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5      字数:3894
  盗墓的部分确实让读者大开眼界, 但是之后的部分更加精彩!盗墓是一场短暂的历险,压缩时间和空间, 在短时间和小空间中辗转腾挪, 紧张感如同压弹簧一样压了出来, 小且精美。

  但是之后男二号带着盗墓的一行人去销赃,就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这个时候场面变大,呈现出某一个角度上完完整整的江湖。

  表面上做正经古董生意的小摊子,男二号和对方对了几句江湖的切口, 人立刻卷了摊子带他们往巷子深处走。男二号就对几个人中唯一的外行, 也就是男主角魏师道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古董行里有很多门门道道, 主要原因是这一行利润高, 说的是三年不开张, 开张吃三年。与此同时对专业要求也很高, 而且很多有水平的专家也免不了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这一行里骗术很常见。

  而在古董行里, 又以接触到‘冥器’的最为见不得光。冥器就是死人的陪葬品,有些陪葬品是墓主人的生前所用中心爱的。但是对能够大量陪葬财物的人来说, 他们的陪葬品大都是很讲究的,往往有专门的器具, 这些器具就被称为冥器。

  比如唐三彩就是最典型的冥器, 专门做陪葬品, 活人不用那个。还有电视剧中曾经出现过的,明朝皇帝戴的那种金丝编成的帽子,那其实也是冥器, 皇帝活着的时候都不用那个。

  冥器是从墓中取得的,那就要和盗墓贼联系才能得到了。盗墓本就是个违法乱纪的事情,交易这个也就更得小心。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是小,毕竟这种生意只要没有被当场抓住,都很好解释——就算解释不了也没什么好怕的,能做古董生意,怎可能没个靠山。

  怕的是上家做局,假东西骗人。虽说做古董生意的不可能没有真才实学,但成天打雁也有被啄了眼睛的时候,古董这一行里水实在是太深了。这时候上当受骗,数字往往很大,也根本找不到责任人追责。

  那种人往往机灵,跑的比兔子还快。而且也不可能明面上求助于官府自家买盗墓贼手里的冥器,这种事情能泄露出去?

  总之,古董行里的水深的很。上能通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下也得和地痞流氓盗墓贼这种下九流打交道。从这里做一个切入点,深入了解这个黑色世界,显然非常合适。

  至于读者们看到这些内容,关于交易的规矩,关于经营各类行当流传下来的百年规则——这些背后都是有大智慧的,往往是前辈们用经验教训实践出来的最稳妥的办法,只不过是麻烦了一些而已。

  这对于外行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神秘而且严格了有一种进入新世界的感觉。这又和《神仙书》的新世界不一样,《神仙书》写的再像那么回事,读者也知道那是假的。而《江湖》将这些行当、规矩、看不见的世界描写的像模像样、一板一眼,读者们是会真的相信有这么回事的!

  其实连翘自己知道,这是半真半假。一个是因为真实的东西反而没有写出来的这么好玩,另一个在于最真实的东西没办法写,连翘可不想因为一本书的关系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不过不要紧,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也就够了。后世虽然也有纪实作品,可绝大多数讲到黑道,讲到一些不好说的事情的时候,作者其实都是半真半假地写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嘛~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新鲜的、有吸引力的。普通读者大部分来自于最普通的民众,虽然他们过着非常平常的生活,接触的也大都是各种底层小老百姓。但他们绝大多数都过着平静的日子,知道有一个见不得光的世界在隐秘中运行,却根本没有分毫的了解。

  而这一场销赃,连翘下了大力气描绘,从接头开始就铺陈,然后约定碰面,看货——看货的种种规矩,彼此之间试探底价,顺便还科普了一下古董知识以及这种陪葬品买卖不同于普通古董交易的规则。

  “我记得有些东西是不让民间流传的?”魏师道小声地问男二号。

  现代有的古董也是不让民间交易的,最典型的就是青铜器。古代也有,但不是为了保护国宝,而是维护礼制。封建社会什么人用什么东西都是有讲究的,下位者用了上位者的东西叫做逾制,上位者用了下位者的东西也是失礼。

  而很多古董本就来自原本的社会上层,胡乱流入民间。随便使用、买卖,岂不是乱了礼制?

  但正如现代一样,禁止民间交易的古董是存在的,这类古董的交易偶尔暗中进行,这也是存在的。在古代,所谓的不允许流出的宝贝,这当然也就是一纸空文,私底下只要钱足够多,总是会有买卖的。

  男二号说的很清楚:“这其一,得有钱,出的起钱就好办事了。其二,多少要有些势力,不然这件事泄露出去,岂不是要为了一件东西闹出祸害家族的事情——总之得摆得平这些事。”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呢!

  和古董商的交锋算是初步引入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这个时候‘黑风义从’师徒两个邀请主人公魏师道加入他们。他们看得出来魏师道是真有寻龙点穴的本领,在墓中也表现的有勇有谋。更重要的是从表现看人品,是个靠得住的人!

