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章 民不聊生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10-10 21:10      字数:3353
  沈悠不知道,她继续道:【诚然刘彻一直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只为了收敛财物,供应军中需求。毕竟大汉连年征战,造成民力疲敝,太初四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不在户籍者四十万,出现了“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正打算提前用计的刘彻听闻结果不可思议抬起头,难以相信他努力要将国家变得繁盛,却告成民多流亡,人复相食的局面。

  怎么会,怎么会!

  刘彻心底未必没有另一个声音回答他,为何不会?

  连年征战,是,大汉的疆域在不断的扩大,国库都早空了,难道百姓的日子又能有多好过吗?

  而且,他是不是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供应他打仗的人出自哪里?

  一回一回的战亡将士,一回一回的补充兵力,他忽略得一干二净?

  刘彻心里早就想到大汉变成那样的局面都是什么原因,恰是因为知道,他想否认。

  【不仅如此,多年以来刘彻任用酷吏,有人会不明白,刘彻为什么要用酷吏,诸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难道儒家外的人不会对此产生不满?一个个政治家会乖乖的接受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被取而代之?纵然作为单纯的学者,相互间都有可能因为对他们思想的不认同产生分歧,何况各家学说争的分明是治国之道?】

  【想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无非是为宣扬自己的学说,同时也希望能过自己的能力,证明他的学说适合治理一国,能让一国繁荣昌盛,不会有人觉得到了大汉,再无人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学说最符合治理一国吧。真要是不争,岂有董仲舒向刘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事?那么刘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又怎么可能避免得了残害各种不认同他一做法的臣民?】

  冷哼一声,秦始皇想的分明是,汉武帝一番作为难道不比他所谓的“焚书坑儒”更狠?不会有人觉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单纯只是倡议而已吧?想要一种学说成为主流,一个国家相对一统的思想,必须想方设法攻击其他的学说,有些事纵然刘彻未必想得到去做,底下的人早已想好怎么解决。

  越往上,汉武帝越要证明自己不是一时兴起才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下的事必会比秦始皇所谓的“焚书坑儒”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有汉武帝提出的算缗和告缗,难道不属于酷吏政治?不交税是吧,行,谁告发有功,朝廷顺势抄一抄家,强盗抢钱不一定杀人全家甚至九族,皇帝出手抢钱,钱要抢,人要杀,连同他们家的奴婢都要收了。狠吗?】

  狠,相当的狠。汉武帝一朝尚未经历过这些事的人脑补一番只觉得汗淋如雨,接着考虑的难道不是他们该用什么办法才能避过?

  额,老实上交税?

  不不不,一但如刘彻所愿,刘彻就会放过他们了?

  凭心而论,他们听着沈悠道着刘彻的种种,越听越觉得刘彻下手过于狠辣,总觉提自己在刘彻眼里不是百姓,

  是冤大头。()

  哪怕他们真把钱交上去了,剩下了一些,哪一天刘彻再缺钱了,他不会继续硬抢?

  ?本作者行而不辍提醒您最全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尽在[],域名[(()

  嘶,突然觉得自己身家不保是小事,一家子性命不保也纯属意料之中。

  【当然,也不能说汉武帝在对付富商的时候半点好事都没有做,作为商人,囤货以抬高价格,挣百姓们的钱比比皆是。因而在元封元年,刘彻又在京师长安设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朝廷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不可避免有因为用人不当,官员和商人勾结,反而将物价抬得更高,这种情况哪怕是至今都难免发生,咱们就说至少汉武帝是为百姓着想的,出发点值得肯定。】

  刘彻又骄傲的挺直了身板,他怎么可能心里没有百姓,他要对付的从来都是富甲一方,却对国难视而不见,更甚者顺势发一笔国难财的人。

  富商所谓的日子不好过,无法是吃得无法过于精致,住的少了几分奢华,让他们不好过,让天下百姓好过,难道不是他作为皇帝理当做的事?

  哼,别说是富商,纵然他面前的臣子们,有多少人家的日子过得比他好的?

  想他一个皇帝为了大汉殚精竭虑,无一刻不得安宁,他们倒好,一个个吃香喝辣,乐不可支,刘彻能看着他们过得如此逍遥自在,能不想办法把他们的家底掏出来?

