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上可九天揽月 (七)
作者:火星少女      更新:2023-07-17 18:44      字数:6698
  祖冲之、郭守敬等天文学家都不住的点头。

  &34;不错,天文乃是制定历法的基础,所以才如此重要。&34;

  没有历法,人怎么生活?

  祖冲之的孙辈们轻哼了一声,私下嘟囔道;&34;说是重要,但完全没体现出来。&34;星官们的地位和真正的重臣可没得比。不然,祖父制定历法怎么会受到那么多的刁难?祖暄倒是希望仙画快快提到自己父亲制定的历法,好让所有人都知道,父亲是对的。元朝,郭守敬叹一声。

  星官的地位尴尬,若是天象有异,往往背锅的就是他们,尤其是真正负责干实事的那些人。长此以往,更没有什么人愿意来学天文,担任星官。

  好在仙画提到了天文学,希望之后,这个局面能有所改变。不过,郭守敬想了想现在朝中的各种乱象,苦笑着摇摇头。或许,他只能希望在下一朝能有所改变了。

  【历法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历法,那恐怕日子将要过得稀里糊涂,不知道今年是哪年,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不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哪个节气。】

  【农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插秧,什么时候应该割稻,什么时候应该避开洪水酷热和天寒地冻。】

  【历法,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时间指导,浸润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年迈的老者戴上老花眼镜,打开一本黄历为儿孙辈的喜事寻找吉时。

  中年人的办公桌上放着简洁的日历,标注了公历、阴历以及各种节气,还有自己的备忘。年轻人手上戴着运动手表,一点开就是精准的时间,从年月日到小时再到分秒。

  赵匡胤发出感慨: “这钟表之物,的确是方便。”

  小小的一个东西,竟然就可以随时显示时间,这也太便利了!

  他有些微酸,怎么后世即使是个普通人,所用之物,所过的日子都看着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好?羡慕!

  他问赵普: &34;既然唐朝之时就能够建造那浑象台,那现在大宋是不是也能寻找到工匠?&34;

  赵普一沉吟: “或可一试。”

  反正现在要做的事情多着呢,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样。

  赵匡胤满意的点头,这就是他最

  满意赵普的一点,能干实事为自己解忧。之前他有段时间冷淡赵普,是因为发现赵普居然与自己弟弟赵光义不合,但现在想到这儿,他更满意了!

  不愧是朕的宰相!

  民间。

  老成的农人们正在趁机教导自己的后辈: “历法真的很重要,你们可以不读书,不认字,但是一定要知道历法。芒种一到,就要插秧,秋分到了,就要割稻。如果错过天时,那就要颗粒无收,饿肚子了!&34;

  后辈们受教的点头。

  原来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竟然还是仙画中所说的“科学”。

  【在还没有国家只有部落的时候,华夏的老祖宗们就已经懂得了观测天时,制定历法的重要。《尚书·尧典》就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遥远的东方部落中。

  首领尧正在给其下的羲氏与和氏两个氏族分派命令。

  “羲仲,你这段时间去到东方的肠谷,敬迎日出,观察太阳每天出来的时辰和景象。”羲仲领命而去,整整几年。

  最终,将自己观察到的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

  “羲叔,你去南方的极远之地,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景象。”羲叔也领命而去,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作为夏至。

  &34;和仲,你去西方的昧谷居住,恭送日落,观察太阳每日落下的时辰景象。&34;

  “和叔,你去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的运行。”

  和仲与和叔也领命而去,最终分别以虚星在南方天空位于正中的时候作为秋分,以白昼最短的那一天作为冬至。

  【《大戴礼记·夏小正》里面有一篇就被认为讲的是夏代的历法,它记录了一年里面十二个月的不同天象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而孔子也说“行夏之时”,可见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历法,并且一直绵延到了周朝。】

  【周朝的时候,各诸侯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也被称为古六历。】

  【秦朝的历法就是《颛顼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自然也要把《颛顼历》奉为正统,推广到

  整个天下。然后,《颛顼历》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汉武

  帝前期。】

  【《颛顼历》的特点呢是以十月作为每年的开始。所以各位,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而不是正月初一。也不知道他们十月放不放新年假?】

  秦朝

  嬴政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有几分满意——这仙画中扮演他的伶人背影高大贵气,倒是有几分相似。

  而且,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自己登基时的画面,心潮竟然有些澎湃。

  他身边的李斯和太史令胡毋敬睁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后世的历法有哪些改动,这东西可太重要了!

