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5      字数:3247
  “才气纵横三千里, 一笔写就满堂辉!什么是好文章, 这就是好文章不能这样说, 只是好文章的话不过是一赏再赏而已。手写自心,能让旁人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这已经是直指本心了!须得有大境界才行!”钱宝儿在一旁大声疾呼。

  手上拿着的是三月上旬的《玉林报》,说到的文章自然是《多情种》。但问题是她是当着连翘和刘盈盈说的这句话, 这两个人一个是乔琏本人了, 另一个是乔琏的编辑,对乔琏的底细一清二楚。

  这种情况下, 面对这样直白而热情的赞美说实在的, 能够脸不红心不跳的那也是大佬了。

  连翘自忖是一个脸皮非常厚的人,平常装作没事人一样接收大家对自己的赞美, 愣是没有显露出自己就是乔琏。但是这一次真的有点撑不住了,钱宝儿的迷妹属性在《多情种》之后显露无遗, 或者说达到巅峰。

  明明以前连翘还能和她一起不动声色地吹嘘‘乔琏’的, 可是现在不行了。看着钱宝儿bullg bullg看过来的眼睛, 连翘只能干笑着侧过头。

  哈、哈哈

  其实连翘心里也是有一些感叹的, 她写作的主要精力其实还是放在自己的长篇上的。之前一直在连载《海上归来记》和《宦海》就不说了, 现在《宦海》也连载完成,然而她的精力也没有放在《药庐琐记》上, 其实她更多的是为下一篇收集素材——相比之前写的,新需要的素材非常多。

  而《药庐琐记》的单元故事,不能说她不认真,只不过她更多时候是‘兴之所至’, 围绕着一个点放肆地写。不考虑市场、不考虑连续、不考虑逻辑,反正是个短篇神鬼故事,按照想法来就好了。

  但是现在看来,论市场,《药庐琐记》的潜力绝对没有《海上归来记》和《宦海》大,人家那是王道作品。《药庐琐记》写鬼怪虽然也属于这个时代的主流题材,但是连翘开头三篇全都是写‘情’,写的深了,读者面却不会那么广。

  可《药庐琐记》进展到现在,定位上偏向了‘文艺作品’,就像后世文艺电影一样。或许票房差一些,然而如果写的好的话,在收获名声的作用上其实是大于一般作品的。

  《宦海》收获了士人群体的好感不错,可是真正让连翘收到业内这个程度的赞誉的,还是这篇其实没那么上心的《药庐琐记》。

  面对这种情形,连翘有时候也不得不感叹:果然是时代不同了,在这个时代赚人眼泪的作品才是最高啊!

  钱宝儿一顿吹嘘,等到吹嘘到差不多了,这才说明来意——明日休息,姐妹们要不要出去浪!

  连翘举手算她一个,至于刘盈盈则不行。身为日报编辑,工作量是很大的,哪能常常有玩耍的机会。摆摆手:“你再问问别人,贵子?不然还有之前认识的那个秀儿!”

  “明日去哪里玩?”连翘很清楚,既然是钱宝儿主动提出来的邀约,她肯定是想好要去哪里要怎么玩了的。

  钱宝儿一脸不可思议:“你是嘉定人还是我是嘉定人?嘉定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在法华塔办佛会的!到时候不只是苏州各寺庙的高僧会来宣扬佛法,还有好多信众!”

  想也知道了,到时候肯定是人山人海。而人一多就会招来生意人,所以久而久之法华塔佛会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大集会,许多做生意的都在法华塔周围摆设摊位。对佛会没有兴趣不要紧,对这些热闹有兴趣就行了。

  “我在昆山的时候就听说过法华塔集会的热闹了,只是一直没机会见,心里十分可惜。如今身在嘉定,怎能错过这等热闹!”钱宝儿大包大揽起来。

  原来如此,之前连翘还在想,钱宝儿专心于写作,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主动出来玩耍的,今天怎么好似转性了一般。如果是这种从小就惦记着的热闹,那么稍稍放松一些也不奇怪。

  两人还想去找其他人,于是分头行动,连翘去找张贵子,刘盈盈去找秀儿。但是运气很不好,都失败了。

  “秀儿不去,说是家中正安排相亲呢!法华塔佛会是一个机会,两家大人一起拜佛什么的。”钱宝儿有些愤愤不平:“难道佛祖就是做这个用的?”

