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6      字数:3395
  “到了没有?!快些走!”

  大夏天的正午, 乡间小道上不见一个人。一辆马车‘哒哒哒’地经过,干燥的地面一片烟尘。

  “少爷, 已经够快的了, 再稍等, 不消半个时辰,立马就能到!”赶车的车夫打了两下马,无奈地回话。

  这是他平常精心饲养的马,平常都舍不得打马的。只是今日少爷催的急, 也是没办法了。

  许文华撩开车帘子也不放下, 焦躁地打开折扇扇风。‘唰’地一声合上折扇, 恨声自语道:“可别有什么事儿了!”

  今日上午许文华才接到老家来的口信, 说是他老母亲病了, 而且这一病来势汹汹!许文华就是一个再洒脱的人这时候也洒脱不起来了, 什么都来不及收拾,连忙让车夫套了马, 这就往老家赶。

  好不容易等到日头偏了一些,远远看到一个村庄——老家到了!

  许文华在老家村子里长到十三岁, 家里算是本地的小地主。虽没有过上纨绔子弟整日斗鸡遛狗、强抢民女的混账日子,但也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头。对于老家小村子的记忆, 除了许许多多喜欢传播流言的琐碎妇人, 他还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的。

  至于十三岁之后, 他去了苏州城的书院求学,本来许文华爹娘的打算是供出一个读书上进的儿子,将来考取功名就算当不了官, 有一个功名也是好的啊!

  不过人到了苏州,就不受家里人的管束了。许文华倒是没有学坏,只是迅速迷上了报纸,并且在第二年就开始自己动笔写。这个时候写并没有想过寄到报馆,纯粹的自娱自乐而已。

  直到准备下一年童子试的时候,他才深觉读书什么的实在是太无聊了,至少不是他的爱好!但人这一辈子总要找点事情干,总不能一事无成罢。经过他的仔细考虑,这时候才确定要以写为生。

  所以表面上他还在书院读书,实际上一门心思放到写上了也就是这段时间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宋文静’,后来才有了才压江南‘西湖客’的传奇人生。

  虽然许父许母都寄希望儿子考功名当官,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时候考取功名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当官,那就是走钢丝了!所以许文华没有做到,他们也不会太强求更重要的是许文华获得了成功。

  一白遮百丑,既然儿子获得了成功,那么其他的事情又有什么好说的?反正说出去已经很有面子了。

  许父许母总共有两子一女,除开嫁到长洲的女儿,还有大儿子许武英和小儿子许文华。大儿子从小读书上面没什么天分,好在家中有田地继承,学着打理田亩倒也足够。原来老夫妻两个还想着家里地太少,给两个儿子分恐怕不太够,只能委屈小儿子了——再疼爱小儿子的也明白,将来养老还是得靠长子,长子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更多的产业。

  如今小儿子出息了,倒是没有这个忧虑了。

  许文华因为厌恶许父许母动不动就催婚,并且十里八乡介绍姑娘,平常不太爱回家。但这次捎来的口信说是许母忽然得了急病,这种事他如何能坐的住!

  正在许文华即将到家的时候,许家上下正在商量事情。

  说是得了急病的许母好端端地占了一个上首的位置,筹划道:“上次就让文化躲了过去,这次可不能躲了!这次他一家来,立刻压着他去上门提亲——不是我说,这件事还想那许多做什么?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难不成我们还得看那小子的脸色!就该先上门求亲,将这件事定下来!”

  许武英没有自家老娘那样想当然,只能劝道:“娘,您那个主意不行的,真要您老将婚事定了下来,转头小弟就能去退婚,到时候丢脸更大!和舅舅家还做不做亲了?”

  见许母双目圆睁,许武英又补充道:“您别总是听大姐的,她的那些主意哪一次能用?她和小表妹关系好就想着极力促成这桩婚事。可也不想想,这是小弟成亲,又不是她成亲,还是得小弟愿意!”