  “新年假是什么?”公子高偷偷问大哥扶苏。扶苏也茫然的摇摇头。

  现在秦朝可还没有假期这个概念,官吏们要是想请假,只能“告归”,归乡的归,基本就等于请辞回家了。

  宋朝。

  几名士子正在论道,一边是仙画出现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少的崇古派,他们往往固执守旧,依然认为圣人之言不可逆,古制不可违。

  而另一边的人数明显更多,思想要更加开放。

  有人就呵呵笑两声,对崇古派道: “既然你们要崇古,何不向各位大人谏言,让历法也按照这古六历来呢?&34;

  话语中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另一人附和道: “那可不就成了西汉张寿王了?”

  张寿王想要改旧历不成,最后被弹劾下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闻言,在场人都哈哈笑起来,只剩下几个崇古派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颛顼历》经过了几百年,到汉武帝时已经不太准了。】汉朝的星官们正在如常的观测星象。但此时他们却眉头紧锁。

  今天是初一,每个月的第一天,按照月相来说应该是朔月,本该看不到月亮的,但此刻天空上却悬挂着一弯弦月。

  有星官问出来: “是历法不准,还是月象有异?”

  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如果是后者,那可就不太好了,到时候若是给不出合适的解释,恐怕天子震怒,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为首的太常令一咬牙: “待到望月的时候再看。”

  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初十五或者是初十六,天上悬挂着的应该是一轮饱满的圆月。

  但这一次,不用

  等到望月,在初十二和初十三的时候,满月就到来了。而等到了初十五,月亮早已经变成了渐亏的凸月。

  中间并无什么异常发生。

  太常令和星官们松了口气: “看来是历法不准,而不是天象异常。”历法不准好办,向朝廷上谏重修就好了。

  【当时担任太史令的是司马迁,他那时候和汉武帝还没闹翻,算是君臣相得。】

  【汉武帝让司马迁、邓平、落下闳还有民间的唐都、侯宜君等人一起来制定一部新的历法,这也

  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以国家的力量组织编撰历法。】1

  宽敞的大殿内,汉朝最厉害也是最声名远扬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分为了很多组,时而激烈争吵,时而和谐讨论。许多的天文仪器和纸墨都堆积在旁边。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后,他们探讨出来的方案被呈于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把每个方案都听取了一遍之后,指向了自己偏向的那一套: “就用邓平和落下闳的那套吧。

  邓平和落下闳脸上露出喜悦之情,而其他人或是平静,或是沮丧,或是不服。

  汉武帝手握着这部历法,给它定名: “太初,天地元气之始,就叫它《太初历》吧。邓平有功,封为太史丞。&34;

  历法既定,还需要举行颁历典礼。

  这是不下于祭祀的大事,十分隆重。

  威严的帝王颁下圣旨,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历法换了,以往的都要被扫进垃圾桶里去。在颁历典礼上,汉武帝也将自己的年号也从“元封”改为“太初”。元封七年,也就是太初元年!

  在家的司马迁先是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之中,闹翻?他为什么会和陛下闹翻?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后又兴高采烈起来。

  管它呢!能够参与到历法的制定当中去,那可是值得好好夸耀的一件事情。若是这历法能用上几百年,那么人们提起来都会说一嘴,这是司马迁制定的。

  无上荣耀!

  至于和陛下闹翻,那不是还没发生吗?以后避开就好了。倒是要感谢仙画,提起这件事,好让他警醒。在宫中,刘彻和落下闳也都很兴奋。

  新历法!

