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晚自习与周末舞会 哈代
作者:米迦乐      更新:2023-10-09 13:12      字数:3541
  少年班不要求大一就必须确定专业方向,所以大家的选课五花八门,有的偏数学,有的偏物理,开学第1周、第2周是选课试听阶段,两周内完成选课。

  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已经发布,各专业的基础课偶有交叉,再咨询班主任或认识的本系教授,定下选课表。康妙玟的优势在于早已在集训队认识了若干科大数学教授,单墫教授和苏淳教授都为她订制了选课表,她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试听后的结果选择课程。

  另外还有可以免修或免听的课程。她之前已经学过几门基础课,于是申请了《高等代数》免听、《数学分析1》免听,免听是可以不去听课,但要写作业和参加考试,这样她可以多选两门课,充分利用时间。

  选好课程后不得旷课和旷考,但允许退课,学期的第8周是中期退课周,提交退课申请后即可,退课不参与gpa计算,也不用考试。必修课、实验类课程不允许中期退课。

  课程还有分类,除了公共基础必修课之外,《数学分析》等属于学科群基础课,之后还有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

  康妙玟算来算去,没有时间修二外,科大也没有要求修二外,第二外语可以选修,有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等。英语是公共基础课,还有思想与法律基础、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等等,她的课表安排得满满当当。

  体育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毕业要求修满4学分。

  毕业要求最低160学分。

  教授们都要她现在把学分多的课程先上了,大一嘛,年富力强(大雾),把最占用时间的大课搞定。

  开学第1周,康妙玟还没有上晚自习的觉悟,倒是已经去社团开了几次会了。她参加了音乐社和书法社,书法社每个学期会搞一两次书法展览,要是能拉到赞助的话还会搞个书法大赛;音乐社每学期会排练一次演出,有时候还会跟戏剧社合作排演音乐剧。

  学长们都说大一不进社团,到了大二是真没有时间了。

  音乐社中西合璧,有二胡、笛子、箫,还有大杀器唢呐,唢呐一出谁与争锋;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倒是都有,也有考过级的,不过进了科大学习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大一兴致勃勃进来,大二大□□出。

  少年班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兴致盎然进了社团,男生进什么体育社、摄影社,女生里隔壁宿舍4名女生暂时不知,康妙玟的舍友里,苏瑞同样进了音乐社,杨娉婷进了棋社,葛小卉进了校刊《中国科大》。

  第2周,康妙玟发现……少年班的同学已经开始上晚自习了!

  音乐社还算照顾她这个大一新生,给她晚饭后6点到7点的练琴时间,7点多回了宿舍,洗洗上床,看1小时书便睡觉。

  结果楼上男生10点多才回来,踢里踏拉走路,吵得很。

  “苏瑞,男生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她纳闷的问。

  “他们上晚自习吧,我也准备明天去上晚自习。”苏瑞也跟她一样在音乐社练琴,只是房间不同。

  康妙玟震惊:“晚自习!我就没上过晚自习!”

  “什么?你没上过晚自习?”杨娉婷9点回来了,洗漱、洗衣服,刚进门。“那你上高一晚上都干什么去了?”

  她想了一下,“我高中也是在我们大学的附中,高一不上晚自习,因为有一半学生住在外面,晚上担心不安全。反正我是没上过晚自习。”

  “那你们学校管的挺松的啊,我们都是上了高中就有晚自习了。”

  “娉婷,你是不是去上晚自习了?”苏瑞问。

  “对,不过我不学那么晚,我姑姑说别太晚回宿舍。妙玟,苏瑞,你明天要一起去上晚自习吗?我们一起去一起回来。”

  “我还要练琴的。我看看能不能把练琴时间提前一点,要么早一点要么晚一点……还是早一点吧,然后练琴时间缩短一点。7点上自习,9点回来,这样9点半就能睡觉了。哎呀!不行!楼上男生回来的太晚了!”

  “还是要跟男生同步。哎,妙玟,要不你跟男生商量一下,大家都一起回来,这样就寝时间也不会受影响。”杨娉婷说。

  葛小卉也洗好衣服回来了,“就是啊,男生太吵了!”

