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 61 章
作者:月半弯      更新:2022-04-12 09:21      字数:6378
  安丰镇鱼塘承包主邱小顺, 这会儿正一身泥一身水的泡在鱼塘中——

  虽然地处北方,乐源县这里水域还算辽阔。

  尤其是下辖的安丰镇。

  曾经因为种植的水稻面积够大, 再有鱼塘众多,安丰镇这里被媒体赞誉为北方的“小江南”——

  最辉煌的时候,“安丰稻米”曾经和江南贡米并驾齐驱,不但是省优部优国优产品,更曾出口国外,给乐源县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安丰石斑鱼也因为肉质肥美为人称道。凭借这两项收入,安丰镇国民生产总值曾经一举跃入全省小镇前三。

  只可惜那样辉煌的经历,早已成了历史。乐源整个大生态环境崩坏的基础上,安丰也没有幸免。

  先是安丰稻米没办法达到出口标准,产米只能转为内销。

  基于安丰大米的超高人气, 一开始还颇受欢迎, 想着这么低的价格,竟然能买到安丰米,还很是畅销过一段。

  可那样的风光不过持续了短短一个星期——

  口味今非昔比之下,国人也不买账。

  到现在, 安丰大米早已成为了历史符号。

  至于说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安丰石斑鱼也早就从安丰人的餐桌上消失。

  收入大幅度下降之下,众多安丰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同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收入虽然比不上曾经安丰镇辉煌的时候, 可好歹挣的钱可以养活老婆孩子。

  但凡有一点可能, 邱小顺也想和同龄人一样, 背上行囊去大城市打工。不管是去工地搬砖, 亦或是做流水线工人, 都好过对着家乡那几亩稻田和怎么几乎没什么生机了的鱼塘的绝望。

  可邱小顺不能——

  曾经邱小顺也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 父亲虽然年龄大了, 却不是一般的能干, 下地干活时一把好手。

  下面一儿一女,也都聪明伶俐。

  往年家里都是邱小顺在外打工,老父亲和媳妇在家里照应孩子耕作土地。

  可就在去年上,邱小顺却不得不辞了外面的工作,背上行李回了家乡——

  父亲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刚给老父亲置换过股骨头,那边妻子又被查出了中期甲状腺癌。

  两个孩子大的十七岁正读高二,小的十二岁读初一。

  家庭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邱小顺一个人的身上。

  给父亲和妻子治病,花光了邱小顺所有的积蓄。后续治疗的钱和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影。

  把个邱小顺给难为的,一夜之间头发就白了一大半,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旁,呆呆坐了一宿。

  可日子再难,也得过下去不是?

  擦干净眼泪,邱小顺还得面对家里的这种困境——

  作为流水线工人,邱小顺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要说唯一掌握的一门技术,就是安丰镇经济辉煌时,和父亲一起承包过鱼塘。

  思来想去,想要挣钱的话,怕是也就这条路好走了。

  回去说了一声,父亲和妻子也都同意了——

  曾经的生活习惯,安丰人喜欢吃鱼的还不少。

  石斑鱼什么的自然别想了,可弄些对水质要求低的,比方说鲢鱼,鲤鱼,鲶鱼等还是可以的。

  邱小顺是个有事业心的人,想着既然要干,那就干大些,当下就从亲朋好友那儿借了十万块钱,承包了一口三十亩的鱼塘。

  有父亲邱旺田从旁指导,鱼苗存活率还挺高。

  满想着春节时,就可以撒网捞出来一大部分售卖,到时候有了收入,家里也能好过些。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鱼苗刚入塘那个月,就下了一场酸雨。

  酸雨过后,鱼塘中的鱼苗直接死了个干干净净。

  那会儿邱小顺整个人都懵了,对着一塘漂浮起来的死鱼,七尺高的汉子直接跪倒在塘边,嚎啕大哭。

  拄着双拐的老父亲绝望之下,差点儿一头栽倒在鱼塘里,妻子担忧之下,也再次病倒。

  幸亏遇见了领着专家走遍全县寻求治理方法的新任县委书记盛禹。

  盛书记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部门,请他们帮着邱小顺清理鱼塘中沉降的酸雨,又让银行给邱小顺办理了专门扶植养殖户的无息贷款五万元。