  说的那么端方,其实钱宝儿大概就是不忿小伙伴抛弃了自己。

  连翘也纳闷:“怎么大家都一样的?贵子也不去,她和上次相亲会一个姓龙的男子见了几次面,似乎热络起来了。法华塔佛会他们自有安排,就不和我们这些女孩子一起了。”

  张贵子个性是很大方的那种人,既然是真的有这种事,那她就不会藏着掖着。于是一切都照实和连翘说了。连翘一边要联想一番表姐的恋爱问题,另一方面要体会这个世界对单身狗的恶意,啧啧啧。

  “大概是三月到了罢!这个时候总是会成很多对的。当年我爹娘就是三月踏青相亲的时候认识的算了,她们都不去,我们自己去还便宜一些!”钱宝儿最终做出决定。

  一起行动总是需要互相体谅迁就的,经常一件小事也会变得拖拖拉拉起来,远没有一个人的时候有效率。现在只有两个人,自然比四个人要来的方便。

  只要不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去逛街,连翘是不介意到底几个人的。于是两人说定了明日出发的时间,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第二日,连翘特地选了一双最轻便的鞋子,又挑了窄袖的袄儿,身上极少用挂饰,颇为简单地出门了。和钱宝儿汇合,发现对方和自己也差不多,显然也是有经验的——要知道这种集会往往是人山人海的,身上挂着东西最容易被小偷摸走。

  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一家一家摊位去看,果然有很多不常见的东西,而且一些平常能见到的东西也都变得多样且便宜。

  更别提一路上还有各种好吃的——两人别的什么东西都还没有买,倒是从头开始吃起。每样吃一些也很不少了,等到午饭时间,反而正经饭食吃不下了。

  不过中午的时候,大概是大家都去吃饭了,饭馆食肆里坐满了人,街上人却少了起来。特别是一些小摊前,这个时间是颇为冷清的。

  钱宝儿忽然扯住连翘的手:“连翘,看呐,那个是绢人儿!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看的绢人!”

  绢人是一种发源于京城的手艺,用绢纱等布料做成的人偶,十分精致。特别是在做戏剧人像的时候,大概是戏妆比真人脸更加好做,简直就是惟妙惟肖!发展到现在,绢人虽然也做别的,但是最多就是做各种戏剧人物角色了。

  能让钱宝儿这么惊喜,原因当然不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绢人,更是因为这个绢人的人物形象是《海上归来记》的人物角色。之前随着《海上归来记》的戏剧《潮生记》大受欢迎,欢喜班在嘉定一直是连演的。钱宝儿看了好些场,对主要人物的扮相自然烂熟于心。

  这就是古代的周边了,连翘也来了兴趣,凑过来一起看。打算东西真好就自己也收一套,好歹是自己笔下的人物,算作纪念也不错。

  绢人的用料都是上等的布料,即使料子不大也不便宜,再加上其中多道工序、精巧的手艺,使得这个小小艺术品在摊位上并不是平价商品。所以摊主一看是两个手头松快的小姑娘,立刻招呼起来。

  “两位小姐看一看,真正的好东西!是四指刘的东西,就算不是四指刘做的,也是他徒子徒孙做的!我们从行商那里拿货,都是老交情了!”

  古代生意也是有品牌意识的,而且品牌意识往往和制作的匠人、地方联系在一起。四指刘就是这样一个匠人,据说一只手只有四根手指头,可是手艺精湛,在绢人行当里也是小有名气的。

  连翘听摊主这样说就笑了起来:“扑哧!大哥你可真实诚,大家都要吹是四指刘的东西的,偏你说是徒子徒孙。”

  那摊主大笑:“可别这么说了,大家都说是四指刘的,但四指刘就一个人一双手,哪能做出那许多!”

  连翘也不在意东西是不是四指刘做的,只要东西好就行了。上下看看果然精湛,后世她也曾在景区见到过类似这种的绢人,但是手艺就大有不如了。不是说后世就没有好东西了,只不过好东西不是连翘这个小老百姓舍得花钱买的。

  钱宝儿在旁边咬耳朵:“连翘,你要这个?”

  连翘点点头:“要的,你呢?你要不要,要是我们一起买,说不定大哥得便宜一点儿——对不对,大哥?”

  连翘是一个生的很好看的女孩子,就算不存别的心思,看到这么漂亮的小姑娘讲价,摊主也会好说话一些。更何况她说的也没错,多买一些自然有更便宜一些的规矩。于是赶紧道:“那是自然的,咱们拿货的也是一样,拿的多的和拿的少的,进价也不同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三更!小天使们不用等四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