  “行,那我明天中午去跟他们提一下。”

  康妙玟第二天中午上楼问了男生,他们在哪里上自习,他们有去图书馆的,也有在教学楼里随意找教室的,占座位都是先到先得。现在大学还没有扩招,中科大更是小而精,一年招生人数加上少年班和零零班也不到600人,有足够的教室容纳学生自习。

  第二天晚上,楼上男生吃过晚饭先去占座位,杨娉婷和葛小卉回宿舍换了衣服再去教室,康妙玟和苏瑞练琴之后直接去教室自习。

  其实在宿舍也能自习,但宿舍就像在家里差不多,东摸西摸就是不想学习,效率不高。在教室自习有个学习氛围问题,大家都在学习,你也不好摸鱼了。

  每天自习的教室是流动的,早去早占位。图书馆也有自习室,图书馆的环境好一点,因此更抢手。

  第一天集体自习感觉很不错,大家埋头看书、做作业,偶尔会交流一下作业问题。9点一到,有人问,还要继续吗?

  康妙玟看看手表,“走吧,没理由大一就要自习到11点。”

  同学们都笑了,赶紧收拾书本离开教室。

  回宿舍的路上不知道谁开了头,大家纷纷表达来到科大的感想,科大相对北大清华来说校区不大,对那些没有从小生活在大学家属区的孩子来说,科大是盛满他们巨大期望的地方,大学里哪哪都是新鲜有趣的,那么多的社团、那么多人!大家看起来都很聪明的样子!老师教授们也都很好!

  康妙玟一直没说话,一个男生问:“康妙玟,你觉得科大怎么样?”

  “科大挺好的。”

  “哎呀,你这句太套路了,多说一点嘛。”

  “没什么好说的嘛,我家就在庐州,以前来过科大上培训课,我没多少新鲜感。”

  “哎呀,到底你跟别人不一样。”另一个男生羡慕的说:“你在你们安徽名气很大,又出国比赛,你就不会觉得……”

  康妙玟马上打断他,“进了科大的门,生是科大的人,死是科大的死人。科大当然很好了,之前北大的老师也跟我谈过,他们就没法像科大这样可以自由选课、选专业,你进了北大清华,专业都是提前决定的,顶多就是转系或者转专业吧。”

  同学们都点头,“这一点确实很好。”

  杨娉婷问:“那你决定学什么专业了吗?”

  “还没想好,反正大二再选专业也来得及。”

  于是又讨论起学什么专业。基础数学看起来好难,但应用数学应该不错;核物理也挺高大上的,天体物理好像更有逼格。

  正热闹的说着,忽然,一辆自行车停在康妙玟面前,吓了她一跳。

  “康妙玟。”

  来人身高腿长,浓眉大眼,是少年班的学长,康妙玟第一次来参观科大的时候见过的鲁青雁。

  康妙玟还记得他,“鲁青雁?我以为你已经毕业了。”

  “没有,今年大四。刚下自习?”他看着这些孩子手里的书本。上了大学之后,这些平均年龄15岁的孩子们迅速学会了课本里夹根钢笔就去上自习的范儿。

  “对。”

  苏瑞小声问:“妙玟,这位同学是谁啊?”

  “也是少年班的,大四。”

  鲁青雁微笑,“我叫鲁青雁,欢迎大家来到科大少年班学习。”

  作为科大的“老油条”,鲁青雁很快得到了大一新生的好感。一路一起回到宿舍楼,他叫了康妙玟一声,“等一下再上去。”

  他锁了自行车,车锁“咔哒”一声响。

  “到了科大感觉怎么样?生活方面还习惯吗?”

  “都习惯了。”

  “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找你?”她不解,“你是不是该申请国外学校了?”

  “是啊,你也知道……在本校继续深造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数学物理还是欧美最强。”

  “你想去哪所大学?”

  “普林斯顿或是it。你呢?你有什么想去的大学吗?”

  “说不好,我觉得都挺好。是不是要看导师?”

  “对。你要是学纯数学可以去哈佛,丘成桐在哈佛数学系。不说这个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说这些。我问你啊,你来科大还没见识过科大的校园文化吧?”

  她摇头,“没有,这不是才开学第二周吗?”

  “周六晚上有舞会,你要不要参加?”

  “什么舞会?”刚问出来就明白了:懂了,就是那种学生舞会嘛。

  90年代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游戏,年轻学生的社交活动十分匮乏,要么去校外的录像厅看港台欧美片,要么就是学校里每周都有的学生舞会,通常都在食堂举行,别的场所容纳不下数百人,食堂晚上停止供餐后,就给学生们开办舞会。

  跳舞吗?好像……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的,她还是个宝宝呢!

  “你多大?”她忽然问。

  “肯定比你大。”他笑着说了一句废话。接着便说:“19。”

  嗐,还是19岁的大男孩呢!

  月光隐隐,路灯润黄,照在他俩身上。

  影子踩在脚底。

  “好吧,你周六下楼喊我。”

  “就在楼下见吧,7点。”鲁青雁想了想,“明天要不要一起打羽毛球?你的课表呢?明天下午几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