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 章 寿终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9-26 14:58      字数:3280
  哎哟,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最后被夸的依然是李世民?

  得,刘邦不吱声了,他终于看明白了,他就不是个能让人夸的主儿。

  不夸就不夸呗,他敢做还非要让人夸他不成?笑话。

  贞观时的李世民一听,嗯,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又被夸了呢。

  他也该被夸,谁能像他一样,别管底下臣子有多能干,没有关系,都是他的臣子,再能干再厉害他也都能容得下,他们只管放开手的干,无须顾忌。

  什么功高盖主,什么不为君所能容,统统不存在。

  李世民敢说,终他贞观一朝,他绝不乱杀一个功臣。

  【唉,很多人想起韩信被杀十分痛心,但我最痛心的还得是萧何。他自刘邦式微时追随刘邦左右,为刘邦殚精竭力,拼尽所有,饶是如此,最终依然为刘邦所疑。他是谨小慎微一辈子,处处想让大汉越来越繁盛,也想让大汉江山稳固,拳拳爱国之心,忠义之心,怎么就依然得不到刘邦的信任?】

  不难听出来沈悠为萧何所抱的不平,谁人说不是?

  萧何不是没有机会和能力反了刘邦,单纯他就是不想反。

  态度萧何表露得不够清楚吗?刘邦怎么能让已然年迈的萧何下狱?

  如果说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萧何听到自己竟然往大狱走了一趟,心里未必没有失落,听着沈悠言语之间的惋惜,是为他的惋惜,心疼,突然笑了。

  他一辈子做事坦荡,一向只遵本心。不可否认,他追随于刘邦左右,图的是一身才华得以施展,功成名就,最终落得什么样的结局,不会比他碌碌无为一生更差。余愿足矣。

  【同样的事不仅是对萧何,还有樊哙。刘邦像是一个完全没有心的人,无论对谁,只要他感觉那个人的存在危及于他,危及于他的江山,他要是制不住那一个人,宁可杀了。】

  【事未成,刘邦就已经害怕萧何背叛,当萧何听见手下建议将自己的子侄头到阵前,送到刘邦面前时,刘邦欢喜无比。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是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萧何从来只欲在世间展露本事,不负来此一遭,因而也愿意满足刘邦的控制欲,从而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萧何依然为刘邦稳定后方,项羽随着战事的持久慢慢也就吃了没有一个像萧何一样的人的亏,汉军兵强粮多,局面开始向刘邦一方倾斜,最终以刘邦获得胜利划上句号。随着刘邦登基为帝,大宴群臣,刘邦称赞张良那一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间他不如张良,全句应该是这样的。刘邦谈及自己为何能得天下,笑与众臣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显然,刘邦不蠢,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张良、韩

  信、萧何三人,但凡缺少其一,天下时势会变成什么样都未可知。而萧何那一份,别忘了韩信为何能够拜为大将军,都是萧何力举之!没有萧何绝没有韩信为刘邦打天下的可能!】

  此言不虚,饶是刘邦自己都必须承认。萧何助他太多!

  【如果说关于张良在大汉打败项羽,刘邦登基之后,正史的记载少之又少,萧何于大汉建国之后的功劳,正史是给予绝对的肯定的。萧规曹随我们都知道,何谓萧规?当年刘邦进入关中后,曾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大汉真正建国,一统天下,总不能就按这约法三章行事。】

  【但约法三章为大汉收拢了人心,可见基本方向完全没有问题,于是萧何在此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汉以后的历代法律大多以《汉律》为蓝本,它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补一句,秦律多为汉所延续,可见大秦的律法也并不是没有半点可取之处。】

  嘶!能够让后世沿用,认为律令之宗的律法,此等人才,秦始皇一阵眼热,对沈悠夸秦律的话都忽略了。此番萧何必将为他大秦人才!

  而刘季听完连忙催促萧何道:“萧先生,走走走,赶紧走,别看,再看下去咱们未必走得了了。”

  听听天幕把萧何夸成什么样了?

  天下不是没有忌贤恨才的人,更何况他们顶头的县令从不是什么好货色,要是他们再不赶紧走,真就不怕走不了?

