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 39 章(捉虫) 大汉王朝终于迎……
作者:道_非      更新:2023-07-22 18:41      字数:5473
  第三十九章

  “你们不信陛下将万里江山交给我,交给公主”

  吕雉懒挑眉,身居高位俯视着阻挡她的朝臣,“可惜,你们失望了。”

  “陛下偏偏把九州大地托付于我,将大汉王朝托付给公主。”

  “断无这种可能!”

  吕雉刚开口,一朝臣再也坐不住,他靠妻族起家,若女子掌权,似他这种岂不是再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的反应比其他人更强烈,女子临朝这四个字他单是听着便觉得刺耳得很,“陛下有子八人,纵然废了吕太子,还有齐王,赵王,燕王,以及其他皇子。”

  “陛下放着这么多的诸侯皇子不立,却立一个公主为储君”

  “娘娘,您别是故意骗我们吧”

  “陛下此时远在河东,你纵是说破天,陛下也回不来与您对质。”

  朝臣微拱手,看似是进言,实则是故意拖时间。

  ——只要拖到陛下还朝,皇后娘娘便会美梦泡汤。

  到那时,别说储君皇太女了,就连女子与男子一同入朝为官怕是也要打个问号。

  朝臣道,“以臣来看,不如等个三五十日。”

  “即将入冬,陛下必会班师回朝,待陛下还朝,再议储君之事仍是不迟。”

  “是啊,娘娘,等陛下回来再说吧。”

  其他朝臣一同附和,“储君一位关乎国本,立储君便是立国本,哪有立国本之际一朝天子却不在场的道理”

  “不错,当等陛下回来再立储君。”

  “对啊,陛下不在,立什么储君”

  “必须等陛下回来,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没有陛下点头,臣可不认这个储君。”

  “臣也是。”

  “大汉的储君,必须是陛下亲自立的。”

  反对的朝臣群情激奋。

  还有那等想浑水摸鱼的,此时也趁着混乱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陛下爱重赵王,之前便有废太子而立赵王的想法,而今太子已废,陛下想立的当是赵王才对,而不是所谓的公主。”

  此话一提,众人豁然开朗——

  戚夫人温柔小意不懂朝政,赵王更是年龄小,好拿捏,若赵王为太子,而戚夫人为太后,那么朝政之上还不是他们的天下再也不用受吕雉的窝囊气

  朝臣们静了一瞬,半息后,推举赵王的声音此起彼伏——

  “对!陛下纵是立,那也是立赵王!”

  “陛下喜欢的一直是赵王,若不是当初娘娘苦劝,如今的储君当是赵王殿下。”

  吕雉眸色微深。

  ——找死。

  萧何眼皮狠狠一跳,顿觉大事不妙,上前一步,正欲开口阻止朝臣们不知死活的话,可尚未来得及出声,衣袖便被人拉了一下,未说完的话尽数咽回肚子里,他回头去看拉自己得人。

  “不可。”

  夫人何同低低与他耳语,“总有这么一日的,你阻止不了。”

  萧何心中一痛,顿时哑然。

  陛下虽有子八人,但能与皇后娘娘一争的只有戚夫人。

  齐王乃私生子,且体型肥胖,望之毫无人君之相,虽占了长,但陛下从未生过立他为太子的念头。

  而其他的皇子大的才四五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对皇后娘娘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威胁,唯有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是真正让陛下动过易储念头且险些付出行动的。

  是他与张良力劝,是皇后娘娘坚韧聪慧,是商山四皓做太子太傅,才面前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

  ——可陛下的念头虽打消了,但皇后娘娘与戚夫人的关系却也彻底改变了,以前是后宫姐妹,而现在,却是不死不休的政敌。

  他几乎可以预见,待陛下百年之后,皇后娘娘针对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而展开的血腥手段。

  但这一切,不可避免。

  情敌可以高抬贵手放人一马,但政敌,必死无疑。

  ——这不是他所能阻止的事情。

  莫说是皇后,任何人站在皇后娘娘的位置,都不会留赵王这种隐患。

  一旦陛下崩逝,吕后便会戚夫人母子二人下手,但若没有朝臣们此时将赵王架在火上烤的话,皇后娘娘或许会给这对母子俩一个痛快,可今日之后,再无可能。

  她会杀赵王以立威,诛戚夫人以泄愤,借此警告那些对她阳奉阴违怀有异心之人。

  ——顺她者昌,逆她者亡。

  作孽!

