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 89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3      字数:3314
  对后世的作者和读者来说, 改编作品需要付出版权费这是理所当然的,似乎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就比较可笑了。

  在盗版等问题都是在利益方自纠自查解决的大环境下,谈版权费无疑是幼稚而且无聊的。非要说的话, 只能说做梦去,梦里什么都有。

  在此时的行业大环境之下, 虽然从业者自己都很懵懂, 但是确确实实是有了‘ip’的开发手法。以一本当红为例,可以成为连环画的原作、评书的原作、各种戏曲的原作甚至会有人写同人。

  不要以为古人就不写同人了想想《金瓶梅》那不就是《水浒传》的同人吗?至于连翘最为喜欢的古典《红楼梦》,同人更是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不少作者还是清代和民国的大家呢!

  这么多的开发手法, 其实原作者赚不到一分钱。最多就是借这个机会宣传了自身的作品, 然后在业内多得一些名气和人情。

  其中原因很多,最大的无非两个。一个是现行法律与人们的观念没有到这里,意识不到做这些开发是可以收钱的,更加没有机构保证收钱。另一个说起来则比较心酸, 那就是收不到多少钱。至少和作者自身依靠出书所得相比, 更像是一种蝇头小利, 因此作者也就懒得去管了。

  想想看说书艺人能赚多少,戏曲艺人又能赚多少, 还要从中抽版权费这就像干毛巾一样,拧不出水分的——戏曲艺人有赚钱的不假, 不过他们赚钱也不是靠几两银子一场的大戏呀, 人家靠的是贵人的赏钱!严格意义上说和一个作者有个球的关系!

  至于连环画印刷商或者同人作者, 前者有原作出版书社盯着,不敢做大,而且连环画发行本来就不大,自是小事。后者能赚钱的话,说实在的,那是人家的本事。

  引用原文过多的,读者不傻,都去看原作去了,谁来看同人。能够大卖的同人,其实都对原作进行了颠覆性处理,就如同《金瓶梅》对《水浒传》一样。虽然从现代人的版权观念来看依旧很别扭,但是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连翘并不明白这些,所以才会觉得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被改编成戏曲了,自己却不知道,这是哭笑不得的。直到她和刘盈盈谈起这些事情,顺便拿了《海上归来记》的两张戏票,这才摸清楚了其中的门道。

  也是看过这些之后她才有了兴趣了解一番自己是衍生作品,这个问题整日窝在报馆和家里看写的自己并不知道,但是连翘知道问起一个人,她肯定是知道的。

  钱宝儿才从昆山过年回嘉定,正给连翘拜年,然后送上昆山的土特产呢,就被连翘的问题问住了。

  “你是想问乔琏先生的被多少人拿去用了?”钱宝儿作为乔琏的死忠粉之一,这种事情当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她怀疑地打量了连翘一下:“你问这个做什么平常见你对乔琏先生的事儿反应平平,我还道你不爱他的呢。”

  “你就说嘛,这次年后看了《潮生记》,忽然有了兴趣。”连翘不好解释,只能这样道。《潮生记》就是《海上归来记》昆曲版的名字,大概是为了让剧名更有‘昆曲味’。

  对于连翘能去看《潮生记》,钱宝儿几乎羡慕嫉妒地原地爆炸:“你竟然看到了《潮生记》!明明这是咱们昆山班子的戏曲,结果我在昆山也没看到呢!现在欢喜班虽然还在嘉定出演,但是戏票早就没有了!”

  连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这个嘛,你好生表现一番,我考虑考虑与你弄一张好位置的戏票。”

  这个大话连翘还是敢说的,报馆里肯定有戏票。而她是报馆里当家的作者,要一两张戏票啥的,不要太简单。

  钱宝儿是很上道的,立刻给连翘捶肩捏背。对于连翘的问题也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科普,还把自己有的收藏拿给连翘看。

  评书就不说了,简直满大街都是。已经完结的《海上归来记》早就已经成了成套的评书,很多说书艺人都会说。正在连载的《宦海》则是这边才更新,立刻就有艺人买回去研究,只要尽快比别人先一步说新的篇章,那就意味着赚钱!