  “他愿意?他若是有一个愿意的人,我能费这个心?这个年纪了,就算他如今出息了,一般姑娘看不上特别是咱们这些乡下姑娘,那也得找个身边人罢?你如今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他连个信都没有呢!”许母说起这些事情满是话说,连珠炮一样不停。

  许武英虽然有心替弟弟说两句公道话,但许母的道理实在不是他能抵挡的。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只等着之后的家庭战争了。

  是的,就是家庭战争。

  早些年的时候许家父母两个偏爱许文华一些,朝廷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直到许文华逐渐出息了,家里的风气就开始变化了。

  不能说许父许母不爱儿子了,只是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对这个儿子呵护备至了。许文华通过自己事业上的成就,在家庭中间占据了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

  从家庭地位上来说,他是儿子,是弟弟,应该听从父母兄长的。但是从成就上来说,他早就超过了家里所有人,实现自身独立之余,还给了家里许多钱。虽然因为周边没有人家愿意卖地的关系,不能给家里增加不动产,但每年以孝敬爹娘的名义,钱真是没少给!

  这让家人没办法正确地对待他,一方面不能对他太低声下气,这也做不到。另一方面似乎又不能太硬气后世现代似乎也是这样,当儿女长大成人独立之后,父母自然就不能使用‘支配’的方法对待他们。

  这种情况下,许文华长期坚持单身,这就是一个□□,一切矛盾的引子。不然的话,许父许母总不能无理取闹地和小儿子闹!

  给许文华安排婚姻,只不过是父母想要占据主动权的一个象征——身为父母,他们本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这件事。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无可厚非,甚至会有点委屈。当爹娘的,还不能安排婚事?这也就罢了,真不要安排,自己倒是寻一个过来啊!

  但这对于许文华来说正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许文华是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一生一世一双人,他想要的东西都在他的里历历在目。若是许父许母插手的是他别的东西,哪怕是要求他将自己的收入全都交给家里,他都不会有这样大的反应!以至于甚少回家。

  只不过家里人都不明白他,在他们看来婚姻上的事情只是小事,要是在钱上面抓的死紧,恐怕才会真的和这个儿子闹翻!

  不过话是这样说,若是许文华真从苏州带回一个不俗的儿媳妇,恐怕许父许母又会不乐意了。在这件事上,特别是许母,她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儿媳妇找的门户太高了其实没什么好处。特别是生活起来,里头没什么实惠!

  首先头一件,儿媳妇来头太大,她这个婆婆怎么摆婆婆的款儿,调理儿媳妇?

  其次,更隐秘一些的心思,她有心想要小儿子贴补大儿子和大女儿,若是真有一个儿媳妇,这件事怎么成?

  这不能说是父母的大问题,应该说父母都是偏心‘弱势’的那一方的。原本许家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许文华这个小儿子,家产大部分都被大哥继承了去,他又是个书生,若是没能考上功名,将来要如何呢?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相比起大儿子那一点可怜的家产,小儿子无疑要强得多,这时候强弱已经对换了。

  另外女儿那里也是一样的,女儿原本嫁的是一个长洲的布商,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有点家底的。可是前两年开始迷上了赌博,如今已经大不如前了,当姐姐的常常要找弟弟要接济——许文华都不敢给太多钱,因为他知道钱一拿去,根本无法用在外甥和外甥女身上,只会让他那个姐夫糟蹋。

  赌的人不改好,多少钱都不够!

  这种情况下,一个弱势的儿媳妇,许母还能够摆弄。若是一个太厉害的儿媳妇,到时候还不得将家里经营的铁桶一般?

  虽然许文华是他们的儿子,是兄姐的弟弟,该帮忙的时候肯定会帮忙。但是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等到他成亲了,有自己的小家庭,肯定是要先顾着自己的老婆儿女的。再有一个厉害老婆在旁吹风

  许母有时候想想自己,也会觉得这样不对。但是她自己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她又不是为了自己!她自己都是一个老婆子了,还有什么要争的?

  她是为了儿女,同样都是她的儿女,一起长大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看的心里痛心啊!

  “行了,别说了,到时候文华回来好好和他说。不管乐意不乐意,至少先见见侄女儿,说不定就愿意了。说起来文华他好些舅舅,表妹更是数不过来,这个他没见过的确实不错!”许父咳嗽了一声,算是结束了许母和大儿子的这场小争论。

  许母娘家那边是大族聚居,半个村子都是一个姓,许文华小时候陪许母回娘家走亲戚,见人就是舅舅舅妈。至于说表亲的兄弟姐妹,那更是数都数不清,有个把没见过的实属寻常。

  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许父话音刚落,许家这座在村子里头一等气派的院子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拍门声:“老爷夫人,小少爷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