  落下闳道: ≈34

  ;如今之历法的确已经用着已经不太准了,如果能修新历,那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34;

  刘彻眯起眼来,心不在焉的点点头。除了落下闳说的这个,他更在意的却是仙画中呈现出来的场面和隐喻。

  秦始皇登基后,华夏全部改用颛顼历,而未来的自己则直接将年号改为太初,还举办了那么隆重的颁历典礼。

  可见历法不仅仅是可用于实用,还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改正朔,易服色。

  向民众表明本朝是受命于天……咳咳,这招目前已经不太好使了,汉武帝略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即使少了这个,同样还是能将旧朝的影响全部抹去。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刘彻对未来自己做出的决定很满意。

  不愧是我!

  他兴奋的一拍身边的案几: “修!这新历必须得修!落下闳,此事朕着你去办。至于其他人,你看着办。&34;

  落下闳也大喜。

  照仙画说,之前自己只是参与,但这次却是主导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

  【在制定太初历的时候,修历的这些人算出了一年的长度,并且引入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还将每年的正月一日定为了新一年的开端,可以说比之前的历法先进了不少。而这种设定也一直在后来修的历法里延续了下来。】

  【而且,《太初历》中还规定了闰月的设置规律。】

  ……

  …

  天幕下,有人就嘀咕: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有闰月?”不闰不行吗?

  搞得那么麻烦。

  他的这番话招来了很多人的点头附和。看来大家的确都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隔个几年就来个闰月。

  【说起来,今年就是闰四月。很多人可能都有所疑惑,为什么咱们国家的农历非要有闰月?像是阳历就没有闰月啊。】

  【那是因为现在咱们使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是按照太阳运行周期来计算的,也叫太阳历。】

  【而咱们承袭自古代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天数、月份这些是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但是里面的二十四节气却是和太阳历一样,按照太阳的运行周期来算的。】

  /【所以说是阴阳合历!】

  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月末为晦。朔月到望月再到晦月,就是月亮盈亏的一个周期。

  还在远古时期,古人们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开始以月亮的运行周期来作为制定历法的标准。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就是白道面。

  大殿内,落下闳的笔下有着无数的图形和数字,他正在根据白道面以及黄道面来计算月亮运行一个周期的所用时长。

  【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那么12个朔望月就只有354天或355天。但太阳的回归年却是365天,其中相差了十到十一天,三年累计下来,那就是将近三十天的时间。】

  【所以,如果不多加一个闰月,那这套历法持续不断的实行下去的话,差额就会累积得越来越多,然后产生与实际的季节天时越来越不符的现象,比如明明才八月,但是为什么就开始下雪了?】

  【这就是闰月的必要性。】

  【太初历呢,就总结出了要在什么时候加闰月的规律,这是一大进步。】

  ……

  刚才还在抱怨的人恍然大悟: &34;原来如此!&34;

  这么一想,如果没有闰月,那也挺可怕的,天下就要乱套了。

  而天文学家们却都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仙画所说的太阳历和阴历的区别上。落下闳一下子纠结之后的太初历是用月亮周期还是太阳周期。

  南北朝。

  &34;用太阳的运行周期来计算……太阳历……&34;祖冲之喃喃自语,眼神开始陷入到呆滞之中。

  对啊!

  还可以这样来算!

  他被启迪了新思路,甚至在心中立刻就疯狂开启了心算模式。

  祖咂无奈的摇摇头,他爸一有什么新想法就是这样的,如痴如醉,无法自拔。唐朝。

  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双手合十,念了一句: “阿弥陀佛……太阳历!或许可以一试。”元朝。

  郭守敬若有所思,他想到刚才在仙画中见到的日历,似乎上面对于日期也有几种表达方式,一种是阿拉伯数字,下面却还有汉字。

  或许,后世也是用的太阳历?

