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9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6      字数:3602
  “后面的文章我可拿不出来, 按照规矩不该拿是一个缘故,更重要的是我这里根本没有。”连翘两手一摊表示莫奈之何。

  普通读者想要看后面的内容, 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相熟的朋友是能够的。

  只不过根据行内的规矩, 还没有登载的是不能让人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点,这是为了防范提前泄露或者抄袭什么的。公正一点说,这也是一个规矩,只有遵守好了, 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来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杀上门来, 与其说是想抢先看, 还不如说是聚集在一起抱怨抱怨。不过连翘这里没有这件事还是让他们觉得出乎意料了, 作者本人没有自己的什么的

  许文华算是比较了解的, 相当揶揄地笑了一声:“我们乔琏大家啊,自然和别人不一样。他的都是有极细的纲要的, 所以草稿之类的就免了,校对之类的也可以由报馆来——这时候都送到报馆去了, 她这里哪里来的。”

  许文华早就知道连翘这里没有书稿了,之所以过来就是看这些人的笑话。

  连翘一面亲自给朋友们倒茶, 一面笑着道:“确实是这样的, 也是我这个人懒惰, 实在不愿意打一遍底稿,然后修改一遍了。厚厚的一叠文稿,写一份出来已经够难的了, 还要再抄写一遍?不敢想,实在是不敢想”

  这又不比后世,电子档的文稿,修改起来十分容易。用毛笔写字本来就慢,还要加一倍的工作量,连翘也受不住的。

  听连翘这样说,在场的朋友都笑了。别人不敢说,王思齐还不敢说吗!当即指着在座所有人道:“你这话说出来是羞谁呢?咱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比你更勤快?你说自己懒惰,那我们岂不是都是懒鬼了?”

  连翘每天都要发表半回,这种更新量不能算是最厉害的。有很多写地下的作者,比这个还牛呢。但是做到连翘他们这一步的作者,连翘的勤奋的确是独一份的了。一方面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名利都有了,就不愿意那么大的工作量了。另一方面,他们写的都是精品了,自然得精雕细琢,速度本身就快不起来。

  不过说到再修改一遍,也有偷懒的办法,就是自己说出该修改的地方,动手的却是助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管,让助手稍微修改一下,改正改正错别字,调整一下句子之类的。

  连翘没有这方面的助手,或者说她本身就很厌恶让别人动自己的,所以没有打算过找这样的助手。

  虽然想要读《江湖》这部接下来内容的想法完全泡汤了,但既然来了一趟,也不可能就这样回去。所以所有人干脆留了下来,反正连翘家里用冰量大,舒服的很,又有点心茶水伺候。

  回家的话又有什么趣味?在这里好歹都是一些能说的上话的朋友。

  不过这一日本来就是为了《江湖》这部来的,所以说着说着,不自觉地又往这部上靠了。到了最后,大家一合计,还不如开读书会呢!

  立刻找出《江湖》已经发表了的内容,排着队开始读。

  这种娱乐方式在普通的现代年轻人来说应该近乎于沙雕了,但确实是一时的流行。不要说古代了,就是西方国家进入现代之后,这种读书会也是很常见的。

  连翘自己还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中就有作者的出名之后,往往有人安排这种读书会。作者就是读书的哪一个人——大概大家是觉得作者本人是对作品情感理解最深的人,所以最能读出作品中的深意(?)

  而这个时代的读书会是和老派文学形式,也就是诗词歌赋那些学的。诗词歌赋的作品出来之后一般都有一个朗诵的过程,于是行内的大家一合计我们也可以啊!于是读书会就成了一个挺普通的娱乐项目。

  不过考虑到读一部的工作量,大家一般都只截取华彩片段来读。而且写的一般的,那是从来没人读的。

  读,哪怕是读片段,这本来已经是一件很冗长的事情了。如果还很无聊,那真是很难坚持着读下去啊!

  不一会儿,清晰的、抑扬顿挫地读书声传来。不出所料,读的就是墓中险象环生的一段,以及船上追击战一段,后来又有人提议,将销赃中智斗一段也读了。

  读书看起来并不是费力气的事情,但这件事就和广播体操一样,如果认真做的话肯定是很耗体力的。非常用力地朗诵完之后,几个朗诵者都浑身冒汗了,这可不只是因为夏天的关系!

  连翘看着金凤读中追击战那一部分的时候,甚至站了起来,一面踱步一面读,整个人紧绷的不行。等到读完了,她送来一些消暑冷饮的时候还特意问他:“怎么还站起来读了?”

