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1      字数:3527
  《神仙书》连载到新阶段, 随着主人公以及他的小伙伴们上课, 各种神奇的课程内容让读者大饱眼福。相比起大家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涯, 这些在昆仑山仙府里学习的孩子们显然让人十分艳羡!

  闻所未闻的各种法术, 手工课一样的法器制作, 千奇百怪的灵草灵兽, 相对熟悉的炼丹这些娓娓道来, 显然让大家迅速迷上了《神仙书》中塑造的世界。

  不过真正搞出一个大新闻的还是‘甲骨文’事件,连翘在中提到了。法术都传承自上古,而上古文字寓意更加深远, 更加合于自然,所以符咒、符阵等方面的进修都需要一定的上古文字基础。

  这本身很有道理, 上古造字往往取材于身边各种事物的造型,这更加接近于图形文字。说这种文字亲近自然,没有毛病,大家很快接受了这个观点。

  但是在《神仙书》中,教这门功课的老师拿出了一枚龟甲,并且告诉他们上古时期文字记载大多在这种东西上面。甚至直说可以在普通人的药材铺里买到一种名为‘龙骨’的药材,这就是上古时的巫师占卜所用, 记录在上的文字正是占卜结果。

  修仙者世界将这种最古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 更古老的就只能是上古陶器中的一些符号图像了, 那可能是古早文字的前身。这也是修仙者们要学习的, 一个符号文字往往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呢!不过如果要说文字,‘甲骨文’已经是最早的了。

  一开始大家没有把这个当真,毕竟发现最早文字这种大事, 这应该是那种老学究、真正的大家才能做的——古代也有专门研究文字的人。进行这方面的修订,确实只有当时公认的学问大家才能做!

  而这种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但一直是很严肃的!严重一点,甚至可能关系到封建时代帝王法统的正统性!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某位皇帝当政,发现了甲骨文,并且注释了很大一部分甲骨文,由此编纂出一本书来,那么就可以大力宣传这位皇帝德行高尚,是一个好皇帝了。

  古代讲究天人感应那一套,如果不是天子有德行,那么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重要、这么严肃的事情,结果出现在一部里说出来大家都是不信的。大部分的人没有当回事,但总有人有研究之心,大概是《宦海》的关系,导致了连翘死忠读者中有很多读书人。

  读书人本来就对这个更加敏感,立刻有见过‘龙骨’的意识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之后马上就有人去到药铺买了龙骨加以研究,不对比不知道,一旦对比了,这种事就非常清晰了!

  华夏文字的传承始终没有断过,这是非常清晰的!在此之前也有国家组织编纂过相关书籍,对字形演变做出了注释。对照这本书中记录的金文,甲骨文中一些比较容易的字立刻就能理出一个大概来。

  “乔琏先生说的竟是真的!”知道这件事的人有了这个结论,惊得说话声都变了。

  这不是他们少见多怪,在连翘所写的其他上也会有一些超出时代的东西。比如说《文魁》中的读书方法、考试技巧,又比如说《权柄》中的经济手段、政治思维。但是那些东西的影响是隐藏着的,或许影响很大,但是表面上看不太出来。大家会欢呼,会学习,然而也就是这样了。

  《神仙书》中提到的甲骨文则不一样,华夏人对于‘文字’的重视不言而喻,这是华夏人的根子之一!怎么推崇、重视都嫌不够。这个时候忽然说发现了比‘金文’更加古老的文字,说的夸张一点,简直就是上达天听、天下震动的事啊!

  礼部肯定要对这个事情进行研究,然后上报给皇帝,最后专门进行研究。甚至有了甲骨文以及这些甲骨,通过甲骨上记载的文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析甲骨文时代的历史了!

  这对于史官来说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

  而华夏人又是一直对历史有着‘蜜汁热情’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意识地将历史记录下来。而这种挖掘更早历史的事情,感觉上就是要名传千古了!恐怕史官、礼部、广大士林,知道这个消息,立刻就要撸起袖子上了!

  实际上也是这样,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力,甲骨文的消息很快就以一种恐怖的传播速度扩展开。由南到北,快速推进!东华书社还想着怎么替连翘在北方扬名,好卖她的呢,现在也不用了。

  北边没有几个人读过乔琏的,但是随着‘甲骨文’这一十分具有政治意义和学术意义的信息流传到这个大帝国的政治中心,‘乔琏’这个名字立刻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主要是国家很重视这件事!然后往下,读书人也很关注这些事情。天子脚下本来就对这种具有政治意义的事情比较敏感,再加上读书人对身边人的影响力。大家都知道了‘甲骨文’是一个写的人弄出来的,写在他的中。

  这就是一个引子,之前宣传‘乔琏’,大家都会说这是谁呀?而这个时候北方以京城为中心的读者会‘哦’一声,就是那个弄出甲骨文的罢!不要小看这一点知名度,这对于作者来说很重要!