  这群朝臣简直作孽!

  打着忠君爱国之名,实则全为自己谋私利,至于被他们推选的赵王刘如意,他是不是能在皇后娘娘的威压之下当储君,是不是能手段过人除掉皇后娘娘自己登基为帝,他们跟本不会在乎。

  他们不会在乎赵王的生死荣辱,更不会在乎皇后对赵王的报复,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权柄。

  法不责众,皇后娘娘不会因为他们推举赵王,便将他们全部罢官或者全部杀掉,充其量只是敲打一番,或贬一级,或者罚俸几月,小惩大诫,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

  可一旦赵王果真做了储君,果真能登基为帝,他们便都是从龙之功,而赵王年幼,戚夫人不懂朝政,国之大事全部落于他们手中。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而不是所谓的为国为民推举赵王。

  若果真是为国为民,鲁元公主劝英布,平南越,又有遇神龙有感而孕的奇遇,立公主为储君,岂不比赵王好得多

  可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女帝,要的是一个傀儡天子,要的是江山社稷被他握于掌中。

  ——如今的他们,后来的陈平周勃与灌婴,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但皇后娘娘经历过子孙亲眷被屠戮殆尽的惨剧,还会容忍这些跳梁小丑来指点江山吗

  ——完全不会。

  他们的下场不会比赵王戚夫人好到那去。

  弄权者,终有一日会被权势反噬,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萧何轻轻叹了口气,轻拍夫人何同手背,“我知道。”

  “萧相心善。”

  张良瞧了一眼感慨感伤的萧何,摇头挑眉,“可惜,此为朝堂,事关社稷,容不得小人弄权,奸佞当道。”

  “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想得从龙之功,便该担从龙之功的风险。”

  ——犯不着为愚人之死而感慨万千。

  “留侯是超脱之人,我远不及矣。”

  萧何轻笑。

  萧何与张良低声说话的功夫,朝臣们保举赵王刘如意的声音越发激烈——

  “陛下不止一次夸赵王殿下像陛下,陛下是何许人物”

  “大汉的开国天子,平定华夏大地的九五之尊。”

  “像陛下,便意味着我大汉王朝又会迎来一位新的明君!”

  “陛下识人用人之能世所罕见,断然不会在赵王身上看走眼,赵王必是有为之君!”

  “假以时日,必能开创我大汉王朝的新的盛世!”

  “陛下不止一次万里江山托付于赵王,可见陛下属意的一直是赵王,而不是公主。”

  “陛下之所以废吕太子,也是因为要给赵王腾位置。”

  “储君之位只有一个,太子如何能有俩”

  “废了太子,才好立赵王殿下为储君。”

  “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陛下想立的肯定是赵王殿下!”

  “赵王聪颖像陛下,戚夫人又深得陛下之心,陛下必是想立——”

  “你们所说,可是肺腑之言”

  吕雉缓缓打断朝臣们的进言。

  未说完的话被吕雉打断,朝臣们丝毫不意外。

  ——以皇后之脾气,能听到现在已是强压着心中怒火了,打断他们的话再正常不过。

  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注意到吕后的眸色此时已深得厉害,因为在他们心中,吕后从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因他们推举赵王生气而正常。

  但生气归生气,他们人多,吕后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的。

  心里不畏惧,吕雉问,他们便回答,“回娘娘的话,一字一句皆是臣的肺腑之言。”

  ——你敢立公主为皇太女,我们便敢打出赵王刘如意的旗子来抗衡。

  赵王是陛下爱子,是陛下不止一次想要废太子而赵王的爱子,其分量不比一个随意用来联姻的公主重

  优势在他们。

  稳住这一波,等陛下回来了,他们便是拱卫未来太子的忠臣,陛下不仅会护着他们,还会给他们升官加爵,好让他们日后尽心辅佐赵王殿下。

  ——若没有他们从中相助,小小的赵王哪会是心狠手辣的皇后娘娘的对手

  陛下必会对他们委以重任。

  想到此处,朝臣们更不觉害怕,甚至还觉得今日的据理力争便是日后陛下还朝后论功行赏的证据。

  “娘娘若以陛下之心立储君,则必是赵王殿下。”