  刘季不由分说拉过萧何,先行一步。

  汉高祖时期的萧何听到汉律九章竟然对后世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要说他没有半分激动定是骗人的!

  他的付出,他的付出真的得到了回报!

  【萧何此生最为人所指摘的事莫过于他助吕雉杀韩信。之前在讲韩信的时候说过了,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深居简出,并不愿意过多惹眼,但韩信心中多有不平。从来韩信都不是一个擅长掩饰自己的人,他以为自己和人密谋造反无人知晓,却不料身边的人早已将他出卖。可如果不是萧何出面请他亲自往宫中赴宴,韩信断不可能踏入宫中,死在吕雉的谋划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抵韩信也断没有想到,当年相信他才能的萧何,最终也是因为相信他的才能,为天下而杀他。萧何有愧于韩信,也有负于韩信。】

  不管哪个时期的萧何都不是第一回听说自己诱韩信入宫,让吕雉杀韩信。韩信,他的存在让太多的人不安,尤其让刘邦不安。

  瞧萧何总理庶务,并无兵权,依然令刘邦不安,便可以看出,在刘邦心里,没有一个可信之人。

  韩信为人如何,都听到沈悠说细了,从来不曾避之锋芒,反而一回一回挑战刘邦的底线,让刘邦不想忍也只能忍的人,刘邦岂不担心来日韩信先不想忍,反了大汉,彼时刘邦无法解决。

  “我们的萧丞相对陛下从来都忠心耿耿。”

  于汉高祖时期的韩信来说,他只如此评价于萧何。萧何此人一辈子都为刘邦谋划,为天下谋划,留他是如此,助吕雉杀他也是如此。

  韩信底下的人只想问,都知道刘邦容不得他了,难道韩信不打算做点什么?

  “我之所长,朝廷之所长,天幕说得很清楚?你们之中有谁觉得自己比得过萧丞相,又比得过留侯?”

  韩信是擅长打仗不假,架不住他只会打仗,有些事实他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刘邦的优势。加之刘邦身边可用之人不要太多,天下已然稍安,再次挑起战事的人,必为天下人所不喜。若无人心作为靠山,他再会打仗果真能赢?

  【大抵助吕雉杀了韩信,也是萧何心里的一道坎。哪怕萧何告诉自己杀韩信为天下太平,为了大汉江山安定,他终是有负于信任他的韩信。随着刘邦驾崩,新君刘盈继位,年事已高的萧何也卧病在床,刘盈亲自前来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

  接着刘盈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刘盈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人人都道刘盈无能,却是不然,刘盈有识人之能,自知满朝文武大臣中可继萧何为相者,曹参是最好的人选。萧何当年不同意刘邦废太子刘盈,心里未尝不怕刘盈担不起天下。可刘盈病榻前两问,叫萧何放心了。】

  【为了大汉天下,萧何殚精竭虑一辈子,无时无刻萧何不思天下安宁,为了这份安宁,太多的人牺牲和付出,如果天下无法传承,如果天下再起战事,非他们所愿。继任之君何其重要,秦二世而亡的道理萧何亲眼所见。】

  好了,别再拿大秦当反面教材了,秦始皇每每一听秦二世而亡的话,就忍不住磨牙。

  他本来就没有定下太子人选,胡亥那小子被赵高选中,最终把李斯都拉上船,抢了大秦天下,秦始皇表示,他比谁都要更委屈!

  【刘邦曾说过刘盈不像他,萧何其实挺怕的,刘盈两问后,萧何心中大石即放下了,他不必担心刘盈担不起天下。可以说,萧何死而无憾。只是不知他死后得知刘盈一个不靠谱的玩意坑吕雉,萧何是何感想。】

  问,萧何便只想答:刘盈不成,吕雉将天下撑起,没让大汉二世而亡,足矣。

  【汉惠帝二年,萧何病逝,刘盈追谥“文终”,更是对萧何极大的肯定。后世对萧何的推崇自不必说了,谁人不想得一个萧何丞相,然华夏千年只有刘邦三生有幸得了一个萧何。别说萧何了,张良、韩信,哪一个不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那句话,刘邦但凡少了他们之中的哪一个,天下都不可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