  下墓倒斗这是拿命去拼的活,不到不得已,他们这一行是不会和靠不住的人一起的。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陷在里面了——就算最后全须全尾地出来的,最后分赃也是一个大问题!

  像黑风义从这种专业盗墓的,他们往往能更好地讨生活。一方面是他们受过系统的培训,比起拿锄头的农民盗墓者强多了。另一方面就在于他们有规矩,至少不会闹出分赃不均,最后墓里没死,出来倒是你死我活的事。

  魏师道当然拒绝了这个邀请,师徒两个这次倒也没有强迫他,而是分了钱之后转身就走了。其他人也散去他们知道,再次见面的话彼此之间就是不认识的了,因为没有人会承认他们一起盗过墓。

  只有男主角魏师道和男二号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男二号倒是很羡慕魏师道:“这一行挺赚钱的呢只可惜当初我师傅没传我这上头的本事,不然的话我倒是挺想跟着他们去的。”

  魏师道一脸‘你认真的’:“下墓的时候你吓的要死,还是我扶着你的呵呵。”

  被嘲讽了,男二号也不生气,而是提出要请魏师道吃饭。两个人也算是同生共死了一回,彼此知道品性,自然是想结交的。

  魏师道没有拒绝,一边吃饭,两人就开始说起了一些家常一些的事情。男二号说这次赚了一笔意外之财,可比他平常耍彩活儿卖艺强的多!这里的彩活儿指的不是扎彩绸做场子的那种活计。而是指的戏法,戏法这一行本身就称之为‘彩’。

  “有了这笔钱,存下一些,剩下的我就能买俩孩子做徒弟,再买一些行头,弄出一个班子的样子今后赚的钱就更多。等到攒钱足够了,我也买房置地,娶房老婆,像行里的其他前辈一样安定下来。”男二号可以说是很务实了。

  魏师道则是一个不甘平庸的,笑着道:“有了这个钱做本钱,我打算去做生意——以往是没钱,只能在街面上混。这次得了这些银钱,而且下了一次墓,经历了一些生死之间的事情,我觉得不能像以前一样混日子了。”

  “做生意,你会么?”男二号没想到魏师道还有这样的志气。

  魏师道确实会,这和家学渊源有关,他家之前也是有钱的,多少留下了一些传承。像他看风水的本事不就是得益于这种传承?而从小照顾他长大的老仆,本就是当年为家里经营生意的!

  这位老仆忠心耿耿,将自己生意上的一些知识教给了主人公,这是希望学到这些本事的主人公能够在将来重振家业。

  见魏师道是这样打算的,男二号一咬牙:“兄弟你既然有这个本事,那便将我这份钱也拿去,这就算是我投的股本。咱们两人一人一半本金,你又有经营上的功劳,最后若是赚了钱,你我二人七三分账,如何?”

  主人公想了想:“本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不过咱们□□分账,你来给我搭把手,咱们一起来!”

  男二号也很清楚耍彩活儿是下九流的行当,至少在这个世道里没什么体面,所以才会想到赚到足够的钱,然后洗手不干,当一个小地主富家翁。然而男主人公的想法显然更具有诱惑力,经商赚钱可比他想的法子来钱快,而且也更有社会地位!

  这个时候魏师道一邀请他,脑子一热,竟然也没有考虑,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采购商品,准备出门做行商了。两人各展其能,通过各自的黑白手段,搞到了普通经商者搞不到的货物——又或者是搞得到的货物,但有一个他们没办法拿到的价格。

  这一步中充分展现了那个黑色王国中的生存方式,他们沟通各个小黑帮的话事人,又和街面上的帮闲联系。也就是这个时候,普通的读者才知道,原来进货而已,里头的门道有这么多,渠道与渠道的差异也是惊人的。

  主人公魏师道可以通过帮闲传来的消息,买到当铺里面又便宜又好的货物——那些因为事故急需用钱的商人没办法了,只能将货物当给当铺。当铺处理这些货物的价格往往比外面要便宜的多,但即便是这样这些货也不太好销售。帮闲和经纪的存在打通了买家和卖家,当铺可以迅速卖出货物空出仓库、省下保管费。买家如魏师道,也算是占了便宜。

  而这类好事只不过是一部分呢!还有诸如找到作坊管理人员,低价吃下他们的次品。又比如到港口去给海关人员送礼,低价买查抄掉的货物,这其实和买那种抄家的财产有点像。不过抄家出来的东西往往不适合作为行商的商品,港口那边的倒是很合适,因为本身就是商品。

  这一段眼花缭乱的描写简直就是‘钻空子’大全,主人公和男二号这些手段里面有很多其实都是社会道德上面有瑕疵的,但是大家又不得不承认,如果自己有机会的话,也会这样做。哪怕是现代社会,这种类型的事情依旧存在,在那个封建社会,就更不能强求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段虽没有直写‘江湖’,却也是江湖的一部分。都是一些明处不能见,潜藏在暗处确确实实存在的‘社会’。

  而接下来,故事将进展到出门上船——这种地方小偷扒手最多,就像后世的火车上一样,于是说到这个行当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稍后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