  等水质测试,可以养鱼后,邱小顺就又购买了一批鱼苗。没想到这才两个月,竟然又要下酸雨。

  听到天气预报的第一时间,刚吃完午饭在床上歪会儿的邱小顺鞋都来不及穿,拖着一大卷晒谷物的塑料布就就往鱼塘跑,两个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也是懂事的,听了天气预报后,也都请了假,从学校赶了回来。

  邱旺田拄着拐棍也跟着跑,汪玲惊得端着的一摞碗也碎了一地,手上还划了长长的一道伤口,却是连疼痛都没感觉到。

  等追出门外,一眼瞧见跑得太快,绊倒在地,拐棍摔出去老远的邱旺田,汪玲赶紧跑过去搀扶,把人扶起来才发现,邱旺田脸上被砖头磨破了一大块皮,瞧着血淋淋的,不是一般的吓人,刚想说先扶着邱旺田去卫生所看看,就被一把推开:

  “玲玲啊,你别管我,赶紧去帮小顺……”

  “爸,你行不行啊……”

  “去,赶紧去……”邱旺田老泪直流,“鱼塘那可是咱们一家人的命啊!”

  要是再下一场酸雨,鱼苗肯定还得全部死光,真是到了那样的境地,邱旺田觉得,他就是拿老命来填还,也是不够啊。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汪玲眼泪也控制不住,拐棍递给邱旺田,就哭着赶去了鱼塘。

  邱旺田倚在墙上喘息着,嘴里不住喃喃:

  “我这个老不死的,怎么还不死啊……”

  要是自己死了,儿子的负担就能减轻些吧?

  真是这回的鱼苗救不回来,他也别活了,好歹省下些钱,让孙孙孙女继续上学……

  等赶到鱼塘那里,几口隔开的小些的鱼塘,已经被邱小顺和两个孩子堪堪拿塑料布遮了起来,只有最大的那口池塘,根本就没有那样大块的塑料布之下,还敞着口丢在那里。

  邱小顺没办法,吩咐儿女把和池塘通着的水口全都拿土给埋上的同时,他自己则一点儿防护措施都没做,直接跳到鱼塘里,手持一个大网,拼命的舀了鱼苗往能用塑料布勉强遮住的池塘里送。

  汪玲赶过来后,不顾刚动过手术不久,也跟着跳下来,一趟趟往旁边的池塘里运送鱼苗。

  至于说好容易蹒跚着走近的邱旺田,瞧着白了一半头发的儿子和身体孱弱走起路来都有些摇摆的儿媳,浑浊的老泪再次涌了出来。

  艰难的挪到孙女身边,丢了拐棍,就帮着封土。瞧着爬在地上拼命挖土的爷爷,小孙女也哭了,抽泣着上前劝阻:

  “爷爷你别干了,你去一边歇着就好,待会儿又要腿痛了……”

  “爷爷没事……乖囡你甭管爷爷……赶紧封土帮帮你爸妈是正事……”瞧着孙女布满泥渍的稚嫩脸庞,邱旺田几乎是哽咽着道——

  为啥老天爷就不开开眼啊!要是鱼苗再死了,他这么懂事的孙女说不定连学都上不成了!

  话刚出口,就听见邱小顺那里惊叫一声:

  “玲玲——”

  却是汪玲毕竟身体虚,这么来回跑着,体力不支之下,竟然一头栽倒在鱼塘里。

  得亏邱小顺离得近,不然非得出大事不可。

  慌忙丢下网兜,上前扶起汪玲,连脱带拽的弄上了岸,又是拍打又是掐人中,好一会儿汪玲才醒过来,睁开眼瞧见邱小顺红着眼睛跪坐在她身前,忙推丈夫:

  “小顺,你还在这里干啥呢?赶紧去继续弄鱼苗啊……”

  “不了。”邱小顺带着哭腔道——

  大鱼塘鱼苗那么多呢,别说雨马上就要下来了,他根本不可能把鱼苗运的过去,就是能全部舀到旁边鱼塘里,也是不行的——

  小鱼塘承载能力有限,送过去的鱼苗太多了,也九成九会翻塘。

  汪玲一下软在了那里,绝望的看向鱼塘——

  难道就这么着眼睁睁的看着鱼塘里的鱼全都死掉?

