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 品行不端者?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10-10 21:08      字数:3179
  对喽,陈平不是樊哙自小一起长大的人,凡事放一放也就算了,周勃不一样,周勃是自己人,他在最后竟然下狠手将吕家一网打尽,真真是为了权利啥也不管了?

  “放一放。没到跟他算账的时候。陛下正值当年。况且,他虽然有所算计,也算救我一命。”樊哙一看吕媭没再扯他耳朵,暗松一口气。吕媭何意,他自知,不过暂时不是干此事的时候。况且周勃也救他一回,他不好忘了。同时樊哙须提醒吕媭别乱来,搞不好适得其反。

  “你心里有数就行。”吕媭不过提个醒,自家的兄弟,赶尽杀绝只为了权势,说破天去周勃也是背叛他们兄弟的情谊。救命的事,好吧,吕媭无非希望樊哙莫要一心念着同周勃的兄弟情谊,从而忽略提防周勃此人。

  既然樊哙知道周勃是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做,她无须再多说。

  【其实从樊哙险些被杀一事中不难看出,刘邦心挺狠的,因为对吕雉的忌惮,竟然要杀了一直追随在他身边,对他忠心不一的兄弟,怪不得别人提起刘邦就想到一句狡兔死,走狗烹。樊哙得以善终,该说是庆幸于陈平和周勃的盘算,亦或者刘邦死得及时。我们无法确定刘邦究竟是一时怒起要杀樊哙,亦或者早在心里已然打定主意要杀樊哙。】

  【屠宰出身的樊哙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后世对舞阳侯皆有耳闻,谁人不敬他的忠义英勇?善始终有多难,看看古今往来多少王侯将相死于帝王之手便可知。既然说了樊哙,就不得不说陈平。按我之前提到过关于陈平的点滴,大家心里多少也有点数了,这一位聪明也圆滑,论手段,如果说留侯有君子之风,陈平可就不太忌讳啥了。】

  陈平

  如果可以,他压根一点都不想让沈悠提起他,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毕竟,就他干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踩着人的底线干的,无论刘邦或者吕雉,怕是眼下对他都有不少意见,若是细论他干的事,陈平如临大敌。

  然而沈悠要说谁不说谁,又不是陈平想就能拦得住。

  【陈平此人,明末清初有一位叫丁耀亢的小说家是这样评价他的,个人觉得挺符合:张良、陈平,皆汉元臣也。从龙开辟,权谋固可尽除乎?然良之术多正,平之术多谲,故平有阴祸以贻后,良以寡欲而昌终。谋之所及,算人不如算天耳。】

  额,怎么说呢?沈悠给他们讲的陈平,他们感觉聪明是聪明,作为谋臣,陈平总让人有一种时常似乎要失控的感觉。

  【读过《史记》的人们都知道,能够被列为世家的人本事都是一等一的,西汉的一干功臣中,除了前面讲过的萧何、曹参、张良,便只有陈平和周勃,由此可见他们的功劳不小。然陈平一直都是一个引人非议的人。《史记》记载有人指摘陈平早年与其嫂通/奸,被流放。】

  !!没有人想到沈悠会丢出此等消息,秦始皇闻言皱起眉头,毕竟再怎么不管人的品性,有些事人人都介怀,让一个全无品行的人身居高位,确定不会造成什么

  不好的影响?

  汉高祖时期,别管刘邦或者吕雉闻言都不为所动,好像沈悠说的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完全不需要他们放在心上。

  倒是陈平的脸色已然铁青,谁,谁胡说八道,肆意诬蔑。

  【此言出自哪里呢?是《史记》中陈丞相世家中有相关的记载,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于是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让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别管是谁听到陈平竟然品行有问题,都不能不问问到底是不是有这回事。刘邦当即召来举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何许人?据载为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孙子。】

  【魏无知被刘邦喊上来,听完刘邦责问,不慌不忙的反驳:“微臣所说的是才能;而陛下所问的则是品行。现在,即便有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而无益于战争的胜负,陛下何必重用这些人呢?楚汉双方正处于对峙之中,我举荐善于出奇谋的人才,只考虑他的谋略能否对国家有利罢了。至于跟嫂子私通、接受将领钱财之事,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嗯,于生死存亡时,品行好却没有办法为刘邦解决问题,陈平的事,听起来并没有证据,单纯只是道听途说,倘若因此弃陈平不用,损失的到底是谁?