  【但凡提及酷吏其实大家都明白,纯纯是不讲理,来个无差别的攻击,别以为只是官员和富商,要知道上头的人一但压力大了,立刻开始转头朝下,彼时的大汉是个什么情况?法令没有普及,寻常百姓懂法的少之又少,自然是那些当官的说什么是什么。百姓因此民不聊生,长此以往,饱受苦难的百姓揭竿而起,是的,不用怀疑,刘彻在统治后期,农民起义不断。偏刚开始的时候刘彻不以为然,随着成千上百的百姓开始聚集,刘彻每每派出去镇压的官员,越镇压,起义的声势越浩大,终于让刘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派出武力镇压,这才把农民起义真正镇压住。】

  农民起义,竟然有农民起义,刘彻听到这儿再也支撑不住脸上的骄傲,大秦因何而亡,大汉如何得的天下,他既不明白。

  如果说惹得官绅不满,让他们痛不欲生,刘彻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听到农民起义四个字,刘彻瞬间变得凌厉了。

  若非民不聊生,百姓断然不会揭竿而起,有些道理完全不需要别人提,刘彻懂。

  他在后面竟然会闹得民不聊生吗?怎么会呢,他明明想要大汉越来越好的。

  刘彻动了动唇,想要辩解一番,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汉武帝后期的农民起义声势虽然不小,并没有能力撼动刘彻的统治,但也让刘彻意识到大汉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刘彻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刘彻觉得一代人做一件事足矣,他为大汉开疆辟土,如何安抚百姓,他想交给后代来做。是的,汉武帝想要把后续如何

  ()  改弦更张,朝堂政策转变的事情交给太子刘据来日登基后再做。】

  【太子刘据啊,自小受儒家学说熏陶下长大,仁恕温谨,汉武帝是觉得刘据将来继承皇位,必能够安抚朝臣,抚慰百姓,将大汉如今的动荡的局面抚平。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他宠幸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生下一个又一个的皇子,再加上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身边多是谄媚之臣,这些人都是看菜下碟的主儿。而且他们好权,从刘彻手里得到过权利,他们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权利,太子刘据地位稳固,又已然长大成人,偏又不喜欢他们,这些人怎么能接受太子顺利登基,叫他们到手的富贵消散。一来二去,一干佞臣如丞相刘屈氂,内侍江充,在刘彻耳边说刘据不是的话越来越多,父子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汉武帝从来没有说过废太子的话,却也忌惮于太子刘据的权利越来越大,我在说卫子夫时提到过“巫蛊之祸”,饶是刘彻也始料未及,太子刘据竟然会被逼得谋反。】

  巫蛊之祸人们都听说过了,谁人说不是呢,汉武帝从来没有想过要废的太子刘据,却以那样的方式被迫谋反,最终不得不自尽而亡。

  【刘据之死对刘彻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寄以厚望的太子,他的继承人,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竟然叫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刘彻惊于刘据的谋反,经人提醒,终于派人前去查查,事情水落石出后,汉武帝追悔莫及,便转手报复当初参与谋害刘据的人。】

  【征和三年,内侍郭穰密告丞相刘屈氂夫人诅咒汉武帝,并与贰师将军李广利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后刘屈氂被腰斩于东市,其妻则是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妻子被捕。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打仗,得知消息后仓促出击匈奴,兵败后投降,后来在卫律的运作下被杀。后元元年,参与镇压太子的马通,与亲近江充的兄长侍中仆射马何罗,因江充被灭族而心怀恐惧,合谋持刀入刘彻卧室行刺,为金日磾发觉搏拘,被处死。】

  刘彻再也控制不住的站起来,他的太子,他的太子竟然是被人构陷的吗?

  一个个榜上有名的人,好啊,好啊,他非要解决了他们不可。

  卫青和霍去病抬头瞧着,他们如果之前能够劝自己说刘据谋反有什么误会,如今他们听得真真切切的,误会是没有,被人构陷是真真的。想到在他们去后,卫子夫和刘据遭受如此冤屈,如何不让他们正色以对。

  怪刘彻他们不曾,同时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他们算是卫子夫母子的靠山是吧,最终他们都不在了,加之刘彻对刘据心存忌惮,以至于最后的刘据在前朝没有任何的亲近之人,他们要想改变局面,活着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果真他们活着就能改变刘据他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