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4      字数:3558
  连翘没有直接回答许文华, 但是关于会写出什么样的人来她心里已经有数了!

  她心里已经有了很多出彩的人设!之前的《神仙书》也是群像剧, 甚至《权柄》中那些智谋高超的角色也不可谓不出彩。但是, 怎么说呢,之前的都不能比现在这本更让她有做人设的冲动!

  一腔热血、一根筋的笨蛋,情义无双的酷哥, 算尽天下、身患绝症的军师,善用小刀、沉默寡言的青年,剥皮抽筋一把好手、然而却内心也有伤痛的侏儒帮派行刑师

  许许多多的人物, 一个个地跃然纸上!最近这段时间需要等助手到位,连翘甚至没办法写。于是满身的精力都放在了做人设上面, 于是正面的、反面的, 各种各样的人物被设定的越来越详细, 甚至还给每个人人物写了生平小传。

  到这个时候,连翘反而不觉得因为收集资料找助手的时候耽误了写,这是一件坏事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耽误, 她有了足够的时间更加细心地雕琢这部, 不只是人物方面, 也包括故事本身。

  之前的,相比穿越之前她写的那些网络, 已经够精心了。这倒不是说网络的坏话, 只是至少在男频确实是这样。除了几个比较特别的作者,绝大多数的作者写网络,其实都像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的电影一样。

  说他不好,不至于, 大家看的挺乐呵的。说好,那也太为难自己了。极少有网络在爽过一遍之后让人有欲望读第二遍,这就是明证了。

  主要是写出让人能够一读再读的精品是需要精力的,以男频的更新速度,想要做到保质保量同步进行,这是非常有难度的。除了几个天赋异禀的选手,绝大多数都是不能够的。

  而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他们更加适合在质量达到最低要求之后,最大化地追求速度——这是一种快速的、一次性的、速食性的文化。不排除其中有精品,但是大环境就是这样没错。

  真的写出精品来了,很多人顶礼膜拜没错,但是恐怕有很多人还不耐烦读了呢——连翘自己身边就有这种例子,有的朋友就会说某本精品不是不想看,只是觉得更加适合读纸张书。

  而现实是,连翘他们这一代人长大之后就越来越难拿回纸张书了。

  连翘自己就是从小看纸张书长大的,是爱书一族,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手机的日子里,是书店的常客,基本上所有的零花钱全部交代在了纸张书上。但一旦拥有了智能手机,开启了手机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明明大学期间有更多的钱,买书通过网购也更加方便——原本在小城的书店找不到的书籍,在网上购买简直轻松愉快。但是她大学期间买过的书屈指可数

  总之,这样的大环境养成了连翘不算好的写作习惯,快速,真的非常快速。

  快速本身并不是缺点,只是快速的话就必须牺牲一些别的东西了。所以写的太快,这才成了让人担心的事情。

  而现在的连翘,有这样一个空闲,中途写到一半,更进一步使自己的精细、完美,也确实是好事了。

  不过这件好事肯定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这一日连翘自己正拿了花洒小水壶浇花来着,宋文静就来拜访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

  “咦,彭先生”连翘很惊讶,因为宋文静带来的人她是认识的。

  彭冬生,去年冬天里还专程来拜访过她一次。此后两人几乎没有在社交场合见过但连翘对他印象可深刻了。

  宋文静也有一些惊讶:“你们认识?那便更好了。”

  惊讶归惊讶,他也看得出来连翘应该没有对彭冬生不满。所以反而对彭冬生更加满意了——彭冬生就是宋文静为连翘找的助手。如果本身就和连翘熟识,那当然是更好的事。

  说起宋文静替连翘寻找助手,那也是真不容易!中间倒是不少人找上门来,但是宋文静略微问了几句话就觉得不合适。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看中了乔琏的名气和能力,想要向乔琏学些东西,又或者以乔琏为一个跳板,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有这样的想法本身无可厚非,只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抱着这种想法的作者大部分埋头于事业,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他们没有那种经验,更不用提那种能力了。

  直到这个彭冬生上门,宋文静才眼前一亮。

  说实在的,他一开始还有偏见来着。因为在初步认可对方之后他是看过他的生平的。知道这位新人作者之前曾经以另一个笔名活动过,而看到那个笔名,一个相对久远的记忆翻了出来。

  这时候他想起来了,当初连翘写《文魁》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模仿文事件,那件事的罪魁祸首可不就是这位!

