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6      字数:3639
  秋爽会的初赛是三天, 真等到决赛结束就是五六天之后的事了。在这五六天, 苏州,乃至整个江南的报业,都已经忙疯了,关于这一场盛会的消息,由金鸡湖送到所有报馆,再由报馆火速撰写出来的报纸辐射苏州、江南、两京十三省!

  这也是苏州满城百姓同庆的节日,有钱人自家就有船,在船上挂上彩灯之类的装饰, 每日悠闲自在地往金鸡湖去。而就算是一般人家,也会两三家合租一条船,等到到了时候就往金鸡湖摇船。

  金鸡湖的舞台开始表演,其实有些隔得太远的船已经看不清楚了, 只能听见一些乐音,看见人影子而已。不过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光是这个热闹就已经足够了——半个城的人都来了, 到处熙熙攘攘,各家彩灯也不同。等到天色暗了下来, 特别是舞台方向,挂的都是玻璃风灯,成百上千盏一齐点亮, 真称得上是光耀上冲云霄!

  再加上每日散场之后还有烟火表演有什么不满足的?日后当作给人吹嘘的本钱也好呢!

  有人一人驾着比澡盆略大的小船穿梭在挤挤挨挨的舟船中,这样的小船上面放不了什么东西,大多是一桶鱼肉粥、一桶肉丸汤、一大包瓜子花生、果脯之类的零食评委席和票席有人准备零嘴和饭食, 其他的船上可没有!要是自己也没有提前准备,那就只能买了。

  中间种种热闹让人津津乐道,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最后时刻的‘决赛’。到了这一日,女旦只剩下四十八位,每一位都是一时之选。她们有苏州本地的,也有外头来的,大都早先已经出名,而进入决赛让她们名气更盛!

  她们自己忙着准备决赛察觉不到,但是他们的班主是很清楚的!有听说女旦进入这一步了,立刻就有请帖下下来,有请班子去唱堂会的,有原本租的戏园子商量加场的。当然,最多的还是金主请女旦过去陪酒吃饭。

  这些对于戏班来说都是莫大的好处!

  有了这样的榜样,班主哪一个不上赶着!之前只是隐约知道有这样的好处而已,现在算是好处切切实实摆在面前了,力度自然不同。

  “班主让小娘子一定要用心准备,若是入了花榜,不说天榜,就是地榜,那也是戏班的大功臣!”到处是这样的传话。

  这种话说的多了,女旦们也能隐隐约约察觉这一次比赛对自己影响有多大——超乎预计的大!

  有志向大的女旦当即就道:“地榜算什么?要做就做天榜的十二人之一!”

  因为有这样的一件事,精神更加抖擞了!

  对于观众,甚至对于做评委的连翘他们,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演出质量提高了不少呢!

  在决赛部分,不只有唱戏的部分,还会有作者评委们提问。这些提问有些是关于之前唱戏时的问题,有些则是问她们对于自己扮演人物的理解。

  一般大家认定,如果是自己的人物,那必然是自己来问。若是这个人物的作者未到,或者早已经作古,这便换成是对这个人物有了解的作者来问。这之间的分配由作者们协调,是决赛开始之前就已经订好的,省了到时候麻烦——无论是没有一个人问,还是有几个作者抢着问,场面都不是特别好看。

  连翘虽然只有《宦海》中罗萍萍一个人物中选,但是到了决赛四十八人中竟有两位女旦扮的罗萍萍,这也算是很厉害了!她再次赞美了一下作为罗萍萍人物原型的林黛玉女神,魅力果然非同凡响呢!

  等到一位女旦小姐姐唱完了《春去》一折,这就轮到连翘来提问了——《宦海》中常常将‘罗十回’单独列出来成一出戏,到现在为止受认可度最高的是太仓人写的戏本《鹭霞歌》,其中一折就叫‘春去’。

  连翘听那女旦唱‘春来春去几时归’,这里是说男主和女主短暂离别的一段,严重竟有眼泪打转。便笑问道:“小姐哭甚呐!”

  女旦不好意思地道:“小女最怕离愁,每唱到此处都情不自禁!”

  连翘闻言笑了起来:“正是秋日,我正悲秋来着,小姐却伤春了!”

  女旦闻言这才忧伤稍减,算是被连翘稍微转移了注意力。连翘又问了她几个问题,人这才往后台走去。

  中间一段表演歌舞,评委们也暂且休息的时候,许文华挑了挑眉笑道:“伤春悲秋?我怎么不知道我们乔琏先生竟有这样心肠?”

  一般来说文人总是特别多愁善感的,看到树叶凋落也能心里百转千回。伤春悲秋的说法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典故,但在文学作品中早就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事情了。只不过联想到连翘,这件事就觉得奇异起来,毕竟熟人都知道,她是没有这种敏感心肠的。

  连翘也不扭捏,爽快道:“的确没有那个心肠,只是见那位小姐似乎局促不安,稍稍安抚一番而已。”

  许文华见她对一个不相干的人都这样体贴,心里不爽,哼了一声:“就是你做好人!”

