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6 章 馊主意不可取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9-23 21:46      字数:3227
  唯一的独苗子婴,不好意思,项羽入关后也把人干掉了!

  秦始皇

  扎心,太扎心了!

  刘邦就不太好意思了,没办法,当时郦食其说得太好了,他一时听着觉得办法极妙,于是就同意了。

  【郦食其夸夸其谈,把刘邦唬得一愣一愣,当下让人去刻六国的印玺去。而且定下让郦食其赶紧前往各地说服各国诸侯的打算。好在,刘邦没把事情定下,张良外出归来了,刘邦见着张良自是万分高兴,赶紧倒豆子的跟张良细说他得了好计策,不忘问问张良觉得如何。】

  【难为刘邦记得问一问张良,真要是让刘邦按郦食其说的办了,春秋战国动荡数百年,战火不歇,必将重启。张良听闻刘邦生出此等糊涂的念头,赶紧向刘邦陈明利害:

  其一,从前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刘邦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其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杀了商纣王得到了他的头颅,如今刘邦能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其三,表商容之闾,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眼下是刘邦旌忠尊贤的时候吗?

  其四,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刘邦军需无着,粮草短缺,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吗?

  其五,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与楚汉鏖战正急,能效法吗?

  其六,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能偃武修文?

  其七,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还能有人随刘邦左右助刘邦争夺天下?

  其八,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刘邦称臣呢?】

  八问啊,就这八个问题问来,刘邦敢封六国之后?能封六国之后?

  秦始皇眼中对张良的赞许藏都藏不住,如此人才,实在难得。

  【刘邦何等聪明人也,立刻明白其中关键,大骂郦其道险些坏他大事。不说刘邦,想想张良先前的复韩行为,张良当时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可现在的张良却反对刘邦听从郦其道的建议分封各国,不得不说在多年的经历中,张良的思想也成长了。此时的张良或许才意识到秦始皇的做法有多高明。封土赐爵本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打仗都封完了,刘邦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仗没打完就赏完了,刘邦必然要成为光杆司令,接下来不就任由项羽揉搓了?张良可以说阻止了刘邦自寻死路,也为日后的大汉王朝统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不能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刘邦可比自己被夸还要高兴,留侯,他的留侯那是一等一

  的好!

  张良被夸得倒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曾经他也执着于复国,

  认为复国能够再兴韩国,天下更能太平。

  然而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终于发现,各诸侯并立,难免生出间隙,春秋战国时的战乱之始,为了争地争人,数百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曾经怨恨秦始皇灭韩国,让他成为灭国之人,到最后终于明白,天下大势必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天幕说的那样,不错,哪怕天下一统依然不可避免争斗,但凡有人又怎么可能避免得了争斗?再争,有人总会牢记一样,天下不可分裂,至少能够避免很多战事,没有那么多无休止的战争。可以说,张良希望的只是战事能少一些,无须像春秋战争时一样,足矣。

  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政策很重要,或者更应该说,他面对的刘邦怎么想很重要。

  分封各地,短时间内没什么问题,不,应该说刘邦在没能打赢项羽的情况下想要分封,无异自寻死路,把原本支持他的人全都赶离他的身边,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甚至更有可能这些人会成为对付他的一把把利刃。

  【刘邦经由张良劝说,意识到有些馊主意断不可行,局势再难须得撑下去,熬过去。好在,终于是让他熬过去了。英布、彭越、韩信接二连三传来胜利的消息,终于是让刘邦扬眉吐气了,纵然韩信顺势讨要权位,趁火打劫,张良和陈平及时劝说刘邦,叫刘邦反应过来韩信远在齐地,他们鞭长莫及,倘若不同意韩信封王,极有可能韩信将会背弃他们,那不是要命?】

  【可以说,张良和陈平的提醒,及时让刘邦醒悟,果断封韩信为齐王,以达到笼络韩信的目的。此后张良前往齐地封韩信为王,同时也调兵而去,楚汉的战局由此逆转。汉四年,汉合围于楚,项羽终于意识到刘邦一伙不好对付,最终只得放归刘邦家眷,达成鸿沟之约。】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便与陈平同谏刘邦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秦始皇再一次忍不住长叹,张良如此人才,看透本质,实属难得。

  【张良何许人也,项羽和刘邦相互之间的局势,怎么从项羽追着刘邦打,到如今项羽被刘邦追着打的?不就是因为当年的项羽放虎归山,让刘邦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联合各方?那么些主意都是张良给刘邦出的,张良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什么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更何况项羽何许人也?西楚霸王,勇冠三军,正面相抗刘邦并无胜算,若非笼络了英布、彭越、韩信等人,局面不会逆转。如今汉能笼络三人,未必将来他们不会为项羽所笼络。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可取。】

  【

  正高兴的刘邦听完张良分析,惊出一身冷汗,却不能否认张良说得在理,反正家眷在项羽手里的时候刘邦都没有后退过,何况眼下局势对他大好。刘邦果断采纳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撕破鸿沟之约,算是刘邦极为人诟病的一件事,但就长久来看,于天下局势,撕毁此约当如是。划地为界,分为东西,便是将国家分裂,用不了多久,战事必将再起。毁约是可耻的,但刘邦毁此约,张良让刘邦毁此约,对华夏历史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毕竟一统是秦始皇提出的不假,但秦朝的统治时间太短了,以至于一统并没有真正的刻入人们的骨子里,汉朝,汉人,天下一统,是由汉朝加深思想,让此后的华夏人们牢记国家的不可分割。谁敢提出分裂,人人得以诛之。】

  哎哟,毁约的刘邦本来就已经做了被后世指着鼻子骂他无/耻,不守信的。听到沈悠后面的话,他高兴了。

  利大于弊,肯定得做。

  当然,彼时他觉得,绝对不能给项羽喘息的机会,项羽太难对付了!

  他们之间早就结仇了,既然不可能和平,与其等着项羽在背后捅他一刀子,不如他先来。反正他的无/耻天下皆知,多一件事不多,少一件事不少。

  【之前在讲项羽和韩信的时候都说过了,刘邦追击项羽,因为韩信和彭越没有如约而至,以至刘邦大败,面对刘邦不解询问两人因何没有如期而至,对两人了然于胸的张良知道,韩信和彭越虽得以封王,却因为没有确定他们的封地的地界而不安。得王名,而无王之实,他们要的是刘邦真正与他们共分天下。】

  站在秦始皇的立场,自是认为韩信和彭越两人纯属找死,竟然敢诸多要求。

  对于臣子们而言,是刘邦自己给人封王的,做事不好做一半,既然刘邦不自觉,就怪不得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

  【刘邦听从张良建议,划地为界,确定他们两王治下的疆域。不出所料,两人满意出兵了。张良啊张良,算无遗漏,人人都觉得韩信和彭越得寸进尺,然对张良来说,一个人毕所求无非就那几样,张良没有一口气让刘邦给够,纯属是借此激励。想想二凤,封无可封,李渊只好给他另立一个位置,天策上将。】

  【张良一直都在牢牢的把握封赏的尺度,既不会不给,但也绝对不会一口气给够,以达到助刘邦真正夺得天下的目的。单此谋略心计,天下何人能出其左右?】!

  行而不辍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