  他情急之下找不到笔墨,索性也开

  始用手指蘸着茶杯中的水在桌上比划着,显然也是全情投入了。

  清朝。

  王贞仪的母亲看着已经发呆的女儿,无奈的对亲戚们解释: “她就是这样子,脑海里要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那就不管不顾了。&34;

  按之前,亲戚们肯定觉得她是怪胎,但现在却都表示理解的点点头: “随她,随她,咱们不要吵她。&34;

  【但是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原因,太初历也有一个很重大的缺陷,甚至还造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小谜团。】

  太初历实行三十年后,已经是汉昭帝时期。

  时任太史令的张寿王在一次朝会上忽然提出来: “陛下,现在所用的太初历,似乎与实际的天象并不相符。微臣恳请恢复祖传的《黄帝调律历》!&34;

  此言一出,一片喧哗。

  太初令可是先帝在世时的功德,岂可妄改?

  主持历法的鲜于妄人立刻站了出来: “陛下,太史令此言为妄语。《太初令》制定之时,广召天下算家与历家,诸方验证,方才实行。&34;

  两人争吵起来。

  鲜于妄人便道: “既然太史令坚持己见,臣恳请陛下让大司农以及诸位大臣观望朔望与二十四节气,来验证到底是《太初历》准还是太史令所说的《黄帝调律历》更准!&34;

  汉昭帝准奏。

  这一观望就观望了三年,最后大家都觉得还是《太初历》更准。

  御史们开始弹劾张寿王: “本朝一直用《颛顼历》,而非《黄帝调律历》,你竟然说《黄帝调律历》是祖传,身为太史令连这个都能搞错,非议祖制,背离天道,乃大不敬之罪!&34;

  就这样,张寿王被弹劾下狱。

  宋朝。

  刚才拿张寿王暗讽的士子“唉哟”一声,没想到仙画也提起了张寿王,一时间竟然觉得颇为荣耀。

  而崇古派们更坐不住了,索性起身走人,免得待会儿更受到嘲讽。汉朝。

  汉武帝刘彻不屑的道: “此人就是个蠢货,哗众取宠!”

  他倒不是因为这位张寿王诋毁自己的太初历,而是因为世人皆知,汉朝开国后承袭的是秦朝的颛

  顼历。他身为太史令,本应该很清楚才对。

  尸位素餐,或者是背后有什么缘由。

  有人挑事?

  党派之争?

  心黑的刘彻心中一下子闪过了好几个猜测。

  不过,好在自己看准的太初历还不错,挺过了质疑,他露出满意的笑容。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那么!太初历到底准不准呢?】

  【这还真的很难说。】

  【当时,制定历法是司马迁牵头,但是还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人物,那就是邓平和落下闳。再加上其他从民间征召而来的天文学家和算数家,总共二十几个人,却搞出了十八套方案,可想而知当初这个团队里的混乱。】

  【简直是一出大戏。】

  【估计就是大家都自己单干,嘿,谁都不服谁。】十几位在民间颇有盛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来到了长安。有从巴郡来的,有从长乐郡来的,有从酒泉郡来的。风尘仆仆,跋涉千里,只为了制定最新的,最精准的历法。

  他们出类拔萃,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十分优秀,倒是因此多了一些孤傲之气,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这里面呢,落下闳和邓平走在了一起。落下闳善于计算,因此负责里面算术的工作。】

  【我们刚刚说,一个朔望日平均是295306天,在古代算法里面的表达就是29日499/940。邓平觉得这种表述实在是太繁琐了,于是就提议改为29又43/81。】

  【看上去的确是简洁了不少。但问题是,这个数值并不是根据天体计算而来!而是根据音律而来!】

  【音律!】

  悠扬的乐声响起,穿着曲裾深衣的舞者翩翩起舞,像是在与天地沟通。举手投足之间满是玄妙与神秘。

  这是祭祀之乐、祭祀之舞,被认为是和上天沟通的最好途径。

  一支汉代的竹管出现在了天幕上,它的长度为九寸,它也被称为“黄钟之管”。

  【这种乐器长九寸,九九八十一,这也就是古书尤其是《易经》里面说的“黄钟自乘”。邓平就取了这个八十一来作为分母,认为“律”是和上天沟通的方式,那么,用这个数值制定出来的历法更有神性。】

  一个常见的卡通小人冒了

  出来,表情满是困惑,头上也冒出了一行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