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九十八章
作者:奶油泡芙酱      更新:2022-04-12 01:44      字数:6602
  谢谢支持喔!

  原身贺云珍,相公读书去了日日都要想念。

  换做姜彤, 她想念不来, 也不想人家回来。

  但这是屁话,这里是卢景程的家, 要走也只有姜彤走的份。

  姜彤愁得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对方。

  一是个古代的, 可能文绉绉的男人。

  上辈子读书的时候,姜彤总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印象深刻,导致她对古代那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什么好感,加之后来闲暇时间看多了小说电视剧,里头的文弱书生大多也是以一个反面形象出现,就更存了些偏见。

  这个时代,市面上也有那这个娱乐消遣的、上不得台面的书,那些个话本子里,每每都是一些落魄书生和富家小姐的故事, 内容不提也罢,尽是男人们眼中的风流韵事, 或几女争一夫或是浪子回头妻子原谅之类的戏码。

  姜彤对此嗤之以鼻,没有这么恶心人多的。

  现在可好,一举直接穿到了这正宗的古代人家, “老公”还刚刚好是个书生。

  姜彤感慨, 真不知道自己这是个什么运。

  习惯了把未知的事情先做最坏的打算, 提前想好各种应对之法, 以免临到头,再来来手忙脚乱,容易吃亏。

  这不符合姜彤的性格。

  虽还还没见过卢景程的面,但不可否认,姜彤心里是对人是排斥不含期待的,甚至是持了些怀疑态度。

  这些日子零零碎碎的,听不少邻居说过,卢景程确实是个会读书的,平民人家的孩子上学条件本身就要艰难些,在周夫子的学堂上是,卢景程就能为一干人中拔尖儿,其中还不许多乏富贵人家的孩子。

  这样看来卢景程必然是真有几分才学,否则也不会被县学推荐去青阳郡上学,末了还被人收作学生。

  但是这并没有让姜彤宽心多少。反而担心,卢景程会不会有某种读书人眼高手低,自负,眼睛长在天顶上的臭毛病。

  目前人家还只是个秀才就不提,但若之后考上举人甚至更进一步中了进士,又怎么说?会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历史上话本机金榜题名抛妻弃子的例子还少吗。

  当然姜彤担心的的并不是人家抛妻弃子,真抛了她还求之不得呢。

  只是姜彤并不是天真的人。所以关于合离,离开卢家的打算,只要卢景程不是个烂透了黑心肝的人,姜彤暂且并不考虑。

  这里面多方面的因素。

  最重要的一点,姜彤现在的身份,身后还有一个家庭,占了人家的身体,她真没脸大咧咧去给他们制造麻烦。

  是以,就算她很不想当卢家的小媳妇,目前也不可能突然说出合离这种话。

  而且这很奇怪不是吗,原本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说不过了?这让别人怎么想,撞邪了?

  再一个,姜彤本就不是个指着婚姻来改善生活的那种人,说白了就是姜彤觉得结婚这事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很大,主要是心理上的不适和反感。

  上辈子嫌麻烦不结婚,现在既然这身子已经结婚,如非特殊情况姜彤不会去离。

  没意义。

  依如今这种社会环境对女人苛刻的程度,加上各种限制,被休是简直是分分钟逼死人的节奏,流言蜚语吐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

  真要分开至少不是她主动,如果是卢景程要休妻,她姜彤也不是病猫,谈妥了条件,一拍两散,求之不得!

  现代社会,两个人离婚还能牵扯许多呢,在古代很少有能男女能合离的,多半是女方被休弃。

  虽然不想承认邪恶点,但还是得说,即使女方是弱者是受害人,但是社会对你的恶意远超于南方。

  无可辩驳,这就是现实。

  贺云珍的家世在这万安县尚且能看,配了卢家算是低嫁,但不定因素就在于卢景程是个潜力股,若以后飞黄腾达了,真吃不准到时候人家会不会抛弃糟糠之妻。

  再者古人惯有榜下捉婿的例子,这大梁有没有这种事更是说不准,保不齐她这老公以后就搭上别的青云梯升官发财去了,要知道想谋个好差事这有关系户的和没后台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而就算上面那些都不谈,不发生,卢景程是个不错的人,姜彤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一时半会儿的,她还真接受不来一个陌生男人成为她的老公。