  见许·小公主·文华这就转头不说话了,连翘只能朝同桌的王思齐、周莹摊摊手:“他这又是怎么了?”

  连翘也就罢了,就算是知道许文华心思,也了解他性格古怪的两人,此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也是习惯了,许文华常常有这样让连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这原不消说。同桌的三人略思考了一番,没个结果也就丢开去了。

  四十八位决赛选手,最后选出天榜十二人,地榜十二人。这是个很艰难的过程,然而再艰难,这一场盛会到了尾巴,事情也得有个结果了。

  从地榜的第十二位开始揭晓,每揭晓一位,立刻就有一位名士、贵绅为这位女旦‘颁奖’。主要的奖品是一份二十六位作者,以及主办‘秋爽会’的金主的签名证书,证实了这位女旦的荣耀受到这些人的认可。

  然后还有物质上面的,一把扇子、一条汗巾、一只银酒杯(金榜得十二位是一只金酒杯),这些酒杯上面一面刻着‘秋爽会’的字样,另一面刻的则是‘艳压群芳’。

  另外,前三甲的女旦,也就是天榜最后公布的三位,他们每人还有一支金钗,由主办秋爽会的金主亲自给她们簪上。金钗形制是差不多的,只是第一名上嵌的是正色‘红’宝石。第二名第三名分别是蓝宝石和绿宝石。

  这些奖品中的汗巾、扇子算是纪念品,那些进了决赛却没有上榜的女旦也是人人有份的。汗巾也就算了,是主办方从苏州绣房里定做的,虽说质量很好,做的精美,但那也就是一条汗巾子而已,倒是扇子比较有意思。

  扇子原就是一条洒金折扇,但上头是空落落的,等着人来题画。四十八把扇子,这些要由作者们题,每人差不多是两把的样子,就写一些对这位女旦的评价。

  正好有两位演罗萍萍的,连翘干脆就评她们两个就是了。

  连翘知道这些评价对那些女孩们意味着身价,她乐于成人之美,所以说的都是好话——评起来也很简单,就按照林妹妹的评语来就行了。什么‘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什么‘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这一类的句子张口就来!

  题写在扇子上,被王思齐看到了,笑着道:“乔琏先生评价人物总是高出一筹来看,方才两位女旦虽然不错,可离着罗萍萍也太远了。您这样写,实在是抬高了她们!”

  连翘笑着坦然道:“我不过略抬抬手说好话而已,但是这件事对那些女旦就很重要了,说不得以后还要靠这个抬身价、讨生活。既然是这样,何必难为人家呢!”

  周莹在旁叹息:“难怪许文华常说你爱在许多事上做好人,原来就是这样!”

  许文华不知道什么时候踱步过来,撇撇嘴:“才知道她爱做好人?”

  话是这样说,听起来都很嫌弃的样子,实际上不然。说到底,不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到头来还是喜欢和好相处的人相处的。连翘到苏州算是初来乍到,能有这样的声势,除了因为她确实做出了很多成绩,而且和本地最顶尖的一撮作者交好,也在于她会做人!

  果然,收到连翘题写扇子的两位女旦都格外欢喜凭借着这把扇子上的评语,她们将来演罗萍萍,甚至是演乔琏笔下的任何一个女子,都要在平常的身价上加银子了!

  这些评语自有报纸的供稿人收集,等到登上第二日的报纸,还有谁不知道?

  ‘秋爽会’的影响当然不只是在这里,除了最直接的,让这些女旦大出风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人物之外。还有间接的,著名作者们也获益不少。他们之前虽然出名,但是不知道他们的人依旧很多。这就好比后世的改编电视剧,只看电视不看的人多了去了!

  这次秋爽会,关注的人里头不乏单纯的戏迷,或者只是看热闹的人群。这些人原本根本不知道这些著名的作者,借着这次的机会很多都对他们感兴趣起来。

  而报纸推波助澜,除了主要报导的女旦之外,也没有忘记这些大作者们。譬如许文华和连翘‘芝兰玉树’的典故,连翘戏言‘伤春悲秋’的花絮等等,这些显然都成为了报纸新闻的素材。

  在给报纸带来销量的同时,他们这些人的名气也随着销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远。

  “哎呀,他们南边到底比我们喜欢弄些花里胡哨东西,你们看看这个秋爽会!”年纪在三十五六的男子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笑着挥了挥手上的报纸。

  “宋先生怎么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起来了?莫不是报纸上直言丁一新先生现在是业内第一人,您心中不忿?”旁边的人打趣道。

  “嘿,可别胡说啊,我对这个有什么意思!”‘宋先生’说是这样说,看表情却完全相反呢!只见他转移话题一样道:“相比起来倒是这条新闻有意思一些——‘西湖客’何等傲慢的一个人,我只见过一面就再不能忘了。如今看来,他倒是十分高看这位‘乔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