  一本质量才是基础,但是能不能在最开始打开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作者的知名度的。这也是为什么原本东华书社打算先宣传宣传的原因,没有人知道作者、知道,质量再好,那也卖不到白金销量啊!

  促进自己的在北方的销售量,这是意外之喜。说实在的,连翘最开始没有想那么多,也实在想不到!她想的事情很简单,让专门研究这个的人能够提前发现、提前保护、提前注释出来,然后自己顺便赚一点小钱。

  她是不缺钱,但是不用耗费精神,轻松愉快就能赚钱的话,谁又会嫌自己的钱多呢?

  实际上她也确实赚到钱了,在这件事发酵之后,一个月之内南北皆知。这个时候‘龙骨’的价钱就被炒起来了。

  炒高价钱主要靠两拨人发力,一个是买家。这些人有几类,一个是朝廷,因为朝廷确认甲骨文确有其事之后就要组织人注释研究,另外皇家肯定也要收藏一些,这是需要龙骨的、而且是最大的买主。另外就是民间的文人和收藏家,有些人买回去是想自己研究研究,也有人是有收藏的想法,就和收藏金石古玩一样。

  需求产生市场嘛,原本‘龙骨’作为一味止血药,每次的用量实际上是很少的。这也是后世龙骨作为不可再生药材,存量却还有不少的原因之一。真用的多,早就没有了!

  而现在,不用做止血药了,需求量剧增,多的是人求购价格理所当然上涨。

  另外就是作为卖家的药材商人了!药材商人其实是一拨很有实力的大商人,其中有实力的不少。平常炒药材价格做的多了,这一次看‘龙骨’价格走高,虽然并不是他们习惯的那些走高原因,但是炒高价格赚取更加丰厚的利润,这是本能啊!

  买家和卖家一起发力,虽然龙骨因为存量并不少,价格不可能上天,但在短时间之内确实增长的非常明显了。

  再次见到连翘的时候,金凤等人就都带了一两块甲骨。唐宋啧啧称奇地将自己手上的龟甲递给连翘看:“如今甲骨中以龟甲更重,而龟甲中又看品相完整否,刻字多少。似这一枚品相完好,字也多的,至少也要二两银子才能得呢!因为药材铺子里龙骨的存量并不多,我胡乱买了半箱子,有好也有坏,如今出手恐怕能赚上千两了。”

  龙骨是一样药材,可是相对如今的售价,当时买药材的成本等于没有。

  唐宋往自己身后的椅子一靠:“我这才知道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还说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当时嗤之以鼻,如今感慨良多!乔琏先生若是没有读过书,会知道甲骨文与金文之间有所联系,是更早的文字么?”

  听连翘说过甲骨文的人或多或少都买了一些甲骨,不一定每个人都相信这个能赚钱。但是万一呢?反正龙骨是一味药材,到时候再卖给药铺,就算会亏一些,那也亏损地有限。

  其中最为这个欣喜的是朱敏,知道这消息的人不是许文华这种知名作者,就是唐宋、宋文静这种‘成功人士’,总之都并不差钱。只有朱敏,因为‘两头大’婚姻,养着两个家庭,经济情况一直堪忧来着。这次因为龙骨获利,总算让他的财政压力没有了。

  只是可惜的是他本来就没什么钱,当时也不敢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在这件事上,所以获利并不甚多。大概也就是两三百两的样子——其实这对于他的薪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但是相对其他人在这次龙骨事件中的获利,那又多有不如了。

  所有人中除了连翘,恐怕就数许文华赚的最多。也不知道他当初是怎么想的,甚至让小厮专门去其他的州府,松江、杭州等地买龙骨,每地都没有买特别多,所以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合起来就挺多的了。

  整整三个大箱子,大几千两银子的赚头!

  按照许文华写的行情,长篇能赚上万两,六十回文字的中长篇应该就能赚到这个利了。但是,想想许文华写的速度与困难,这钱可以说是赚的相当轻松愉快啊!

  “我过去做生意,最近又办报纸,好罢,办报纸最开始赚不到钱也是正常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手头上的现钱竟然还不如这一次赚得多,也是让人感慨!”

  许文华听着唐宋等人围着连翘叽叽喳喳,等到他们说的差不多了。这才状似无意一样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连翘:“你看看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