  模仿文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成为一个法律上的问题,道德上面或许有一些问题,但却没有成为一个共识。不过,如果是在业内的话,像宋文静这样的大报馆编辑,那是非常反感这种的。

  一方面他看得很远,知道这种行为对于自己写的那些作者是一种伤害,如果这样的风气太盛,无疑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他所在的三吴报馆是自矜身份的大报馆,不可能做出‘模仿文’这种有失脸面的事,而那些愿意发表模仿文的报纸大多是模仿他们这样报馆的出名——在他们眼里,这就是红果果的动自家奶酪了!

  原本再满意,知道有这样的过往,心意也凉了。宋文静当时非常客气地对彭冬生道:“彭先生先回去罢,我去和乔琏先生说一声,这件事还得她来拍板。”

  实际上这就是非常委婉地拒绝了。

  彭冬生因为少年时代是寄人篱下长大的关系,从小就非常早熟和敏感。现在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当然更加不缺少社会经验,一下就听出了宋文静的意思。

  让他不解的是,之前宋文静对他明明很满意的,怎么一会儿就变了脸色?

  只是他是没有那么容易放弃的,之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在宋文静这里刷存在感。好不容易打动了宋文静,宋文静与他实在交了底。

  “其实也没有别的缘故,你之前写过乔琏先生的模仿文罢”宋文静并没有隐瞒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之前做过的不好的事情理所当然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然后留待以后才爆发出来。

  当初彭冬生写模仿文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不是说他自此改好了,就算翻篇。完全翻篇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人,如同这时候的宋文静一样,因为那件事做出反应。

  该说宋文静不对吗?他有什么不对的,有这种前科,心里对彭冬生有看法,不愿意他成为连翘的助手,只能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是社会生活啊!每个人都得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

  自彭冬生不再写模仿文了,换了一个笔名在行内混,已经很久没有人提过当初的模仿文了。逐渐的,这件事越来越淡,没有人说的话,就一直放在记忆深处了。而宋文静忽然提起,让他满脸通红。

  但是即便是觉得窘迫非常,他也没有就此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然后放弃。应该说,剥开那一层屈辱感,如果能够冷静地面对这件事,生活经验丰富的彭冬生并不会生气,因为他能够明白宋文静的心态。

  他那一刻并不缺乏冷静,所以他理智地面对了这件事,并且没有因此就放弃。

  “即使您因为这件事对我心存疑虑,我也不会就此放弃”彭冬生的韧劲这个时候才显现出来。

  就这样又过去了好几日,看着对方层出不穷地刷存在感,宋文静总算知道他是个甚样的人了。到此为止,他对他的韧劲,以及交际能力、小聪明有了新的认识——不要以为在宋文静面前刷存在感很容易!

  先不说彭冬生和宋文静日常的交集少得可怜,想要刷存在感就意味着要同宋文静身边的许多人打交道、收集情报。就说想要刷存在感使人不会讨厌,反而越来越有好感,这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而这一切都被他做到了!

  在这个过程中,彭冬生在宋文静这里的原本印象渐渐的被这件他他的所作所为所刷新。虽然依旧记得模仿文的事情了,但相比过去发生的事情,显然是现在的事情更加鲜活,更加有说服力。

  简单来说,宋文静相信彭冬生确实已经改过自新了。更厉害的是,整个过程仿佛是一个考验,经过这样一个考验,宋文静相信对方真的是非常适合给连翘做这一个助手。

  于是有了今天带着彭冬生见连翘的事。

  连翘听着宋文静给她介绍彭冬生的情况,一个劲的‘嗯嗯嗯’。完了之后才看向彭冬生:“既然宋先生已经认可了,我这边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只是我想问问彭先生,您对三教九流,那些下九流的行当知道多少或者说有门路与他们结交么?”

  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侮辱人的话了,除了不正经的人,谁会和下九流的关系紧密?但是彭冬生对连翘是有了解的,当然知道对方没那么无聊。所以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实回答道:“我家不过是市井里小门户出生,和那些行当没有什么结交,可是家里邻舍随便寻一寻也能结交相关人等。”

  这是事实,那些三教九流,甚至‘混黑’的,并没有想象中遥远。一般人接触不到,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从不主动去接触。一旦想要接触,很容易就能靠近。

  这就好像大家都看不起三姑六婆,但是在普通市井人家,做三姑六婆的妇女实在是太多了,说不得自家的亲朋也在其中。所以这种歧视只在大户人家,以及一小撮市井小户当中,绝大多数的小老百姓是与之为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