  【刘邦又不蠢,哪里会不懂魏无知说的道理,要说品行一等一的好,刘邦自己品行都算不上有多好,他自己对自己没有过多的要求,反倒对别人极苛责?好吧,有人是不管许多的,尤其像刘邦从不是一个多要脸的人。他对自己没有要求,他可以没有品行,不讲道德,并不希望身边的人跟他一样。毕竟,作为一个没有品行又不讲道德的人,他太清楚像自己一样的人有多难对付。】

  刘邦

  不能说沈悠说得不对,太过于扎心是真的。

  算了算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到今天谁能不清楚?

  【魏无知说得在理,刘邦当然不可能再责备魏无知,但陈平处他也要寻陈平要个说法,像周勃、灌婴他们说的那样,陈平并不是一开始出山就跟着他的,偏他跟着的人一个个都不太好。刘邦想听听陈平解释,将陈平叫来责问:“先生原来侍奉魏王而不合意,转而投奔楚王,到了楚国又不合意,现在又追随我,讲信义的人原来是如此三心一意的吗?”】

  【陈平面对刘邦责问,立刻明白是有人在刘邦处进谗言,有理有据反驳道:“我为魏王做事,可是他不能采纳我的计策,因此我离开他去投奔项王。项王不信任外人,他所宠信的不是宗族之人就是妻家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任用,我因此离开了楚王。我听说汉王善于任用贤才,因此前来归顺大王。我来的时候孑然

  一身,

  如果不接受将官的钱财就没有办事的经费。假如我的谋略有值得采纳的,

  我希望大王使用;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那些钱财都还在,请让我封存以后送到官府,并请大王同意我辞官。”】

  【好,陈平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从魏王处离开,奔于项羽后又离开,再投于刘邦。哪怕是连收钱的原因也解释得清清楚楚,刘邦要鸡蛋里挑石头?刘邦所要确定的是陈平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一个轻易背叛人的人?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己?以及陈平是否有谋略?】

  【和陈平的交谈中,陈平会说话,凡事有理有据,实在难得可贵,况且眼下是刘邦用人之际,送上门来的人才,刘邦从来不会拒之门外。因此刘邦亲自向陈平道歉,并重重地赏赐了他,还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将领。】

  【话说白了,所谓陈平通/奸等言,不过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证据。至于陈平择主跳槽的事儿,谁不想找一个明主?陈平冲的正是刘邦,刘邦若是看不上他,陈平也不会死皮赖脸。收受他人钱财一事陈平更解释清楚了,以备后用,谁又能再说什么了?乖乖听从刘邦安排。对陈平也是信服,再不提陈平的往事。】

  秦始皇算是略松一口气,品行问题重要也不重要,但最好别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陈平的事纯属道听途说,那就很好。

  【由陈平的表现中可见,他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他一直在寻一个明主,盼着能够遇上,好一展所长。不用说,本来他是寄希望于项羽的,没办法,彼时的项羽声势浩大,有谁不看好他,架不住项羽自己坑自己,大好的局势偏自己亲自葬送。】

  摇头叹息,沈悠实在为项羽痛心。

  刘邦想问了,他不好吗?他所创立的汉朝不好吗?怎么沈悠总惋惜项羽呢?

  项羽的性格注定他的失败!神仙都救不回。

  【陈平,生年不详,战国末年魏国户牖邑人,年少时家中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童年的陈平是幸运的,幸运的拥有一位好兄长。彼时的人们皆以耕种为生,陈家有三十亩农田,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全部的农务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游学可增长见识,开阔人的视野。可在外人看来却显得陈平无所事事,终日游手好闲,对喽,有同样经历的人刘邦也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