  金凤正口渴,飞快地喝了一口酸梅汤,缓过来了才道:“因为这一段实在是太急促、太紧张了!明明只是追击而已,多少里都写过。那些的场面还比你这个大得多呢,动辄是两军之间的追击,再少也有十几人。追击的空间更是天南海北,小一些的也是满城追击但对比起来,哪一个都不如乔琏先生你这回些的令人激动。”

  旁边的陆心远补充了一句:“密不透风,大段文字都是密不透风。第一次从这里读过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口气出不来。”

  陆心远本就是写武打的,之前还向连翘请教过武打打斗场面如何写呢!这一回看到了《江湖》中的武打场面,只能再次叹服:“乔琏先生上一回还只能算是擦边,这一回真正算是写武打了,果然见功夫,我们这些人全都被压倒了。”

  《江湖》在连翘的定义里绝对是黑道,但是按照时下的说法,说是武打也不算太另类。毕竟说到江湖说到下九流,这类打斗场面不少了,至少是‘具有武打元素的’了。

  说到这里,陆心远也只能道:“乔琏先生在写这种场面的时候确实独到,上次虽和我们说了,武打的动作要好看要飘逸,还说韵律要带出来。看乔琏先生说的容易,真的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事情有多难!这一回看乔琏先生的《江湖》,可不就是活脱脱的范例。文字无声,可我们读着的时候就是觉得有急促的韵律传到耳朵里,同时画面也是扑面而来”

  “不服气不行啊!”

  连翘收下了这个赞美,想了想,让春儿将自己的琵琶抱来。穿越的连翘是不会弹琵琶的,但是古代长大的连翘会。继承了对方身体和记忆之后,连翘也能弹了,只不过会有些生疏而已。

  但是如今生活悠闲,又没什么娱乐活动,所以连翘在日常爱好中又增添了一项练习琵琶。话说穿越之前的她也曾想过去学一门乐器呢,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考量,只能作罢了。

  这个练习琵琶的习惯坚持下来,到现在她至少是比之前的连翘要强一些了。

  她抱着琵琶试了试音,又紧了紧轴。在金凤和许文华之间游移不定,最后还是对着许文华道:“你就念一段船上追击的部分罢!”

  许文华的脾气不算好,至少不太可能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那样他多没面子啊!抖了抖手上的报纸,抱怨道:“我就是给你做小厮的,随便支使?”

  话是这么说,展开报纸,他还是非常认真地读了起来。

  许文华的声音很好听,是非常典型的男神音,朗诵也很有水平。如果是在现代,稍微培训一下也能做个声优什么的,声音出镜就能让不少女孩子叫老公了。

  这时候他读‘追击战’这一段相当投入,感情充沛,吐词清晰,紧张感也非常到位——从这一点就看出来了,他对这一段相当熟悉,甚至自己诵读过好几遍了!

  连翘从他开口开始,就拨动琵琶琴弦和了进去。这就好比后世广播说书,常常会加bg烘托气氛,连翘就是在做这个而已。

  bg有多重要呢,先不说影视作品常有一个最佳音效奖。就说最直观的,将很多片子,特别是惊悚片这种很吃气氛塑造的片子,其中的bg拿掉。再看片子,立刻就会觉得惊悚程度下降了不止一半。

  连翘的音乐也不是一直都在的,偶尔会停一停,其他时候就随着文字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最紧张的那一段,她的琵琶乐音也越来越急促这时候她倒没有显摆后世一些很好听很适合的曲子了,而是老老实实用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有的曲子,反正这也足够了。

  许文华显然是明白连翘的意思了,所以偶尔瞥一眼报纸之外,都是看着连翘、配合着连翘。而连翘也是一样,不怎么看手指和琵琶,大多数时候都盯着许文华。两人虽然是第一次配合,但在内容和音乐的催化下竟然越来越顺,没有一丝错误出来。

  当许文华那里念到最后一个字,追击战归于平静,连翘的乐音也恰好止住,一切收束地干干净净。

  以前连翘没有见识过什么叫做‘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次算是见识到了。这倒不是她的技艺有那么高,而是音乐和‘说书’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带来的震撼让其他观众一时无言。

  其实这时候也有唱大鼓、唱评弹等等艺术形式,似乎是说故事与音乐结合。但那种艺术形式中偏重于音乐,对于故事并不重视,往往就是传下来的几套词反复唱。就算有新的词出来了,也没什么意思,至少不能和如今说书人层出不穷的故事相比。

  论表现力、感染力,确实不如刚才连翘和许文华做的粗糙结合。

  这里说粗糙,一个是两个人水平有限,无论是连翘的琵琶演奏,还是许文华的朗诵,都无法和专业的艺人相比。另一个就是两人根本没有排练过,即使因为默契很好没有出错,也比不上仔细排练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充分表现出了这种表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