一新家的仆人,也有包下文会所用各种吃食、酒水之类的庖厨家自带的‘帮忙的’。

  这时候旁边一个丁一新家的仆从就笑道:“赵先生仔细些看,那个穿红裙的姑娘便是乔琏先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稍后今天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