  那可真是跟公公说的似的,要了一家人的命啊。

  沉重绝望的氛围之下,两个孩子也无疑吓着了,围在汪玲身边,不停抹眼泪。

  邱旺田一下一下的用力拍打着土地——

  亲身经历过安丰镇的兴衰,再没有人比邱旺田更明白,安丰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那些年大家挣钱都挣疯了,又是挖山,又是砍树,还有各种污染严重的小作坊……

  根本就没多少年,安丰的山成了荒山,清的能映出人影的河也成了臭水河……

  可他们这些前人造的孽,为什么要报应到孩子们的身上啊。

  和他一样想法的又岂止一个两个?

  眼瞧着稻田就该收了,真是这么一场酸雨,不定会怎么样呢。田野里到处都是想办法减少酸雨坏影响的惶恐不安的农人。

  绝望的气氛在整个安庆上空蔓延。

  不是偶尔还有狗吠声响起,这里简直就跟个死地似的。

  “算了,听天由命吧。”邱小顺抱着羸弱的妻子,整个人都有些麻木了。

  正想着回去找个车子,拉了妻子和老父亲回去,就听见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

  “接县委盛书记紧急通知……酸雨危机已经解除,酸雨危机已经解除……乡亲们不用再去遮盖农作物,盖上的也最好去掉……”

  “小顺——”默默流泪的汪玲一下攥住了整个人都傻住了的邱小顺的手,“你听见没有,广播上说,没酸雨了?”

  “我,我听见了……”邱小顺却仿佛整个人都空了,“兴许是,广播坏了吧……”

  上回酸雨时那阵仗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和现在这天气根本就一模一样——

  天空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空气里还有股刺鼻的味儿道……

  “没,没坏……”汪玲更紧的攥着丈夫的胳膊,用力的模样,就如同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你听,还在播呢,还说是,盛书记让发的通知……”

  那可是盛书记啊,要不是盛书记帮了他们,上回鱼苗全死完时,他们家怕是就散了。

  第三遍广播的声音跟着传来:

  “接盛书记紧急通知……广大农民朋友不用采取什么防护措施,这场雨不是酸雨……”

  “小顺,你听见了吧?真是盛书记让发的通知……”

  汪玲哽咽着。

  这样的通知也在乐源县其他地方响起。

  耳听得此起彼伏的“接盛书记紧急通知”,盛禹的秘书脸都白了——

  酸雨的危害,他之前算是切身体会过,当时可是给全县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全县范围内,花大价钱买来后种上的树苗死了三分之一,好多水产养殖大户血亏……

  酸雨问题甚至直接惊动了省里和中央。

  可所有人也都知道,会出现这样可怕的事,和盛书记并没有多大关系。

  毕竟那会儿盛书记刚到任,还为了应对酸雨做出了种种防护措施。

  虽然无功,可也绝对无过。

  可眼下这算怎么回事儿啊?

  别说秘书,所有人都明白,就是这场酸雨造成的损失更大,可依旧不能把原因归结到盛书记头上。

  毕竟防污治理环境的工作才刚刚展开,没道理多年的污染,一朝就能治理成功。

  盛禹只要和上一次一样,出台些防护措施,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那事情就绝对怪不到他头上。

  结果也不知道盛书记怎么想的,这眼瞧着雨就要下来了,竟然就突兀的发布了这样一道命令下去。

  这要是真和盛书记说的那样,不但不是酸雨,还对农作物和绿植大大有利,固然是一件大功,可要真依旧是落了一场酸雨,乐源县的百姓怕是会疯掉。

  会造成怎样的损失不可估量,盛禹的仕途却注定是走到头了。

  “盛书记,您再考虑一下,让他们别再播了……”秘书嗓音都是抖得——

  跟在盛禹身边这么久,秘书也算看出来了,盛禹他真是个一心为民的实干家。

  从到任之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这两个月来,盛书记光鞋子就跑烂了五双。

  秘书打心眼里敬佩他。本来对盛禹的军令状,还有些疑虑,可看到盛禹这么拼,秘书也终于有了些信心——

  他是乐源本地人,再没有比他这样的乐源人,更盼着乐源环境好起来了的。

  眼下突然发布了这样的政令,真是怎么看都有些太鲁莽了。

  不管是乐源百姓可能会面临的损失,或者盛禹仕途上兴许很快就要遭受的危机,秘书都绝不想看到。

  看盛禹一径盯着手机不说话,秘书又加了一句:

  “或者别用盛书记您的名义,就说是我……”

  盛书记这么能干,真是他留下来,时间久了,乐源县肯定有变好的那么一天。

  可嘴上虽然这么说,却也明白,他说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

  相较于盛禹的影响力,他一个小秘书的话,老百姓怎么可能相信?