  总而言之,就是姜彤烦恼了。

  自个儿把墨研开,取出纸来铺好,先静心练了一页字。

  纸笔还是陈桂香刚从卢景程书房里拿出来的。

  这时候纸笔俱是耗费钱财的东西,金贵得很,文房四宝说起来就四个字,然在市井人家中谁会备齐?也就家里有个读书人,她才能有机会见到。

  家里有一间小书房,但卢景程不在,就只有陈桂香才能进去,一应物品宝贝似的收着。

  贺云珍虽说读过书,但是陪嫁之物里倒是不兴准备这些。

  姜彤想着下次出门,自己也要买些纸笔回来背着才好,书她这里倒有个几本,不过并非什么名家作品,是贺云珍偷藏起来的,一些个闺中女眷爱看的话本。

  这会儿,姜彤才庆幸她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说来可笑,姜彤小时候那会儿正是时兴比拼才艺的时候,就说她们小区,多的是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才艺班的,一两项是正常,三四项也不奇怪。家长门都跟比赛似的,你家的孩子学钢琴我家的孩子就要学跳舞,反正是不能输,不能丢脸,不学的才不正常,少见。

  姜彤小时候可没少被她妈逼着上各类才艺班,还是后来抗议了一回加上她爸心疼她才松了口,放弃一些,只让她选了两个喜欢的坚持下来。

  就是书法和小提琴了。

  十几年坚持下来,工作后她也没丢下,字是每天都会写,小提琴倒是能舒缓心情,闲来拉拉很不错。

  叹了口气,找着些手感后,拂袖提笔沾了沾墨水,姜彤开始照着陈桂香说的给卢景程回信。

  写好了拿去交,再给陈桂香念一遍内容,陈桂香叠好拿去交给罗达,嘱托人给带到青阳郡去。

  罗家有一辆骡子车,罗达就是专门做的这个营生行当,跑万安县到青阳郡这条路线,一趟就是天时间。

  因都是街坊邻里,托带个信件倒是很方便,陈桂香会做人,不爱沾便宜,说什么都不愿人白跑路,非得塞给罗达三十个铜钱。

  罗达憋红了脸,哭笑不得:“婶子这不是寒碜我吗,带个信一不费力二不费功夫,再收钱我都没脸了。”

  陈桂香笑了笑,“哪儿的话,该怎么样就怎样,谁家钱是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未说还要劳你帮我送到书院门口,你就好生收着吧。”

  罗达这才呐呐接了。

  五月份天已经有些热了,午饭姜彤用了一碗莲子羹。

  陈桂香觉得荤腥肉食是好东西,十来天买一只鸡,炖的油花直飘,让姜彤吃。

  先不说爱不爱吃,姜彤还能让她这肚子吸收营养好长大?

  陈桂香性格霸道,姜彤嘴上也不跟她争,好声好气接不过,背着人就让给喜儿吃了。

  喜儿愣吃吃的两眼泪汪汪,她不敢啊,但姜彤态度强硬,这丫头真的是哭着吃的。

  弄得姜彤哭笑不得。

  姜彤躺在里间的小榻上休息,实在无聊又把原主藏在箱底的两本话本子拿出来翻了翻,扫了几页,觉得没甚意思才又丢了回去。

  她对着大周朝方方面面还是一问三不知,想着改明儿还得去书馆买些书才行,至少得补充补充常识。

  今日前头收摊早,陈桂香去隔壁薛大娘家借花样子,准备给儿子做两件外袍。事实上男子的衣服样式本就简单些,不用什么新花样,但架不住陈桂香疼儿子,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巴不得样样都备上最好的。

  薛大娘一手好刺绣手艺,每个月都会做上着秀品寄放在相熟的绣阁斋售卖,能贴补不少家用,她家男人是食味楼的掌柜,算起来条件跟比卢家还好些。

  两个人坐在一块说起了话。

  薛大娘问:“珍娘呢,这几日还好吧?”这是说贺云珍前两天看大夫的事。

  陈桂香摆摆手,道:“没多大事儿,她人小不张事,这还没到三伏天呢,就吃凉东西给闹的。”

  薛大娘一拍大腿,道:“可不就是如此,小孩子家家经的事少,得看着点,你带着多教教,珍娘瞅着就是个伶俐人,该是等些时日就当得起来了,不像我家红枝,如今都十四了,性子还咋咋呼呼的!还是老姐姐你有福气,景程争气前程自不必说,你这儿媳妇一家进门就开怀,可不是双喜临门。”

  好话谁都爱听,陈桂香笑眯了眼,嘴里还要谦虚几句,然后又夸薛大娘的女儿红枝,“她还小呢,难免性子活络两份,不说旁的,那一手刺绣的手艺尽得了你的真传,提起来谁不称赞。”薛大娘大媳妇都进门三年了,如今只得一个丫头的事自然被她略过了,只字不提。

  谢谢支持喔!