  只是戏曲就滞后很多了,《海上归来记》还有一两个班子请了剧作家来编戏,如今欢喜班也算是出来了。但《宦海》还没有一个信儿呢,倒是有人提议,干脆将《宦海》中的‘罗十回’(也就是有罗萍萍出场的十回文字)改编戏曲。

  别说,这种才子佳人的戏码还真是适合改编。

  不过这也就是传言而已要是真论传言,还有人说《云深》和《有狐》要出戏曲了呢。毕竟相比起《海上归来记》和《宦海》的浩大工程,《药庐琐记》中的小篇目,天然就比较容易。

  至于说同人和连环画,连翘也算是看到了。连环画钱宝儿有收藏,不过连环画原作和印刷制作都非常粗糙,连翘看了一眼,和自己想象中漫画一样的东西还是差很远的。这种东西发卖都出不了地方,一旦出了地方,立刻就能被连翘的出版书舍东华书社给料理了。

  在这个没有相关法律进行规定的年代,只有切身利益方会用比较‘野蛮’地方式进行处理。

  倒是同人出乎了连翘的意料,还真有写的不错的。不过这也有可能是钱宝儿先过滤了一层的结果,毕竟要是水平不高,她也不会买啊——市面上同人是很多的,从手抄本到印刷字,这就要筛掉一批水平太次的。然后钱宝儿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可能每一本都收。

  不过再不错也掩藏不了其中很多‘沙雕’的剧情,连翘自己就捧着《海上归来记》的一部同人笑的不亦乐乎:“宝儿,这些书都借我看,回头我再还你。”

  虽然看自己的同人挺奇怪的,但是连翘是真的觉得很欢乐啊。

  钱宝儿并没有多想,只是提醒她:“可别忘了我的戏票!”

  连翘沉迷看同人,报馆上班的时候都没有放下。只不过在报馆里看有一点不好,就是要经常控制自己的表情,不然‘嗬嗬嗬’笑成鹅叫了,别人恐怕会把她当傻子

  其实古人写同人和现代人写同人文很多套路是相同的,以女频同人界的大宝库《红楼梦》为例。挑开那些脑洞过于现代的,剩下的和古代人写的做对比,会觉得除了一个是白话文,一个是文言文,在剧情上面其实没有太多的不同。

  很多都是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等,让后安排一段和原作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绝对幸福。以为林黛玉配给一个王爷啥的这是现代才有的脑洞?no no no,人家古人就已经这么写了。

  现在连翘看大家的同人真的是非常欢乐了,《海上归来记》有替女配角不平的,于是逆天改命,硬是敷衍出了一个玛丽苏言情。

  《宦海》更是不得了,前传系列写‘随身老爷爷’当年的故事,奋斗又励志。外传系列往往从罗萍萍切入,写一代女神是如何炼成的,好一个少女成长史。后传少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写的是林峥位极人臣,他死了之后林家的故事,大概是大家族的豪门日常?

  哈哈哈哈哈。

  刘盈盈不懂连翘在笑什么,她是知道连翘最近在看她那些的同人的。在她看来这已经挺无聊的了,却没有想到连翘能看的这样兴起。

  “因为真的很有趣啊。”连翘其实是想到了她在现代的时候同人之风盛行,没有想到到了古代也有这种事。这种时空交错带来的荒诞,让她一时之间笑点变得非常低。

  刘盈盈却满不在乎:“这算什么有趣的,你的本子红了自然就有这种事。如今这还算是少的呢,这种本子在嘉定能找到一些,出了嘉定就不多了。而出了江南一带,想找都找不到。但是那些著名的大家,人家的满天下都是。”

  连翘倒是没考虑过自身名气和同人作品多寡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她对这个不感兴趣。名气么,她有自信总有一天能站在顶峰,她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样的能卖多少钱?”连翘身为一个现代人,对于收入问题总是格外敏感。

  这种同人在古代的地位其实很类似枪手文,不是说性质相似,而是交易的方式相似。都是买断的,而且很多都是书商预定。

  书商见乔琏的有热度,于是就让认识的作者写一些同人来。尽量压缩印刷成本,所以即使只是本地发售,也是有赚头的——这种书商往往每年要印刷很多作品,积少成多,有些其实赚的不比正经的书社少。

  只不过尽量压缩成本这一点不只是印刷领域,也包括付给作者的稿酬。据说这一行的顶价是一卷书二十两到三十两,至于最低价,没有最低价,有人不要钱只想出版的。

  刘盈盈解释道:“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稳定,都是书商预定的么。而且不少作者也是写这种东西赚钱养活自己,然后支撑到了日后‘上岸’写。”

  这里的上岸当然就是说不写同人,开始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