  “不用担心。”盛禹正盯着看秦樱发过来的又一张照片,照片拍的依旧是乐源山那里,相较于他们站的阴沉沉的惠济河边,乐源山周围的云层亮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面积扩充——

  从第一次和秦樱见面,盛禹就敏感的发现,小姑娘对植物和环境不是一般的敏感。

  而两次预判,一次关于车祸,还有那次山体滑坡,全都无比准确。再有乐源山云层奇景,盛禹思虑了一回儿,还是觉得,应该相信秦樱。

  只是这样的理由自然没办法和秘书解释。

  好在眼瞧着时间差不多了,气象局那儿的监测结果应该很快就会出来了。

  正想着心思,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盛禹拿起手机,来电显示,是一个向来关心他的老领导,忙接了起来:

  “李部长……”

  “盛禹啊,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小子可别乱来啊……”

  监测到乐源县又将降下一场酸雨,老领导也是焦灼的厉害。曾经他也在乐源县任职,就是盛禹去乐源赴任,也是他建议的。

  本来想着,盛禹敢想敢干,有冲劲,派去乐源肯定能帮着扭转乐源的形势。

  可没想到盛禹倒是真能干,这段时间以来,民声不是一般的好。可也真是冲动,竟然就敢在气象台预报酸雨后,还发出那样的通知。

  “……你自己的仕途是小事,老百姓的事是大事……你是县委书记,不是天气预报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管对你还是对百姓,都有利……”

  不怕不干,就怕瞎干。

  真是那条通知是错误的,老领导觉得,他都无颜见山东父老。

  “谢谢老领导的关心,不过请领导放心,我发出那样的通知是有依据的……”

  虽然知道冒险,可刚才秦樱提示他,说这场雨真落下,应该会对上一场酸雨造成的危害有所弥补。

  盛禹太知道那些农人有多盼着这一季的丰收了。但凡有一点希望,能对农民有帮助,盛禹都不想错过。

  “你真的确定?”老领导虽然还是不太相信,可基于对盛禹人品的信任,语气终于缓和了些,“不过你也记着,要是事情没有按照你说的发展,我可就第一个饶不过你。”

  老领导之后,又有几个关心他的领导打过来电话,内容无一不是觉得他太激进的。

  等挂掉最后一个电话,盛禹揉了揉眉心,还想着终于安静下来了,秘书忽然急匆匆跑了过来,脸上带着非同一般的激动:

  “盛书记,盛书记……”

  盛禹回头。

  秘书正好举着手机跑到近前:

  “盛书记,气象局那边的监测结果出来了……”

  太过激动,秘书的声音一下拔高:

  “盛书记,您真是神了……气象局那边说,天上雨云的状态确实正在发生变化……”

  有害物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说是乐源山那边一大块净化能力极强的雨云,正在快速往全县境内推进……”

  那一大片雨云所到之处,简直摧枯拉朽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污浊的云层净化殆尽。

  还要再说,猛地惊呼一声,却是秘书这时候也看到了天空的奇景——

  从南边那里一道面积庞大明亮的雨云正以磅礴之势往他们站的地方翻涌。

  云层所到之处,空气里难闻的气味一下跟着消失,久违的新鲜空气瞬间涌入鼻间。

  “呜——”秘书崇拜的瞧着盛禹,真要哭出来了,“盛书记,您真的说对了,这场雨真的是好雨呢……”

  随着他话音落地,一滴豆大的雨滴砸了下来。

  秘书下意识的抬手接了一滴,送到唇边——

  竟然有点点清甜的味道,好像多年前,他和父母一起去爬乐源山时,喝到的乐源山泉水,就是这个味道。

  秘书的眼泪一下掉了下来,忽然就扔掉雨伞,张开胳膊,冲到了雨里。

  和他一样激动的还有邱小顺一家人,听说是盛书记让发布的通知,邱小顺犹豫了一下,就以最快速度撤去了所有防护措施。

  一家人却是不敢回家,始终守在鱼塘边,第一滴雨落下时,邱小顺做出了和秘书一样的动作,然后就趴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

  盛书记果然是他们家的救星,这次下的雨,真的不是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