  原身贺云珍,相公读书去了日日都要想念。

  换做姜彤, 她想念不来, 也不想人家回来。

  但这是屁话,这里是卢景程的家, 要走也只有姜彤走的份。

  姜彤愁得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对方。

  一是个古代的, 可能文绉绉的男人。

  上辈子读书的时候,姜彤总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印象深刻,导致她对古代那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什么好感,加之后来闲暇时间看多了小说电视剧,里头的文弱书生大多也是以一个反面形象出现,就更存了些偏见。

  这个时代,市面上也有那这个娱乐消遣的、上不得台面的书,那些个话本子里,每每都是一些落魄书生和富家小姐的故事, 内容不提也罢,尽是男人们眼中的风流韵事, 或几女争一夫或是浪子回头妻子原谅之类的戏码。

  姜彤对此嗤之以鼻,没有这么恶心人多的。

  现在可好,一举直接穿到了这正宗的古代人家, “老公”还刚刚好是个书生。

  姜彤感慨, 真不知道自己这是个什么运。

  习惯了把未知的事情先做最坏的打算, 提前想好各种应对之法, 以免临到头,再来来手忙脚乱,容易吃亏。

  这不符合姜彤的性格。

  虽还还没见过卢景程的面,但不可否认,姜彤心里是对人是排斥不含期待的,甚至是持了些怀疑态度。

  这些日子零零碎碎的,听不少邻居说过,卢景程确实是个会读书的,平民人家的孩子上学条件本身就要艰难些,在周夫子的学堂上是,卢景程就能为一干人中拔尖儿,其中还不许多乏富贵人家的孩子。

  这样看来卢景程必然是真有几分才学,否则也不会被县学推荐去青阳郡上学,末了还被人收作学生。

  但是这并没有让姜彤宽心多少。反而担心,卢景程会不会有某种读书人眼高手低,自负,眼睛长在天顶上的臭毛病。

  目前人家还只是个秀才就不提,但若之后考上举人甚至更进一步中了进士,又怎么说?会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历史上话本机金榜题名抛妻弃子的例子还少吗。

  当然姜彤担心的的并不是人家抛妻弃子,真抛了她还求之不得呢。

  只是姜彤并不是天真的人。所以关于合离,离开卢家的打算,只要卢景程不是个烂透了黑心肝的人,姜彤暂且并不考虑。

  这里面多方面的因素。

  最重要的一点,姜彤现在的身份,身后还有一个家庭,占了人家的身体,她真没脸大咧咧去给他们制造麻烦。

  是以,就算她很不想当卢家的小媳妇,目前也不可能突然说出合离这种话。

  而且这很奇怪不是吗,原本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说不过了?这让别人怎么想,撞邪了?

  再一个,姜彤本就不是个指着婚姻来改善生活的那种人,说白了就是姜彤觉得结婚这事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很大,主要是心理上的不适和反感。

  上辈子嫌麻烦不结婚,现在既然这身子已经结婚,如非特殊情况姜彤不会去离。

  没意义。

  依如今这种社会环境对女人苛刻的程度,加上各种限制,被休是简直是分分钟逼死人的节奏,流言蜚语吐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

  真要分开至少不是她主动,如果是卢景程要休妻,她姜彤也不是病猫,谈妥了条件,一拍两散,求之不得!

  现代社会,两个人离婚还能牵扯许多呢,在古代很少有能男女能合离的,多半是女方被休弃。

  虽然不想承认邪恶点,但还是得说,即使女方是弱者是受害人,但是社会对你的恶意远超于南方。

  无可辩驳,这就是现实。

  贺云珍的家世在这万安县尚且能看,配了卢家算是低嫁,但不定因素就在于卢景程是个潜力股,若以后飞黄腾达了,真吃不准到时候人家会不会抛弃糟糠之妻。

  再者古人惯有榜下捉婿的例子,这大梁有没有这种事更是说不准,保不齐她这老公以后就搭上别的青云梯升官发财去了,要知道想谋个好差事这有关系户的和没后台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而就算上面那些都不谈,不发生,卢景程是个不错的人,姜彤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一时半会儿的,她还真接受不来一个陌生男人成为她的老公。