  朝臣道,“公主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岂能与赵王殿下相较”

  ——公主殿下的恩宠,给赵王提鞋都不配。

  四五岁便能封王的人2,古往今来只有赵王。

  赵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朝臣拱手道,“只有赵王,才是陛下真正属意之人。”

  “娘娘若立,便立赵王。”

  “若不立,便请娘娘莫再提立储之事,一切等陛下班师回朝之后再做商议。”

  吕雉眼皮微抬。

  朝臣们的意思很明确,两条路,要么立赵王,要么往后拖,完全不给她立鲁元的选项。

  但她两条都不选——她想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做不成。

  “好一个苦口婆心的忠臣。”

  “好一个以陛下马首是瞻的纯臣。”

  “你们的话,我都记下了。”

  吕雉声音没有丝毫起伏。

  不悲,不喜,不怨,不怒。

  她太过于平静,以至于让朝臣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的皇后娘娘什么时候这般好脾气了

  难不成是被他们说动了

  不再立鲁元公主为储君了

  不,绝不可能。

  皇后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此时不曾对他们恶语相向,必是有其他后招。

  朝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虽不知吕雉葫芦究竟卖的什么药,但不约而同都警惕起来。

  ——必然有诈!

  必然有一个惊天巨坑在等着他们跳进去!

  很快,他们这种不详预感成真——

  “萧丞相,请旨吧。”

  主位上的皇后娘娘红唇微勾,吩咐萧何。

  萧何一撩衣摆,从首位处站了出来,“喏。”

  紧接着,是老黄门踩着小碎步而来,拂尘被他插/在腰间,而他双手捧着一道带有天子标志的诏令。

  诏令被交在萧何手中。

  萧何接过诏令,转身回头,“天子诏令,跪。”

  他们疑惑着,交头接耳,但见天子诏令如见天子,他们不得不跪,聆听天子诏命。

  诏命很简单,是陛下一贯的简洁用词,不识字的人都能听得懂——

  陛下恐远征匈奴有失,国无储君再起国本之争,酿成秦之胡亥之祸,便立鲁元公主为皇太女,命皇后娘娘一旁辅政,军政之事,皆由皇后娘娘过问。

  “!!!”

  “不可能!”

  “绝不可能!”

  萧何尚未念完天子诏令,朝臣们已经吵成一团——

  “陛下不可能立鲁元公主!”

  “陛下最喜赵王殿下,怎可能放着赵王不立而去立公主”

  “这封诏令必然是假的!”

  “陛下不可能下这张的诏令!”

  “对!肯定是假的!”

  “陛下属意赵王殿下——”

  “事到如今,你们还在嘴硬。”

  吕雉耐心终于耗尽,“我看你们不是质疑诏令,而是质疑陛下为什么不立一个傀儡储君任由你们拿捏!”

  此话一出,满殿皆惊。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朝臣们推举赵王的想法,但碍于情面从不主动挑破,只有吕雉一针见血点出朝臣不愿让鲁元为储君的真正原因。

  “你们怕鲁元为储君,女人便能入仕为官抢走原本属于你们的位置。”

  “你们怕自此之后,无能的男子便不能以性别优势而享全家之供养。”

  “你们更怕我与鲁元主政,你们便会彻底失去在朝上的权柄!”

  字字锥心。

  字字戳破朝臣们的幻想。

  吕雉说一句,朝臣们的脸色便白一分,有人还想争辩,但吕雉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你们是为国为民吗”

  “不,你们为的全是自己的私欲!”

  “似你们这种将私欲置于国政之上的朝臣,我大汉要之何用”

  吕雉冷笑一声,“萧丞相,将这些人登名造册,遣返还乡,子孙后代永不录用为官!”

  “喏。”

  萧何颔首。

  朝臣彻底变了脸色,“娘娘,臣对大汉忠心耿耿,何时敢有——”

  “萧丞相,记下他的名字。”

  吕雉吩咐。

  小黄门殷勤捧来笔与绢帛。

  萧何笔尖蘸墨,写下这个人的名字。

  那人万万不曾想到皇后与萧何竟然真敢这般做,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在大殿。

  ——罢官终有起复之际,可子孙后代不得为官,才是真正的诛心之举啊!