  总而言之,就是姜彤烦恼了。

  自个儿把墨研开,取出纸来铺好,先静心练了一页字。

  纸笔还是陈桂香刚从卢景程书房里拿出来的。

  这时候纸笔俱是耗费钱财的东西,金贵得很,文房四宝说起来就四个字,然在市井人家中谁会备齐?也就家里有个读书人,她才能有机会见到。

  家里有一间小书房,但卢景程不在,就只有陈桂香才能进去,一应物品宝贝似的收着。

  贺云珍虽说读过书,但是陪嫁之物里倒是不兴准备这些。

  姜彤想着下次出门,自己也要买些纸笔回来背着才好,书她这里倒有个几本,不过并非什么名家作品,是贺云珍偷藏起来的,一些个闺中女眷爱看的话本。

  这会儿,姜彤才庆幸她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说来可笑,姜彤小时候那会儿正是时兴比拼才艺的时候,就说她们小区,多的是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才艺班的,一两项是正常,三四项也不奇怪。家长门都跟比赛似的,你家的孩子学钢琴我家的孩子就要学跳舞,反正是不能输,不能丢脸,不学的才不正常,少见。

  姜彤小时候可没少被她妈逼着上各类才艺班,还是后来抗议了一回加上她爸心疼她才松了口,放弃一些,只让她选了两个喜欢的坚持下来。

  就是书法和小提琴了。

  十几年坚持下来,工作后她也没丢下,字是每天都会写,小提琴倒是能舒缓心情,闲来拉拉很不错。

  叹了口气,找着些手感后,拂袖提笔沾了沾墨水,姜彤开始照着陈桂香说的给卢景程回信。

  写好了拿去交,再给陈桂香念一遍内容,陈桂香叠好拿去交给罗达,嘱托人给带到青阳郡去。

  罗家有一辆骡子车,罗达就是专门做的这个营生行当,跑万安县到青阳郡这条路线,一趟就是天时间。

  因都是街坊邻里,托带个信件倒是很方便,陈桂香会做人,不爱沾便宜,说什么都不愿人白跑路,非得塞给罗达三十个铜钱。

  罗达憋红了脸,哭笑不得:“婶子这不是寒碜我吗,带个信一不费力二不费功夫,再收钱我都没脸了。”

  陈桂香笑了笑,“哪儿的话,该怎么样就怎样,谁家钱是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未说还要劳你帮我送到书院门口,你就好生收着吧。”

  罗达这才呐呐接了。

  五月份天已经有些热了,午饭姜彤用了一碗莲子羹。

  陈桂香觉得荤腥肉食是好东西,十来天买一只鸡,炖的油花直飘,让姜彤吃。

  先不说爱不爱吃,姜彤还能让她这肚子吸收营养好长大?

  陈桂香性格霸道,姜彤嘴上也不跟她争,好声好气接不过,背着人就让给喜儿吃了。

  喜儿愣吃吃的两眼泪汪汪,她不敢啊,但姜彤态度强硬,这丫头真的是哭着吃的。

  弄得姜彤哭笑不得。

  姜彤躺在里间的小榻上休息,实在无聊又把原主藏在箱底的两本话本子拿出来翻了翻,扫了几页,觉得没甚意思才又丢了回去。

  她对着大周朝方方面面还是一问三不知,想着改明儿还得去书馆买些书才行,至少得补充补充常识。

  今日前头收摊早,陈桂香去隔壁薛大娘家借花样子,准备给儿子做两件外袍。事实上男子的衣服样式本就简单些,不用什么新花样,但架不住陈桂香疼儿子,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巴不得样样都备上最好的。

  薛大娘一手好刺绣手艺,每个月都会做上着秀品寄放在相熟的绣阁斋售卖,能贴补不少家用,她家男人是食味楼的掌柜,算起来条件跟比卢家还好些。

  两个人坐在一块说起了话。

  薛大娘问:“珍娘呢,这几日还好吧?”这是说贺云珍前两天看大夫的事。

  陈桂香摆摆手,道:“没多大事儿,她人小不张事,这还没到三伏天呢,就吃凉东西给闹的。”

  薛大娘一拍大腿,道:“可不就是如此,小孩子家家经的事少,得看着点,你带着多教教,珍娘瞅着就是个伶俐人,该是等些时日就当得起来了,不像我家红枝,如今都十四了,性子还咋咋呼呼的!还是老姐姐你有福气,景程争气前程自不必说,你这儿媳妇一家进门就开怀,可不是双喜临门。”

  好话谁都爱听,陈桂香笑眯了眼,嘴里还要谦虚几句,然后又夸薛大娘的女儿红枝,“她还小呢,难免性子活络两份,不说旁的,那一手刺绣的手艺尽得了你的真传,提起来谁不称赞。”薛大娘大媳妇都进门三年了,如今只得一个丫头的事自然被她略过了,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