  “还有谁想上这个名册吗”

  吕雉俯视众人,凉凉发问。

  无人回答她的问题。

  方才的人声鼎沸,到现在的鸦雀无声。

  ——没有人想做家族罪人。

  “既无人想上,便继续宣读诏令。”

  吕雉声音冷冷。

  萧何应喏,交还笔与绢帛,取来诏令继续宣读。

  前车之鉴摆在眼前,这一次的朝臣们安静许多,他们默不作声俯首跪地,可余光却在偷偷看着萧何手里的诏令。

  ——不可能是假的。

  陛下虽已上了年龄,但对朝堂的掌控力仍在,皇后娘娘做不到架空皇帝颁布假诏令。

  况陛下不日便会班师回朝,若这道诏令是假的,陛下回来之后必会火冒三丈,到那时,不仅鲁元公主的储君之位坐不稳,皇后娘娘也会受到牵连。

  ——皇后机敏聪慧,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只为让鲁元公主当上月余时间便被废的皇太女。

  难道陛下果真被皇后说动,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一个女人为继承人

  朝臣们心里嘀咕着,却不敢再去阻拦萧何宣读诏令,诏令宣读完毕,吕雉一锤定音,“我曾与陛下商议,初九是个好日子,众卿若无异议,皇太女的册封礼便在初九举行。”

  “!!!”

  这也太快了!

  但前面有着一位子孙后世不得为官的倒霉蛋,朝臣们虽觉得甚为不妥,也不敢再像之前那般抗拒,小着声音向吕后道,“娘娘,今日初二,还剩七日便是初九,会不会太仓促了些”

  “不仓促。”

  吕后道,“早在陛下远征匈奴之前,我便让太史令着手准备,算一算时间,也有半年之久。”

  “半年了,足够准备好册封皇太女的一切东西了。”

  “!!!”

  太史令这个狗东西居然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

  众人怒目而视,太史令一脸无辜,皇后娘娘只说让他准备册封储君的东西,可没说要册封谁啊!

  太子已废,肯定要有新的储君被册封,或许是太子之子,或许是被皇后娘娘一手养大的齐王刘肥,总之不会让储君之位空悬太久,他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哪就跟皇后娘娘沆瀣一气了

  但这种话他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只得深吸一口气,上前领旨,“臣领命。”

  “公主既为储君,则必有太傅悉心教导。”

  吕雉看向张良与何同,“留侯学识渊博,领皇太女太傅一职。”

  张良出列,“臣领命。”

  吕雉继续道:“加封何同为襄侯,领皇太女国相一职。”

  “加封吕鬚为临光侯,领皇太女都尉一职。”

  “加封钟惜为翊侯,领皇太女郡丞一职。”

  “英布之女玉,虽年幼,但机敏过人,可为皇太女伴读,共议储君之政。”

  “臣领命!”

  宣政殿响起一道道女子声音。

  “众卿可有异议”

  “”

  有异议但那是能说的吗

  吕雉微微一笑,再次抛出一根橄榄枝,“众卿若有与公主年龄相仿的女儿姐妹,可一同报上名来。”

  “以皇太女之尊,怎能只有一个伴读”

  “臣无异议!”

  大殿之上瞬间想起道道声音。

  吕雉这才满意,“既无异议,便昭告九州四海,初九册封皇太女。”

  是日,宣政殿三女子封侯,无数女子为之意动。

  是日,储君当立,大赦天下。

  ——大汉王朝终于迎来一位女储君。

  天下为之震动。

  “初九便行册封礼”

  韩信眉头微挑,颇感意外,“皇后怎这般心急”

  鲁元轻抚着高高隆起的小腹,“必是父皇要回来了,母后需赶在父皇回来之前行完册封礼。”

  “劳烦医官再帮我熬些安胎药,万不能在这几日出了岔子。”

  而此时的吕雉并未着急与鲁元商议册封细节,下朝之后,她在安排另外一件事——

  “调动北军,加强戒备,严密看管每一位夫人皇子,若有异动,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